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年漂泊在外,“我”的足迹遍及天涯海角。那回家的好梦,却总是姗姗来迟。偏偏又看见星光与月色浸透了窗纱,映照出一枝梅花的斜影。
愁肠尚未断,两鬓却先斑白。最近,身体也越来越消瘦了。远处传来画角之声,正吹着《小梅花》的忧伤曲调。夜晚漫长,“我”又想起了远方的家。
注释

为客:作客。归路:回家的路。赊(shē):遥远。无端:无因,没来由。浸:指月光射进窗内。鬓(bìn)先华:谓双鬓生出白发。新来:最近以来。《小梅花》:乐曲名。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赵长卿的一首思乡词。这首词最绝妙之处在于通过一枝梅花引出无尽的乡愁,极其自然生动,又以《小梅花》曲调作结,更显得首尾呼应,构思巧妙,一语天然。“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上阕两句是说,长年漂泊在外,“我”的足迹遍及天涯海角。那回家的好梦,却总是姗姗来迟。这是写“作客时间之长”。“年年为客”四字,最为悲沉,凄苦之情,力透纸背,使人想起杜甫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多少次在异乡作客,已经无法记得清楚了。一个“赊”字,让今年的归梦再次化为泡影,更平添了诗人诸多无奈与心酸。“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偏偏又看见星光与月色浸透了窗纱,映照出一枝梅花的斜影。这是写“作客异乡之孤”。一枝梅花,引出了诗人无尽的乡愁。自从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问世以来,梅花似乎就成为乡愁的代名词。一枝寒影斜,巧妙地引出乡愁,也映衬出诗人志趣、品节的高尚。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下阕两句是说,愁肠尚未断,两鬓却先斑白。最近,身体也越来越消瘦了。这是写“作客异乡之老”。又愁,又老,又瘦,这个冬天,诗人似乎过得并不好。然而,究其原因,皆因思乡所致。故而从侧面进一步描写了思乡之情。“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末两句是说,远处传来画角之声,正吹着《小梅花》的忧伤曲调。夜晚漫长,“我”又想起了远方的家。这是写“作客异乡之思”。最终又以一曲《小梅花》的曲调,将思乡之情引向高潮。一夜无眠,辗转反侧,只因词人听曲后更想家了。梅花发,就想家。角声吹,归梦起。几种情况叠加到一起,更助推了乡愁的燃起。梅花已发,年关将至,远方的游子,又有谁不思念故乡呢?唯愿大家都能尽快踏上归家的旅程,与家人一起过一个愉快的新年!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杜甫七古《大觉高僧兰若》读记
杜甫七古《大觉高僧兰若》读记(小河西)大觉高僧兰若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原注:和尚去冬往湖南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或大历二年(767)秋,时杜甫居夔州。大觉:或指大觉寺。高僧、和尚:指大觉寺僧人。大觉寺或在夔州附近。杜甫五古《牵牛织女》读记
杜甫五古《牵牛织女》读记(小河西)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0000白玉蟾中秋诗歌,亦实亦虚,似真似幻,相逢都是广寒人
白玉蟾是南宋的道教领袖和著名诗人,他的学识遍布诗书画等多个领域。他的这首中秋节诗歌和别的诗人不同,视角独特,既是写赏月观潮,还是赞美人们的崇高境界。紫网2023-10-14 16:16:550000大暑,夏季阑珊,清秋将至,美好都在路上
文/绿窗花影大暑,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高温,多雨,肆意洒脱,伴随着万物极盛。大暑时节,仿佛席卷了所有的激情与热烈,翩然而至。大暑的豪迈之气,令人臣服。“自大暑来真畏暑,到微凉处便知凉。”大暑至,万物荣华,蝉声高亢激越。喧嚣无处不在。日盛三伏暑气熏。每天,只想让自己静下来,凉下来。当东方破晓,或夜阑人静时,偷得浮生半日闲,读几页诗书,让灵魂栖息一会。绿窗花影2023-08-07 15:08: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