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266

中元节到了,别忘了“3祭3做祈平安”,分别指的是什么?有啥讲究

紫网2023-10-15 12:26:500

道场普渡安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到了,这个节日到底有什么意义?老人说:中元节要“祭3样,做3事”,分别指的是什么?

中元节的意义

从中元节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是道家的一种说法。有中元节,就有上元节和下元节,被称为三元节。书云: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其中天地水三元之气,就是三元节的来源。

正月十五为天元,被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地元,被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水元,被称为下元节。天地水三元之气,对应着天地水三官大帝。天赐福,地宽仁,水洗罪,所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因此中元节也就是地官的生日,为地官赦罪之辰,此时大地开门,祖先从地下出来,有家的回家,无家可归的,就只能四处乱窜了。在七月十五之前,有家的祖先早已回家团聚,四处乱窜的都是无家可归之人。

为了祭拜这些无家可归之人,于是就有了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中元节的祭拜被称为“普渡”,盂兰盆节的祭拜则被称为“施食”,也就是安抚那些无家可归的祖先,不要四处捣乱。此日放河灯,被称为“河灯渡孤”。

《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庵观寺设盂兰会,传为目莲僧救母日也。街巷搭高台,看演经文,施放“焰口”,以济孤魂。锦纸札糊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点燃可谓以慈船普渡。《熙朝乐事》中说: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于西湖及塔上湖中,谓之照冥。

所以中元节是秋祭的一种延伸,是为了祭拜那些没有后人,四处乱窜的祖先。而七月半,指的是七月的二七之日,因为七为复生之数,也就是从老阴转为少阳的节点,从阴至阳的过程,就是从地下到了地上。

因此七月为鬼月,七月的二七之日就是地门打开,祖先回归之时。书云: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说的就是七月半的祭祖,道家和佛家为了顺应这种习俗,就演变出了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以祭拜和安抚那些乱窜的鬼。

既然中元节是地官赦罪之日,五谷都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所以道家的中元节也就是地官的生日。于是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在门前焚香,祈求稻谷丰收,被称为“布田”。此日将食物撒进田地,用五色纸条缠在谷穗上,以避冰雹,都是一种祈求丰收的习俗。

此时地官赦罪,为大地的生日,大地开门,则祖先出来,因此中元节也是祭拜土地的节日,有些地方还要祭拜灶王爷。所以中元节这一天最主要的祭拜对象就是祭祖,祭土和祭灶,也就是祭拜无家可归之人。

今年中元节要注意什么?

1、晒太阳

中元节的祖先来源于七月半,也就是七月十四,此时乱窜的鬼,也就是初秋的凉气,为少阴之金。此时金气越强,祖先之气就越旺,凉气也就越强。今年中元节是庚申月的庚申日,为金气最强的日子。

金气强旺则压制木,木为肝胆,也就是少阳之气。所以此时最需要补充少阳之气,太阳就是阳气的根源,午时之前的太阳处于上升阶段,也就是阳气增长的阶段,所以中元节这一天要晒太阳,特别是体弱之人。

人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后背就相当于主干道。所以后背晒太阳,阳气就会进入全身,增强自身的力量。俗话说:晒背十分钟,胜过人参补一冬。今年中元节金气强旺,也就是少阴之气强旺,所以要晒太阳,以对抗强大的金气,也就是祖先之气。

2、吃鸭子

中元节是祖先最活跃的时候,此时的祖先都是从水中出来的,所以七月祭祖用鸭子,寓意着让鸭子作为祖先的交通工具,去接祖先归来。由于“鸭”与“压”谐音,吃鸭子也有压住阴气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七月半吃鸭子的习俗。

俗话说:七月半鸭,八月半芋。七月吃只鸭,万事不惧怕。此时正是鸭子最肥美的时候,鸭肉还有补虚除热,调和脏腑等作用,所以中元节吃鸭子,也是顺应大自然的一种习俗。有些地方则在中元节这一天吃羊。

由于中元节是祭拜那些无家可归的先人,此时小孩体弱,容易受伤。于是每到中元节,舅舅给外甥送羊,以保护“外甥”周全,希望孩子如羊一样洁白柔顺。当然送羊都是大户人家的讲究,普通人用面做成羊的模样,以祝福孩子健康成长。

3、吃饺子

由于以前人生活水平较低,无论什么节日,人们都喜欢吃饺子,因为饺子有肉,有菜也有面,算是最好的食物之一,正所谓“好吃不过饺子”。于是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也会吃饺子,以增强自身的力量。

古人将一切不顺的力量统称为鬼,比如春季的寒气,初秋的凉风,年尾的晦气等。一年的最后一天为尾晦,也就是除夕。所谓除夕,也就是除掉夕,夕乃“鬼”也,是一年的晦气孕育而成的,在新旧之年交替之时,就会跑出来捣乱。于是人们在除夕吃饺子,增强自身的力量来除掉夕。

中元节,鬼乱窜,此时吃饺子可以增强自身之力,以抵抗四处乱窜之人。所以中元节要吃鸭子,吃饺子,晒太阳等,也就是增强自身的力量,不被四处乱窜的祖先之气所伤。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