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087

1961年的一天,周总理一早打电话给内蒙古主席乌兰夫,要他从内蒙

紫网2023-10-17 09:27:430

1961年的一天,周总理一早打电话给内蒙古主席乌兰夫,要他从内蒙古调运一批奶粉送往上海,解决孤儿院粮食危机,却遭到了乌兰夫的拒绝。

乌兰夫的反应令中央领导人有些诧异,要知道,身为一位老共产党,乌兰夫从来都是坚定地听从着上级的吩咐。

可是现在,在国家需要援助的时候,他竟然反悔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整个国家已经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饥荒之中,由于天灾的缘故,像河南,山东这样的大型粮食作物都在减产,一些地区更是已经到了饥荒的地步。

唯有在蒙古大草原之中,依靠农业和畜牧业,才能够勉强维持生计,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支持其他省份的地区。

乌兰夫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主席,自然要承担起减轻中央政府负担的职责,更何况这一次,他要援助的是上海。

在饥饿的恐慌下,上海以及附近城市的一些小夫妻,都将自己的孩子抛弃在上海的街道上,等待着政府的救援,一时间,上海的所有儿童福利院都人满为患。

然而,那时物质极度缺乏,孤儿院又没有足够的营养品,这些孩子一个个都是脸色蜡黄,营养不足,有的还生病了。

儿童的食物供应问题,刻不容缓。

康克清,也就是那时的妇幼工作人员,非常担心,她赶紧去找周总理,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总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外省调集一些牛奶,以备不时之需?”

周总理皱着眉头沉吟了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了他的一位老朋友,也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乌兰夫。

想到这里,他直接拨通了乌兰夫的电话。

然而,等到周总理说完上海那边的情况后,乌兰夫却是一口回绝。

“我不同意”

就在周总理有些诧异时,内蒙古主席乌兰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上海是个商贸之都,没有任何农牧业的底子,就算抽调了一些牛奶以及其他奶制品过来,恐怕也只是九牛一毛,甚至还会加深婴儿被被抛弃的现象。

如此一来,这种救助就成了一个无底洞。

他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那些被遗弃的儿童,带回内蒙古,交给当地的人来照顾,这样既能减轻上海那边的负担,也能让那些被遗弃的儿童,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乌兰夫的建议获得了中央政府的首肯,此后又向内蒙古输送了3000多名儿童,他们非常关心这群来自遥远地方的年轻的“贵宾”,把他们称为“国家之子”。

那个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病怏怏的,他们会被送到各个托儿所,等他们恢复得差不多了,再由有资格的人来收养。

当年的都贵玛才十九岁,未婚,在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托儿所当了一名护工,专门为那些被送到托儿所里的孤儿们提供照料。

这一天,当他们到车站来迎接他们的时候,都贵玛在那里来回踱步,不住地摩拳擦掌。

对于要出世的宝宝,她既兴奋,也恐惧,现在的她,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带宝宝。

陪同过来的工作人员见她神色紧张,宽慰她说:“等你见到这些小家伙,自然就不怕了,自然会照顾好他们!”

在这些孩子的注视下,都贵玛不由得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他们保育院总共收了二十八个小孩,从刚出生到六岁不等。19岁的都贵玛开始学习如何给他们换尿布,喂奶粉,慢慢的学会了如何照料他们。

都贵玛天天不到天明就起来,为小孩穿衣做饭,清洗身体,光是小孩的尿布,就得反复清洗好几次。

尤其是在她抱着一个不到一岁的小男孩时,小男孩就跟在母亲怀中一样,在都贵玛怀里蹭来蹭去,弄得她一个小女孩都不好意思。

但都贵玛最终还是接受了。

她经常把小孩的纸尿布放在鼻子下嗅一嗅,再看看。如果小孩的体内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闻到的味道和尿片的颜色来判断。

在500个昼夜的悉心照料下,小家伙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调理,但是现在也该是说拜拜的时刻了。

那时的内蒙古,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天灾,但是,并没有阻挡住那些想要收养孤儿的牧人们。按照规矩,收养小孩的前提是:家中有母牛。

有些牧人为满足条件,将家中养的马匹变卖,转而饲养母牛;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连自己的嫁妆都卖了。

一些来自远方的游牧民族,他们骑马、驾车,纷纷前来领养“国家之子”。

时光如梭,六十多年后,当年的孩子如今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当年那一声声“额吉”,一声声“阿爸”,都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历史。

然而,那一幕幕充满了爱国情怀的画面,却成为了新中国艰难年代里的一道神迹,让多少人感到了一丝暖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