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574

古诗词日历 | 杜甫《愁》

新用户3167a8id新用户3167a8id2024-02-23 10:07:400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江边的细草,天天勾起“我”愁绪更生;泠泠的巫峡江水,无情东流,却不懂世故人情。在急遽的漩涡中,鹭鸶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绽放得十分鲜明。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却仍是豺虎纵横!

注释

唤愁:指春草新生,引起愁绪。泠(líng)泠:细流水声,写巫峡的萧森之气。非世情:即不近人情。底心性:即什么意思。异域:异乡,这里指夔州。因夔州地近边荒,因此说“异域”。人今罢(pí)病:指民力疲惫衰竭。罢,同“疲”,累。虎纵横:比喻横征暴敛。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乡愁诗。题下诗人注曰:“强戏为吴体。”接着,他又陆续写了十七八首这样的诗,于是唐诗中出现了一种新体诗——“吴体诗”。“强”是勉强,“戏为”是写着玩儿。可知是在无聊的时候,勉强做着玩的,实际上“吴体诗”不能算是正式的律诗。它是杜甫在夔州,想突破格律束缚的一种有力尝试。这也告诉我们,平时写着玩,怎么写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写近体诗,还是必须格律谨严的,又以《登高》为代表。吴体诗,不符格律,三仄尾,三平尾是常事。这首诗中就有两处三仄尾,“暗万国”与“得见否”。也正是这种自由,让这首诗在表达上更为准确、传神、贴切。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一二句说是说,江边的细草,天天勾起“我”愁绪更生;泠泠的巫峡江水,无情东流,却不懂世故人情。这是写“江草之唤愁”。“日日”,言江草由青到黄,一年又过去了,在这一年之中,诗人无数次望着江草,思念故乡。“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江草日日变老,诗人思乡之情愈加变浓。而一旁的巫峡江水,无情东流,丝毫不在乎“我”都思乡情。一边是“江草”唤,一边是“巫峡”非,使得诗人的羁旅之愁毫无安放之处。“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三四句是说,在急遽的漩涡中,鹭鸶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绽放得十分鲜明。这是写“万物之自得”。万物如鹭鸶、树花,之所以自得,是因为它们都生长在自己的故乡,生长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在家乡,所以显得怡然自得,其乐融融。这其实是用乐景写哀情。用鹭鸶的自由沐浴,树花的自由绽放,来反衬诗人的不自由。“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五六句是说,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这是写“羁旅之原因”。为何不能像鹭鸶、树花一样在故乡绽放呢?因为回不去,因为“十年戎马”,到处藩镇割据,举国缭乱,无法回归故里。只能不停地漂泊,老死异乡。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末两句是说,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却仍是豺虎纵横!这是写“归家之期盼”。余生是否还能见到“渭水秦山”呢?答案是否定的。大历元年(766),54岁的杜甫此时正在夔州漂泊。四年后,诗人即在长沙去岳阳的一条破小船上去世,再也没能回到他心心恋恋的“渭水秦山”。“人今罢病”,其实是实指,当年杜甫确实大病了一场。其实病的不只是身体,心病也是一种病。“虎纵横”,拦住去路都也不只有老虎,更有藩镇割据猛如虎的乱军。大概是杜甫也觉得归家无望,所以才会在题目与首句重复突出一个“愁”字来。诗人之愁,其实与百姓之愁,国家之愁是仅仅联系在一起的。诗人之愁皆去,那么百姓之愁,国家之愁自然亦去。至此,杜甫心中的家国情怀,又跃然纸上,大气磅礴,悲悯古今,令人感动。这大概才是抵达“诗圣”的精神境界吧!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