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庄共舞——心随鲲鹏自逍遥【《逍遥游》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

【原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鹏鸟,在海动风起时就会迁徙南海。那南海,是个天然大池。

【悟读】
俗眼无尘观自在,慧心有智乐逍遥。
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人生、社会和自然。应该说,庄子思考之重点是个体之生命,此其独也。
庄子之境界,寻常人往往难以企及。正如须弥山下之小鱼,自由自在,既超越又现实,既现实又超越,这便是庄子之真实世界。
“逍遥”,无疑是庄子思想之第一个关键词。庄子之逍遥,一般可分为四层。其一,小鸟之知足;其二,宋荣子之界定“内我和外界”;其三,列子之御风而行,依然有待;其四,真人之“无”,“无己、无名、无功”。
《逍遥游》之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看似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其实描绘了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令人脑洞大开,不得不佩服庄子之奇妙想象力。
在庄子之世界里,鱼和鸟,代表的是自由之境,二者相互转化;鲲和鹏,代表是追寻大道之人;鲲化为鹏,表示突破桎梏;鹏之大,表现其对渺小之蔑视。
南冥,古之时,南边主生,北方主死,南方是“启明之方”,是大鹏心目中之理想境地。飞向南冥,表达大鹏追求光明之理想,追寻自己之志向。
其实,这也正是人与人之差别。“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天地”。一个敢想敢为,敢于释放内心之人,方能追寻梦想,找到自己之精神家园。有人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却找不到精神家园之人,皆可谓之丧家之犬”。
庄子开篇之《逍遥游》,揭示了生命之智者,首先,视野开阔,胸怀天地,心包大海;其次,勇于尝试,敢于改变,自在逍遥。
“心随鲲鹏自逍遥”。《逍遥游》给世人重要之启迪,或是关乎幸福人生的启示。人生之意义何在?幸福之内涵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庄子之答案是,幸福很简单,其实就是实现人生的“自在惬意、超然从容”之生命状态。
“观自在”,是《心经》之核心要旨。其一,审视内心;其二,关照他人。接受一切之可能,“去我去执”,这是一种无碍之生命境界。
“一种境界,万般自在”。人生最难的,或在于驾驭自己那颗永无知足之心。
与庄共舞——以道观之万物一【《齐物论》6】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原典】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译文】用大拇指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不如用非大拇指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其实,从事理相同的观点来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悟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紫网2023-10-14 16:06:190000郑诚丨聂璜《海错图》与《幸存录》中的西学知识
注:本文发表于《国际汉学》2022年第4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郑诚老师授权发布!聂璜《海错图》与《幸存录》中的西学知识郑诚书目文献2023-07-30 14:59:35
0000《道德经今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知进退亏盈,不失于天地正中。盈者,满。盈则有损,自然之理。已者,止也,休也,歇也。休歇之旨为玄宗入道之要。《休歇歌》云:“休休休,歇歇歇,休休歇歇无分别。千般要妙万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管中和2024-02-08 15:07:26
0000《资治通鉴》363:觉得能干事的人低俗,觉得不着边际的人高雅,这个臭毛病不改,组织没有前途
花言大帅2023-07-28 12:37: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