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408

中秋:思念落在月色里,一首唐诗,惊艳了一千多年

紫网2023-10-15 14:49:510

文/绿窗花影

菊花初绽,桂花飘香。世间风清月好,渐有中秋意。一年一度的团圆佳节,将姗姗而来。

夜晚散步,抬头看天, 只见那一轮渐圆的月亮,它在云里自在穿梭,显得那么悠悠然。月色皎洁,银辉笼罩着万物,举目望去,一派静谧安祥。

月华如水,仿佛过滤了尘俗的纷繁,此时此夜,适合静下心来,读一首古诗,一首关于月亮与思念的小诗。唐代诗人王建写的《十五夜望月》,短短二十八字,写得含蓄有味,言尽而意无穷。

我们一起来赏读这篇经典佳作: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里行间,似乎流露着一抹淡淡的忧伤,如薄雾弥漫在夜色里,苍苍茫茫,如梦似幻。尤其是那句“不知秋思落谁家”,轻描淡写的千古一问,恰到好处地问到人们的心里,不由得引人深思与共鸣。

遥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文艺时期,我们一帮舞文弄笔的朋友,经常在报纸杂志展露头角。好友“闲云”写了一篇《不知秋思落谁家》,着实令人惊艳。

倒不是她写的内容如何感人,在她的笔下,无非是爱恨纠结的情感故事,有些小清新,也有些煽情。我们总是笑她“表里不一”,明明心无城府,大大咧咧的性格,骨子里怎那么多愁善感呢?或许,那就是青春吧?

然而,经过岁月的无情冲刷,那些风花雪月的文字,在记忆中氤氲成淡墨,早已字迹模糊不清了。唯独这个题目,我一直记得,永远也不会忘记。想来,她也是诗人王建的超级粉丝。隔着千年的光阴,我们依然喜爱那首《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首句写月,却没有“月”字,这就是诗人的高妙之处。庭院里白晃晃的,地面恍若铺满了白霜,那是什么呢?自然是一地的白月光。

想必是皓月当空,天地亮堂,如同白昼,连树上的乌鸦也睡不安稳了,它们扑愣愣地惊飞起来,但是慢慢地,鸟儿又安静下来,适应了月光。倦鸟归巢,鸦雀停栖在树上,不再发出响声。

“冷露无声湿桂花”,夜色阑珊,诗人在院中赏月观景已多时。似有寒意袭人,这不,清凉的露水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销魂的花香无处不在,沁人心脾。

月华如水,夜色这么美,即使孤身一人,羁旅忧愁,还伴随着思念纷纷,诗人仍然意犹未尽,徘徊复徘徊,在深夜的庭院里,他观花赏月,不忍心早睡。

“今夜月明人尽望”,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仰望着夜空,目光追随着一轮皎洁的圆月。天涯共此时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愿望,与温柔的月色,还有甜润的桂花一起,在诗人的心底悄悄酝酿。

“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思念泛滥,诗人自己却不说。他偏偏要那样说:这纷纷扬扬的秋思,如漫天的月色,如水般倾泻而下,到底会落在谁家呢?又有谁也与我一样今夜无眠?

“绿窗花影”原创诗词赏析,感谢您的阅读,遥祝佳节快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