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驸马有多难?婚前还要试婚,成为驸马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艺述史官方原创
是封建制度下的特殊产物
在古代当驸马有多难?可不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婚前还要“试婚”!皇帝的女婿为什么被称为驸马?驸马爷真的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吗?

1
在先秦和两汉时,皇帝外出时都很谨慎,为了防止被人暗杀,都会事先准备两辆车,一个叫正车,一个叫副车,让旁人一时分辨不出皇帝到底坐在哪辆车上。负责管理副车的职位被称为驸马都尉。西汉时,驸马都尉都是由皇帝的八大姑七大姨,或者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或者立功受奖的大臣的子孙来担任。这个职位毕竟要直接和皇帝接触,安全和信任排在了第一位。从三国时期开始,魏国、晋代皇帝的女婿都不约而同地被封为驸马都尉,成了没有约定但顺理成章的惯例。
这四个名字的官职说着不太顺口,渐渐地,帝婿们便被简称为“驸马”了,“驸马”便成为皇帝女婿的代名词。
唐朝之前,驸马的候选人一般都是权贵或者功臣,社会地位都比较高,比如夏侯婴、卫青等。唐朝开始,有了驸马升迁制度的雏形,驸马地位逐渐降低。
2
比如襄城公主出嫁时,唐太宗为了保持皇家的尊贵地位,另外给公主和驸马开辟一个府邸,这样的话,不居住在一起,公主就不必给公婆行礼。在唐朝,驸马类似于公主的家奴,而且要遵守三从四德,不能纳妾,不能拈花惹草。相比较,公主的私生活倒是很复杂,也无人管束。而且,唐朝的驸马是一个高危职业,据统计,100多位驸马当中,有20多人被处死了。到了宋朝,驸马升迁制度正式形成,也就是驸马和公主成婚后,不能再称父亲为父亲了,改称大哥,也不能称呼爷爷为爷爷,改称父亲。不仅辈分升了一格,而且连名字也都要改成和父亲同辈的。这样的话,公主出嫁后就不用给公婆行礼,维护了君主的尊严。爹不是那个爹,爷也不是那个爷了。现在听起来很可笑,可事实的确如此。

而且,宋朝对驸马的限制也更多,不能参与朝中事务,更不能参与军务。因此,这基本上就杜绝了驸马升迁的可能性。为了防止驸马专权,明朝中晚期的时候,直接规定驸马爷从平民中选择。而且,是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先是在京城里海选,没有合适的男子再扩张到京城周围地区。即使有幸成功入选,还要经过礼部规定的严格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就业。虽然条件苛刻,毕竟是皇帝的女婿,为了女儿以后的日子好过,皇帝都会给予丰厚的嫁妆和豪宅,还每年都赏赐田地,而且不用交税。驸马还有每年两千石的大米。核算一下,驸马也属于高薪职业了。
3
更加荒谬的是清朝的试婚制度。
在公主出嫁前,为了检验未来的驸马是否各方面都合格,会精心挑选胆大心细、对主人忠诚的宫女提前去和驸马接触,记录驸马每日的的饮食起居是否健康合理,观察驸马的言谈举止是否得体恰当,每天还要做好记录。至于驸马的身体状况如何,更是要亲自检验。如果试婚宫女认为满意,驸马才能正式上任。公主和驸马结婚的话,这个试婚宫女一般都会陪嫁到驸马家,作为小妾伺候左右。

如果驸马没有被选中,试婚的宫女或者留在驸马家里,或者得到一笔补偿费用,从此离开皇宫这个是非之地。为了公主的幸福,牺牲了其他女人最宝贵的东西,甚至搭上了一辈子。这是封建制度下的特殊产物。长在红旗下,生在新社会,如今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不管是驸马还是普通人家的女婿,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自己的幸福自己做主,所有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事物终将被摒弃。
END

“一怕床上梁,二怕坟有疮,三怕树压房”,老辈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俗语是一种在口头传统中流传的短小而常用的表达方式,它通常具有简明扼要的形式,以表达智慧、经验、道德观念或文化价值观。俗语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都存在,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它们经过长时间地使用和传承,成为了人们共同理解和引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俗话说“一怕床上梁,二怕坟有疮,三怕树压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些。一怕床上梁小橘子谈生活2023-07-28 12:12:57
0000神话传说中的10种道教法术,你最想拥有哪一种?
神话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喜爱的精神食粮,人类对世界上未知的事物产生了畏惧和崇拜,从而就有了关于神话的信仰。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神话也被分为了不同的神话体系,总得来说有上古神话、宗教神话、民间神话和文学神话等四大种类。追梦文库2023-07-31 08:26:15
0000农村俗语:“建房不建压身房,砌墙不砌迈腿墙”,什么意思?
引言:在农村,建房子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为了建造一座房屋,许多农民积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如今,建房所需的费用已经达到了二三十万甚至更多。然而,这些钱财才能够建筑起一座能够扛住轻微自然灾害的房屋。因此,建房和砌墙成为了一个寓意深刻的话题。一、建房不建压身房小月在农村2024-02-16 14:10:59
0000没想到吧?中国早餐第一城,宵夜吃得更猛!
吃到凌晨三点武汉人有多爱吃宵夜?武汉,一座公认的“早餐之城”。每天清晨,全城出动,人们拌着热干面,嚼着炸面窝,小拇指上再挂一袋豆浆,风风火火走在上班上学路上,这是独属于大武汉的晨间交响。然而,在这座能把早餐做得30天不重样的城市,关于吃的热情,很显然不会只是在早上。夜幕降临,同样一批人钻进大街小巷,开启另一场盛大的美食狂欢——吃宵夜。深夜的武汉,同样热闹非凡。地道风物2023-07-28 10:49:5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