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陆游《排闷六首·其四》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刚刚还在西塞山前吹笛,过着归隐山林的生活,转眼间又已经踏上了为官的道路。
如果您能不在乎出世与入世的烦杂念头,那么天下的楼台一定都是月明朗照,人生也一定澄明通透。
注释

排闷:排遣烦闷。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排遣诗。这首诗作于诗人赴任夔州途中,经过西塞山,有感宦海浮沉,人生无常而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耳熟能详的《渔歌子》,一定引起了陆游的诗兴。《渔歌子》中说的是隐逸的快乐,属于出世之乐,而诗人此时却又奔赴官场,属于入世之事。那么人的一生,到底是入世好还是出世好呢?陆游这首诗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当然,这里的“西塞山”,说的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张志和湖州菰青山的西塞山,而是刘禹锡笔下《西塞山怀古》的,位于湖北黄石市长江南岸的西塞山。这里取得的文化意义上的“西塞山”,即它的归隐之意。“西塞山前吹笛声”,接的是张志和《渔歌子》的话,这种吹笛、垂钓、泛舟、归隐山林的悠闲生活,当然是快乐的。但是,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是在归隐中度过,每个人生来并非为了归隐,只不过大道不通,才会选择归隐。谁都曾在仕途上努力过,甚至做官,做到很大的官,可以直面天子。这就是第二句诗中讲的“曲终已过雒阳城”的为官诗境。“雒阳城”,即洛阳城,代指京城为官生活,与第一句隐逸生活正好对照。

一会在山林,一会在朝堂,一会又在山林,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化。还是范仲淹那句话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生要是有这样的态度,到哪里不是一切澄明透亮呢?“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说的正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不要将出世与入世看的太重,得失心也不要那么重,只要心态放宽,走到哪里心里都是敞亮的。最后二句,给人一种“山穷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前面两句中的跌跌绊绊,看似“山穷水尽”,不过为了说出后二句的豁达通透,实则“柳暗花明”。至此,一首与张志和唱和的绝句就此呈现,既是对于前辈的呼应,也是对于自己人生浮沉的一次回眸。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做快乐的事,怎么选择都是快乐的,正如孔子的“求仁得仁”,哪怕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也不必怨天尤人,路是自己选择的,“求仁得仁”,可谓无悔矣!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李白推送的汪伦收割了海量粉丝,杜甫推送的他呢?
一首《赠汪伦》替汪伦在后世收割了海量的流量,让其成为最有名的路人;而王摩诘的《送元二使安西》,让元二成为最有名的透明人。吃瓜群众如果有幸被文坛大V的笔端扫过,相当于立在了风口,想不红也难。杜少陵的《江南逢李龟年》也推出了大唐最有名的乐师,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李龟年当时知名度远高于杜少陵,谁蹭谁的流量还真不好说。壹“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趁夜看荷花,荷花睡了我不睡
夏天的夜晚,清凉怡人,是一天中最美好,最让人放松的时刻。这个时候,真舍不得早早入睡。趁着夜色,出门纳凉,若有荷花相伴,那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在朦胧的夜色里,欣赏荷花的美丽,闻着幽幽的香气,忘却了世间所有,心中自在无忧。晚来一棹鉴湖东,队队峰峦入短篷。一色藉花三十里,淡妆浓抹锦青红。——宋·虞诏《荷花》新用户3167a8id2023-07-28 10:37:26
0000临习王福庵隶书杜甫《客至》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译文: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注释東海書畫2023-07-31 11:51:45
0000杜甫五律《南楚》读记
杜甫五律《南楚》读记(小河西)南楚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春,时杜甫客居夔州云安。南楚:春秋时云安曾属楚地。【《通典》卷175:“夔州今理奉节县。春秋時为魚国,后属楚。秦、二汉属巴郡。…大唐武德三年,避皇外祖讳,独孤信也。改信州为夔州,其后或为云安郡。郡城临江。”】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