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娶同一个女人,以为是个笑话,没想到是真实的历史
公元前19年,一代美人王昭君在异国他乡香消玉殒,年仅33岁。她临终前想的依然是重归故土,当搜谐若鞮单于看到王昭君死前留下的那句"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当即派人奏报大汉王朝。
由于两地相隔太远,迟迟不见汉朝回信,单于只能将王昭君葬在阴山脚下,让她可以遥望日思夜想的家乡,也算是对王昭君的慰藉。

当年王昭君作为和亲公主远嫁匈奴,却因为匈奴的收继婚制,先后嫁给了父子三人,这对于现代人来说都觉得骇人听闻,何况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呢!
昭君出塞对大汉和匈奴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对王昭君个人而言,无疑是一出人间悲剧!
-1-
王昭君,出身平民之家,因其出众的美貌和才华,在汉元帝的选秀中脱颖而出。但心思单纯,没有家世背景的她,因为没有花钱贿赂宫廷画师,遭到报复,将她画成了一个面貌平平的女子。这幅画让她失去了被皇帝宠幸的机会,只能在后宫中做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
入宫多年都没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召见,她本以为自己的大好青春,就要在后宫中虚度了。没想到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来到了大汉王朝,向汉元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汉元帝认为能用一个女人来换取边疆和平,是件好事。但他不忍心将皇室中的女子嫁去匈奴受苦,便决定在宫女中选一人,作为和亲公主嫁去匈奴,被选中的那个女子正是王昭君。
在王昭君出发时,汉元帝才第一次目睹了她的美貌,面若桃花,目似含春水,顿时让汉元帝有了收回成命的想法。但他身为天子,此事又关乎着大汉与匈奴的邦交,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佳人远嫁。

-2-
据传,在王昭君远嫁匈奴途中,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不舍。只能抱着琵琶,弹起了离别之曲,哀怨的旋律随风飘扬。就在这时,一群大雁被她的琴声吸引,又看到她的美貌,竟忘了摆动翅膀,一只接一只地从空中坠落,由此,王昭君得了“落雁”的美誉。
到了匈奴后,王昭君得到了呼韩邪单于的宠爱,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呼韩邪单于年事已高,两人只相处了三年,呼韩邪单于便病逝了。
按照匈奴的风俗,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逝世后,要嫁给他的继任者复株累若鞮单于,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长子。

王昭君自幼在汉朝长大,满脑子都是“一女不嫁二夫”的观念。在她看来,自己是呼韩邪单于的遗孀,也算是复株累若鞮单于的母亲,哪有母亲嫁儿子的道理,这不是有悖伦常吗?
于是王昭君写信给大汉皇帝,表达了自己渴望重返故土,无法接受匈奴的婚俗。但此时的大汉皇帝已经是汉成帝了。
他回信让王昭君遵从匈奴的习俗,毕竟用王昭君一人的幸福,换取整个国家的安宁,何乐而不为,肯定是不能将她接回汉土的。
收到回信后,王昭君心如死灰,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庆幸的是复株累若鞮单于对王昭君十分尊重,两人年龄又差不多,在一起过得十分和谐。王昭君又为复株累若鞮单于生下了两个女儿,算是在匈奴度过了11年的安稳时光。
后来,复株累若鞮单于因病去世,王昭君再次面对收继婚制,这次又要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另一个儿子搜谐若鞮单于。这对王昭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她先后嫁给了父子三人,还为第一任丈夫生下了一个儿子,第二任丈夫生下了两个女儿。

-3-
这种混乱不堪的关系,让王昭君郁郁寡欢,不到二年,就撒手人寰了,她再也没机会回到她日夜思念的故土。
昭君出塞对于大汉和匈奴的贡献是巨大的,王昭君将大汉文化和种植技术带去了匈奴,造福了匈奴人民。而且大汉和匈奴之间,也有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让百姓们免受战乱之苦。
但对于王昭君个人而言却是个人间悲剧。如今大家对于王昭君的印象,都停留在她的落雁之姿,和昭君出塞的贡献上,很少有人知道她竟然有这样悲惨的过往。
《资治通鉴》394:面对人生那么多的选择,我们应该“早做判断,少做判断”
花言大帅2023-07-28 15:56:05
0000华东解放战争评述(2):苏中先机制敌、淮北后发制人
1947年7月初,中央同意先在内线作战后,粟裕立即进行作战准备。7月10日,粟裕情报中队截获国军情报,获悉蒋军将在13日前后分四路如皋、黄桥,得手后会攻海安,为此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先机制敌,乘其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将其前驱部队各个歼灭,进攻国军整83师侵占的泰兴、宣家堡。第二天中央也通报各区蒋军将于12日前后发起进攻。获取情报,了解清楚敌情很重要。哈哈狮的信箱2023-07-31 12:03:27
0003鬼谷子,历史上最懂科学的刺客和情报学家!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鬼谷子·揣》读书心得:1、释义:紫网2023-10-16 09:34:050000古代唯一被消灭的民族,因过于残暴被各族围剿,名字听着十分耳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过许多短暂而辉煌的少数民族,例如匈奴、突厥、党项等,它们都曾经是中原王朝的强大敌人,最终因战争、迁移或同化等原因,而逐渐消失,不过,它们并没有彻底灭绝,而是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无风起念2024-03-02 13:05:53
0001中国人质疑西方历史: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于一种求真精神
百余年前,中国人仰望西方,言必称古希腊,言必称西方,很多民国大学者将中国历史文化贬得一无是处,胡适更是宣称“中国人一无是处”,连道德人品等什么都不如西方。短短百年,中国人的认知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对西方历史深信不疑,到如今开始质疑西方的历史,乃至还出现了“西方伪史论”,大规模的否定西方历史。百家杂评2024-02-06 11:11: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