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象征长寿,友谊长存。
文竹也象征长寿。
竹子象征节操刚正。
杨柳枝象征惜别,
红豆象征相思。
杜鹃花象征思念和爱情的欢乐。
橄榄枝象征和平。
康乃馨又叫香石竹,在西方某些国家,红色的表示伤心和痛苦。黄色的表示轻蔑和瞧不起。条纹的表示拒绝和不接受。在中国,目前似乎还没有什么忌讳。
兰花象征热情和正直,自古倍受文人喜爱,梅、兰、竹、菊合称君子四友。
牡丹花,在中国象征荣华富贵,在西方则有害羞和拘谨的意思。
杏花寓有师德高尚和医术高明之意。但是在西方也表示疑惑。
由此看来,鲜花是很有讲究的。所以,送花也要考究。朋友结婚时,最好送玫瑰花,给长者祝寿,最好送万年青。青年朋友过生日,可以送月季。祝贺朋友事业有成,可以送百合,或者以百合为主的花篮。送给自己的恋人,玫瑰、郁金香都行,或者送他(或她)平时最喜欢的花。
十二、探望之礼
如果亲戚朋友生了病,或住进医院,就应该去探望探望。或者写一封慰问信,或者送一束鲜花,或者两样全有。礼轻仁义重,最贵来往情。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来送药探望:“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十三、做客之礼
做客要谦虚谨慎。《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首先是依礼拜见长者。《红楼梦》第三回:“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楼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当下贾母一一指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
其次是依礼与平辈相见。《红楼梦》第三回:“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
现在通讯手段很方便,拜访朋友,应该事前打个电话约定一下,免得到了主人家,主人正好有外客,接待也不好,不接待也不好。这就叫作不速之客,是很尴尬的。
约定之后,要按时赴约,既不要提前,也不要迟到。如果突然有变难以赴约,务必要打个电话通知对方。以免人家久等不至又无法作其他事情。
登门拜访时,有门铃的按门铃,没有门铃的可以敲门。不急不慢,声音不大不小,以让屋里人听见为度。
屋中人要问:“谁呀?”千万不能问答“我!”而要自报姓名,因为家里人叫门回答“我”,,屋里人不是凭“我”的词义开门,而是凭音色决定开门。外人的音色不熟悉,里边不开门,就要影响交际了。所以必须说“孙××”或“李××”。例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吧。’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进入主人之门,要按主人指引的方向前进,一般是进客厅或书房,不要乱串主人的其他屋子。如果主人有老人健在,应先拜望长者,然后就坐。主人让右,客人必居右而坐,不能喧宾守主。以北房正屋而论,主人居东而坐,客人居西而坐。
拜访朋友,应有主题谈话,不可漫无中心,闲聊一气,不要过多占用主人的时间,适可而止。如果主人待之以茶,则饮茶,如果征求你的意见:“想喝点什么?”作为客人,尽量要简单的,说:“喝点茶吧。”或者说:“随便,什么都行。”如果主人拿出其他饮料,那就“客随主便”,不挑不拣。随便喝点。千万不能说,这个我不喝,那个我不饮,这就有点违礼了。
一般访问,即使主人诚心留饭,客人也要婉言辞谢而出。而且不要等到快吃饭的时候才走,耽误主人一家不能正常吃饭,这也是很不礼貌的。《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拜见大舅父贾赦,“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黛玉的做法很值得年轻人探亲访友时参考。
现在探亲告辞之时,首先要向主人道谢,出门时,一般由主人家的晚辈或主人自己为客人开门,开门之后,客人迅速出门,回头再次道谢,并说一声“再见”,握手告别。如有必要,可以约请主人在方便的时候来自己家做客。
如果是随从父母去拜望长者,一定要跟在父母之后,切不可抢先与主人去握手,那是不礼貌的。应该行鞠躬礼,向主人致敬,并亲切问好。称呼要根据主人与自己父母的关系而定。
主人礼让父母入座前,晚辈不宜抢座。要等父母入座之后,再按主人的礼让归座,而且一定要说“谢谢”。要恭敬地听父母与主人对话,如果主人问及自己,有问必答,不可东张西望,如果主人夸奖,要谢谢夸奖,并且表示跟主人的孩子差远了。如果主人以糖果之类相招待,首先要谢谢长者美意。同时要双手承接,品尝而已,切不可大嚼大咽,吃出声音来。那是很不礼貌的。
如果主人有子女,而且是自己的好朋友,则可向主人表示与小朋友去玩,但是要鞠躬之后再走。
作为子女,随从父母访友,千万不可私自回家或催促父母回家。那也是不礼貌的。
进门时应在后,告辞出门时却应在前,便于父母与主人寒喧告别。但是不可溜之乎也,要回身鞠躬,向主人告别,并说:“伯父伯母再见!”
十四、待客之礼
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慢待客人是失礼行为,一人失礼,全家丢面子,所以,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是客人,风尘朴朴来咱们家拜访,就应以礼相待,切不可疏忽。
(一)待客与做客一样,都要仪容整洁,事前梳头洗脸,穿著体面,万不可颠倒衣裳,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地接待客人。
(二)招待事前约好的贵宾,特别要收拾好屋子,布置好客厅。不可乱七八糟地欢迎客人。有时,还要为贵客专门添置鲜花,以示尊重。
如果是来了不速之客,也要略加收拾之后再开门迎接,并且要连声道歉,表示失敬。
(三)准备茶点
传统待客,以茶点为主,兼备时鲜果品。近年来有冰箱了,时兴以各种饮料待客。这也是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吧。各有好处。但一定要分清客人的身份、年龄、辈份。由适当的人来招待。
父母的客人主要由父母招待,但父母可以吩咐子女上茶,晚辈也应该为长辈削一个苹果或剥一个桔子等等。
献茶应该双手奉上,如用茶盘最好,以免烫手,为主的是要记住:将茶杯的把儿对准客人,而且偏右之位,以便客人拿取。如果茶杯无把儿,就恭敬地递与长者,或放在长者身边的茶几上,并说:“××(伯父伯母)请用茶。”
(四)如果是父母的长辈贵宾,全家应出门迎接,并且搀扶上楼,扫榻让座。主人亲自打扫沙发或坐椅,并且扶之而坐,是对来宾的最高礼节。
(五)如果是父母的平辈贵宾,子女可以代为出门迎接,并领路进门。到了门前要高声报信:“爸爸,妈妈,孔伯伯来了。孔伯母也来了!”
这时,主人开门,鞠躬问好:“热烈欢迎!”主东客西,分宾主落坐。
如果是事前并未约定的客人,那只好听到敲门声之后,开门待客了。
(六)如果是远道来的客人,主人要特设酒宴,接风洗尘。
酒席上坐次,各时代,各地方略有差别。但贵客为尊,是古今一致的。
十五、宴席之礼
古代宴席之礼有一定之规,今天的宴席之礼也越来越规范。我们以结婚喜宴为例,看一看桌次该怎样安排。中国传统以面对屋门而靠墙或靠窗的位次为上座,这是第一桌的位置。然后,第二桌在右,第三桌在左。依次类推。就一桌而言,如果是八仙方桌,每一面坐两位,面对房门为上座,主人在左,贵宾在右。上座之右次之,上座之左又次之,上座对面为下座。如果是圆桌,主人辈分高,主人就坐尊位居中,然后以客人身份高低在主人之右、之左依次就位。如果是客人身份高,客人就坐在尊位,然后再从右到左依次就位。
古代敬酒之礼也非常讲究,这要放在礼仪史中去研究。现在要说明,敬酒是一种礼仪,不是喝酒大赛。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自己丢人现眼,故意把别人灌醉,那是居心不良,更是于礼不合。
现在的宴会,各种酒类齐备,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以应礼节。这样,“干杯”便可以愉快地依礼而行了。
特别是近来文明酒会,多数采取自助餐的形式进行。所谓“干杯”,往往只是“举杯”而已,真的大喝大灌,反而有失风雅。
向人敬酒,首先举杯,必须事前想好一个说辞,为友谊,为健康,为相会,为成就,为团圆,为××而干杯。对于长者,晚辈先干为敬。对于朋友,都只能量力而饮,不可勉强别人非“干”不可。那是无礼的。
别人向自己敬酒,也是尽力而为,必须应景,能干则干,不能干则沾。总之是要举杯回敬,多少总要喝一点,什么酒都行,其他饮料也可以。不可不理,也不可固意不喝,给人下不来台。即便是以前有过“过节”的人,“杯酒解恩仇”,一笑了之。在社交场合,一般不说“我不喝酒。”而是说“今天我不宜饮酒。”别人也就明白你可能是由于健康原因偶尔不能喝酒,这样能取得别人的谅解。
喜筵上新郎新娘敬酒,现在多用白酒,而且斟两杯,能喝的尽量干杯为乐。如果酒量小,喝不完,就要有个说辞:
第一杯剩一点,给新郎新娘垫家底。
第二杯剩一点,给新生宝宝留作压岁钱。
大家一乐,也算一种祝福。
我们提供喜酒也要准备不同品种,征求客人自愿,能喝什么敬什么,以免为难。饮酒是最文雅的行为,可以行酒令,但是酒令要文明。不要比赛喝酒,那是低级趣味,在社交场合,最忌讳酗酒闹事。
十六、购物之礼
当自己处在购物一方时,也要当文明顾客,不要把自己当成上帝。顾客有权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但是不能歧视或侮辱营业员。说话要有礼貌,要求应有分寸。例如:
赵先生走近柜台,有礼貌地说:“小姐,我看看这件衣服能穿吗?”营业员小姐过来微笑道:
“先生,您想买多大号的呀?是给太太买,还是自己穿?”
赵先生说:“买42号的衬衫,自己穿的。”
小姐说:“是要蓝色的,还是白色的?我各拿一样,您自己试试,哪一件更合适?”
赵先生进入试衣间,试完出来说:“买这件蓝色的吧。”
小姐说:“好吧,我这就给您包上。”
赵先生付款,小姐说:“先生正好,您把东西拿好。”
赵先生说:“谢谢”。
小姐说:“不谢,欢迎您再来。”
赵先生说:“再见”。
小姐说:“您走好。”
如果人多,需要排队,前后最好保持一米距离。这叫“一米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