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诗几乎句句用典,不怕朋友看不懂尴尬吗?
苏轼写诗,极爱用典,从起句到收句,差不多每句都会用到古人的小故事。
今日中午奉读苏轼诗集,突然想起,苏轼这个天才,既有过目不忘之本领,还喜欢抄书加强记忆,因此,他写诗填词作文章时,引经据古,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可,他不管后人怎么看也就罢了,当时写给朋友的诗,难道不怕他们也有些看不懂吗?毕竟,不是人人都读了他那么多书,都记得他那么多故事啊。
即以今日所读的《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为例:
羽扇斜挥白葛巾,乔叙应该会欣喜于老苏竟把我比作诸葛亮,但他兴奋之余,会不会思索着,将去的两广多瘴气我是知道的,但“黄茅瘴”又是个啥子瘴呢?

林语堂曾说过:
研究苏东坡的“评注家的努力只限于寻出某些生僻词语的出处,得到机会以博学自炫。结果,做诗集评注的人并不以阐述判断诗的含义为要务,而以指出某些词语之出处为已足”。
亦即,哪怕几百年后的研究者,也还在热衷于在故纸堆中寻找苏轼诗中典故的出处。尽管林语堂对这种治学方式十分不满,却也从反面证明,苏轼用典,实在很多,光凭这个细分领域,就得养活多少人啊!
只是,我们已没有可能穿越回宴席之上,亲自问问乔叙是不是个个能懂,有没有那么点点尴尬,但从林语堂对古代研究者的总结中,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在没有电脑可以搜索,只能靠脑力进行比拼的时代,苏轼那些典,真会让跟他唱和的一些朋友,遭到碾压式打击啊。
当然,用现在的话来说,只要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而且还只能在心里尴尬,不能做出我没看懂的样子来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娚奻嬲嫐”这4个生僻字,拆开看都是男女,组合一起你认识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汉字就奥妙无穷,因为汉字的形、音、义三者完美结合,造就了许多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别说外国人容易搞混,就连我们中国人有时候也会读错,闹出笑话。例如“娚奻嬲嫐”这4个汉字,拆开来看都是男女,组合一起你会读吗?又是什么意思呢?-1-娚“娚”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第一个读音“nán”,同“喃”字,是个象声词。紫网2023-10-17 08:32:570000一口气看完五胡十六国之胡夏24年历史
风尘讲历史2023-07-28 12:49:46
0000怡亲王胤祥的权力有多大?军政一把抓,除了雍正就是他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怡亲王胤祥薨逝,雍正帝听闻后异常悲恸,以致哭到吐血,不仅将拭血的帕子放置于胤祥棺椁中,还将胤祥生前最喜爱的鼻烟壶当做自己的陪葬品葬在地宫里。老十三胤祥而对于胤祥的身后之事也极其哀荣,先追谥“贤”的谥号,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以示恩宠,然后下旨将胤祥(允祥)改回原名,成为清朝唯一一位不避皇帝讳的臣子。雍正手书紫网2023-10-14 09:11:530000驸马容忍公主出轨,公主为驸马争家产,导致3驸马2公主2王爷被杀
唐高宗时期,发生了一件谋反大案,案件的主角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公主驸马,这就是房遗爱谋反案,导致3位驸马、2位王爷、2位公主被杀,诸多重臣被流放,一时之间,朝野震动。这件事的起因得从唐太宗时期说起,唐朝开国之初,为了拉拢功臣,唐太宗让皇室子女与功臣后代进行政治联姻,唐太宗把自己的第十七个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功臣房玄龄的第二个儿子房遗爱。一国之君历史2024-02-20 16:09:27
0000乾隆的最后三年:雄狮步入暮年,再也无力回天-今日头条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是乾隆举行禅位大典的日子,新年刚过,上千名王公大臣早已站在太和殿前,等待大清帝国新老皇帝的权力交接。巳时整,头戴玄狐暖帽,身穿黄色龙袍衮服的乾隆端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群臣在太子顒琰的率领下如同潮水一般对乾隆起跪,禅位大典正式开始,直到乾隆将象征皇权的青玉大印递交给嘉庆皇帝才宣告传位大典的结束。暮年的乾隆帝历史研究室2024-02-21 10:08:5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