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的水果大省,从黄土高原甜到秦岭南北!



从黄土高原甜到秦岭南北
每一个陕西人,在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的柿子、石榴、猕猴桃时,几乎都遭到过对方的灵魂质疑:
“啥?你们那不是黄土高坡么?咋还长水果呢?”
首先,陕西大得很,根本不全是黄土高原好嘛!
其次,陕西的水果产量和“果篮子”山东在伯仲之间,如果看种植面积,那更是多年处在全国前列,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
1752.23万亩
(比两个上海市还大)

陕西不止有水果,还多滴很!
制图/monk
她的南部是气候温润的秦巴山区,秦岭南北盛产的猕猴桃、汉中的城固蜜桔、安康的白河木瓜……水灵灵的陕南水果,塑造出一派“北国江南”的风情。
中间则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临潼的石榴、富平的柿子、大荔的西瓜、户县的葡萄、阎良的甜瓜……渭水滋养的缤纷鲜果,化作了八百里秦川的甜美。

富平果农正在加工柿子。 摄影/张永锋
到陕北,印象里厚重沧桑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红枣和苹果的主产区,贡献了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苹果产量。千沟万壑中的果树,挺起了大西北的“腰杆子”。
从陕南、关中到陕北,陕西的“水果带”,铺成了一条南北绵延878公里、跨过8个纬度、穿越三大气候带的“甜蜜之路”。

洛川又到丰收时节,果农正忙着采摘苹果分拣装箱。
摄影/张永锋

陕南:秦岭的馈赠
众所周知,陕西,看起来就像是“三个省”——
她南北狭长,北接内蒙古、南连四川,跨越了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大气候带,又被秦岭和北山划分成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差异巨大的地理板块。

安康,雪中生长的柚子。 摄影/邵向东
气候的复杂,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陕西水果,如果说山东是“大果篮”,那么陕西,更像是个汇集南北的“水果摊”。

汉中,橘生陕南
假如要选择一种水果,象征陕南山地的气候特色,那么橘子“当仁不让”。

城固桔园镇基地,北依秦岭,东邻湑水河,是北亚热带最大的桔柑生产基地之一。摄影/邱会宁
都说“橘生淮南”,秦岭-淮河一线分割中国地理的南北,汉中处于秦岭之南,毗邻“柑橘大省”四川,在位置和气候上都接近四川盆地——
几乎每一个汉中人小时候都吃过四川橘子,而汉中本地也生长着甘甜多汁的橘子:城固蜜桔。
城固在汉江沿岸,南、北为秦巴山地和丘陵区,中部江河经行之处,形成了平坦而肥沃的“坝子”,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加上当地气候温和湿润,特别适合柑橘的生长。这里孕育出的城固蜜桔,细腻无渣、风味浓郁,在口感上足以和南方橘子一较短长。
而顺着汉江南下,在安康市的瀛湖之畔,竟然还生长着枇杷。
瀛湖号称“陕西千岛湖”,属于西北五省中最大的人工绿色淡水湖,同样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远看一片烟水迷濛,湖中岛屿如云,环境简直不亚于江南烟雨中的太湖。
正如苏州太湖上的东、西二山,安康瀛湖周边也产茶叶、种蚕桑、长枇杷,孕育出来的瀛湖枇杷丰润多汁、口感清甜,果肉细腻无渣。

安康瀛湖枇杷。摄影/邵向东
如果说汉江的滋养,孕育了汉中、安康等地“北国江南”的水果风情;那么秦岭,则赋予了这片土地古老的水果文化,其中最为传奇的,即是猕猴桃。

《诗经》里走出的猕猴桃
很多人都以为,猕猴桃是一种“进口水果”。

陕西翠香猕猴桃,真,的,超,甜!
摄影/朱梦菲
事实上,这种看似“洋气”的水果,原产地就在中国,被新西兰人以国鸟——奇异鸟命名的“奇异果”(美味猕猴桃),正是中华猕猴桃的一个变种。早在2500多年前的《诗经》当中,先民们就记录了这种枝蔓“婀娜”的水果:
“隰(xí)有苌(cháng)楚,猗(ē)傩(nuó)其枝”
“苌楚”,即是古人对于猕猴桃的称呼。在今天,中国的猕猴桃主要产于秦岭南北坡,中国人每吃两个国产猕猴桃,就有一个来自陕西。

陕西猕猴桃园区。摄影/邵向东
西安周至、宝鸡眉县是中国的猕猴桃主产区,眉县还盛产近年来流行的“红心猕猴桃”;商洛的商南,培育出了细腻多汁的“秋香”猕猴桃,汉中的佛坪县位于秦岭山间,这里有口感独特的秦岭野生猕猴桃……
而在陕南山地,秦岭孕育的古老水果又何止猕猴桃?
《诗经·卫风》里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能在陕南的安康找到原型,这里盛产的白河木瓜,并非是外来的“番木瓜”,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光皮木瓜”,光洁如玉,色香俱全;
造型独特、形如藤蔓的旬阳拐枣,则是另一种《诗经》里走出的古老水果,小雅里说“南山有枸(jǔ)”,指的即是秦岭(古称南山)所产的枳椇(拐枣),安康旬阳的拐枣,产量占据全国的80%,入口酸涩,回味甘甜。
只能说不愧是陕西,连吃水果的历史都这么厚重。

关中:水果的盛世
关中平原,陕西的C位;西安,关中平原的C位。

西安,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水果代表作。 制图/monk
八百里秦川坐拥着整个西北最深厚的底蕴、最肥沃的土壤、最发达的渭河水系,《尚书·禹贡》称之为“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同样,这里也孕育着整个陕西省最丰富而甜蜜的瓜果。
假如水果界也有“盛唐”,那么一定在西安。

陕西最甜蜜的水果,无疑是柿子。 摄影/熊可

西安,水果的“盛唐气象”
立秋之后,几乎每个西安人,节假日都多了一项保留活动:摘水果。
西安的水果,分布在主城区以外的各个区县,每一个地方都有几样拿得出手的代表之作;而且从入秋之前到来年开春,时令鲜果接连不断,看着日历就能规划出一场小半年的甜蜜之旅。
俗话说“秋后一伏”,天气尚热。西安人消暑的“水果圣品”,除了来自渭南的大荔西瓜,还有本地的户县葡萄,尤其是西安本土7月上市的“户太8号”,果粒几乎有乒乓球大小,深紫的外皮上裹满了厚厚的果粉,堪称长安城里“秋天的第一份甜蜜”。

没有一个水果老饕,能拒绝户县葡萄。 摄影/邵向东
此后,高陵区的泾渭鲜枣发动秋天的水果攻势,在8月中旬即可上市,其后梨枣、冬枣、霜红枣、雪枣先后成熟,鲜食枣供应期从入秋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下旬。
9月的西安,迎来各路水果的鼎盛时代——阎良的酥梨鲜嫩多汁,入口即化,如同咬下一口深秋的甘爽;骊山下的石榴鲜红如火,回民街上每一位卖石榴汁的摊贩,都号称自己家用的是临潼石榴。
而火晶柿子早已跟着《长安十二时辰》出圈,被生动地称为“一窝蜜”,含糖量达到16.9%,而且果肉软糯,只需要插根吸管进去吸吸吸,就能成功获得“天然甜点”的体验。

红得像火,透亮得像水晶,才叫标准的火晶柿子呢!
摄影/朱梦菲
等到火晶柿子做成的柿饼吃完,冬天也就差不多熬过去了。老秦们擦擦嘴,又开始期待2月去长安区摘草莓,4月到阎良吃甜瓜,清明过后到白鹿原上寻樱桃了……

渭南,大西北的小甜甜
然而即便是生在“瓜果天堂”的西安人,对渭南的水果也要垂涎欲滴。
相比于西安,渭南处在八百里秦川最开阔的地带,渭河在此吸纳北洛河,一同奔流入浩荡黄河,也在渭南境内形成了大块的冲积平原,依山傍水、平原广袤,种植水果的环境也更加优渥。

渭南市渭河边,依山傍水。摄影/李平安
因此在西安城里有的水果,几乎都能在渭南找到名气更大的“升级版”——
西安有高陵冬枣,渭南有大荔冬枣;西安有阎良的酥梨和甜瓜,渭南蒲城酥梨、高石脆瓜;而比临潼火晶柿子更有名的,则是渭南的富平柿子。

蒲城酥梨,果农正在疏花。 摄影/张永锋
中国幅员辽阔,柿子在全国有300个左右的不同品种,但富平尖柿,是公认最适合做柿饼的品种——刚一成熟,外表就像一颗颗金色的小灯笼,里面流淌着溏心的果肉,甜美熟腻,呼之欲出。
富平人遵循着自然节气,只用霜降后采摘的柿子当原材料——只有温度足够低,柿饼表面才能结出诱人的糖霜。再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用风与阳光的力量将其变成“饱经风霜”的柿饼,这个过程被当地人成为“吊柿子”。

“吊柿子”的过程,真的是需要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高处,经历霜风洗礼。 摄影/张永锋
“吊”好的柿子,像是一枚煎得恰到好处的溏心蛋,内里璀璨金黄、浓郁饱满,外表如霜如雪、甜美动人。一口,就能让整个大西北“沦陷”为温柔乡。

陕北:黄土的逆袭
相比于陕南和关中,千沟万壑的陕北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而猛烈的。
她一度塑造了中国人对于陕西的“刻板形象”——家住黄土高坡、处处是窑洞、缺水干旱、要戴白羊肚手巾防沙、山高沟深对话基本靠喊……在这样的环境中,喜温、耐旱的苹果和枣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主力。

陕西的苹果产量占了中国的四分之一,陕北红枣也在干果界赫赫有名。 制图/monk

榆林,红枣的力量
枣,不仅是水果,同样也是粮食。
《战国策》里说“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细作,枣粟之利,足食于民”,黄土高原地区土层疏松,容易水土流失,自古以来耕种困难。在从前的饥荒岁月,枣成为了当地人抵御饥饿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黄河流域的陕、晋交界地带,是中国最早种植枣树的地区之一。位于榆林东部,与山西隔河相望的泥河沟村有“天下红枣第一村”的称号,这里保留着1100余株千年枣树,牢牢扎根在黄土之中,俯瞰着千沟万壑、黄河奔流。
黄土高原土层良好的透气性,同样赋予了枣树优渥的生长环境。
例如陕西红枣的主产区,榆林清涧,枣树主要栽种在黄河与无定河两岸,土壤疏松,枣树也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加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清涧红枣核小肉多,而且果味特别浓郁。

延安,苹果的担当
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的,则是陕西的苹果。
作为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之一,黄土高原是其中唯一符合最适宜区7项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2022年陕西苹果产量1302.71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而且区域昼夜温差大,果品蓄糖量高,风味更浓郁。
陕西苹果中的老牌“王者”是洛川苹果。如果说山东烟台苹果,靠的是温润季风气候带来的绵长积累,陕西的洛川苹果,则具备高原上昼夜温差带来的鲜甜风味,堪称一时瑜亮。

洛川苹果丰收,堆砌成一条“苹果河”。 摄影/张永锋
而再往南,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之处的咸阳,同样是“苹果大市”,苹果产量在省内仅次于延安;往西的宝鸡千阳苹果则凭借农业技术,后来居上,搭载着神舟十二号飞船,一跃成为了“太空苹果”……
更为可贵的是,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沟壑之间的果树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防风治沙的“卫士”。近千万亩的苹果林,成为全省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一大助力,从某种角度来说,也“重塑”了黄土高原,染绿了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是属于陕西水果的性格,不止甜美,更有担当;这也像是陕西人的性情,柔情似水,也兼济天下,胸怀四方。

文丨九月文字编辑 | 猫骑士图片编辑 | 陈金鱼封图 | 张永锋头图 | 朱梦菲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江西夫妻狂生8个孩子后双双离世:哥嫂接手拒领养,咬牙带10娃
艺述史官方原创考虑自身条件,理性生育2021年12月的一场葬礼上,一个稚嫩的声音直扎人心。“走开,走开!”两个只有板凳那么高的小姑娘正上前,带着哭腔驱赶过于靠近姐姐们的亲戚。面前是披麻戴孝的4个女孩,紧紧抱作一团,盯着眼前的棺材,让人见了不免心生怜惜。可一旦有人想伸手去抱抱他们,刚靠近,就会被另外两个小姑娘赶走。棺材里躺着的,正是她们31岁的父亲王国强和34岁的母亲邹友芳(化名)。紫网2023-10-16 10:28:000000“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老祖宗的忠告,现实又心酸!
第一心理人们常说:“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这两地究竟是哪两地?两人又是哪两人?记住老祖宗的忠告,这些道理既现实又心酸,不去两地:第一处是充满诱惑的地方。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作者卡耐基写道:“这世界从不缺少贪婪成性、自私自利之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诱惑。我们无法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但是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谢耳朵馆长2024-02-11 15:09:03
0000“门前种好树,子孙后代富”,院子种啥树好?古人偏爱6种吉祥树
老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确实也是如此,在古代树木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栽种的树木多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也多。在以前民间更是有着“千棵棕万棵桐,子子孙孙都不穷”的说法,就是要建议后人多栽种像棕树、桐树这样的经济树木。而且在我国一直有着在院子里,或者是房前屋后栽种树木的习俗,这样既能美化庭院,还能把这些犄角旮旯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紫网2023-10-13 17:40:120000农村俗话“有钱不买河边地,有钱不娶活汉妻”什么意思?古人说不懂穷三代
有些农村老话,耐人寻味,让人深思。在农村民间有这样一句老话:“有钱不买河边地,有钱不娶活汉妻”,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钱不买河边地:有钱的话也不要买靠近河边的地。为什么呢?古人也是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考虑的:第一点:河边地,虽然用水方便是,但是一旦涨大水,那么河边地里的庄稼将全部被洪水走,村民将颗粒无收。第二点:河边地,湿度比较大,如果在买的河边地建房子,那么可能会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鸿雁深蓝2023-07-29 11:47:05
0000菩提祖师:是佛还是道?为何要收孙猴子为徒?
中国神仙体系60(原创图/文,头条首发,禁止搬运)菩提祖师菩缇祖师为什么要收孙猴子为徒,他明知道猴子将来会闯祸,却还要传授他上天入地的神通。他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更奇怪的是,猴子被学校开除后,菩缇祖师带着其他弟子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他去了哪里?在整个西游世界中,他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好多人绞尽脑汁头都想秃了,也没找到答案,预知真相,认真往下看。菩提祖师快乐老年4352023-07-31 12:32:4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