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砖”:考古发现演化链,难怪中国人会质疑西方历史
旧石器时代,古人还没有造房的概念,往往只是寻找山洞居住,因此如今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基本都在山洞。
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出现,生产方式出现变化,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平原。但平原地区缺少天然的遮风挡雨、乃至还要防止野兽的场所,于是古人不得不“造房”。
很多事情现在很简单,但对上古先民来说却极为艰难,每迈出一步都是革命性的改变。中国史书记载有巢氏受到鸟巢启发,于是“构木为巢室”,发明了在树上的巢居。

巢居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但与现代房屋之间,也只是一个过渡发明,况且没有金属工具的年代,斩木造房的难度也很大。在此之后,真正的建筑物开始出现。
我们都知道,建筑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材料——砖块,是一个绝对的超级的革命性的发明,真正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那么,中国砖块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如何从“构木为室”到“秦砖汉瓦”的呢?现代考古发现演化全链。(下图,秦砖)

中国砖块演化史
砖,如今非常常见,但上古先民不可能一开始就发明砖。其实,以考古发现看,中国古人发明砖块的过程极为艰辛,历时大概4000余年。接下来,简述几个重要节点:
首先是夯土,距今约8300—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中,如今还有残存的夯土遗迹。夯土造房的方法,上世纪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还有使用。
其次是红烧土块,距今7000—9000年的史前遗址中,比如内蒙兴隆洼文化、安徽双墩文化、城头山遗址等中,已经出现“红烧土块”。

所谓“红烧土块”,估计是古人烧陶等过程中,无意中发现烧过的土块更容易防水,于是就将之用到建筑物上,但这种材料多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中国古代制陶业非常发达,由此使用红烧土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与红烧土块类似的是“红烧土房”,就是将整个夯土房墙壁火烧,让墙壁质地接近陶器材质,由此更为坚固、更能防水。距今5900—5500年的皂市下层文化,以及大溪文化等都有此类红烧土房。当然,红烧土房的成本太高,一般都是上层或祭祀场所才会使用这种方法。
红烧土房的出现,兼之红烧土块的发明,可能给了古人“全部用红烧土块造房”的启示。

第三是烧结砖的出现,在夯土、红烧土块、红烧土房等的基础上,距今6000多年前中国烧结砖雏形出现,距今5000多年时真正的烧结砖在多处出现。
距今6400年的湖南大溪文化城头山遗址中,出现了专门烧制“红烧土块”的陶窑(下图),祭坑中也出现专门铺设的红烧土块等。显然,烧结砖的雏形已经出现了,但此时的烧结砖厚约10—15厘米,还未定型。

距今5000多年时,肖家屋脊屈家岭文化层,发现四块长方体状的红烧土,虽然还没定型,但显然距离真正的烧结砖已经不远了。
2014年在仰韶文化蓝田新街遗址(位于陕西西安,距今5000多年)中,考古发现了5块经过烧制的残砖(见下图,西方发现的史前烧结砖很多都是完好无损),形状已与后世的大致相仿,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砖,被称为“中华第一砖”。此外,良渚文化遗址等也出现了类似的烧结砖。

第五是烧结砖的改进与推广,中国砖在商周时期已经基本定型,与如今的大致接近,但这时也有进一步发明,比如大型“空心砖”。不过,由于成本等原因,一般是中上层使用,且砖砌城墙要到明代时才普及。在砖块普及中,“秦砖汉瓦”的秦汉是一个重要节点,后来元明又是一个重要节点,故而现存的古代砖砌城墙多数是明朝之后的,此前主要是夯土城墙。
总之,中国砖块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逐步演化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耗时至少4000余年,即在前人的基础上,后人自然而然的有了进一步发明改进,有因有果,符合正常逻辑,因此“中国砖”肯定是中国人自己的原创发明,网上有人说中国砖受古印度或两河文明影响而来的言论显然不正确。(下图,汉砖)

西方砖块史叙事
与中国相比,西方叙事下的砖块演化史就比较神奇了:
按照西方历史叙事,世界上最早的砖坯,是在两河流域发现的,足有9500年的古老历史,属于手工加工成型,看起来就像不规则的面包,但造型与今天的大致相仿。
古埃及人首先使用的是“土坯砖”,它是由泥土和沙子混合而成的,然后经过晒干或烘烤而成,然后主要用于建造房屋和灌溉渠道。因为土坯砖不耐用,后来发明了烧结砖。

德国学者富兰克的《陶瓷挤出成型技术》一书中,指出最早的烧结砖发现于克里特岛,距今6300年前。但这种“烧结砖”究竟是中国考古定义的“红烧土块”,还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砖块,还不太清楚。红烧土块与真正的砖,都可以模糊的用“砖”来表述,但两者却大相径庭。
当然,如今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最早的烧结砖,源自古印度文明与两河文明,距今5000年左右。但显而易见的是,西方学者这种“最早的烧砖”表述,显然是把中国排除在外,以中国考古看,世界上最早的烧砖是在中国!或者说,如果考虑到中国,标准的复杂性,“最早的烧砖”在哪,最起码应该说“还存在争议”。

但问题是,无论古埃及、两河、还是古印度文明都非常神奇,它们一上来就是规整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泥砖,然后就是烧结砖,这与中国演化史大不相同。似乎,西方发现的古埃及、两河、古印度文明、克里特文明等,都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的、一上来就能发明后世形状的烧结砖。
除了砖块史之外,还有砖块的技术推广普及。在这一点上则更为神奇,西方发现的上古古城,城墙材料的表述中,常见词语是“砖块”,似乎三四千年之前,古埃及、两河、古印度等地已经普及了烧结砖,并将之用在城墙上,不得不让人惊叹又疑惑。

余论
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思考:
首先,中国砖块史有因有果,符合人类探索发明的过程,普及过程也符合历史逻辑,但西方历史叙事中的砖块及普及史,只能让人惊艳,问题是真能如此“惊艳”吗?
其次,以中国考古发现来说,怎么看“世界上最早的烧结砖”都出现在中国,但西方历史叙事却是“世界上最早的烧结砖出现于古印度”等,为何西方会如此,学术政治化?
第三,尽管中国考古拿出事实,但包括一些学者在内,偏偏相信西方历史叙事,对中国考古事实各种质疑。很多国家都在吹嘘自己的历史,偏偏不少国人却在贬低母国,难以理解。
印度尼西亚迁都实锤,新首都努桑塔拉在哪?
早在荷属东印度时期,雅加达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印尼独立之后又一直作为首都存在。印尼素有“万岛之国”的别称,境内较大的岛屿有五个,分别是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和新几内亚岛,其中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和爪哇岛为印尼独有,剩余两座岛屿则与马来西亚、文莱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共享。在诸多岛屿中,爪哇岛的开发程度最深,首都雅加达正位于该岛之上。地图帝2023-07-28 14:21:08
0000张治中回忆录:(13)再度抗日“八一三”之战(上)
1936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准备对日作战,划全国为几个国防区,我奉命兼任京沪区的负责长官。这是一个极机密的准备工作,不能公开进行,我在奉命之初,先在中央军校选调了一批干部,筹划一切。首先,我得考虑一个问题:用什么名义来掩护这个工作的进行呢?兰州家长2023-08-10 13:10:40
0000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真的没一点胜算吗?刘濞:敢不敢让我再选择一次
众所周知,西汉初年发生的七国之乱是汉王朝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一场危机。很多人见到七国之乱三个月内就被平定就认为吴王刘濞等人是螳臂挡车。其实真实的历史远没有这么简单。一、国策之争西汉建立后刘邦一一诛杀异姓诸侯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了原山东六国故地,而汉中央控制的地盘几乎与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前的地盘大体重合。相当于秦始皇折腾了几十年最后又回到了原点。浩然文史2024-03-07 11:07:50
0000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三分天下的谋略比诸葛亮早八年。
01公元200年,江东吴郡。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孙权频频举杯,但心里是无比的烦躁。在遥远的北方,曹操和袁绍的决战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孙权虽在江南,却至始至终都全程关注着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决战。他明白,无论袁曹哪一位胜出,必定会统一北方,下一个目标一定会是自己。孙权办宴会的目的,就是借宴会之名,探探群臣的想法。新用户36578gXR2023-07-29 09:05:18
0000李建成墓志被发现,上面只刻了55个字,其中一细节,暴露了李世民的为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在他的励精图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有余,农业、文化都得到了空前发展,这一时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同时他还屡扩疆土,让大唐的威名享誉世界,被西北藩王们尊为“天可汗”。李世民的功绩彪炳史册,绝对不负“千古一帝"之名。但他光辉的一生却有个抹不去的污点,就是靠着"杀兄屠弟、逼父退位”坐上了皇位,一场“玄武门之变”把帝王家的残酷无情演绎到了极致。紫网2023-10-17 08:27: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