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湖苑里有个不大的湖,叫做锦湖。锦湖三面都是树林,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除了偶尔有偷情的家仆和婢女,空无一人。另外一面则是七王府的后院,正对着一棵老桃树。每年三四月老桃树会开花,春风一起花瓣就覆盖了小半个湖面。人道是湖畔七王府,京师俏江南,别有一番情致。
今夜的老桃树下坐满了宾客,桃花如雪一般飘落在他们头上肩上。董琰往桃树下望了望,对董珏说:“都到了就开席吧,不用再等了。”
董珏点头,依言叫来了上菜添酒的婢女,盛宴开席。
弦歌乍起。
只见十几个纤腰束素的舞姬提着精美的灯笼鱼贯而入,将灯笼挂在桃树上,然后和着琴师们的曲调翩翩起舞。
花海、明月、灯火、美人——你若不是皇亲国戚,不是达官显贵,那么你恐怕此生都见不到这样的美景。到场的宾客连声叫好,想必十分感谢这场寿宴将他们从繁忙的事务中解救出来。
可有一人既非皇族也非高官,见到此景却是乐也乐不起来。
孟钧黑衣蒙面,已经在黑漆漆的林子里苦等了三个时辰。他此次前来不为祝寿,恰恰相反,是奉了三皇子的命令前来刺杀七王爷。传令者让他早早埋伏在后院,自己会将王爷引至暗处,然后以击掌声为信下令动手。
计划很完美,孟钧的武功也很高强,若是配合得好便可一击毙命。可那传令之人竟然到现在未出现。
孟钧是三皇子董思安的人。花天酒地、不学无术的三皇子在暗地里养了一些亡命徒,这十几人对他可谓死心塌地,令出必行。孟钧就是这些人的首领。
早在三天前,孟钧坐在城南的小酒馆里要了一壶高粱。喝着喝着,面前出现一个青衣的少年,看起来十六七岁,面容清秀。
——好像是太子的人。
孟钧不动声色地喝酒,另一之手却缓缓伸向腰间的佩刀。
董思安早就跟他们交代得明明白白,遇见太子的人,要么装傻充愣,要么一刀了断。
“孟少侠,幸会。”
孟钧愣了一下。他们平日里不在宫中走动,也极少与三皇子直接接触,平时有什么任务都要通过传令人。三皇子身边的太监宫女都叫不上他的名字,怎么太子的人反倒知道。
知道太多的人是活不长的。既然不能装傻,那只好拔刀了。
然而那少年接下来做了一件让他更为震惊的事。
他拿了出一件东西,在孟钧眼前晃了晃。
——三皇子腰上的玉牌。他太熟悉了,那是传令人下达命令的时候出示的信物。
孟钧看着眼前的少年,头一回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见物如见人,他还是收回了刀,向那少年行了礼。
“这回是什么任务?”
“刺杀一个人。”
“谁?”
“七王爷。”
“我能知道为什么吗?”
“可以,不过这故事过于曲折无奈,知道了会影响你的决心。你不怕失败的话,我告诉你为什么。”
孟钧打断他:“不用。”
“这就对了。”青衣人浅笑,“刺客行刺之前最好不要听故事。记住要杀谁,便不顾一切地去杀就是了。多虑生疑,多疑生变,孟少侠是聪明人,无需我多言。”
“什么时候下手?”
“寿宴当晚。以击掌为信。”
“最后一个问题。”
“少侠请讲。”
“你是什么人?”
孟钧盯着他的眼睛,希望看到破绽。而那清澈的双眼却始终蕴满笑意,目光丝毫不闪躲。
“我是三皇子的亲信。”
“可我在端年庆见过你,那时你跟在太子身边。”
“我说过,这故事太过曲折无奈。少侠想听,可以等事办完了再听,我言无不尽。”
孟钧点点头不再问了。
三天后寿宴,奉三皇子之命行刺七王爷,以击掌为信。他只知道这么多,不过这就足够。他这二十几年来杀过的人有的武功盖世,有的防备森严,他却从未失手。所以他相信这次也是。
林子外的歌舞进入尾声,七王爷长子董琰和长女董珏各自离席向父亲敬酒道喜。接着在座的宾朋纷纷开始献上寿礼。
“王爷,陈某一介书生,一贫如洗。只好献上这个寿字,聊表此心。”
“哪里哪里,陈相国过谦了。相国的墨宝何止千金,却慷慨赠与本王,真是折杀我也。”
“皇叔请看,这是慧靖与慧如妹妹一道绣的枕头,取意‘寿比南山’。”
只见那枕头上绣了一整幅山水图,针针到位,功夫的确了得。董静和大笑:“二公主和九公主这寿礼匠心独运,本王甚是欢喜啊。”
“皇叔,思安不才,这顶翡翠冠是前些年找一位波斯商人打的,不知是否合您心意。”
“哎,三皇子见外了不是?本王年纪大了,厚礼薄礼无所谓,你们能来看我我就很欣慰了,哪有什么合不合心意之说?要我说呀,都合,都好!”
一番话说得四座掌声雷动。
董思安见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几万两银子弄的翡翠冠得了这么个评价,心里窝火是一定的。王爷打击完他又给他找了个台阶下,他偏偏要把这台阶踢掉。
“皇叔,您说的太对了。厚礼薄礼无所谓,重要的是心意。我看啊,二公主和九公主的枕头就匠心独运,不知此外还有没有能与之匹敌、令人耳目一新的寿礼呀。”
一番铺垫后,终于把矛头直指董思微:“太子殿下似乎还未献礼,莫不是要留作压轴?”
董思微被他问得眼皮一跳。他压根没有准备什么寿礼,更不要提压轴了。不过烫手山芋扔了过来也只好硬着头皮接,心里早就已经把江见雨斩首了一千遍。
不料那人忽然从暗处走了出来,时机算得恰到好处。
“七王爷,各位,久等了。太子殿下的寿礼乃是一夜明珠,此处太亮无法观赏,请随微臣来。殿下也一起来吧。”
三人走在石板路上的时候,董思微轻轻拿肘子捅了捅江见雨:“你哪儿弄来的什么夜明珠,怎么事先不告诉我?”
“事出有因,一会跟殿下解释。”
“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最好都倒出来,不说清楚了我打断你的腿。”
行至林边,江见雨击掌道:“献礼。”
荧光乍现,却不是什么夜明珠,而是一柄短刀。
董思微眼疾手快,迅速挡在董静和身前,大喊:“有刺客!”冲将上去与那带刀的黑衣人厮杀。江见雨则一边护住董静和后退,一边提醒他:“殿下,拔剑!”
董思微却道:“不用了,这厮本宫料理得来。”
太子的剑法是众皇子中最精湛的,拳法却不太在行。而他面对突然杀出的刺客却舍长就短,实在令人难以捉摸。
他一拳打掉了刺客的短刀,但几个回合下来,渐渐落了下风,不得已只好拔剑。他的剑法不讲究花俏,只求精准只求快,于是那剑芒还未闪烁就刺向黑衣人。黑衣人此前在打斗中已经耗去了不少体力,面临的又是携剑刺杀的对手,闪避不及,肩部被董思微刺中,摔落下来。
董思微收了佩剑,三两下制住负伤的黑衣人,将他带至桃树下往地上一扔,黑衣人立刻被闻声赶来的董琰捆住手脚,扯掉了蒙面的黑巾。
众人看着被擒刺客的容貌,面面相觑。
江见雨上前质问道:“谁派你来的?”
刺客瞪大了眼睛盯着他看,仿佛心中有千百句话想要问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紧接着他喷出一口鲜血,倒在地上。
江见雨回过头,不出意料地看见了三皇子惨白的脸和毫无血色的微微颤抖的唇。
董琰倒是有些失望:“什么都没交代就这么死了?是服毒自尽的?”
江见雨摇头叹道:“是条硬汉,宁死不降。可惜硬错了地方。”
然后他颇为沮丧地向董静和一礼:“王爷,微臣失职,在刚才的打斗中那原本作为寿礼的夜明珠可能已经摔碎了。微臣这就去将它找回来……”
“哎,别去,万一还有刺客呢。”
经历了这一出,董静和的神色却不稍变,坐回席间接着饮酒吃菜。
“碎了就碎了吧。刚才也说了,厚礼薄礼无所谓,太子今晚为了本王可是赤手空拳与刺客相搏,这已经是最大的礼了。哈哈哈……”
宾客们闻言无不震惊。
“什么,赤手相搏?太子殿下不简单啊。”
“殿下的武功实在令人惊叹。”
“而且灵活机变,你看,王爷身上一处伤口都没有留下。”
“今夜有惊无险,首功当属太子!”
直到寿宴结束,这样的夸赞还不绝于口。
——果敢决断,胆略兼人。真正的“满座惊艳的寿礼”。
然而有一个人高兴不起来,这个人就是三皇子董思安。
他无论如何想不通前几天还好好的孟钧怎么就来七王府当了刺客,还功败身死。像是谁布的局,而他正一步步走入局里。
有人从身后拍了他的肩。
“三皇子殿下金安。”
“是你?找我做什么?”
“来还殿下不慎遗落的东西。”
董思安接过一看,正是那块他随身携带的传令人玉牌。一摸腰间,那里空空如也,想不起什么时候被贼人近了身。
“若三皇子殿下没有其他事交代,微臣先告退了。”
一阵寒意自背后涌起,同时他感受到了董思微巨大的威胁。自以为不动声色,却不知在何时早已被他看破。
已经到了针锋相对的时候了,此人不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