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734

杜甫五古《牵牛织女》读记

紫网2023-10-14 14:52:510

杜甫五古《牵牛织女》读记

(小河西)

牵牛织女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敢昧织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七月七日,时杜甫居夔州。牵牛:牵牛星。织女:织女星。牵牛、织女亦神话人物。【《大东》(诗经):“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拟迢迢牵牛星》(晋-陆机):“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古诗十九首》(魏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洛神赋》(魏-曹植):“叹匏(páo)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神光竟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

飒然:迅疾、倏忽貌。《古风》(唐-李白):“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山中期吉中孚》(唐-李端):“年华惊已掷,志业飒然空。”

精灵:神仙;精怪。《吴都赋》(左思):“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精灵留其山阿,玩其奇丽。”吕向注:“精灵,神仙之类。”《芜城》(唐-李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大意:牵牛出自银河之西,织女居于银河之东。它们千秋万代彼此向望,谁见过它们七夕聚同?神仙之光竟然难以相访,此事终究让人糊涂模糊不清。神仙从来都是刹那间相会,何必要等到七夕才相通?

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

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拢。

新妆:新容妆;新妆女子。《七夕赋》(北周-庾信):“嫌朝妆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应令咏舞》(梁-王训):“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

龙驾:神仙车驾。《七夕赋》(齐-谢朓):“迴龙驾之容裔(yì),乱凤管之凄锵。”《白云》(南朝宋-鲍照):“凤歌出林阙,龙驾戾蓬山。”

龙驾空:参阅:《醉翁谈录》(宋-罗烨):“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祈请:向神祷告请求;请求。《申鉴-俗嫌》(汉-荀悦):“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水经注》河水四(北魏-郦道元):“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北君祠,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

走儿童:《蝎虎》(宋-苏轼):”今年岁旱号蜥蜴,狂走儿童闹歌舞。”《题顺济庙》(宋-黄公度):“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称家:指与家庭情况相符。《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无。’”《闲居贫活计》(唐-白居易):“称家开户牖,量力置园林。”

公宫:诸侯宫殿;官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焚公宫而弑晋侯。”《白虎通-辟雍》(汉-班固):“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送高司直寻封阆州》(杜甫):“公宫造广厦,木石乃无数。”

膳夫:古官名(掌宫廷饮食)。《十月之交》(诗经):“家伯维宰,仲允膳夫。”郑玄笺:“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饮食膳羞。”《周礼-天官-膳夫》:“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

翊(yì):飞貌;辅佐;恭敬。《说文》:“翊,飞貌。”《初发东都应诏》(隋-庾自直):“二龙承玉轴,万骑翊林塘。”

鸣玉:腰间佩玉,行走时相击发声。《宋四厢乐歌》(南朝宋-王韶之):“五玉既献,三帛是荐。尔公尔候,鸣玉华殿。”《文心雕龙-章表》(梁-刘勰):“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

房栊:窗户;房屋。《自悼赋》(汉-班婕妤):“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七夕赋》(北周-庾信):“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桃源行》(唐-王维):“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大意:新妆女子亭亭玉立,神仙车驾全部空空。世人也为你向神祈祷,载歌载舞狂走儿童。从贫穷的人家到官府,根据情况或俭或丰。膳夫在堂殿里帮忙,(七夕或也有宴饮?)佩玉的贵人也都走出房子来到庭中。

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

曝衣:晒衣。古时有七月七日晒衣之俗。《晋书-阮咸传》:“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园苑疏》(宋-卜子杨):“太液池西有武帝曝衣阁,常至七月七日,宫女出后登楼曝衣。”《七夕》(唐-沈佺期):“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曳;牵引、拖拉;摇曳;穿着。《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唐-卢照邻):“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曳日:日下摇曳。)《梅友》(元-周巽):“曳月鲛绡薄,凌风鹤氅轻。”(曳月:月下摇曳。)《新唐书》卷78:“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于声乐以自娱。”成语“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赠道士》(唐-褚载):“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

缀(zhuì):连结;点缀。《广雅》:“缀,连也。”

参阅:《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tōu)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者,则以为符应。”《开元天宝遗事》卷4乞巧楼:“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

裛:浥。《饮酒》(东晋-陶潜):“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发藤州》(唐-宋之问):“露裛千花气,泉和万籁声。”

初筵:宴饮之始;泛指宴饮。《宾之初筵》(诗经):“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朱熹集传:“初筵,初即席也。”《晦日寻崔戢李封》(杜甫):“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

大意:晒衣的习俗遍天下,在星月下摇曳扬起微风(或指女子向着星月穿针引线乞巧。)蛛丝上似有小人儿的样子(或指“蟢子”),弯弯曲曲地连到瓜果之中。筵席被重重露水沾湿,太阳出来才甘愿告终。

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

虽无舅姑事,敢昧织作功?

秉心:持心;用心。《小弁》(诗经):“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春日赴襄阳途中》(唐-崔湜):“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

忡忡:忧虑不安貌。《草虫》(诗经):“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九歌-云中君》(屈原):“思夫君兮叹息,极劳心兮忡忡。”

如律:以律令从事。《宋史-曹玮传》:“羌自相犯,从其俗;犯边民者,论如律。”

杼:织梭。机杼:织布的机器;纺织。《古诗十九首》(魏晋):“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赠范金乡》(唐-李白):“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南齐书-王敬则传》:“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舅姑:公公婆婆。《近试上张籍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织作:指纺织操作。《孔雀东南飞》(汉乐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五月东鲁行…》(唐-李白):“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大意:感叹你们这些未嫁女子,此时郁闷忧心忡忡。动不动就违反了防身的律令,只能竭尽力气在织机中。虽没侍候公婆之事,哪里敢贪求织作之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戒:防备;谨慎、慎重。《说文解字》:“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孟子-梁惠王章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至公: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方圆:方枘(ruì)圆凿。喻不相容,不适宜。《九辩》(战国-宋玉):“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枘:榫(sǔn)头。凿:榫眼。】

龃龉(jǔ-yǔ):不合;不协。《太玄-亲》(汉-扬雄):“其志龃龉。”范望注:“龃龉,相恶也。”《文心雕龙-练字》(梁-刘勰):“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则龃龉为瑕。”《还渡五洲》(南梁-何逊):“方圆既龃龉,贫贱岂怨尤。”

大意:明明像君臣之情谊,虽近在咫尺有时也不相容。道义上不能违背礼法,恩情始于夫妇之间的恭敬。无论小事大事都有佳期,务必要慎重要尽可能公正。如果出现了方枘圆凿那样的龃龉,多数情况下丈夫是英雄。

这首诗共36句。首8句写对七夕相会的怀疑。一在银河西一在银河东,只看到“永相望”,谁见过它们“七夕同”?神仙向来“飒然”万里来去如风,牛女竟难以相访,这故事也太不合情理了。接着14句写七夕风俗。女子妆扮一新亭亭玉立。龙驾全部空空。(为啥空?据说在七夕之前已车马不通。)为牛女相逢,世人还向神祈祷,还让儿童载歌载舞。无论是白屋还是公宫,可能俭约也可能丰盛。做饭的也到大堂帮忙,腰间佩玉的也都相聚庭中。全天下到处都在晒衣,在星月下摇曳扬起微风。(“曳月”。)蛛丝上像是有“小人”,蛛丝网还接到瓜果中。夜深露重,日出方终。末14句引发感叹联想。感叹“未嫁女”。她们整日忧心忡忡。因戒律很多,只能“竭力机杼中”。虽还不要侍候公婆,但也不敢贪求织作之功。想到已婚女。夫妇关系明明是“君臣契”。虽近在咫尺有时也不相容。道义上不能背弃礼法,恩情始于夫妇相互恭敬。大如君臣小如夫妻都有“佳期”,都要慎之又慎而关键是“至公”。一旦出现“龃龉”,丈夫大多是英雄。(从怀疑七夕相会写起。细写七夕风俗。联想到未嫁女。未嫁女戒律太多,当然不能“相会”。联想到已婚女。已婚女有没恩爱在于夫妇能否相呼恭敬。如果夫妇“龃龉”了,丈夫多半是“英雄”。天上牛女为啥难相会呢?原来,人间的牛女本身也难相会啊。)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