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庙里能遇到啥?比坟还可怕?
艺述史官方原创
假如您穿越到古代,天黑了,孤身一身在荒郊野岭,您会选择去古庙里睡一夜还是会选择在荒坟边待一夜?咱们古人有句话“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就是说宁愿睡在荒坟边也不能去古庙住,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咱们都知道古代的房屋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维护,而且古时候的房子很多都是木头盖的,很有可能很多年都没维护过,并且这种古庙也不会有专门的人去检查,木头里面还可能会有虫子,虫子会从里面啃食木头,这种木头万一再遇上刮大风下大雨,您想想,睡在庙里的人还能见着第二天的太阳吗?
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古人觉得还不如睡在外面的荒坟边,虽然荒坟看起来很可怕,但是比起睡梦中被坍塌的古庙埋住,克服心理在荒坟边休息最起码更安全。
第二个原因是牵扯到了封建迷信。有些人会觉得荒坟处有孤魂野鬼,这点在《聊斋志异》里也有过相关故事,但是古庙里的孤魂野鬼也不见得会比荒坟处少。古人觉得太久不受供奉的古庙,里面的神仙也不在了,相对应的一些妖魔鬼怪可能就会鸠占鹊巢。而人死了以后会投胎转世,荒坟只是葬着人的肉体,灵魂已经不在了,但是庙里的妖魔鬼怪会害人。

第三个原因牵扯到了人心。孔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上一个原因属于是封建迷信,那自然也有古人是不相信的,那么能让古人说出“不可夜居古庙”来,除了害怕鬼怪就只有人心了。
首先一座庙的存在肯定是要依托一定的人数,而庙之所以会荒废,只能说明附近都没有人家,只有人都走了,连和尚也待不下去了,这座庙才会逐渐变成荒庙。然后您想想,这种无主的地方谁最喜欢?自然是那些穷凶极恶之徒、山贼草寇,他们在庙里等着人,只要有人进去,他们就会出来劫财,甚至有可能连小命得都交代在那里。

而若是在荒坟处,即便是在树林里,那也是在开阔的外面,若是有歹徒将行人团团包围住,最起码还有一线生计能跑,若是在庙里,他们将唯一的出口堵住,那不是必死无疑了吗?
所以您看,古人的每句话都有他们的考量,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出来的,回到开头您的选择,您还会选古庙吗?

the end

农村老话:“不怕有蛇进家门,就怕香椿高于房”何意?香椿是啥?
俗话,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在坊间广为流传的话语。有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可以说,俗话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除此之外,很多俗话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为广泛,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等,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不怕有蛇进家门,就怕香椿高于房”,这句何意?有没有道理呢?8385282962023-07-28 09:56:13
0001农村丧事有5条不成文的规矩,了解下,以免惹别人不舒服
人活在世上,生老病死是在所难免的,尤其去世,代表这个人彻底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也是家庭最悲伤的事情,我国本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先人逝世,后人是非常重视的,报丧、搭台吊唁、守灵、出丧、守孝等,流程颇多,这在古代人看来,这都是后人对先人的敬重与尽孝,由于丧葬的重要性,在民间,农村丧事有5条不成文的约定,了解下,以免惹别人不舒服。俗话讲“儿大需避母,女大不避父”,啥意思?说得有道理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的名言和俗语,很多的俗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很多的俗语老话更是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儿大需避母,女大不避父”的经典俗语,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会表示得很费解,为什么儿子大了需要避母儿女儿大了却不避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句俗语想表达的真正含义。小橘子谈生活2023-07-29 09:28:41
0000在29°C穿短袖过冬,这座西南小城竟是“东北第五省”?
你是否也觉得今年冬天格外冷?前阵子,山东威海的文登积雪深度达74厘米,打破了历史记录;很多南方城市室内温度一度跌破了零度,连一向入冬困难的广东,都穿上了秋裤和羽绒服。地道风物2024-03-04 16:07:41
0000大家来修仙吧,从一些道教知识开始,破开这个假成就这个真
首先声明一点,要相信科学,崇尚科学,反对任何迷信以下文章内出自中华道藏,纯属个人对于古籍解读进行的二设而改编的故事,不可当真。《中华道藏》的编纂是继明代《道藏》之后,近五百年来中国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并进行发布的。《中华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文化化石请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学,下面内容纯属虚构,只能当做故事来看追梦文库2023-07-31 08:13:1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