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中国春节挂日本灯笼,这种低级错误千万不要犯!

年关将近,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街道旁、商场内都陆续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装点出一片喜气洋洋节日氛围。作为传统节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灯笼不仅代表了传统技艺的造物之美,也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不过,近年来挂灯笼引发的 “中日灯笼之争”,在国内屡屡上演。实际上,日式灯笼本源自中国,有着其独特的古韵魅力,也是神秘与神圣的象征。作为日本夜景中最具和式魅力的灯笼,值得我们细细品玩。

如果去东京旅行,有哪些必打卡的景点?位于东京都台东区的浅草寺,是任何一本旅行指南上都有的推荐。浅草寺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它保留了完整的“江户风格”,出产日本最灵验的御守,吸引着观光客纷至沓来。来到浅草寺,首先要穿过它的正门——雷门。在雷门的正中,悬挂着一只硕大无比的灯笼,红色为底,上书墨色描白边的“雷门”大字,显得特别气派。

▲ 日本浅草寺雷门大灯笼。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也是个“灯笼之国”。走在大街上,但见店铺、神社、剧场、民居门口,灯笼摇曳。日式灯笼在造型和工艺方面,有独特的“日本风格”,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大白灯笼高高挂灯笼,在日语中叫作“提灯”(ちょうちん)。“提”是手提的意思,提灯就是古代照明用的“手电筒”。提灯的内侧,用竹骨捆扎成筒状,外面裱糊障子和纸,点好蜡烛,提灯的主体部分——“火袋”就做好了。“火袋”的上下口用圆环加固,形成“上轮”和“下轮”,再装好提手,一盏提灯就完成了。提灯的起源史无明载。在应德二年(1085年)写成的《朝野群载》中,出现了“提灯”的文字;而在1536年的《日莲圣人注画赞》中,首次绘制了提灯的图画。据传,隋唐时期,提灯、蜡烛、烛台等佛教供灯用具,一并从中国传入了日本,江户中期后又改良了中国灯笼的骨架形式,形成了今天提灯的样子。

▲ 图为日本版画《夕游图》,描画了仕女出游的情景。手中一盏提灯,既照亮了前路,又是可供把玩赏鉴的器物。 摄影/朱子浩
提灯的造型非常多样。“丸型提灯”看起来像一只足球,常出现在祭祀典礼上;长型灯笼上能够书写更多的文字,一些店家会把菜名印刷在上面;而看板型和弓型提灯的色彩非常艳丽,装饰也很考究,一般会挂在供神的轿子前后。
与中国“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同,日本人在各种“祭”上,常常会在神社入口和商业街挂上白色的灯笼。在日本人心中,白色是圣洁的象征,只有供奉神明时才能用它。而在中国人心中,白色常与丧事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挂“白灯笼”不吉利。灯笼颜色的不同,显示了中日文化的差异。日本京都古城规定,除了在“先斗町”地区外,其他地区只能悬挂乳白或者白色的灯笼,以保持古城原始的风貌。
在日本餐馆的门口,还经常会挂出红灯笼和绿灯笼。红灯笼说明这家店是居酒屋,绿灯笼是什么含义呢?原来,悬挂绿灯笼,证明这家店主要使用日本产食材。只要日本产食材超过菜品卡路里含量的50%,可以挂绿色灯笼。绿色灯笼上除了印刷“支援当地物产”的字样,还会标示餐馆星级。若日本产食材的卡路里含量超过90%,就是5星级了。
灯笼的新旧也有讲究。有些店铺前会悬挂破破烂烂的灯笼。这并非店主拮据寒酸,或者慢待顾客,而是招徕顾客的信号。饭店灯笼破旧,说明饭菜的价格比较亲民。对于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说,一盏旧灯笼能吸引他们推开店门,进去喝上一杯。日本的高级饭店门口,就会悬挂百年老店的手工灯笼,饭食钱自然不菲。

▲ 日本居酒屋。

折叠中的「缩小意识」日本灯笼的结构也十分有特色。无论多大的灯笼,都能够自由伸缩。不用的时候,可以把灯笼像扇子一样折叠起来。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日本灯笼的结构基本都是“横骨”的,即支撑提灯的竹骨,是横向平行排列的;而中国灯笼的形制则为“纵骨”,即骨架是竖向纵贯的。

▲ 日式灯笼中,地张式和卷骨式的骨架区别(左为地张式,右为卷骨式)。 图片来自网络。
这从日本提灯的制作工艺上也可窥见一斑。提灯分为“卷骨式”和“地张式”。卷骨式是用一根竹篾螺旋式卷绕成骨架,再把和纸贴在外面。地张式是用一根根竹骨水平分布,组成提灯的形状后,再用和纸贴合而成。无论是哪种工艺,日式提灯都形成了“横骨”,方便伸缩折叠。即便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雷门大灯笼,也能取下折叠成薄薄一层。
韩国学者李御宁指出,折叠的提灯、伸缩的扇子、装填的套盒,反映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在《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一书中,李御宁认为:日本人侧重于把外部的东西招致、挪至自我世界,必须用手亲自把握后,才算认识了事物。“小”深深根植在日本人心中。他们不仅对小的事物情有独钟,而且十分注重细节,把小物件做得精致和完美。在“大”与“小”之间,日本人习惯于在狭窄的空间中追求宁静和真实,花心思打造自己的一方天地。

▲ 在浙江东阳,人们把外出时使用的照明灯笼,称为行灯。东阳行灯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竹丝为骨架,扎成上大下小的筒状,寓意节节高。图中可见,东阳行灯属于传统灯笼中经典的斜向交错结构。 供图/吴宁兴记、大左

节庆中的灯笼灯笼在日本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青森县的“睡魔祭”和秋田县的“竿灯节”,就是其中的典型。每年的8月2-7日,游行的人们都将大街小巷装点成色彩的海洋。人们推着一辆辆睡魔车缓缓而行,伴随着“rassera”的呼叫,狂欢,跳跃,打鼓,舞扇。“青森睡魔祭”是日本东北的传统三大节日之一。睡魔祭是由“驱赶睡魔”发展而来的。夏日炎炎,为了驱逐“睡魔”,人们就推着灯笼花车游行。

▲ 日本“睡魔祭”上,灯笼花车游行的情景。这些睡魔车都特别大,有9米长、8米宽、5米高。推动这样一辆花车,需要数十个男人一起用力。做一个睡魔车需要花一年时间。先用木材支柱和铁丝制作成型,用木棉绳将其捆绑在一起;再往骨架上贴纸,勾勒人物;最后还要打蜡增光,上色放架。最后,给睡魔车通电、画眼睛,一个睡魔灯笼就完工了。赤面长髯的关云长、威猛霸气的鲁智深,乃至火眼金睛的美猴王,都是睡魔车上的常客。黑夜沉沉,彩色灯笼充满了魔性,让人沉醉。秋田县则举办“竿灯节”。在日本大鼓和笛子的伴奏中,身穿“法被”(衣襟短的上衣)、头扎布巾、脚穿日式白袜和草鞋的年轻人,轮番用肩膀、额头、肩部撑起竿灯,缓缓前行。

▲ 日本“竿灯节”现场。 图片来自网络。
每根“竿灯”上扎着数根横杆,上面挂着米袋形状的灯笼,顶端系上辟邪的“御币”。这高约12米、重达50公斤的竿灯,顶起来还真是很不容易。充满文化意味的日式灯笼,撒下点点亮光,慰藉着心灵。

图文来源:《中华遗产》2022年02期撰文:亭亭 编辑:F.L.J.
中国“二分二至”: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尧典中说“分至四神”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羲和(或羲氏与和氏)推算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确定农时,随后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官员,分别“以殷仲春(春分)”、“以正仲夏(夏至)”、“以殷仲秋(秋分)”、“以正仲冬(冬至)”,即“四神”管理“二分二至”。紫网2023-10-13 16:20:580002《西游记》中,如果唐僧不幸去世,谁有机会成为第二任领导人?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取经团队中以唐僧为核心,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都紧紧团结在唐僧的周围。期间因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缘故,唐僧曾一度将他开除出队伍。六耳猕猴一难时,唐僧再次与孙悟空心生嫌隙,导致孙悟空出走。可见,这个取经团队没有孙悟空可以,但没有唐僧不行。但唐僧万一真的去世,又坚持让徒弟们取回真经,谁能够担任第二任领导人呢?紫网2023-10-14 14:20:280000一口气看完五胡十六国之北凉42年历史
风尘讲历史2023-07-27 20:01:50
00001988年司机好心扶老人反被讹,老人子女:当年雷锋就是你撞死的!
1988年冬天,沈阳至铁岭公路辉山段,一位年迈的老人被汽车撞倒,头破血流地倒在公路上。东北的大冬天寒风刺骨,来来往往的车辆都视而不见地绕开老人,他年迈的生命如风中残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这时一辆路过卡车看到了老人,司机毫不犹豫地停下了车,上前扶起老人,关切地问:“老人家,你怎么样了?伤的重不重?”浑身是血的老人被冻得面色青紫,已经无法出声了。历来现实2024-03-09 14:10:10
0000慈禧养狗多疯狂?却反对光绪养羊,后世揭开罕见私生活爱好
作者:张洪文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从垂帘听政转为直接临朝执政,光绪帝成了幽禁在深宫的政治犯。让人鲜为人知的是,慈禧是个资深的养狗专业户,而光绪喜欢养羊,最终斗不过慈禧,他喜爱的动物“喜洋洋”也难逃被屠杀的命运。光绪未能得道,所以不能惠及自己的宠物,而慈禧养育的狗们却获得了空前绝后的专业待遇,仙及鸡犬。紫网2023-10-15 11:00: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