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屈大均《大寒》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阴沉沉的寒云,郁积在天边,苦寒天气,倒逼着春天到来。
早上大雾弥漫,让人苦不堪言。潮湿的南风,更添寒冷潮湿。
柳条长出夏至时嫩绿的新叶,小年时节,梅花又绽吐出新的花朵。
哪家最早酿了腊酒,莺儿知道的话,赶紧为“我”催熟吧。
注释

穷阴:冬尽年终之时;指极其阴沉的天气。长至: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腊酒:是指腊月酿制的酒。
赏析

这首诗最有年味,对于新春的期待非常热切。寒极春来,正是这首诗的智慧,也是给人们传递温暖的一种体现。“穷阴”,阴气极盛,“天外积”,大寒奇冷。所以诗人用“寒绝”来概括大寒天气。然而,就在“寒绝”之际,反而逼着春天走来。“逼春来”,你看那个“逼”字,用得何其绝妙。当你把一个人逼急了的时候,他必定会反抗。天气也一样,当寒气逼近顶点之后,阳气也就被逼出来了。大寒节气,“尚苦连朝雾”,苦的是大雾弥漫。大寒最怕出太阳,太阳一出,后必雾霾。大雾弥漫,能见度低,出行多有不便。大寒,大雾弥漫令人苦恼。再加上“南风湿不开”,即南风吹着湿润的寒气,更加冷飕飕。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诗人用了流水对。一般流水对都出现在尾联。流水对,要求很高,必须前后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以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最为经典。它是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出来的一种对子。正是因为诗人先有“尚苦连朝雾”的苦恼,才会生出“南风湿不开”的抱怨。“长至”,是夏至。大寒节气,诗人为何会提到夏至呢?这里有一个时间概念在里面。夏天的柳树,到了冬天,早就凋零,可是“已新”二字,一下子就将枯柳逢春的萌发细节写出来了。从夏到冬,再从冬到春,四季循环往复,时间也就在一年一年的枯荣中呈现出来。“重吐小年梅”,“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小年”对仗“长至”,表达时间。去年小年时节开的梅花,今年又要重新开花了。长至的柳树又发芽了,小年的梅花又开了,一岁又要过去了。时间的感概,不言自喻。“腊酒”,借代腊月,预示着大寒节气临近腊月。“谁家早”,准备过年的腊酒,谁家已准备好了呢?“莺知”,莺儿知道的话,“为我催”赶紧为“我”催熟吧!年味儿,已经迫在眉睫,大寒节气的热闹气氛,只是开了一点,就结尾了,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留白甚多。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八》读记
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八》读记(小河西)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秋日村庄,多令人向往
秋天来了,我最想要去的地方,不是名山大川,不是那些著名的旅游打卡地,而是寻常却又美丽的村野。无论南北东西,当金风吹拂,天地间徐徐展开了秋天的图画。那清凉的天气,斑斓的色彩,丰富的物产,皆让人无比陶醉。秋天是一个无比富有,让人容易感到满足而快乐的季节,而秋天的村庄,更是如此。紫网2023-10-16 10:44:010000古诗词日历 | 陈与义《雨》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一场秋雨一场凉,绵绵秋雨,十日而不绝,稳妥地送走了夏神祝融。秋雨淅沥,燕子即将南归,一去就是一年。一场雨打,梧桐叶落,已与昨晚的不同了。秋雨送凉送爽,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但是家徒四壁,很多理想尚未成功,多有违背心意。紫网2023-10-14 09:38: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