杜甫五律《东屯北崦》读记
杜甫五律《东屯北崦》读记
(小河西)
东屯北崦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居夔州东屯。东屯:夔州地名。详见《杜甫五律<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读记》。
崦(yān):指隐曲之山;泛指山。《望中条》(唐-唐彦谦):“崦深应有寺,峰近恐通桥。”《题山寺》(唐-姚合):“千重山崦里,楼阁影参差。”
浮生:人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答客》(南朝宋-鲍照):“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飞仙阁》(杜甫):“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此处借指四处逃难如浮萍般的百姓。
诛求:强制征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白帝》(杜甫):“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释闷》(杜甫):“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异俗:不同的风俗;指异域或异域之人。《答张士然》(晋-陆云):“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沙门袒服论》(晋-慧远):“中国之所无,或得之于异俗。”
步壑:步行山谷。《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宋-岳珂):“步壑斗堪摘,登楼云与齐。”
战地:时巴蜀一带常有局部战乱。【《将晓二首》(杜甫):“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
大意:盗贼作乱使漂泊的人们困顿,官府强征使夔州百姓贫困。俺日落之后走进山村,惟见鸟飞未遇一人。俺在山谷行走山风吹面,抬头看松,露水滴身。俺转过白头遥望远山,好像看到战乱之地黄尘滚滚。
这首诗写路经北崦有感。首联即直抒胸臆。盗贼(叛乱的军阀、入侵的外敌)使漂泊逃难的人困顿,官府的诛求使当地异俗百姓贫困。次联写北崦所见。落日时分只见鸟飞未遇村人。(一:战乱和贫困导致人少。二:乱世盗贼多,百姓早早闭户关门。)三联北崦景色。走进山谷寒风扑面;抬头看松寒露滴身。(萧瑟凄寒之景。)末联写北崦远望。回首远山,似乎能看到战地黄尘滚滚。后三联皆对首联铺陈。
荷塘吟曲/念奴娇(平韵)
(图片系美友山茱萸拍摄)荷塘吟曲/念奴娇(平韵)文/暮色苍松2017.6.30翠裳秀色,若凌波仙子,临水娉婷。绕岸闲游吟兴动,不禁狂放诗情。绿盖团团,波光滟滟,眼底郁青青。些些凉意,忘了暑气蒸蒸。回廊抵进荷池,红花粉蕾,一样落霞明。风拂胭脂多妩媚,真个倾国倾城。妙境陶怡,尘襟暇旷,看醉了神形。沉吟低唱,念奴娇、倚新声。(2023.7.11修改)----------老兵自娱书屋2023-07-28 14:32:25
0000古诗词日历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掩,心地纯净断绝俗想。时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田间桑麻日渐长高,开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注释紫网2023-10-16 12:49:510000杜甫五古《西阁曝日》读记
杜甫五古《西阁曝日》读记(小河西)西阁曝日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太阳信深仁,衰气歘有托。攲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朋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曝(pù)日:晒太阳。【元代】耶律铸的二十首诗作,值得品读
2023-08-0207:37·春江月耶律铸(1221—1285),字成仲,契丹族,元初大臣。耶律楚材次子,其母苏氏为苏轼后裔。自然田野2023-08-11 17:21:53
0000李白推送的汪伦收割了海量粉丝,杜甫推送的他呢?
一首《赠汪伦》替汪伦在后世收割了海量的流量,让其成为最有名的路人;而王摩诘的《送元二使安西》,让元二成为最有名的透明人。吃瓜群众如果有幸被文坛大V的笔端扫过,相当于立在了风口,想不红也难。杜少陵的《江南逢李龟年》也推出了大唐最有名的乐师,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李龟年当时知名度远高于杜少陵,谁蹭谁的流量还真不好说。壹“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