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的民间俗语【121-140】
收藏者:文学之都客
2023年12月2日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121、 越冷越打颤,越热越出汗,越穷越没有,越有越舒坦。
122、 伤筋动骨一百天。
123、 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124、 先结婚,后恋爱。
125、 忍让三分不为输。
126、 勤有功,戏无益。
127、 催工不催饭,催到地里也是站。
128、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29、 莫看贼人吃肉,要看贼人挨打。
130、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131、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132、 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
133、 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入门。
134、 天寒冻懒人。
135、 占着茅坑不拉屎。
136、 人的命天造定,想长想短不中用。
137、 砍一棵,动百枝。
138、 穷瘊子,富眼痣,眉毛窝里一点痣。
139、 立夏不下,旱到麦罢。
140、 脚踩两条船,掉水在眼前。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端午切莫去三地,儿孙安康家兴旺”,是哪三个地方,为何不能去?
虽然说今年的端午节来得有点晚,但它还是来了。在过了夏至节气后,就迎来了今年的端午节。确实夏至节气连端午,这样是多年难得一遇的,也难怪好多的老人都在说今年的端午节很特别,非常“不一般”。因为在以前民间还有把端午节这天逢夏至节气看做是非常吉祥的年份,也称之为“龙花会”,在民间更是有着“千载难逢龙花会”的说法。而今年的端午节是在夏至节气后,并且和夏至节气是紧挨着的,所以也被认为是和吉祥的年份。三农小毛2023-07-29 18:00:49
0000纯正汉人是单眼皮,双眼皮是混血儿?混的哪个血统呢?
艺述史官方原创您有没有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仕女图上的美女都是单眼皮,无论唐宋还是明清时期,画家们将仕女们的身体姿态画得各有不同,但单眼皮是一致的。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中国人,您必须要知道。事实上,专家经过对画像的考究古代人,他们发现古人基本都是单眼皮,有双眼皮的很少,但少数民族中双眼皮就很多。所以学术界曾经有过一个猜想:难道是因为血统的关系,只有血统纯正的汉人才有单眼皮?新用户6516h3hB2023-07-29 09:05:1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