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竹》:一首写给竹子的赞美诗
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根,深深地扎进土里,为迎霜傲雪奠基;竹节,紧紧地连接起根与叶,彰显傲然独立的气节;竹叶,密密地相触在空里,诉说着自强不息的心声。有感于此,宋代诗人张咏写下了《竹》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

“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卷起帘子隔着薄薄的竹帘能够望见远处的几点山色;斜倚枕头听到的萧萧竹韵让人怀疑落下了绵绵寒雨。在这首诗中,诗人从多个角度赞美竹子。首先,他从视觉的角度落笔,卷起帘幕,透过竹荫,能够望见点点远山,含蓄而又可爱;然后,他又从听觉的角度,写夜听萧萧竹声,疑似点点寒雨,凄清而又幽静。在视听结合之中,一远一近,调动着你我的感官,随着诗人的笔触感受萧萧绿竹。

“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春日将尽时使人忘记了桃花和李花的凋谢;在严寒的冬日它并不躲避深深的积雪。在诗人看来,竹子是最使人沉醉的,一年四季之中,它都有引人注目的一面。在暮春时节,殷殷丛竹绿意盈盈,能够使人忘却桃李花的凋零;在严冬时节,郁郁竹林傲霜斗雪,能够引人赞叹坚韧不屈的君子品格。这是竹子的气节,更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它引发诗人的共鸣,迎来击节赞叹。

竹子,以其咬定青山的坚韧,傲霜斗雪的气节,中通外直的品格,赢得人们的击节称赞。于是,要赞美绿竹,又要别开生面,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诗人做到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韦庄:无人为我磨心剑的苦楚
灯光还是和往日一般明亮,地上的影子臃肿而狰狞,像一个怪兽要去吃食物。夜总是难熬,冬天的夜班也就格外难熬。抬头看见屋顶上,一片黑色,落下来的尘埃,在他们的脚下破碎。如果有梦寄给你,如果风能带走我的思念,地上的影子也变得细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透过天窗的缝隙,我依稀看见高架桥的轮廓,还有那惨白的灯光,犹如天上的灯,照不见人间的愁。青萱小令2024-02-25 10:09:35
0000二郎神 · 红颜好 (词林正韵第八部/柳永体)
红颜好。两俊眼、双眸含笑。皓齿似玉春山染墨,腮红粉、桃花轻笑。猫步飘飘风扫处,看过去、王孙倾倒。沉腰动、羞臊细柳,落雁哀鸣残叫。奇妙。昭君现世,貂蝉再造。七仙女、凡尘来走秀,顷刻里、霞光萦绕。帝王无心天下事,总痴恋、红妆凤袄。叹英雄豪杰,激浪逃生,香巢亡夭。古诗词日历 | 岑参《送人赴安西》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跨上战马,带上兵器,英姿飒爽,西度过了要道陇头。从小就心想着报效祖国,并不是了追求封侯才从军边关万里远,故乡入梦来。边陲月色明,添作无限愁。希望边境将士能够战胜吐蕃,稳固边疆,不要再经历战事了。注释紫网2023-10-16 13:55:060000半生潦倒的罗隐,却写下一首最旷达的诗作,安慰世间无数失意的人
罗隐,晚唐诗人,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他的仕途很是坎坷,曾参加了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罗隐十上不第的原因,除了有晚唐糜烂不堪的科场,自身愤世嫉俗的性格之外,就是长相问题了。虽然现在没有罗隐的画像资料,我们无法考证他的长相具体如何,但根据各种历史记载,他的长相确实不尽人意。就是这一位半生潦倒的唐代诗人,却写了一首最旷达的诗作,最后14个字安慰世间无数失意的人。云端书馆2024-02-06 09:13:43
0000【佛心书法】我书写元好问《雁丘词》和李白《将进酒》时的心理冲动
【佛心书法】我用草书书写元好问《雁丘词》和李白《将进酒》时的心理冲动我用草书书写《雁丘词》时的冲动源于一个“恨”字金章宗泰和五年,也就是一二零五年,刚刚十六岁的元好问去并州应试。途中遇到一位捕雁的猎人,猎人跟元好问说了他遇到了一件奇事:当时,天上有一对比翼齐飞的大雁,当他捕杀了其中一只以后,另一只大雁在空中盘桓不去,悲鸣不止。突然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梁佛心书馆2024-02-04 17:14:3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