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度量衡”起源:考古发现更早证据,史记又一次被推翻?
所谓“度量衡”,就是计量物体长短、容积(大小)、轻重的统称,如果没有统一的度量衡,那么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科学研究,都会遇到很多麻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统一了中国的度量衡,这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也是中国数千年领先世界的原因之一。
根据史记记载,中国度量衡应始于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因为治水需要相对统一的度量衡,否则完成大规模的测量和施工,于是大禹时代产生了度量衡,改写了此前没有度量衡的历史。
但问题是:中国历史极其悠久,农业起源于1.4万年前,天文学距今已有万年历史,没有一定的度量衡,古人如何生产生活,乃至贸易交流?果然,考古发现更早的证据,至少在距今4800年时中国已有度量衡的认知。

甘肃考古发现更早证据
位于甘肃天水秦安的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前—4800年前,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史上极为重要,其中仰韶晚期地层(即距今4800年前)出土了一组极为特别的陶器,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
之所以说其特别,不妨先看看它们装载谷物的测量数据: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除了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两倍之外,其他三件关系大致都是十倍递增。(下图,大地湾遗址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这是该遗址的唯一一件男性头像彩陶瓶)

据此,不难得出三个基本结论:首先,至少4800年前,中国已经使用“十进制”;其次,制造如此精确的容器,必然需要一定几何知识,说明当时中国已经掌握一定几何知识;第三,这组陶器肯定不是简单的容器,如此精度的递增,必然是度量衡中的“量”,而这显然比大禹时代早得多。
除此之外,大地湾遗址的起始时间是6万年前,一直持续到距今4800年前,而非洲起源说认为现代非洲智人在6万年前来到中国南方,当时世界处于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于约2.1万年前),尤其中国北方的古人类全部被冻死,那么如何解释大地湾遗址?

中国天文考古证据更早
与大地湾遗址的这组“质量”陶器相比,中国天文考古上的度量衡证据就更早了。
中国上古的天文测量,有两个重要工具,即规矩与圭表。汉代伏羲女娲像中,伏羲氏手执矩(直角的作图工具),女娲氏手执规(用来画圆的工具,长短两尺相交成直角而成);圭表是用于“立表测影”的工具,其中“表”是腿骨,也就是股,正午日影通过“竖立的表”会在圭尺上“勾”出的影长,这就是勾股定理中的“勾股”由来。
距今9000余年的贾湖遗址,出土了骨制规矩。距今6500年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用于立表测影的“表”,以及青龙白虎星象图等。距今4300年的陶寺遗址,更是出土了一根刻有20个刻度的圭尺,每个刻度对应陶寺观象台可以观测到的20个节气,其中第11刻度极为突出,现代实地测量发现是夏至正午日影长度,也是周髀算经中记载的“一尺六寸”地中标准。

古人之所以发展天文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观象授时,需要掌握准确的农时,首先要掌握播种期。因为中国四季分明,播种期很短,一旦错过的话,来年将会饥荒。以立表测影来说,想要知道“春分”是否到来,就要与以往的春分日影长度对比,这里就必须要有相对固定的“度”,否则就没办法判断。
因此,上古立表测影的圭表,长度必然是相对固定的,即很早中国已有“度”。考古证据表明,起初古人是“以身为度”,故而才会出现以“股骨”为“表”,以今天眼光来看,不同的人股骨长度不同,但在当时已经是高精度了,也容易各个部落传播使用。当然,后来尺度越来越精确,陶寺时已用木胎漆绘圭尺。
让人费解的是,中国古代天文有着大量考古证据,但苏美尔、古埃及、古希腊等,纸面上的天文学很发达,却鲜有什么惊人的天文遗存出土。

由此可见,中国度量衡的起源,要比史记记载的早得多,至少距今4800年前,中国度量衡已经出现了。当然,司马迁只是记载了大禹“左准绳,右规矩”,并不代表司马迁认同度量衡就始于大禹,或许司马迁也不了解度量衡的起源历史。
夏商周时期,文献与考古实物表明当时已有成熟的度量衡,但因为存在残缺,如今还不能完全了解。至秦汉时期,考古发现相关实物,如今基本清楚此时的度量衡,比如张仲景的有些老方子不好使,原因在于度量衡变化,导致后世剂量错误等。
数百万人逃难东北,“闯关东”的血泪史!
沐阳说2023-08-08 13:23:55
0000德国统一后,为什么定都原东德首都柏林?
1990年,民主德国(东德)各州加入联邦德国(西德),德国再次统一,也可视作东德并入西德。德国统一后曾定都原西德的首都波恩,1999年迁都原东德首都柏林。这次统一西德“完胜”东德,为何首都不留在波恩,而迁往柏林呢?我们来看看柏林和波恩的历史和地理。科隆选侯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953年-1288年建都科隆,1597年-1794年建都波恩。图-航拍波恩紫网2023-10-15 17:26:070000我军攻打锦州城甚急,敌炮群却全部哑火,原来是炮弹打光了-今日头条
▲辽沈战役前形势图1948年10月4日,锦州攻坚战拉开序幕。为了一举拿下锦州,关闭东北国民党军撤回关内的陆上通道,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集中了6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的庞大兵力,并将炮兵纵队的主力也拉了过来,加上各纵队及师属炮兵营,一共集中了900多门火炮,其中重型山炮、野炮、榴弹炮和加农炮多达320余门。▲我军炮兵云集锦州城外锦州守军炮兵突然停火读万卷书破万里2024-02-23 13:07:28
0000【历史故事】---秦皇长城说孟姜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4年1月8日在中国有一个爱情传奇故事,那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并被中国列为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在的河北省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流传于世。溱湖之恋2024-02-26 14:06:09
0000为何清朝妃子要戴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以外,更多的还为了方便皇帝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应该不难发现,清朝后宫的妃嫔们手上都戴着长长的指甲套,做工精致,十分华丽。像我们指甲稍微长一些,就会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十分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们却要戴着长指甲套?现代女性比较流行做美甲,主要是为了美观,但在清朝后宫中长长的指甲套不但是为了好看,它还起到了保护指甲的作用,所以它还有一个官方名字叫“护甲”。文史馆2023-07-28 17:55:5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