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博物馆,又是一家不容错过的宝藏博物馆
前两年跑河南地级市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留了几个市没去,比如濮阳,商丘,周口,驻马店。这次目标南京,顺便解决了濮阳和周口,结果两个博物馆都出乎意料的精彩。
有意思的是,濮阳和周口的博物馆也有相似之处,都有些像老式火车站,有一种庄严且大气的感觉,和今天博物馆普遍做的像墓坑(说好听点像黄肠题凑)有很大区别。也都属于展品精彩,但设备陈旧。
平粮台遗址M163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镇墓兽,我知道有一件复制品展出但不知道在哪,所以在周口博物馆的整个过程都有一种寻宝的状态,只可惜最后发现并没有在馆里。
周口当然不是无名之地,羲皇故里,老子故里(虽然亳州也号称自己是老子故里),吸引我的还有鹿邑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和鹿邑太清宫长(zhǎng)子口青铜器。
平粮台古城是我国最早的、规划严整的高等级史前城址,开了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的先河,是我国最早有门卫房和排水设施的古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平粮台古城始建于4500年前的龙山时代,一直使用到汉代,使用时间超过2000年。一座城从史前使用到汉代,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过去对于史前的定义其实已经跟不上甚至限制了今天对考古发现的解读,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长子口西周大墓是西周早期最重要的墓葬之一。带有南北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南北长47.5米,墓室长9米,宽7.5米,深8米,殉人13名,殉狗一条,出土文物1800余件,其中铜器100多件,玉器近100件,陶瓷器近200件。
与目前所发现的绝大多数西周早期墓葬不同,无论曾国,燕国都是周王至亲,属于嫡系部队。但长子口的墓主人属于投降西周的殷商遗民。虽然下葬时间为西周,但墓中青铜器基本为商代制作沿用至西周。最重要的是这些青铜器的风格并不典型,有些甚至有些怪异。这与周口位于中原与淮夷的十字路口是分不开的,显示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
长子口的文物除了河南博物院有几件展出外,过去我一直以为没机会看到,没想到有相当数量都在周口博物馆展出,其中如圆尊,椭圆卣,分体甗以前都没见过同类器型,方爵,方觚也十分少见,还有个别铜觚,铜觯以及方彝都和常见器型有所区别。显示出时代较早的特征,应该说,虽然长子口的铜器下葬于西周,但其制作年代可能早至殷墟二期至三期。
最后要说槽点了。除了设备老旧,除了保安在展厅里大声外放抖音,倒也没有什么别的问题,起码没人在你身后来回转悠,能仔仔细细看完所有东西。


































































































































































































中国历史故事------【和平使者王昭君】
作者:潘长宏2023年7月24日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之处的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屈原。溱湖之恋2023-08-08 08:42:28
0000从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看刘禅的精明
文/子玉蜀汉能够偏安益州长达四十三年之久,这里边有刘备的开创之功,更有刘禅的守成之功,而刘禅守成的秘诀就一个:始终维持着与丞相府的和谐。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北伐时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其中有这么一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子玉史院2023-07-27 19:17:57
0000尚书中的“异常”:6500年前古墓给出回答,中国史书果然可信
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报告出炉,美国斯坦福教授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断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如此断言的原因之一,在于西方学者认为夏朝不可信,因为尚书等中的夏朝内容不可信,极有可能是周人虚构的。以此逻辑,尚书自然难言可信,里面充斥虚构内容!百家杂评2024-02-28 09:10:12
000013世纪时,东南亚有多种宗教,为何最后伊斯兰教成为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东南亚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佛教、印度教和当地的原始宗教信仰盛行,此外道教、儒教也多有信奉。13世纪时,来自印度和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将伊斯兰教带入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作为外来宗教开始与当地原有宗教争取信徒。博弈的结果使得伊斯兰教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宗教,亦彰显了东南亚伊斯兰教开放、包容、会通的文化品质。一、须文答剌·巴赛苏丹国———东南亚地区的第一个穆斯林国家激扬文字2024-03-15 08:06:28
0004“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说出来可别不信,别被影视剧误导了
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古装剧中,经常会出现一袭布衣、清高瘦弱的“穷秀才”的身影,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都给人一种饱读诗书却家境贫寒的刻板形象,秀才甚至成为了“穷酸”的代名词。历史上的秀才真的是那么穷酸吗?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从隋唐时期,朝廷就开始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古代读书人的梦想就是考取功名实现政治抱负,那些寒门子弟更是想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文史馆2023-07-30 10:59:0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