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是如何走向了分裂?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就已经预示了蒙古的未来
分封制,是游牧民族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对各部落的统治是比较松散的,一旦征服的面积过于广泛,那就只能采取分封制来遥控各部。例如,匈奴时代,将漠北分为了东中西三部分,单于位居中央,其他两部分别让左贤王和右贤王统辖。突厥时代,在大汗之下又封了东、西、南、北等小可汗。
到了蒙古汗国建立起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铁木真采取了千户制度,将过去的血缘部落拆散了,于是过去部落林立的局面结束了,取而代之的蒙古大一统的态势。铁木真会派遣自己的亲信去管辖这些千户,长官不能世袭,相当于实行了“改土归流”。
这就意味着蒙古首次在漠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然而,分封制度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还不能完全废除。伴随着蒙古征服的土地越来越多,分封诸王也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铁木真第一次分封是1206年建国后不久。根据《元朝秘史》的记载,铁木真建国后将大量的土地、百姓封给了自己的母亲和子弟,母亲得到了一万百姓,术赤得9000百姓,察合台得8000百姓,窝阔台和托雷各得5000百姓。铁木真的弟弟们也得到了1000到4000的百姓。当然,蒙古的开国功臣们也获得了封地和百姓。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铁木真的分封规模并不大,他的几个儿子都才得几千的百姓,其他功臣得到的百姓就更少了。可见,当时的分封更多就是一种形式。由于千户制度已经实行了,这种分封就类似于秦汉时代的“万户侯”“千户侯”,只是将分封地区作为食邑范围罢了,在军事上并没有自主权。
第二次分封是1214年,实际上是对第一次分封的调整和完善。蒙古东部地区原本是弘吉部、亦乞列思两部领地,两部有权保有本部族原来的领地。但铁木真在建国后分封诸地到了东部,引起了牧地的纠纷。1214年,铁木真就对东部诸王侯的领地进行重新划分。
而蒙古真正的分封是第三次分封才开始的。1217年,铁木真准备带领主力西征花剌子模,就分封木华黎为王,将漠南汉地分给了木华黎。这种分封也带有奖励的性质,因为想要掌控汉地就需要和金国战争,而铁木真只留给了木华黎1.3万军队。当时,这种分封只是一种临时措施。
第一次西征之后,铁木真准备东归,但是术赤逗留在钦察草原,不来朝觐铁木真。1225年,铁木真准备调集大军讨伐术赤,可见二人的关系已经崩溃。就在大军准备出发的时候,术赤去世,铁木真十分悲痛,于是将钦察草原分封给了术赤的家族。

术赤雕像
为什么术赤和铁木真会闹僵呢?原来,铁木真结婚后不久,其妻子就被蔑儿乞部俘走了,后来铁木真联合札木合、王汗进攻蔑儿乞部,抢回了妻子。妻子回来生下了长子术赤,但许多人就风传术赤并非铁木真的孩子。铁木真虽然十分坚信术赤石自己的儿子,因而妻子被俘虏的时间不足九个月。
但是其他人却不管真假,喜欢传播这些小道消息。此后,因为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次子察合台和术赤经常发生龌龊。按照常理,应该是术赤继承汗位,但是察合台则经常用谣传的消息来攻击术赤,二人经常大打出手。为了显示公平,铁木真只好让第三次窝阔台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就因为这件事,术赤一直耿耿于怀。西征之后,术赤掌握了大量的军队,游牧于钦察草原,因而有了自立门户的打算。

需要注意的是分封术赤家族后,铁木真立即又将中亚的土地分封给了察合台和窝阔台,而将蒙古本部作为遗产给了拖雷。蒙古一共有12万的军队,诸子分走一些后,还有10万精锐。这就意味着拖雷未来将掌握着10万军队,但是拖雷却不是蒙古大汗的继承者,这就给蒙古的内乱埋下了隐患。
古代的许多民族都有幼子继承财产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初心是年长的诸子先分家,分走一部分财产,然后剩下的就给幼子。但是铁木真直接给拖雷留下了10万军队,这明显是太偏爱幼子了。另外,拖雷的遗产是蒙古高原,但是他却不是大汗。而窝阔台得封地在中亚,却要继承大汗,这就导致窝阔台得地位有架空的危险。

拖雷
我认为,铁木真将察合台和窝阔台分封在中亚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防范术赤家族。如果任由术赤家族在钦察草原发展,必然会独立,甚至还会对本部用兵。而铁木真将两个儿子分封在中亚,就阻挡了术赤家族向东的发展道路。
铁木真去世后,窝阔台即位。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窝阔台将和林定为了首都,并在耶律楚材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但是窝阔台也不能阻止蒙古的分裂了。1235年,为了团结、历练诸子,窝阔台号召各王派遣长子进行了第二次西征,并让术赤的儿子拔都为统帅。第二次西征到窝阔台去世为止,此后蒙古大军纷纷东归。而拔都依然拒绝回到本部,他于1242年在东欧建立了钦察汗国,蒙古汗国开始分裂。

按照常理,窝阔台去世后,其汗位应该由窝阔台的儿子担任。但是,窝阔台家族的军队不多,军队大部分还是掌握在拖雷系手中。最终,拖雷的儿子贵由在竞争中成为了大汗。而拔都虽然远在东欧,但是他对贵由即位的现实不满,因而没有参加忽里台大会。1248年,贵由亲征拔都,不过在途中去世。
贵由去世后,拔都就号召大家去东欧举行大会,毕竟拔都得年龄最大,也最有威望。但是察合台、窝阔台得子孙们反对去遥远的东欧举行大会,而贵由的长子蒙哥为了成为大汗,就响应了号召。最终,在拔都得主持下,忽里台大会竟然在东欧召开,而蒙哥被拔都指定为了蒙古大汗。

对于这个结果,察合台和窝阔台得后代自然不满意,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发动叛乱。但是两者并没有多少军队,他们不是蒙哥的对手。镇压了叛乱后,蒙古就大力摧毁察合台、窝阔台系的力量。
与此同时,蒙哥即位也破坏了蒙古汗国的继承规矩。此后,不管儿子,还是弟弟,都会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蒙哥去世后,蒙哥的两位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在草原上打了几年的仗,最终导致了蒙古汗国的彻底分裂。
吹出来的香积寺之战:没有回纥骑兵,唐军还真打不过叛军
最近老看到关于“香积寺之战”的文章或者视频,几乎都是用夸张的标题来描述这场战争,什么“大唐最能打的边军一起互砍”,什么“李嗣业巅峰一战,为大唐续命150年”,什么“都是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只能硬砍”,“大唐精锐,尽丧于内战”,反正怎么夸张怎么来。这种文字相信很多人都看不少历史研究室2023-07-28 10:50:00
0000三国10大军师排行榜,庞统未上榜,诸葛亮仅排第6,谁排第1?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在那个年代,不仅仅有一呼百应的将领,还有谋略深远的军师。他们在乱世中翻云覆雨,或是布局江山,或是守护一方安宁。然而,当我们提及三国的军师,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诸葛亮,但是在三国10大军师排名中,但其实按实际能力排名,诸葛亮却仅排第6,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提及的是排名第十的陈宫。第十名:陈宫无风起念2024-02-11 12:09:09
0000陶侃:在上品无寒士的年代,打破门阀之限,一跃成为东晋实权人物
魏晋时期,士族当道,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无异于天方夜谭,只要门第低,别人都不拿正眼看你,陶侃也是如此。陶侃:搬砖界的祖师爷陶侃出生的那年,老家还是属于孙吴治下的鄱阳郡,父亲陶丹不过是小小的扬武将军,属于寒门武人,孙吴灭亡后,别说陶家这样的寒门了,就连显赫的顾、陆、朱、张都被中原士族所轻视。紫网2023-10-16 14:11:110000慈禧养狗多疯狂?却反对光绪养羊,后世揭开罕见私生活爱好
作者:张洪文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从垂帘听政转为直接临朝执政,光绪帝成了幽禁在深宫的政治犯。让人鲜为人知的是,慈禧是个资深的养狗专业户,而光绪喜欢养羊,最终斗不过慈禧,他喜爱的动物“喜洋洋”也难逃被屠杀的命运。光绪未能得道,所以不能惠及自己的宠物,而慈禧养育的狗们却获得了空前绝后的专业待遇,仙及鸡犬。紫网2023-10-15 11:00: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