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算不算北宋的“尾巴”?
所谓“尾巴”王朝,是指大型王朝灭亡后,其后裔重新建立规模较小的新政权。比如汉朝灭亡后,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在益州建立蜀汉;唐朝灭亡后,由皇帝赐李姓的沙陀朱耶氏建立后唐,以及李昪建立南唐;明朝灭亡后,朱由崧、朱聿键等人建立南明,这些都属于尾巴王朝。不过宋朝的尾巴王朝则比较有争议,南宋是北宋的尾巴吗?

959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柴荣驾崩,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契丹与北汉联合南下攻后周。

960年(周恭帝没来得及改年号)正月,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北上御敌。后周军行至汴京东北陈桥驿,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勉为其难”接受,是为宋太祖。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胁迫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兵不血刃登基,改国号为宋,仍定都汴京(开封)。

赵匡胤稳定局面后,利用后周世宗打造出来的铁血军队,平定荆南高氏、湖南周氏、后蜀孟氏、南汉刘氏,以及割据于江南的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在“烛影斧声”后,其弟赵光义又不动一兵一卒迫降吴越钱氏,出兵攻灭由契丹扶持的北汉刘氏,接近完成对中原的统一。为什么说接近呢?因为包括今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仍然控制在辽朝手中,这是北宋的心病。

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东西约600千米,南北约200千米,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包括:幽州(燕州今北京市区)、蓟州)(今天津蓟州)、顺州(今北京顺义)、檀州(今北京密云)、儒州(今北京延庆)、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涿州(今河北涿州)、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云州(今山西大同)、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
可见北宋极盛时期,连中原传统地区都未全据,北宋与辽朝、西夏是三足鼎立之势。北宋比汉、唐、元、清的疆域小多了,甚至不如西晋、明等朝代鼎盛时期。

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金军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宗室、皇后、妃嫔、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南逃,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1138年(南宋高宗绍兴八年)正月,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赵构杀害岳飞之后,与金朝签订《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北属金,南属宋。南宋比北宋小,但也保存了三分之二国土,放到三国时期,南宋比蜀汉加东吴还要大。从体量上看,北宋不够大,南宋不算小,南宋不是北宋的尾巴,而是半截身体。
类似的还有西晋与东晋,东晋疆域虽然大幅缩水,但也拥有江南半壁,而且北方四分五裂,只有前秦能短暂威胁到东晋。

如果南宋不是北宋的尾巴,那宋朝的尾巴在哪?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自称大元皇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南宋恭宗德祐二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五岁的宋恭宗赵显。
此后南宋的残余势力继续抵抗,立赵显的庶兄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首要目标是四处逃命。宋端宗在位两年就死了,其弟赵昺继位,局势毫无改观。

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南宋少帝赵昺祥兴二年),崖山海战,陆秀夫背负赵昺投海而亡,南宋宗室八百多人跳海,南宋彻底灭亡。

从1276年至1279年这三年,南宋的地盘远不及鼎盛时期,可以算是南宋的尾巴。宋端宗和少帝在东南沿海地区到处流窜,被元军追得打。与之相似的还有南明,虽然号称南部半壁江山,实际上四分五裂,反清势力各自为战,不听南明皇帝号令。虽然南明永历帝在位十几年,但到处流窜,更像是个流亡小朝廷。而元朝是不承认赵昰和赵昺的,就像清朝不承认南明。
1276年至1279年这三年的南宋,可视为鼎盛南宋的小尾巴。
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杀湖南人?解开尘封600年的湖南大屠杀谜团
湖南大屠杀,准确来说是“洪武屠湘”,发生于明朝初期。但是这件事在历史上却是迷雾团团。清朝修的《明史》多是明朝遗老编写,因此刻意提高对明朝的评价,对此事一字未提。反而是明朝的《明实录》以及《明史记事本末》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北斗维斟2024-03-04 11:06:36
0000宋朝“天关客星”:欧洲文献表现反常,难怪西方历史被质疑
不久前,金灿荣质疑古希腊文明与亚里士多德,不出意外的迎来一堆“板砖”,比如被批“学术义和团”、“反智”、“民粹”、“自嗨”等。总之,在“言必称古希腊”、“言必称西方”看来,质疑中国历史叫“独立思考”,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反科学”。百家杂评2024-02-04 08:10:35
0000陈赓的战功仅次于粟裕,为何大将排名在黄克诚之后?
作者:相忘于江湖战功赫赫的陈赓,大将的排名为何在黄克诚之后?开国十大将中,陈赓的战功、资历和加入组织的时间都名列前茅。战功比陈赓更高的只有粟裕,资历比陈赓更老的只有张云逸,加入组织时间比陈赓更早的只有萧劲光。从大将的排名来看,粟裕和徐海东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兵说2023-07-30 17:00:37
0000唐朝与吐蕃大战,大非川在哪?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唐朝灭亡高句丽。在唐灭高句丽的漫长战争中,薛仁贵大出风头,从太宗亲征高句丽的白衣握戟、所向无前,到最后一战的“勇冠三军”,所至必克。灭高句丽之战算得上是薛仁贵的封神之战,可惜神话破灭的实在太快了。仅仅两年后,在西北高原上的大非川,大唐名将的神像被历史无情地推倒了。地图帝2023-07-30 14:53:1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