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是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美景就呈现在脑海中,如乌镇、周庄、南浔古镇等江南小镇美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亭台楼阁,那到底哪里才是江南呢?
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童年在江苏徐州、宿州一带度过。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西湖名声在外有他一定的功劳。白居易还担任过苏州刺史,期间开凿西起虎丘东至阊门、长七里的山塘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或许苏杭在白居易心里就是江南吧。

江南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纯地理概念,而是不断演变并融合了文化因素在里面。
古代“四渎”即“江河淮济”,“江”是长江,江南也就是长江以南,不过最初的江南范围没有今天大。

上古时期,帝舜在流放地驾崩,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又称苍梧山,今湖南永州宁远县),史官美名其曰:舜崩于巡狩途中。此时的江南,专指长江云梦泽以南的地带,即今湖南的平原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以郢都(今湖北荆州)为中心,向外扩张。此时的江南主要是指楚国江南,还是今湖南的平原地区。屈原《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三闾大夫屈原后期的活动区域,就是在湘江的支流汨罗江上。

长江自鄱阳湖口(江西九江)至八卦洲(江苏南京)这一段,呈西南-东北走向,于是这段长江东南一侧即环太湖地区称为江东,西北一侧称为江西。秦朝在江东设会稽郡,也成为项梁、项羽起兵之地。
刘邦、项羽灭秦后,项羽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当时的江西,因此自称为西楚霸王。

楚汉战争时,垓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败退至乌江入长江处,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后天下三分。孙策、孙权建立的东吴,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建都建业(南京)。此后江东的地位大幅提高,南京也成为帝都之一。后来的东晋及南朝都以建康(南京)为都,南京逐渐成为南方的中心,江南的地域内涵也逐渐向东,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转移。

从南京出发溯江而上,左岸就是江东,因此东晋及南朝时期,称江东为江左。这段时期五胡乱华,北方大乱,中原士族随之衣冠南渡,江东(江左)的地位进一步攀升。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将天下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每道各辖若干州(废郡为州)。

江南道的治所在苏州,所辖范围相当大,从西往东包括今:四川和重庆东南部及贵州东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江西、安徽长江以南、江苏长江以南、上海、浙江、福建。

江南道实在太大了,管理不便。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天下十道的基础上,变成十五道。江南道拆分为三个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此时的江南,不含武陵山脉及更西的贵州高原,即不含湘西及更西的地区,和今天的江南已经非常接近了。
安史之乱后,江南的日子可比北方舒服多了。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下面这些地方都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江苏南京玄武湖、江苏苏州园林、浙江杭州西湖。

黄鹤楼是江南的,武汉自然也在江南。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形成一个丁字水路,将武汉分为三部分,即武汉三镇。武昌在长江以东,汉口和汉阳在长江以西。黄鹤楼在武昌,汉口和汉阳虽然在长江另一侧,但也属于武汉,理应属于江南。也就是说,跨长江的城市,北岸或西岸也属于江南。

此外还有扬州,虽然位于长江北岸,但说它是江南城市,应该不会有疑问。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就凭这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没了扬州的江南总不是那么完整。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在扬州说的很清楚,秋尽江南,扬州自然是江南。

清朝初期,将明朝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包括今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这个江南省,包括淮河以北的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北、亳州、宿州等地,与今天的江南差异很大。那时黄河还从淮河入海,几乎黄河下游以南就是江南省。
总体来说,江南地区北至长江,西至武陵山脉,南至南岭、武夷山脉、浙闽丘陵,东至海,此外跨长江城市的北岸或西岸、长江北岸的扬州也算江南。
李莲英偷偷去青楼学一绝活,慈禧体验后非常满意:太享受了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掌握大清权力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是晚清最有权力的女人,面对这样的女人,朝中大臣无不极力讨慈禧欢心,但尽管各大臣如何献媚,都比不上大太监李莲英,试想有谁深夜还能常被慈禧召入寝宫,李莲英就是最常进入慈禧闺房的人,李莲英为什么能如此得宠,据说为讨慈禧欢心,李莲英还特别跑去青楼学习了一项“绝活”,让慈禧满意极了!▲大太监李莲英深得慈禧欢心。(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无风起念2024-03-08 15:10:16
0000德国消灭几百万苏军: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元气大伤?1、精锐
德国消灭几百万苏军: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元气大伤?1、精锐损伤。德军总共几百万部队,实际上精锐也就几十万至100万而已。特别是第六集团军,30万精锐被全歼。2、机动兵力丧失。德国进攻苏联的三个集团军群,一个在莫斯科城下战损近50万,已经无力进攻,一个在列宁格勒对峙,打不动叶走不脱,就剩下南方集团军群能够维持进攻了。紫网2023-10-17 11:39:020000除了毛朱刘周任五大书记,还有两位候补书记:都有谁?结局怎样?
前言:1945年,延安这片红色故土上面召开了中共七大会议。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中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根据当时的情况,在中国共产党内选出了五大书记,他们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毛泽东负责党接下来的全面工作,其他人则在军事、外联、土地革命等方面各自负责相关工作。gudian3862023-07-31 09:44:58
00001779年,乾隆下令处死四川一名9岁男孩,百姓称颂:皇上判得好!
乾隆曾经下旨杀掉一个九岁儿童,却为此受到广泛好评。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被乾隆剥夺了生命,百姓还对此拍手称快,他到底做了什么事,背后有何隐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四月十七日中午,刑部刚刚开门,一个来自四川的使者骑着一匹快马,来到刑部门前翻身下马,将一个卷宗呈给刑部尚书胡季堂:“四川总督文绶的加急文书,请大人过目。”历来现实2023-07-30 08:11:26
0000安市城之战,2万唐军迎战15万高句丽靺鞨联军,斩首2万投降3.68万
安市城之战发生在公元645年,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战争中的一个主要战役,战争的起因是: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杀高句丽王荣留王,另立高藏为王,渊盖苏文独揽大权,然后联合百济攻打唐朝藩属国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救。唐太宗李世民要求渊盖苏文放弃攻打新罗,但渊盖苏文不听,唐太宗于是决定御驾亲征,于是第一次唐征高句丽之战爆发。紫网2023-10-15 16:50: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