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鹄《晓发》:更有早行人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早行,如果要远离家乡,越是远离家乡,就越是悲伤;如果要返归家乡,越是临近家乡,就越要早行。唐代诗人姚鹄在早行之时,写下了《晓发》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旅行宜早发,况复是南归。
月影缘山尽,钟声隔浦微。
残星萤共失,落叶鸟和飞。
去去渡南浦,村中人出稀。

“旅行宜早发,况复是南归”,远行应当在清晨出发;更何况是向南归乡呢?诗人开篇便点出一则道理,如果要远行,一定要在清晨出发,这样便会有充裕的时间安排行程,能更早地到达目的地。如果这趟旅途还是归乡的话,那么游子一定会归心似箭,希望能提早踏上旅途,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

“月影缘山尽,钟声隔浦微”,月亮的残影消失在了群山之间;隔着流水传来微弱的钟声。诗人在清晨出发,此时,天未大亮,淡灰色的天幕下还能看到月亮的残影,斜斜地挂在群山之上,随着行进,渐渐地消失在了群山之后。此时,若隐若现地,隔着流水传来微弱的钟声,自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是早行之时独特的体验。

“残星萤共失,落叶鸟和飞”,寥落的晨星和夜晚的萤火虫一齐消失;飘零的落叶伴着鸟儿飞翔。诗人仰望天空,发现随着天光转亮,残星渐渐消失,在秋草之间,再也寻不到萤火虫的踪影。此时,天已大亮,诗人的视野渐渐开阔,他能够望得见随风飘零的落叶,望得见高飞的鸟儿,心绪也随之飞扬。

“去去渡南浦,村中人出稀”,一路远行渡过了南边的津渡;村落中的行人依旧稀少。诗人走了很远的路,在晨光之中,他渡过了村南的津渡,眺望前路,发现前路依旧少有行人。此时,诗人回望刚刚路过的村庄,只能望见稀稀落落的几个村民,即便到了此时,起床的村民依然是少数,而诗人已走了很远的路了。

每一次离乡,都希望早日归去;每一次归去,都渴望早日启程。诗人离乡远行,飘零数载,终于获得了归乡的机会。于是,归心似箭的他在清晨便踏上归程,一路归去。
杜甫秦州、同谷、成都之行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立秋次日,杜甫写下五律《立秋后题》,在伤感光阴人生之余,萌生想换一种活法的念头。于是,就辞去华州司功参军,去了想象中的乐土秦州,但仅仅三个月后,他离开秦州前往同谷;在同谷又仅一个月,在严寒的冬日去了成都。从秦州到同谷,从同谷到成都,一路上饥饿、寒冷、屈辱、悲伤、绝望……从华州到秦州开封古吹台紫网2023-10-13 17:24:070000杜甫五律《送王十六判官》读记
杜甫五律《送王十六判官》读记(小河西)送王十六判官客下荆南尽,君今复入舟。买薪犹白帝,鸣橹少沙头。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浮。荒林庾信宅,为仗主人留。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冬末,时杜甫客居夔州。王十六判官,名不详。中诗协湖北创作部:癸卯第十八期诗书画微刊(总第79期)
闹市行吟花佐酒玉盘烹饪海生烟律诗迟到之秋作者杨祖新(松滋)热浪尾巴断,惊醒睡梦秋。寒风威旷野,残叶扫悲愁。昨夜甘霖入,今朝醉意流。天凉迟早事,大道永无休。秋分偶书作者苏传国(松滋)桂馥飘颐院,鸿飞透紫云。远山浮五彩,秀水漾千纹。适遇丰收日,归乡又晤君。阴阳双聚合,昼夜两均分。中秋感怀作者李连庆(河南)中秋邀月至,夜上树梢头。紫网2023-10-15 14:44:330000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谦虚能使地位尊贵者更加有光彩;也能使地位卑下者,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君子始终要保持的一种品德。赏析新用户3167a8id2024-03-07 16:14:2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