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读的越深,就活得越通透


毛选实实在在看得明白,直接照着做就行了,实操性很强。因为教员记录了他在革命过程的所见所闻和思考,结合了逻辑思维和哲学思想于一体,更加接地气了。毛选在我心中也是床头书的重要级别,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对照自己反省改进。本文重点想分享两点,也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第一点,特别要小心「主观主义」陷阱,脱离了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就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凭个人主观臆想喜好感觉,做决策做判断讲观点。这是工作生活中特别普遍存在的。人无法脱离主观,因为我们看待世界就是第一人称视角,摆脱不了主观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摆脱主观主义靠近客观性。主观主义是主观性的过度化,是阻挡结合实际,寻找真相真理的最大拦路虎。主观主义,具体可以表现为盲动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现象表现为:做事没有条理,冲动情绪化;妄自菲薄或者自大自负;总是用过去的经验指导现在未来,一旦经验不管用就束手无策;绝对遵从权威和老板,以及旧惯例旧思想;按照书上说的方法,不结合自我实际,直接套用。你看,我们工作生活中频繁遇到的很诸多苦恼问题,其实都是主观主义惹的祸。一旦割掉主观主义这个毒瘤,做事会很爽,因为阻力少了很多。如何防止主观主义?教员也提出了一些方法,比如做调查。他以身示范的湖南考察,形成了《湖南*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的个人经验,就是尽可能克制主观性,有意识追问事实是什么,事实有没有真实数据。其次抽离自我,以第三人称视角,审视某一空间内相关人事物的联系和状态。第二,特别要注意,片面、静止、短期的思维误区。走入这个误区其表现为,看问题做事情极端,非此即彼,短视,小家子气,做不好决策,判断力较差。一切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当用五官肉眼去看,容易静止视角,看到的是一个三维的切面立体影像。一个抽象思维较高的人,去观察世界时,看到的就不仅仅是实体,还有虚体,且这个虚体是动态的。比如因果律就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在生因结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是反驳静止观的例子。片面视角,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对立性。看到别人缺点,也看到别人优点;看到人性的恶,也看到人性的善;看到自我的优势,也看到自我的不足。就像鸡蛋是蛋黄和蛋清组成,它们互相依存,蛋黄很难脱离蛋清而独立存在。所以,当你从某件痛苦事件中成功蜕变,那么这件事,到底定义为好事还是坏事?片面,从空间来说,是只了解局部,不了解全局;从时间来说,只知事物的过去,不知事物的现在和将来;从属性来说,只看一方面,不看对立的那一面。短期,以《论持久战》举例,未来形势走向是胜利还是失败?别人要么说亡国论,要么说速胜论,为何教员得出的就是持久论?因为他结合时间维度,衡量敌我物资消耗,结合空间视角,看清国际形势等待国际援助。短期主义者,以此刻情形作为结论的来源,长期主义者,立足此刻放眼全局和将来,形成结论来源。当走出静止片面短期的视角逻辑,就是在走向全局视野和系统视角。矛盾论告诉我们要抓重点,但是如果没有全局观和系统观,很难看清主次矛盾,更别提抓重点了。为什么没有全局系统观的能力呢?因为看问题的视角单一片面,以及没有站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观察习惯。接着就会发现,一切万千问题的表象是本质的影响衍化,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能否看到本质,取决于你是如何认识人事物的,这就是认识论了。认识的越深刻全面,就能超越分别心,偏见和感性,洞见本质规律,就符合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怎么做呢?用教员的原话,就是16字方法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总结几句,一是时刻反省有没有陷入主观主义,抽离“我”的视角。二是用发展的眼光,运动变化的视角看待问题。本文完。如果你觉得有收获,记得点赞收藏转发~~把本号设为星标⭐,就能收到每次文章推送啦。想看以前的精华文章,点这个链接:《认知成长「原创精华文章」合集》

END
作者陈小杰介绍:
喜欢哲学,国学和思维探索。在思考力,觉醒开悟,心理问题等方面有实战方法论。
曾做过记者,品牌传播负责人,任职中国品牌500强企业,组织策划过新闻发布会、千人规模论坛会议、战略投资报道,给上市董事长写演讲稿。
目前在做的3个板块:(1)读书会(2)品牌宣传(3)程序软件开发。
有需求的朋友,加好友备注来意。
个人微信:chenxiaojieid666。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帮王健林还清2000亿,助万达浴火重生,这个女人很不简单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女人,万达老总王健林也不例外。万达能在面临的众多危机中仍然屹立不倒,甚至也可以说是他背后的女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她就是万达的老板娘林宁。比起社交达人,娱乐圈纪检委员王思聪以及“先定一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的王健林来说,林宁的为人处世十分低调,甚至没有多少人关注。晓读夜话2024-02-12 17:09:24
0000读书随笔:思想史 从火种到弗洛伊德(11-1)
(对不住啊,又一个长篇。实在是因为原著太厚重,而且太好看)彼得·沃森一辈子致力于人类思想史研究,致力于探讨那些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产生了长远影响的思想idea和发明。紫网2023-10-15 11:43:270000《非传统因果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多果多因,互为因果,因果网络,几率因果,因果颠倒》001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非传统因果观下的因果律现象,包括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因果网络、几率因果和因果颠倒等内容。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分析,论文试图挑战传统因果观的局限性,并揭示非传统因果观在解释复杂现象中的优势和价值。引言:写出《苔》的他,还有一首诗罕为人知,轻狂之态古今鲜有人敌
他以一首《苔》为后世熟知,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成为了励志名篇。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尽管没有阳光的照耀,但那如米粒般大小的苔花,竟然也能像牡丹一样盛开。这朗朗上口的朴实诗句,就像一股温暖的清流,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田。可是您知道吗?写出如此清新脱俗小诗的袁枚,还有一首佳作与其风格截然相反,甚至一反淡然清雅的常态,反而充斥着浓郁的张扬之姿。雪忆柔2023-07-29 10:04:39
0000庄子启示录058:所谓的正常人荒谬在哪里
导读在庄子的寓言里,脚趾头被砍掉只能用脚跟走路的人,为什么会数落大圣人孔子?孔子为什么会对他很恭敬?庄子为什么总喜欢用身体残缺不全的人来嘲笑所谓的正常人呢?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围着身体需求转是非常荒谬的?那些灵性觉醒,精神自由的人是怎样的?新用户177790362024-02-18 17:10:3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