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178

欣赏-唐-李翰---【蒙求--97】

紫网2023-10-15 10:55:430

作者:潘长宏

2023年9月26日

李翰《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 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从思想内容上看,自然难免有一些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的东西,但跟其他许多蒙书比较,李氏《蒙求》还是属于取材较好、境界较广的一种。

【作者简介】

李翰[约公元七六零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赵州赞皇人,李华之子。擢进士第。天宝中,寓居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为文精密,用思苦涩。天宝末,房琯、韦涉俱荐为史官。禄山之乱,从友人张巡客宋州。巡率州人守城,攻围经年,食尽矢穷方陷。睢阳人瑁其功,以为降贱。翰乃序巡守城事迹,撰张巡姚訚等传两卷上之。肃宗方明巡之忠义。士友称之。累迁翰林学士。病免,客阳翟卒。翰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李翰的著名作品《蒙求》被收录在"唐诗"卷881-1。

【蒙求97-原文】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209。韩寿窃香,王濛市帽210。

【蒙求97-译文-1】庞俭凿井,阴方祀灶。

应劭《风俗通义》:“南阳庞俭,少失其父,后居庐里,凿井,得钱千余万,行求老苍头,使主牛马耕种,直钱二万,有宾婚大会,奴在灶下,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婢即具白母,母使俭问,曰:'是我翁也。’因下堂,抱其颈啼泣,遂为夫妇。俭及子历二千石刺史七八人,时为之语曰:'庐里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翁’。”

(《艺文类聚》卷三五引)○《搜神记》卷四:“汉宣帝时,南阳阴子方者,性至孝,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尝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家凡四侯,牧守数十。故后子孙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蒙求97-译文-2】韩寿窃香,王濛市帽。

《晋书·贾充传附》:“(贾)谧字长深。母贾午,充少女也。父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魏司徒暨曾孙。美姿貌,善容止,贾充辟为司空掾。充每宴宾僚,其女辄于青鏁中窥之,见寿而悦焉。问其左右识此人不,有一婢说寿姓字,云是故主人。女大感想,发于寤寐。婢后往寿家,具说女意,并言其女光丽艳逸,端美绝伦。寿闻而心动,便令为通殷勤。婢以白女,女遂潜修音好,厚相赠结,呼寿夕入。寿劲捷过人,逾垣而至,家中莫知,惟充觉其女悦畅异于常日。时西域有贡奇香,一着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而其门阁严峻,不知所由得入。乃夜中阳惊,托言有盗,因使循墙以观其变。左右白曰:'无余异,惟东北角如狐狸行处。’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寿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卒,赠骠骑将军。”臧荣绪《晋书》曰:“贾充后妻郭氏。又生二女,少有淫行,年十四五,通于韩寿,充未觉,时外国献奇香,世祖分与充,充以赐女,充与寿坐,闻其衣香,心疑之,充家严峻,墙高丈五,荐以枳棘,周行东北角,有如狸鼠行迹,充潜杀知婢,遂以女妻之。”(《艺文类聚》卷三五引)

《晋书·外戚传》:“王蒙,字仲祖,哀靖皇后父也。曾祖黯,历位尚书。祖佑,北军中候。父讷,新淦令。蒙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虚己应物,恕而后行,莫不敬爱焉。事诸母甚谨,奉禄资产常推厚居薄,喜愠不形于色,不修小洁,而以清约见称。善隶书。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与沛国刘惔齐名友善,惔常称蒙性至通,而自然有节,蒙每云:'刘君知我,胜我自知。’时人以惔方荀奉倩,蒙比袁曜卿,凡称风流者,举蒙、惔为宗焉。”

【蒙求97-释义】

庞俭,东汉南阳人,凿井得钱,买奴得翁。意思是凿井的时候得到了千余万钱,寻找散失的父亲,结果买回来的一个奴仆就是其父。

阴子方,东晋小说家干宝《阴子方祀灶》里的人物。乐善好施,是个至孝的人,喜欢长期坚持祭灶。西汉宣帝时南阳人。东汉外戚将领阴识的先祖。祀灶即祭灶、送灶,民间祭祀灶神的风俗。阴子方在腊日用黄羊祭祀灶神后巨富,后子孙繁昌,有四个封侯的,几十个牧守。

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西晋官员。曹魏司徒韩暨曾孙。西晋权臣贾充的女婿,金谷二十四友之主贾谧的父亲。窃香指韩寿与贾午私通,贾午赠韩寿西域奇香之事。后世“韩寿窃香”亦作“韩寿偷香”,多指男女私通。成语“韩寿偷香”,“偷香窃玉”都指此事。

王蒙亦作王濛(309—347),字仲祖,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名士、大臣、外戚。晋哀帝司马丕皇后王穆之的父亲。王穆之谥号哀靖皇后。曾祖王黯曾任尚书,祖父王佑任北军中侯,父亲王讷任新淦令。与刘惔是当时风流人物的代表。市帽指王濛买帽子时,买帽子的老妇人见其美貌而赠送帽子。

【蒙求97-欣赏】

有一句话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密史。”因此,不管是记录当时风俗的《风俗通义》,还是记录神鬼故事的《搜神记》,都可以看作是当时社会的风俗现象。庞俭凿井得钱而子孙繁盛;阴方祀灶见灶神而子孙强大。两个故事都在宣扬乐善好施,因果报应的思想。

韩寿窃香就是美貌男子偷情的故事;王濛市帽就是美貌男子受馈赠的故事,有点像潘安掷果盈车的味道。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男女。美貌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因此王濛市帽、掷果盈车就不足为奇了。至于韩寿窃香这件风流韵事,后世却与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并称四大风流韵事。

【偷香窃玉】历史上的美事故事

韩寿,字德真,西汉开国元勋韩信后裔,曾祖父韩暨做过曹魏的司徒。韩寿的妻子叫贾午,是西晋大臣贾充的女儿。严格地讲,韩寿的妻子不是娶回家的,而是偷来的。哈哈哈,你可能说我是胡说,或者说是怎么可能?这个故事被后世称为“韩寿偷香”,是历史上四大风流韵事之一。你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西晋大臣贾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太子司马衷,司马衷即位后,贾南风成了皇后,也是我图书馆中百位女人之一。后来祸乱宫闱,导致八王之乱。

那贾充的小女儿贾午呢,在闺中之时,听说父亲手下有个叫韩寿的人,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暗生爱慕之意。这里不仿给你介绍一下《世说新语》记载:韩寿相貌英俊,是贾充手下秘书一类的官吏。每次属下到贾充家里聚会宴饮的时候,贾午就会在窗口偷窥韩寿,暗恋这个大帅哥。每次韩寿离开,贾午就会魂不守舍,写情诗倾述相思之情。

事有巧合,一天,贾午的婢女来到韩寿家,把小姐贾午的爱慕之意转达给韩寿,还赞美小姐长得如花似玉妩媚动人。韩寿怦然心动,于是就派婢女往来传风报信,和小姐约定时间见面。某日夜间,单身狗韩寿翻墙进入大龄剩女贾午的闺房,两人一见倾心,颠鸾倒凤般欢娱一场,……此处隐去一千字。

贾午私通韩寿,家里人一直蒙在鼓里。偷尝禁果之后,贾午开始刻意打扮自己,没事自己偷着乐,老爹贾充觉得小女儿的行为极为反常。某一天,贾充和属下聚会,忽然闻到韩寿身上有自己非常熟悉的香味儿。这种香料是歪果仁的贡品,香料粉末撒在身上,香味儿一年也不会散尽。晋武帝把香料赏赐给了贾充和陈骞,其他人根本没有。这个小官吏韩寿身上咋会有这种奇香味儿呢?贾充想来想去,恍然大悟,“疑寿与女通”,为了防止丑闻再度发生,贾充还重新修建府上的围墙,加高加密,对外宣称是为了防盗。

可是韩寿的翻墙本领十分了得,还是翻过高墙继续和贾午私通。管家对贾充说:“其他地方没啥可疑的,只有东北角还有人翻越的痕迹。”贾充气急败坏,就拷打小姐的婢女,婢女只好招认,说出了小姐贾午和韩寿私通的实情。贾充警告家人严守秘密,嘴巴要严实一点,否则就会从地球上永久消失。贾充认栽了,于是就把小女儿贾午嫁给了韩寿。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韩寿的一夜风流还是传了出来,后人以“韩寿偷香”形容男子风流。历史上将“韩寿偷香”与“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一起作为风流四事。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写《望江南》词,说的就是这段风流韵事: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