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天生爱打仗,为何缺席淮海战役?并非腿伤那么简单
作者:相忘于江湖
我军五大王牌部队,兵强马壮的华野战斗力爆表。从高层来看,坐镇中军帐压阵的司令员兼政委,是新四军的老军长陈毅;策划和指挥重大战役的军事指挥员,则是被誉为“第一猛将”的战神粟裕。

【1949年初,粟裕在淮海战役前线】从一线来看,华野12个纵队的司令员,个个能征善战、特点鲜明,尤其是1纵叶飞、4纵陶勇、6纵王必成、9纵许世友,还有2纵韦国清、8纵王建安、10纵宋时轮等人。当然,华野虽然战将众多、人才济济,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并不算多,只有几位兵团司令员级别的高级将领。其中,有两位猛将都参加了济南战役,一个攻城一个打援。在随后的决战淮海中,华野联合中野总兵力和敌军对比尚且处于下风,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就更是宝贝疙瘩。但是,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两位猛将却双双缺席了淮海战役。这两位猛将,就是叶飞和许世友,而两人缺席淮海的理由,官方解释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伤病缠身。也有人认为,这两位猛将没有参加淮海决战,是因为和粟裕不和。

【粟裕和淮海战役总前委】叶飞和粟裕之间的“矛盾”,始于三年游击战的“南阳事件”。江西红军主力长征前,组建了北上先遣队红7军团,由寻淮州、乐少华、粟裕带领北上浙东一带,目的是吸引敌军注意力,减轻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反“围剿”压力。红7军团和方志敏的红10军团汇合以后,由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继续北上,结果在谭家桥和怀玉山两度失利,余部编为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率领下和叶飞闽东独立师会合。此时,闽浙临时省委一厢情愿地强调,要求叶飞离开老区,到浙西南开辟新的根据地,叶飞不愿落个两头空的结果,主动加入了黄道的闽赣省委。闽浙临时省委得知后,密令挺进师的粟裕、刘英设下“鸿门宴”,借机除掉叶飞。挺进师研究决定,由师长粟裕负责抓捕叶飞,但在押送叶飞前往闽浙临委途中跳崖逃走,一向枪法神准的粟裕这次并没有打准,叶飞得以逃生。叶飞和粟裕的“梁子”就此结下,这就是“南阳事件”。

【青年叶飞】南阳事件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粟裕和叶飞都是受害者。但是,对于粟裕“枪下留情”的真相,叶飞一直蒙在鼓里,直到晚年撰写回忆录的时候,才从好友王必成口中得知,粟司令的枪法一贯弹无虚发,几乎没有失手过。此前,叶飞对于南阳事件多少心里有一些疙瘩。抗日战争时期,叶飞作为粟裕麾下“三剑客”之首,一直是粟司令最为倚重的干将,作为东进支队、江南指挥部的主力团长,在开辟苏南和苏中等根据地的战斗中表现活跃。解放战争时期,叶飞的1纵每次大战都会被粟裕委以重任。震动敌军的莱芜战役,叶飞1纵以一敌二,硬扛李仙洲2个军,成功堵死敌军从莱芜突围的口子。总攻时,叶飞、王建安分别担任东西集团的指挥官,全歼5.6万敌军。百万军中取张灵甫首级的孟良崮战役,叶飞1纵成功穿插隔断整编74师和周边的联系,然后统一指挥1、4、6、9纵发起总攻,将不可一世的“御林军”全歼于沂蒙山区。“七月分兵”后,叶飞指挥1纵、4纵在敌5个整师的重重包围中,利用大雨声东击西跳出合围,成功和粟裕西兵团兵合一处。在战争年代,叶飞和粟裕合作堪称珠联璧合。

【1948年,粟裕等人在西柏坡城南庄】叶飞和粟裕的第二次“矛盾”,出现在豫东战役(睢杞之战)。由于1纵作战任务繁重,攻击常郭屯新22旅旅部的同时,遭到敌整75师、整72师的三面夹击。此战,叶飞1纵参与歼灭区寿年兵团,还差点打掉黄百韬兵团,出力很大但伤亡也较重,对粟裕的指挥“多有怨言”。但这一说法经不住考证。叶飞回忆录对豫东战役(睢杞之战)评价很高,虽然1纵建制不全、兵力不足,打得很苦,但在粟司令的指挥下,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当然,部队减员,一线指挥员有些情绪,这是在所难免的。以此推断主帅和战将之间是因为“恩怨”而互相不对付甚至排挤,显然低估了我军的凝聚力和将领的格局。济南战役,粟裕留出8个纵队打援,而叶飞负责指挥1、6、8纵队。这也可见,粟裕对叶飞的使用信任有加。淮海战役前夕,华野1纵由司令员张翼翔代司令员。如果不是因为伤病难以坚持,相信叶飞一定会出现在淮海战场。和叶飞的养病有所不同,许世友错过淮海战役是因为腿伤。但是,济南战役前许世友也在养伤,可是主席一纸调令,这员虎将就和红四的老友王建安杯酒泯恩仇。由此可见,许世友缺席淮海还不是腿伤那么简单。

【许世友和夫人田普】作为一名战将,能够参加三大战役是一种荣誉。但许世友不仅没有参加淮海决战,反而留在了山东军区,成为张云逸的副手。由于华东大部尚未解放,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从职务上看似乎高于后来的兵团司令。在战争年代,野战军的军事主官地位一般高于军区的主官。天生喜好打仗的许世友,不会无缘无故放弃参加大战的机会。原因到底是什么?其中一的解释是,许世友和粟司令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山东军区,下辖胶东、渤海、鲁中南3个二级军区,以及济南、徐州2个警备区,还有1个昌潍特区和正规部队32军2个师,后来投入到解放大城市青岛的战斗中。在粟裕、许世友等人的传记和回忆里中,对许世友缺席淮海并没有多少着墨。因而坊间一直揣测两位名将的战争理念有差异,这才导致许世友缺席淮海战役。许世友和粟裕的分歧,早在孟良崮战役中就有体现,许世友对粟裕的大踏步进退不理解,就像当年四渡赤水中的林总,认为主席是走弓背而不是更直接的弓弦一样发牢骚。应该说,猛将许世友是更多地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而粟裕则是着眼战略全局来指挥作战,两人肯定有分歧。

【许世友(左)】到了济南战役,两人在战略和战术上的分歧更为明显:许世友的目光盯在济南城王耀武的12万人马,觉得攻城集团的14万人有点少了。但粟裕的目标是围城打援,力图吃掉徐州援敌,所以打援集团预留了18万大军。济南战役,从战术上来讲,5个纵队打赢了。但是,从全局来看,如果粟裕准备打援的8个纵队能够打掉徐州哪怕1个兵团10几万人,随后发起的淮海决战会轻松很多。济南攻坚之前,许世友曾向主席建议增加攻城的兵力配置。但是,这一建议被主席委婉拒了,并向许世友讲明攻城和打援是一盘棋,都要由粟裕同意。尽管许世友顾全大局、没有异议,但在攻城进度上没有如粟裕所愿打一个月左右,而是仅仅8天就拿下了山东首府济南。解放战争,主席的核心思想就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粟裕是深谙其道的,心性率直的许世友没想那么多。所以,粟裕提出的淮海战役,许世友也未必完全参透。但是,许世友没有参加淮海战役,也不是只是因为理念分歧。淮海战役前夕,山东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但有美军舰停泊的青岛却还没有回到人民手中。与此同时,山东沿海还有部分岛屿驻有残敌,对山东解放区是一大威胁。让熟悉山东的许世友留驻山东军区,就成为两全其美的人事安排。
皇帝问:贪那么多钱,你花得完吗?和珅的回答,让嘉庆哑口无言
在乾隆的盛世,皇宫内的权力斗争和金钱交易从未停歇。和珅,这个名字在朝堂上如雷贯耳,他的权势、他的财富,都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但是,当乾隆驾崩,嘉庆继位后,和珅的命运似乎发生了转折。一天,嘉庆帝召见和珅,深深地盯着他,问道:“你贪那么多钱,能花得完吗?”和珅微微一笑,他的回答,却让坐在龙椅上的嘉庆帝哑口无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和珅又说了句什么?紫网2023-10-14 17:41:590001宋朝之后无神仙,为什么他是例外?
明成祖朱棣手下群英荟萃,却偏偏给大臣胡濙安排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任务——找人。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派胡濙带着朝廷御赐的玺书、香币,外出寻找仙人“张邋遢”。张邋遢,即中国道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张三丰。明成祖对他推崇备至,可惜无人知道其下落。此后十几年,胡濙为了寻仙,四处游历,打探消息。最爱历史本尊2024-02-07 15:08:17
0000《资治通鉴》397:向颜含老先生学习,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花言大帅2023-07-29 09:47:07
0000左贤王投降汉朝,李广如何错过封侯的?
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击败匈奴右部的白羊、娄烦两部,收复河套。匈奴右部遭受沉重打击,左部则遭遇内乱。这年冬天,军臣单于去世,匈奴左部立即就打起来了。军臣单于之子左贤王於单宣布即单于位,几乎同时军臣之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起兵进攻於单。伊稚斜想做单于,於单就必须死。即使军臣单于在世,匈奴左部也是左谷蠡王伊稚斜说了算,军臣单于拿这个弟弟也没办法。地图帝2023-07-30 13:23:43
0000尼姑状告和尚非礼,朱棣闻了一下尼姑,冷笑道:立即将她凌迟处死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上,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在与侄子朱允炆的皇权之争上,把他的残忍、无情表现到了极致。然而,朱棣也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励精图治,将明王朝推向了巅峰。朱棣登基后,对百姓们的生活格外关心,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有一次,朱棣在微服巡访途中,听到路人喊着县令在尼姑庵外开堂审案,说是一个尼姑状告和尚非礼她。文史馆2024-02-02 11:06:2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