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724

以色列为啥不紧跟美帝,群殴俄罗斯?|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循迹晓讲2024-02-26 13:10:460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2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在这次哈以冲突中,以色列遭到了很多阿拉伯国家尤其是伊朗的恐吓威胁,然而此前都和伊朗在一个壶里撒尿的俄罗斯,这次没有明显的站队伊朗,始终保持着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而自打俄乌战争爆发后,以色列也没有对俄国做出多严重的制裁。

◇ 在10月7日的恐袭发生后,俄国对此次恐袭事件的表态

按理说这两个国家一个是西方世界的亲密盟友,一个是西方世界不共戴天的仇人,在对待国际事务上的立场上应该泾渭分明才对,为什么两国关系让外人看来如此拧巴?这其实源于以色列和俄罗斯错综复杂的历史,这些历史对于双方的对外政策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示意图

在古代随着犹太人的流浪,欧洲各地也出现了犹太人聚居区,其中东欧波兰的犹太人数量最多,从18世纪末开始俄国不断蚕食波兰的领土,并于1795年和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了波兰王国,俄国分到的领土最为广阔,人口也最为稠密,这就使俄罗斯帝国境内的犹太人数量出现猛增。

由于欧洲的反犹传统,历任沙皇们也不例外,他们对犹太人又排斥又头疼,由此又建立了“栅栏区制度”,把犹太人禁锢在帝国的边缘区域,并限制他们深入内陆,同时又推行同化政策,导致犹太人和沙皇政府始终矛盾尖锐。

◇ 遭到驱逐的犹太人

◇ 1881年基辅的反犹暴力活动场景

在亚历山大二世时代,犹太人经历了短暂的黄金时代,由于亚历山大二世受欧洲"自由博爱"思潮的影响,犹太人的生存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段时间极短,也就20多年,随着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死,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又回到反犹路线上来,并变本加厉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排犹政策,不少犹太人受此影响流亡到中东或北美。而以色列的开国元勋本·古里安、梅厄夫人、魏茨曼等人都是这批俄裔犹太人的后代。

◇ 图为1910年,俄国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北部建立的德加尼亚基布兹

犹太人是悲惨的民族,但不是逆来顺受的民族,他们不会把迫害当福报,而是一有机会就站出来反抗。在日俄战争期间,日俄两国都面临经济崩溃,犹太财团不遗余力的向日本借款,帮他们撑到了战争结束,在后来的俄罗斯革命中,也就有大量犹太人加入了包括布尔什维克在内的反沙俄政党之中,苏俄的高级干部里犹太人就占了四分之三还多,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就都是犹太人。

◇ 托洛茨基向军队发表演说

◇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犹太人)一手主导了对俄罗斯帝国前贵族精英团体的清洗,也是他召开是否处决沙皇一家报告的会议,作为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领导人之一,列宁的亲密战友,在十月革命成功后,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任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是苏俄第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但犹太人对苏俄的支配权并未持续多久,随着托洛茨基在和斯大林的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迫流亡到墨西哥,最后还被苏联特工用冰镐暗杀,另几位犹太裔苏共领导人也死于大清洗,苏联又回到了过去那种大俄罗斯主义的状态。犹太人也被视为苏联的敌人,斯大林就提出大清洗要“洗掉商人和民族主义者”,摆明了就是对犹太人动手,在苏德撕破脸前,苏联每年都有几万犹太人被处决或是送进古拉格。

到了二战初期,随着苏军一溃千里,大量犹太人聚居区被更反犹的德国人占领,犹太人必须要和苏联合作以保证活命,而苏联政府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也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整个二战期间有将近60万犹太人在苏军和游击队中服役,占苏联犹太人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

◇ 战后,苏联文化届掀起了“反世界主义运动”,其旨在把苏联文化界内崇洋媚外的世界主义者揪出来,予以彻底批判。而在这场运动中,“无根的世界主义者”(对犹太人特定的蔑称)被指责为“世界主义者”。受此运动影响,1948年12月,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被解散,其主要人物相继被捕。随后,许多大学、企业也限制招收犹太人,上世纪30年代初苏联有专为犹太人设立的学校1100所、剧院 18个,但到了40年代末均被关闭。而据统计从 1948年至1953年报刊报道中,犹太人在被点名批判的作家、艺术家占到了 70%,在被点名批判的经济和体育工作者中占85%。图为“反世界主义运动”的主要执行者是斯大林的心腹,主管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1896年2月26日—1948年8月31日)

◇ 在这场运动中,斯大林的心腹莫洛托夫的妻子波利娜·谢苗诺夫娜·热姆丘任娜因为与果尔达·梅厄用意第绪语相聊甚欢而暴露自己犹太人的身份,随后,组织给与莫洛托夫老婆的罪名是“勾结犹太复国集团”,并以叛国罪的名义将莫洛托夫职务解除。最后因斯大林突然暴毙,莫洛托夫和其妻子才避免被清洗的结局。

虽说犹太人为苏联打赢二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苏联并没有帮犹太人完成复国的愿望,这段时间犹太复国运动先是由英国支持,后由美国力挺,苏联政府认为和英美关系密切的犹太复国运动对自身不利,于是坚决打压。同一时期,斯大林怀疑苏联的犹太精英、美西方的犹太人组织以及他身边身居要职的犹太人正在策划反对他的阴谋。

于是,斯大林又发动了针对犹太人和苏联社会“跪舔”美西方势力的反“世界主义”运动,以此加强对苏联社会控制。但到了1947年,英、美、犹太群体这几方对于复国政策上产生分歧,让苏联人看到了机会,他们希望利用英犹矛盾、美英矛盾,转而支持犹太人的建国主张,希望苏联以此介入中东事务,以便于进一步扩张其在中东的影响力。

1947年5月,苏联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声明支持巴勒斯坦地区分治计划。半年后在投票大会上苏联和东欧国家投票支持以色列,1948年5月在以色列宣布独立仅三天后,苏联政府就宣布和以色列建交。

◇ 捷克援助以色列的K98步枪

以色列刚刚独立即迎来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在国家存亡之际苏联政府帮了很大忙,在他们的授意下东欧国家尤其是捷克斯洛伐克向以军提供了苏军缴获的纳粹德国的武器装备,其中3.5万支K98步枪,5500多挺MG-34(配1万条弹链)、900挺ZB-37重机枪、500挺ZB-26轻机枪以及数以亿计的配套弹药,还有半履带战车等等。

此外还有大量参加过二战,作战经验丰富的犹太人加入以军,甚至还有犹太人飞行员,不少飞行员可能连希伯来语都说不利索,直接贴上以色列臂章就投入战斗。同样在苏联的默许之下,大量的东欧犹太人飞往中东,到50年代初期已经有30万青壮年涌向以色列,这保证了他们有充足的劳动力建设国家。

◇ 1947年一批移民巴勒斯坦地区的苏联犹太人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见犹太裔苏军老兵

常言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由于苏联在50年代支持阿拉伯人,和以色列又成了敌对国家,尤其是1967年中东战争后,苏以两国彻底断交,苏联的犹太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相继找机会移民以色列。

但苏联对这方面的要求特别严格,能顺利润出去的犹太人很少,情急之下苏联犹太人祭出了非常规手段,在1970年6月,有16名之前被苏联政府拒绝移民的犹太人一同策划了一起集体劫机案。他们计划包下一架小民航客机,在登机后将机长赶下飞机,之后自行驾机飞到瑞典,再前往以色列。这个计划后来被克格勃侦破,苏联政府用它大做文章,说这些犹太人是境外势力,然而遭到了其他国家的一致回击,他们控诉苏联政府的迫害在前,否则也不会出此下策。

◇ 来到以色列的苏联犹太人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苏联政府被迫松绑了移民政策,在70年代有几十万苏联犹太人移民以色列。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经济持续恶化,再加上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之后,苏联基本取消了对国民移民国外的限制,这让苏联移民到以色列的犹太人数量出现了爆炸性的上升。他们把俄罗斯的文化、传统都带到以色列境内,现在以色列大约有150万人讲俄语,成为继官方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英语之后的第四大语言。

◇ 以色列官方2011年的统计数据

◇ 1948年至2000年,每年各国移入以色列的人数

这些移民里有很多高素质人员,对于建设以色列社会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现在也有种说法:美国的犹太财团为以色列建国提供了资金,那么俄罗斯则为以色列提供了技术人才。

由于这些人的缘故,以色列和俄罗斯两国始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往来,一些尖端科技和外资企业,俄罗斯从欧洲获取不来,就只能走以色列这一条线。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俄国人也学会了低头,平时死鸭子嘴硬硬的外交政策,面对以色列就变成了频频示好。

◇ 外交官的嘴巴一定要把住门

俄乌开战后大量俄罗斯精英除了跑土耳其就是跑以色列,很多俄罗斯寡头在被大帝盯上后,大部分都是想办法去以色列避难。去年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撇着大嘴说“希特勒是犹太人”,引发以色列政府的强烈不满,俄国的解决方式是大帝亲自站出来给以色列代表道歉。也是因为这一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以色列政府也迟迟不对俄乌战争做出明确表态,现在这个局势还能跟俄罗斯保持这种关系的国家可不多了,希望大帝且行且珍惜。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