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555

纪实文学:走近“一代女神”王丹凤 || 作者 胡延清

紫网2023-10-15 17:50:170

走近“一代女神”王丹凤

作者

胡延清

一庭秋韵,红肥绿瘦。山巍巍,雨霏霏。徘徊一笑,已然雪鬓。

唐人刘禹锡的诗句富含哲理、深有寓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红尘嚣嚣苦短,岁月喜忧掺半,且往往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会有春风、鲜花、微笑和掌声,有高光时刻与愉悦时光。或光景焕新职业兴,或求贤若渴遇良师,或寻觅伊人同船渡,或至暗退散拾阳光,或悦读经典得教益,都是人生旅途的良辰美景,盈润生活的赏心乐事 。

一丝情愫,扣人心弦。江涛涛,风潇潇。春花秋月,无问别离。

时光逝水流年,光明黑暗并行。淅沥秋雨浇灭了无数繁华与太多的喧嚣。大道至简,沉默是金。极目楚天阔,皑皑白雪永久玉澈冰清,峨峨冰峰永恒晶莹剔透。千古英雄俊杰,今朝风流人物,永驻人们的心灵。

走过人世间,相遇多少人与事,渐远湮灭;有过多少义与谊,散淡斑驳。三十多年前,我曾走近“一代女神”、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大半天和睦相处情怀同音,乃是一次惟有的邂逅,虽然日月轮转四季更迭却难以忘却。拂去历史岁月和人间烟火的尘埃,彼此之间坦诚融洽、中肯真挚,抒发对话的情景,仍然明晰清澈,历历在目,涓涓于耳。

斯时斯刻,内心的荧屏上,清晰地显映出蜚声中外的艺术家,那艳冠群芳的花容月貌,优雅洋气的神采风韵。

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王丹凤,风华绝代的颜值,倾国倾城惊艳了一个世纪;美妙绝伦的演技,创造了一个电影表演艺术家追求真善美的史诗。她在不同时代的电影作品中扮演的六十多个人物主角和角色,各各无不光彩韶华,怀瑾握瑜、春风化雨,感心动耳、荡气回肠;个个形象全都真切鲜活,高尚纯粹、隽永天香,温润万众、犹存人心。使人们悠悠回味无穷,绵亘了几十个春秋的脱俗情致。

天才艺术家的青春芳华百年,万流景仰震古烁今:貌若天仙,典雅标致。浮翠流丹,翻紫摇红。娇媚柔美,冰清玉骨。才貌双绝,德艺双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一朵奇葩,完美一生。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王丹凤,黎民百姓口碑载道其美貌才华:天生丽质造就了一个相由心生的人间天使,古往今来中国传统美女的旷世典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如果说中国电影是传奇独特的艺术,那么王丹凤就是传奇中的传奇,独特中的独特。我曾写下过一首《丹凤影后颂》:

五星赤帜扬胸襟,

一生璀璨一世红。

六十角色动世人,

中国影坛一星神。

历史本是冰冷的,倘若追忆它,便有了温度,有了暖意,有了馨香,有了情思。打开记忆的闸门,丝丝缕缕的衷愫,从心扉深处汩汩沥沥流淌出来,涟漪荡漾……

西汉时被汉武帝看重,命名为金城的兰州,联络四域,襟带万里,中国地理几何的中心,亘古亘今就是神奇绚丽的黄河文化名城。西北重镇,金矿高地。物产丰饶,钟灵毓秀。奔腾黄河,恢弘铁桥。石雕母亲,流转水车。秋色旖旎,瓜果飘香。生生不息跳动着壮美生命音符节奏的母亲河,惊涛拍岸,千堆白雪。浪锁涛头涛锁浪,滔涌澜尾澜涌滔,欢歌东去万古流,恩惠汉疆复兴业,给中华民族子孙万代奉献着没有穷尽的福祉。

翻阅记载,日久弥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深秋时节,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一行,来到大西北陇原调研和观光,先是电台新闻传进耳鼓,紧接着又在电视荧屏目睹影坛美神调研文艺的情景。年逾古稀的王丹凤颜值不减,容貌无一丝一毫的褪色,充满了精气神,依然风华正茂,飒爽英姿,神采飞扬。

王丹凤这样的风光人物,走近者非官即艺,陪同者可想而知。令人意想不到,曾赐予我年轻命运高光和鼎力扶持的恩公和贤师,甘肃省原副省长、时任省政协副主席,中国西部发展报社名誉社长朱宣人教授派我一个美差,接到他让相关人员打来的电话通知:委托时任《中国西部发展报》总编辑的我,陪同王丹凤女士游观一下兰州风光。说她不喜欢人多嘈杂,想清净地走走、看看;在次日上午十点左右艺术家用餐稍事休息后,伴随她游览几处名胜古迹和公园,再观赏一下滨河路沿岸的景色。叮嘱我早点到达宾馆等候,以礼相待、热情周到,照顾好客人,注意安全等。当时,我的心情顿生远远超过了在青少年时代观看明星主演的电影大片般的激情与喜悦。

接到通知,我悉心思考,朱副主席是德高望重的中国兽医病理学教坛上第一位教授,史上著名兽医学教育家、兽医病理学家、兽医病理学奠基者之一,满园学子遍神州,科研成果推全国。八十年代初以来,他除先后担任副省长和省政协副主席,一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学学科评议成员,还肩负省高等教育改革指导小组组长等重要职务。他和王丹凤皆同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不久全国政协换届又都当选为常委。朱副主席交给我这个任务,除是对我的信任外,我想应该还与《中国西部发展报》有点关联的因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是中国首位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国家领导人,社址设在兰州、具有国内和国际刊号在国内外发行的《中国西部发展报》,是费老和朱老最早戮力倡导和扶助,副国、副省级两位领导人还分别担任报社的首席高级顾问和名誉社长之职;报媒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下,由甘青宁内蒙古四省区政府计划委员会和民盟省委联合主办。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副主席指派他的属下我陪同王丹凤观光,也就名正言顺了。

王丹凤是国人非常尊崇的著名艺术家,电影界德高望重的长者、师者和智者。陪她观光是一件特殊的重要事情,看似轻松实则责重。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好服务,让明星称心满意,绝不能出一丁点儿纰漏。作为一报总编辑,近距离接触如此重量级的艺术家是难得的荣幸,自然产生有采访她的想法,但也要看在有限的时空有没有机会。我是个“知识迷”,考虑若有时机先从向她讨教电影专业知识切入,迂回辗转氛围成熟再采访,能进则行,不能则罢。就是学习增加一些电影专业知识,也是难得的收获和满足。

我放下案头的工作,认真考虑了落实朱副主席的嘱托和要求。自然而然回忆起二三十年间,观看过王丹凤主演的《家》《护士日记》《春满人家》《风流人物看今朝》《桃花扇》《儿子、孙子和种子》《风流人物看今朝》《玉色蝴蝶》等好多部故事片。中国西部发展报社就在黄河桥北近处,我到滨河路上的省图书馆翻阅了近几年的《人民日报》《文艺报》《大众电影》《上影画报》等媒体刊发评论艺术家人品、艺品的文章,累积了较深的印象。不少文章评价,王丹凤花容月貌却风骨傲然毫不流俗,演技一流但谦逊低调从不炫耀自己,在作风比较混乱的娱乐圈,始终保持着高贵的纯净、圣洁与尊严,出淤泥而不染,受到电影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从少年儿童起,就是毛泽东时代的追星族。1961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布置,电影界组织评选,充分体现民意,最终由总理审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二十二位驰名影星,他们是新中国电影艺术家群体的缩影,社会广大民众公认的偶像。大幅照片都悬挂在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和俱乐部里,被一代人珍藏于相册,贴在家里墙上,男性英武帅气,女性美艳绝伦,真是一道“风景”,莫不让人们欣赏而肃然起敬。每个影星都有自己演绎的一个乃至多个传奇人物造型与感人心弦的经典故事;饰演过的主角,都是人们尊崇和敬仰的形象,不是解放前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将士,便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典范楷模。所以,百姓大众对这些影星充满了尊重、爱戴和景仰。二十多年来,王丹凤是我心目中最喜爱、热捧和崇拜的传奇电影艺术家之一,还写作发表过评论她主演的《护士日记》等影片的文章。

第二天上午,我见了艺术家,殊不知,一见如故,相处如初。我诚恳地直抒胸臆: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特别喜欢观看您演的电影,凡电影院上映您演的影片一部不拉地都看了,有的还看过多次,您是我敬慕崇拜的电影明星,我是您的忠实真挚的观众粉丝。这次,朱副主席委托我给您当观光先导,做大姐的服务员。请您千万不要见外,对我这个晚辈该指令就指令,该吩咐就吩咐。一席心里话,博得了不苟言笑的大姐的笑容,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寒暄了一阵,感觉她秀外慧中、性格温婉,颇有人情味,我们很投缘。

因时间紧迫,立马就上路了。我们乘小车先去了路途稍远点的小西湖、雁滩和白塔山公园,走马观花游览了一圈,又来到十里滨河路沿岸的绿色长廊信步寻幽探胜,陪同艺术家饱览秀丽风光。这里是金城景色的洞天福地,水色波光潋滟,林荫幽径交错,道旁垂柳婆娑,亭台楼阁奇异,盛景名苑众多,风情独特迷人,大姐欢天喜地,显得格外开心。接着,该坐车就上车,该步行则走路,尽情领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而起名建成已八十年的中山铁桥;仔细观看了“扶摇流转、润于流年”,彰显黄河文化、匠心精神和智慧力量的兰州古老水车。连续几个小时的浏览观光,看上去艺术家兴致勃勃不显疲惫,我们还将去鉴赏丰姿绰约的雕塑艺术黄河母亲等胜景名迹。

在游玩赏景中,我们踱步漫行,一道观光,一路聊天。我时不时地给她介绍一下景点的历史背景、重要典故和相关风土人情,她也会谈说对景色风情的感受,聊到对甘肃经济建设发展的美好看点和未来,不时询问着兰州、敦煌等城市的建设状况,“苦瘠甲天下”的陇中农民生活如医疗卫生条件怎么样、孩子上学读书难不难,治理风沙暴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大沙漠等情况;我们也断断续续简略地谈及大西北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两千多年前汉武帝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时期鼎盛的古西域文化艺术,隋唐时期的边塞诗、凉州词等文学艺术,历经千百年时光的莫高窟文化艺术和青史悠久的花儿民歌文化艺术等;也议了当代甘肃电影艺术事业发展潜力,曾拍摄的著名电影《牧马人》《沙漠宝窟》《丝路花雨》《敦煌》等。想不到电影艺术家的学识如此渊博,对甘肃历史和文化文学史的了解非浅,知识面很宽阔。

难能可贵的是,生活在上海、香港的艺术家,澄明的内心世界情怀深深富有同情心,还惦记着内陆腹地大西北最底层贫困农民的生活。

兴许是艺术家思故情趣使然,交谈中她曾深情地朗诵了南北朝时期流传的乐府民歌《敕勒歌》:

敕勒歌,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位有着政界身份,闻名海内外的电影巨星和貌婉心娴的丽姝,毫无一点架子,更没丝毫的矫情。我们都以平常心,星星点点叙谈社会、时事、生活和时代变迁,交谈不存在阻碍、鸿沟和芥蒂。热爱党和祖国的艺术家,谈吐把握底线、客观公正、论理新颖、思想深邃,政治性、时代感和逻辑思维敏锐,总是用心灵的眼睛观察世象百态,语言真诚地抒发自己的心声,表达着真善美的情感,展现出艺术名流的眼界卓识、精神气度。交流之中,当谈到现实医疗卫生事业涉及医护的精神道德现象时,我不经意提及观众颂扬她主演的电影《护士日记》所塑造的简素华这个感动人心的护士形象,她则转移了话题,保持着内敛谦逊。我曾由衷地提出,请大姐谈谈从事电影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她淡淡地说:谈不上成就,我虽执着追求完美的电影艺术,然而只是有些感受体验罢了。我好几次话里有话意在言外,欲引大姐说说自己的事业,她都机敏地绕了过去。艺术家高调阔论发展电影事业,却低调谨慎从不说自己的艺术功绩。由此,我也就消除了采访她的念头。

到滨河路中段处,观赏“黄河母亲雕塑”,这是在全国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雕塑作品中,最为精彩壮美、艺术价值高的一尊获奖精品。我给艺术家介绍,这尊雕塑名作,是曾在敦煌莫高窟文物研究所工作十数年的上海籍甘肃女雕塑家何鄂创作的,长六米,宽二点二米,高二点六米,总重量达四十多吨;构图简洁由“母亲”及其“婴儿”组成,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黄河母亲和茁壮成长、快乐幸福的华夏子孙”的深刻寓意。

“上海籍的人才遍及全国”,艺术家说着,选择不同角度仔细观赏着黄河母亲塑像,拍摄了照片。这个时候,近处的司机给我使着眼色,低首看表已五点半,时光似箭,到了艺术家该回宾馆休息一下就用晚餐的时辰。送大姐到宾馆,握别时我说:“大姐,多半天时间紧张了一点,五泉山公园没去,不知道您明天是否再安排观光?”她答道,“再没时间了,游览半天收获很大,谢谢你安排的紧凑,陪了我一路。”艺术家迟疑了一下,又说:“晚餐后,我还想再去滨河路绿色长廊散散步,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我们还是一起去吧。”我一听高兴地回应“当然”,陪伴她必须善始善终。其实,我深知,大姐跑了大半天,肯定累了。她说还想再去滨河路散散步,显然是再给我一个与她交流的机会。

本来,我想就故事影片丰富元素的构成和表现形式系统及逻辑关系,导演和演员之间导与演怎么样配合的天然默契,场面调度、声音和配乐,以及画外音的有机构成,摄影的拍摄风格和完美剪辑等这些基础理论问题,请老艺术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赐我教益,长些电影知识,感知艺术文化。可是,大半天下来,不惑之年的我都有点疲惫,何况年逾花甲的大姐,不能再给艺术家增加负担,她身子骨再硬朗,也扛不住的,明星的电影帝国也不是一天之内就建成的,讲解知识谈体验需花费时间和气力。于是,我亦打消了讨教她的想法,也算是一点“怜香惜玉”吧。

华灯初上,傍晚滨河路绿色长廊的景色,更加华美迷人,游人川流不息。我们又踏步林荫绿道,静谧踱步,以让大姐得到休憩。我不时观察,感觉她的精神状态仍然是比较好的。始料不及,艺术家直截了当地问我:“延清同志,下午交谈我感觉,你挺喜爱研究电影艺术,有什么问题需要交流吗?”

听来令人欣慰和惊喜。刹那间,觉得白天我问这问那,晚间闭口什么话题都没有,也不正常呀。如何回答大姐的提问?陡然想到不久前到陕西出差,期间去西安电影制片厂探访老朋友,聊天涉及王丹凤、秦怡、王晓棠和冯喆等电影明星,西影的专家们众口一词:“她们都是360度无死角的演员”。我不解其意,请教他们方知,这是一个对优秀演员的学术性定义:对于天赋智商高悟性好、演技精湛的演员来说,在镜头面前无需借助化妆、灯光和摄影角度的密切配合,只要阅读领会了剧本,理解了导演讲解说戏,不管化妆、光线和角度怎样,都会很快入戏,表演得轻松自如逼真,效果完美,这就叫“360度无死角的演员”。我对艺术家谈了西影的专家们对她和几位明星的评价。

艺术家深沉地说:“人的生活在不断地重复、吸取、淘汰和积累,而饰演影片角色,贵在对剧本的领悟和导演要求的消化,尤其是对实际丰富生活的深刻理解、熔炼拾金和提擢升华,演员自我潜能产生的对角色的艺术创作与深度塑造。”接着,她站在诠释电影学术问题的角度,紧密围绕导演执导与演员演绎怎样做到默契配合这个问题,结合主要担纲《青青河边草》《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女理发师》等经典影片主角演绎片段的感受体验,给我粗线条但相当深邃地叙述了孜孜追求刻画真实鲜活的不同角色所付出的艰辛探索和勤勉励精,“用心用情用功塑造好每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奉献给喜爱我的观众们。”洗耳恭听艺术家敞开心扉敷陈寻求电影艺术、创立独特风格的生动实践,拓展了我对电影艺术的较深理解;亦有触类旁通之效,自然而然联想体味到她在其他电影里的精妙演技。

人熟则无拘束。我还询问她的先生是谁,艺术家坦诚地告诉我,她的先生叫柳和清,是上海滩著名国泰影业公司董事长柳中亮的儿子,在上影厂从事摄影和影片宣传工作。她与他因戏有缘恋爱,相爱七年之久,结为秦晋之好已数十年间,一直相敬如宾。

我们的交流,最终水到渠成,“淡妆浓抹总相宜”,算是颇有新的收获,采访到了艺术家在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代取得的部分电影艺术成就及其可贵的艺术创造实践,使我感奋至极。

告别时,艺术家言重心长地赠予我关怀勉励之言:简单快乐的生活。你简单世界就是童话,你复杂世界就是迷宫。而我作为晚辈也向她由衷地表示:感谢大姐的教诲!能与您交流向艺术家学习,真是机遇太难得了!我将以您为榜样,热爱事业,心存阳光, 成长自己。

当夜,我挥笔疾书,记录下了与王丹凤艺术家的美好相处、交流和初步感受。文字里写道,需要好好疏理一番,深度思考有些什么感悟收获,能写篇东西。感动所至,还堆砌了一些辞藻:黄河水波潋滟迎贵客,瓜果飘清香盈润心灵。喜听波涛浪花唱情歌,观光福地洞天美景色。一代女神深情话电影,感动了苍穹日月星辰。记得后来,恩公朱副主席听我工作汇报时,我顺便讲了与艺术家的相处对话和粗浅的体味,他听着显的开心,还即兴合了影。

然而,那个时候没日没夜地忙忙碌碌,没有写出什么东西,像是欠着艺术家的一笔债,颇感愧疚。

红叶飘落上海滩,不尽埔江滚滚流。1995年秋,我结识的特别熟悉和尊敬、时有来往近二十年的官员朋友、已退休的原甘肃省委副书记禹贵民先生,在兰州电话约在京工作的我,能否赴上海旅行几天,我欣然答应。我俩分别从金城、京都出发,同日抵沪会合,记得住在商业最繁华的淮河路。他带我见了他的老朋友、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大姐,我亦联系寻觅王丹凤大姐,很遗憾,那段日子她住在香港。

上海之行,非常幸运。那次,倾听张瑞芳大姐讲述了王丹凤大姐许多美好的故事,意外获得了她较为丰富的电影生涯和成长历程的不少素材。倾听和悦读,馨香袅袅,韵味深深。

记忆穿越时光的烟云,缅怀故人的思绪涟漪,氤氲缱绻。倏忽之间,艺术家演唱的清丽柔美、自然朴实的旋律《小燕子》在我的脑海里响起,仿佛一代女神飘然而至。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这首铭记深刻的电影《护士日记》主题歌曲在心灵激荡,心潮恍然倒流回当年艺术家的演艺生涯中。

早年,揭竿而起的江南电影制片厂拉开影业序幕,首拍故事影片《护士日记》。导演陶金慧眼识才、一言九鼎,选定“举国最美丽的女演员”王丹凤饰演女主角简素华,并决定由她亲口演唱叩动人心的主题儿歌《小燕子》。

王丹凤通过熟读剧本,到瑞金医院附属护士学校体验生活,学习量体温、打针、测血压、输液等护理工作,熟悉把握人物职业,凭借对角色的深度感悟,加上与生俱来、独具魅力的艺术才华,很快入戏。从而活灵活现塑造了刚从护校毕业,激情四射、投身事业的上海姑娘简素华这个优秀护士形象,真实演绎出其内心世界,既拥有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理想与情怀,也充满着知性女性应有的优雅、温情和浪漫。影片拍竣一上演,便万人空巷,赢得了界内处的赞誉声。她饰演的时尚、甜美、鲜活的主角简素华,很快轰动中国影坛,红遍长城内外;她宛若百灵鸟般清纯柔美的嗓音,演唱的儿歌《小燕子》也倾醉了广大听众。那一阵子,上海滩观众受电影《护士日记》的影响,行成一股风潮,许多小伙子找媳妇首选护士。

那个时代的艺术,普罗大众最钟爱的嗜好莫过于看电影。青少年时代的我,是银幕上王丹凤阿姨扮演角色的痴迷看客。她饰演的主角形象多烂熟于心,莫齿难忘。如《家》主演外表柔弱、内心刚烈,靓丽善良、坚贞不屈的鸣凤;《海魂》主演追求爱情生活的“好莱坞酒家”台湾侍女温梦媛;《女理发师》主演解放思想投入服务行业,勇当理发师的新女性华家芳;《桃花扇》主演富有爱国精神和善良之心,才华超众、娇俏多情的秦淮著名歌妓李香君;《儿子、孙子和种子》主演被称誉为“水上飞”的插秧摇橹能手张秀英;《玉色蝴蝶》主演日本姑娘竹内君代与中国留学生慕容秋相爱如胶似漆,后因战火纷飞离分了数十年,最终重新团圆的动人故事等影片,不已而足。

王丹凤的美貌和演技太酷了!演什么像什么红什么,扮相纯朴俊美逼真,表演真切生动深刻,举手投足间,就能演绎诠释所演角色的深邃内涵,入木三分。她演的每一部电影,总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让观众难忘。

渐渐地,在我脑海里的王丹凤阿姨自然而然演变成了大姐。因为,她青春永茂、风情万种,委实太年轻美丽,称她“阿姨”也太不公平了……

人跟树的生长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祖籍浙江宁波, 1924 年 8 月 23 日出生于黄埔江畔。她自小以书为伴,饱读文学书籍和喜欢看戏,中学时期创作过中篇小说,擅长唱歌表演,向往电影事业,天生就是一株出类拔萃的优秀艺术苗子。

她,父母双亲都是长期上了瘾的戏迷,夫妻每每去戏院看戏总会带着女儿,拉下一部小玉凤都不答应。就是这样,终于使孩儿观赏看懂和琢磨明白了无数部戏剧的故事内涵与不少演员娴熟的演技和特色,而被深刻影响、熏陶和感染,儿童时代就备受戏剧艺术的启蒙。她读小学时期,又痴迷上看电影,平时爸妈给的零花钱都舍不得花,存着买电影票。《三笑》《新女性》《木兰从军》等影片,王玉凤看过好多次,影片的故事情节无不记得滚瓜烂熟,电影里演员的演技也浸染着她,时常振振有词或手舞足蹈,学谁像谁。少年王玉凤,对电影演员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她,16岁读完中学的王玉凤出尘脱俗丽质慧心。邻居姐姐舒丽娟是个电影演员,小玉凤老黏着她,有一天她跟着姐到电影公司玩,王玉凤娇艳动人的容貌让导演朱石麟的眼睛一亮,瞧她一举一动都有戏。导演慧眼识才,提出让她做演员,王玉凤梦寐以求心花怒放,朱石麟马上让她化妆试镜,在《龙潭虎穴》中,试演给老爷端茶的丫鬟,居然演的有声有色。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导演立刻拍板,征得王玉凤爸妈同意,与她签了三年合约,朱石麟给她改名为王丹凤,从而传奇般地走上了科班电影演员之道。

她,天生佳丽加天然聪颖,有喜爱戏剧深受熏染的潜质,加之平日里多读文学名著和剧本,常看电影和话剧钻研演技,骨子里就磨练成了个演戏坯子,很快接戏扮演了电影《灵与肉》里的一位女学生,导演满意,同事们夸奖;接着又在《新渔光曲》中主演受尽凌辱、欺压和盘剥的贫寒善良的渔家姑娘,演得呱呱叫,如水出芙蓉,楚楚动人。《新渔光曲》一公映,便一炮打响走红,渔家女和王丹凤都成为人们褒奖赞叹的新女性与新明星,她不想红都不行。

她,出演的几部电影感染观众,无远弗届,很快饮誉中国影坛;剧本应接不暇,一部部新影片接二连三地出炉,愈演愈是精彩出奇,拍戏愈加顺当快捷,使她又获得“高产电影明星”的美誉。连续几个年头里,各地有名的电影导演和大把电影剧本紧紧包围着她,而她也精神抖擞地演绎着一部又一部推陈出新的影片。记得张瑞芳大姐给老领导禹贵民和我介绍时,我侧耳留意,把王丹凤大姐出演的二十多部故事影片名或剧中人名混合,编成了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博爱》《春》《秋》《落花恨》,《瑶池鸳鸯》《合家欢》。《青青河边草》《新生》,《雷雨》《无语问苍天》。《海魂》《夜来风雨声》,《风流人物看今朝》。《家》演丫鬟妹鸣凤,《民族的火花》曰贞。《王氏四侠》王宛兰,《彩凤双飞》金小凤。《你追我赶》周耕香,《春满人间》朱秀云。《两代女性》许桂芬,《教师万岁》饰李瑛。《终身大事》李佩芳,《锦绣天堂》赵守贞。《瑶池鸳鸯》祝英台,《红楼梦》里薛宝钗。上海滩电影红神,王丹凤鹤立鸡群,拍竣的影片远不止这些。据介绍,她1952年成为上影厂演员前,已经出演近四十部电影。

她,解放初的两年内,在东方明珠香港大展鸿图,为长城、南国等电影公司主演《琼楼恨》《方帽子》《海外寻夫》等六部故事影片。王丹凤高超演技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幅射全港及东南亚华人地区,成为倾倒观众、风光无限的火爆明星。而她却坦然放弃优渥的生活,1951年毅然决然离开香港回归上海,高昂投入新中国的电影艺术事业,发展升华如日中天,走向电影艺术巅峰。贤良淑德的她与柳和清完婚,数十年婚姻美满幸福,一生诞下四个女儿……

艺术家,洗尽铅华不著妆,万般秀色自生香。纵横影坛一黑马,耀星闪烁四十载。一步一脚印地驰进,一部一成果的丰厚。从 1940 年饰演《龙潭虎穴》中的丫鬟起步影旅,至 1980 年告别银幕的封箱之作《玉色蝴蝶》,从扮演配角青春少女,到主演青年至老年的主角日本昆虫学家竹内君代丰满形象,她像银幕上的神奇女侠,风驰电骋于大陆和香港电影界,四十年间在六十余部电影中塑造了宜古宜今宜外、宜少宜青宜老的六十多个艺术人物群象,个个演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炉火纯青、脍炙人口。王丹凤,实乃植根中国电影沃土的一棵生命力极强,果满枝头的长青繁茂大树也!

艺术家,靓星光耀中国影坛,驰名远扬五湖四海。“一代女神” “传奇巨星”“东方著名美女电影表演艺术家”,天下人间皆知。在她名声大噪,早年步入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 之列,坊间流传有“最赏心悦目之星,男有王心刚、孙道临、赵丹,女有王丹凤、王晓棠、秦怡”一说。继而,在1963 年她一举拿下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女演员奖”,至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华诞九十周年时, 又斩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青山永绿,夕阳艳红。在息影二十五年、三十三春和三十七载后的 2005、2013 与 2017 年,王丹凤再度分别荣膺“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第十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和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三大桂冠,还连任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自然天成,尘埃落定,“一代女神”之盛名经权威机构命定,中外电影界和亿万观众赞誉不已,国人世人口碑传播颂扬,青史永恒流芳!

艺术家,淡出银幕后被推举参政议政。曾先后担任上海市第四、五届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 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作为中国世纪传奇影星王丹凤及其丈夫柳和清,是1985 年唯一被邀请参加美国总统里根就职典礼的华人代表;也是大陆电影界唯一前往加拿大拜访过昔日“电影皇后”胡蝶的电影人。

艺术家,往昔走出旧中国纷扰喧嚣的红尘客梦,未来奔向新中国电影艺术的神圣殿堂和风光巅峰;初心如磐穿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风华正茂的69年辉煌岁月,成为世界艺术界瞩目和景仰的一代电影女神。晚年生活虽离不开轮椅,而轮椅上的她丝毫不失优雅和美丽,依然光彩照人!

无比卓越、无往不胜的艺术家王丹凤,2018 年 5 月 2 日,因病在上海溘然长逝,英魂飞向苍穹,日月星辰欢迎她入住天国。那天,我在南国鹏城,深切缅怀她的艺术丰功伟绩,不禁心笔飞扬:

倘若星神犹在,

无忧银幕昌盛。

灿烂夺目老戏骨,

红尘万众眷恋。

才貌双绝影坛,

芬芳香醉人间。

芙蓉国里说电影,

哪个可比丹凤?

1989年暮秋写

2019年深秋改

作者写作的本文今日发表。回忆曾在兰州受命陪同王丹凤艺术家观光的史情,涉及自然追思当年作为媒体《中国西部发展报》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第一任总编辑的我,激情燃烧般的主持工作,抖擞精神投入宣传西部大开发的崇高事业。回首报纸创刊以来,受到国家领导人、西部省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初步成为促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建设发展的特色报媒。翻阅老照片,难以忘却在艰难创业的岁月,鼎力支持我工作的国、省、地、县的领导和戮力同心、奋楫笃行的同事们,不禁潸然泪下。令人深深怀念国家领导人,怀念甘肃老领导,怀念亲爱的同事们。有的长者早已珠沉人殒、魂飞天国。谨此,发几幅珍贵照片,以兹纪念。

当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的费孝通教授(右),一直担任《中国西部发展报》首席高级顾问,经常指导报纸工作,我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费老(左)曾先后四次接受我的采访,彼此对话,亲切交流。

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左),是省上领导给予《中国西部发展报》支持帮助最大最多的领导。报社邀请他参加活动,他都尽可能地出席,且每次听取我的工作汇报,给予指导。记得有一次,他决定参加的报社活动与省委召开常委会议的时间相遇,他决定常委会议推迟一个小时,先参加了报社的活动,又回省委开会。在我出版散文集《瀚海探秘》时,他热情题词给予肯定和鼓励。

我在李子奇书记家里做客时合影。

李子奇书记之后,党中央空降的新任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右),也很看重《中国西部发展报》,先后两次接受了我的采访。

甘肃省委副书记(后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中间执笔者),参加《中国西部发展报》举办的书法艺术比赛活动,图为他给本报题词时的情景。

当年,《中国西部发展报》负责人在总编辑办公室,向来报社检查和指导工作的省委领导作汇报。左起为:报社社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朱宜兴,报社名誉社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朱宣人,甘肃省委副书记卢克俭,报社管委会负责人、甘肃省政协常委戚民,报社副社长、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赵燕翼,报社总编辑胡延清。

《中国西部发展报》报道面广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十一个省区。在我担任第一任总编辑期间,已邀请甘肃省委书记、省长和西部其余十个省区的省长(主席)担任高级顾问。上、下图为四川省省长张皓若批示同意、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江村罗布主席担任中西报高级顾问的文件影印件。

中国西部发展报社成立初期全体工作人员。

胡延清,本科学历,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中共党员。曾任《中国西部发展报》第一任总编辑、主要创始人之一,新华社系统《东方晚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时代潮》杂志任职,深圳内参《领导决策》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1989年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1993年入编《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

文学出版物:散文集《人事文情》,作家出版社,60万字;长篇小说《腾格里传奇》,作家出版社,36万字;散文集《灵魂之歌》,作家出版社,65万字;散文集《瀚海探秘》兰州大学出版社,24.5万字。

新闻出版物:《胡延清通讯散文集》未来中国出版社,25万字。

科普出版物:作为第一作者的《高新科技知识干部读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34万字。

注:非作者同意禁止转载。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