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封平西王,为何还要反清?
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缢死于煤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吴三桂在李自成与皇太极之间作出选择,满清八旗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并定都于此。

吴三桂,字长伯,少傅左总督祖大寿的外甥,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崇祯死时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1645年(清朝顺治二年),清朝平李自成主力后,将吴三桂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
残存的朱明皇族纷纷逃往江南,并试图效法南宋与北方划江而治,虽然只剩下半壁江山,但此时的南明依旧是中华大地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强悍力量。
1647年(顺治四年),清朝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受到李国翰的监视。其间平李自成、张献忠及明朝余部。

1651年(顺治八年),吴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攻打大西军余部,平定成都、重庆。但是西南地区的反清势力不弱,比如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影响就比较大。

1658年(顺治十五年),吴三桂受封平西大将军,自重庆入贵州,专门对付永历帝朱由榔。同年李国翰病死,吴三桂身边再无人掣肘。
1659年(顺治十六年),吴三桂攻下云南,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逃入缅甸。吴三桂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

1660年(顺治十七年),朝廷令吴三桂裁军,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少至二万四千人。
1661年(顺治十八年),吴三桂出兵缅甸,逼迫缅甸国王莽达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南明亡。

1662年(康熙元年),吴三桂诏进平西亲王,兼辖贵州。吴三桂付出了代价,后来有人说他利令智昏,在昆明以弓弦勒死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与明朝遗民再无任何回旋的余地。
吴三桂势力有多大?他的平西王级别是亲王级,不但牢牢控制着云南,还兼管贵州。这样的实力,让吴三桂想到了一个人,明朝初年的云南王沐英。吴三桂是想做大清朝的沐英,世代为大清守云南。

云南和贵州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上,尤其是云南,地势较高。云南北有金沙江、大凉山、鲁南山、锦屏山、横断山等为天堑,东有蒙山、东南有六诏山,几乎将云南与其他地区隔绝开。
单纯从军事角度讲,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吴三桂搞军事割据。不过吴三桂的算盘虽然精明,清朝的统治者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当然不允许在大清内有独立王国的存在。清朝本就只是在利用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样的降将,让吴三桂管云贵也不过是临时性的举措,怎么可能甘心让吴三桂世代守云南?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会允许朝廷之外还存在独立王国,无论秦汉唐宋明皆是如此。

沐氏与朱明皇室还有特殊的亲情联系,吴三桂和清朝爱新觉罗氏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康熙帝和吴三桂之间的矛盾就很难调和了。
康熙帝即位之初,辅政四大臣撤掉吴三桂平西大将军的军职,削其兵权,令吴三桂火冒三丈。
清朝设云贵总督,想把驻地设在吴三桂的统治中心昆明,但吴三桂也不是逆来顺受的主,逼着清廷把云贵总督府设在贵州的贵阳。

藩王毕竟是清廷大臣,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1673年(康熙十二年),割据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割据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割据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先后上书朝廷请求撤藩,试探康熙帝对异姓藩王的态度。
很多大臣主张各个击破,三藩要区别对待。但康熙帝毕竟年轻,做事还没那么沉稳。康熙帝以“撤藩亦反,不撤藩亦反”为由,力排众议,撤三藩。
吴三桂其实未必就想反抗清朝,他只希望能世守云南,再说他已经六十一岁,也没几年折腾了。当康熙帝决绝地撤藩时,吴三桂走投无路,只好硬起头皮扯起反旗。

年末,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恢复明朝衣冠,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反清。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郑经等人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当时清朝刚刚统一天下,形势还不稳,尤其是南方还存在很多反清复明的势力,这其实是有利于吴三桂反清的。崇祯帝在明朝遗民心中的地位非常神圣,永历帝也得到大多数遗民的同情,这本是可资吴三桂大加利用的人心资源。只是吴三桂当年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杀了永历帝朱由榔,他“反清”可以,“复明”是没人信了。
吴三桂身边有人劝他继续使用崇祯年号,但吴三桂清楚得很,明朝遗民恨他胜过满清,与其不伦不类,为已经灭亡的朱明皇室做嫁衣裳,不如自力更生。
按吴三桂的战略规划,进可划长江而守,与清朝形成南北朝,退可死守云贵,逼清廷认清现实,让他做清朝的沐英。

吴三桂军势如破竹,拿下岳州(今湖南岳阳)后,却并没有渡江北上,吴军各部原地待命。原来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在京师为质子,吴应熊是吴三桂长子,四十岁,虽然吴三桂还有几个幼子,都难堪大任。
吴三桂害怕康熙杀吴应熊,下令诸将停止北进,并派人与清廷和谈。康熙得知吴三桂的软肋后,立刻杀掉在京师为质子的吴应熊,以示平叛之决心。康熙杀吴应熊,可谓杀伐果决,反倒是吴三桂显得优柔寡断,可能是年纪大了。
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在很短时间内横扫江南,占据云、贵、川、湘、粤、闽等省,吴军还北上进入陕西、甘肃。

1678年(康熙十七年),六十六岁的吴三桂称帝,国号“周”,史称“吴周”,建都衡州(今湖南衡阳)。吴三桂三月在衡州称帝,八月就在长沙病逝,为何这么急于称帝呢?吴三桂当时已经病重,自知命不久矣。吴三桂的几个幼子都不成器,吴家除了吴三桂,后继无人,吴三桂希望通过一个帝号,来凝聚军队。

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吴应熊庶子)即位,追尊吴三桂为太祖高皇帝,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陷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清朝在经历初期的慌乱后,逐渐稳住阵脚,扑灭三藩之乱。

吴三桂先反明后反清,首鼠两端,用现在话来说,没有一个最基本的“人设”,争取不到当时并不愿服于清朝统治的明人之心。吴三桂最终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成了历史的丑角。
从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看刘禅的精明
文/子玉蜀汉能够偏安益州长达四十三年之久,这里边有刘备的开创之功,更有刘禅的守成之功,而刘禅守成的秘诀就一个:始终维持着与丞相府的和谐。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北伐时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其中有这么一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子玉史院2023-07-27 19:17:57
0000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你看司马氏三代都做了些什么?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司马炎经过长达十年的准备,终于灭了江东的孙吴,至此纷乱八十年的汉末三国重新一统,司马炎高兴之余下令改元,改咸宁为太康,以显示自己一统天下的功绩。竹林七贤但仅仅过了十年,统一局面就被八王之乱打破,随着司马氏内部的互相残杀而消耗了太多的国力,内迁的异族们纷纷反叛西晋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而司马氏则在几个大族的帮忙下偏安江南一带,苟延残喘百年之后被刘裕篡位。历史研究室2023-07-29 14:06:12
0000不谈恋爱,无心婚嫁,她一辈子挥金如土,临终捐尽家财,不留骨灰
民国是个极其特殊的时代,新旧社会交替,大师辈出,还涌现出一批才情斐然的新女性,她们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与魅力,闪耀了整个时代。像宋氏三姐妹,合肥四姐妹,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姐妹花。在清末民初时期,安徽旌德吕家也有四姐妹,尽管她们在少女时期遭遇了家变,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在当时的文坛和教育界都享有盛名,是女子教育的先驱。文史馆2023-08-08 08:37:16
0000都在骂她,却都在学她
一切准备就绪后,永昌元年(689)十一月,武则天君临明堂,发布诏令,改行“周历”。以十一月为岁首正月,所有月份都依次往前挪两个月。如此一来,永昌元年的十一月初一,就成了载初元年的正月元旦。天下,从此进入武则天时代。为堵住悠悠之口,武则天在改元的同时,也为自己取了个新名字——武曌。日月凌空谓之“曌”,这是想要借用“君权神授”说事儿。随后,她又将目光放在了科举制度上。最爱历史本尊2023-07-30 11:17:23
0000南宋算不算北宋的“尾巴”?
所谓“尾巴”王朝,是指大型王朝灭亡后,其后裔重新建立规模较小的新政权。比如汉朝灭亡后,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在益州建立蜀汉;唐朝灭亡后,由皇帝赐李姓的沙陀朱耶氏建立后唐,以及李昪建立南唐;明朝灭亡后,朱由崧、朱聿键等人建立南明,这些都属于尾巴王朝。不过宋朝的尾巴王朝则比较有争议,南宋是北宋的尾巴吗?959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柴荣驾崩,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契丹与北汉联合南下攻后周。地图帝2024-02-09 10:22:1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