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慢慢走出忧郁的泥沼时,还有一些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快治愈这个心灵上的感冒,迎向生命中的阳光。
在此阶段中,我们所要追寻的,是更为难得、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这是个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事。
对许多人而言,不是可以说走就走。限于自身条件或环境,我们常被困在一个地方而不能脱身,也许是家庭,也许是工作环境。但是如果条件允许,而自己又有强烈想要换环境的欲望,那就奋力一搏吧!
两年前,我曾治疗过一个病人,二十岁的年轻女孩,慢性的忧郁症患者。一直找不出特别的原因可以说明她的忧郁,或许是之前处于青春期的风暴中的未完成章节吧!她一直想去西雅图读书,后来果真毅然决然独自负笈到美国,不过却在环境极度不适应下又回到国内来,并且在一次与家人的争执后吞药自杀。
获救后的日子她仍然过得郁郁寡欢,厌世的想法徘徊不去。
但是,她仍不死心,隔了一年后,再度排除万般困难回到西雅图念书,这一次的情况反而好多了,她不但适应当地气候阴晴不定的变化,也结交了一些死党,功课也不成问题。结果忧郁症状自动离开、不药而愈。在寄给我的圣诞贺卡中,她以轻松的笔触说明现在愉快的心情,也不忘调侃当初她到我的门诊求助时,心中其实蛮“不爽”,她说我问东问西、唠唠叨叨的。我看了之后,不禁摇头、莞尔一笑,我相信她真的开朗多了。这是换环境借以改善忧郁心情的好例子。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运,如果你真的觉得换个环境对你会是最好的选择,也许试着以现有条件,在能力范围内改善环境,也不失为变通的办法。例如你觉得家庭给你的压力过大,尝试和父母沟通搬出来自己住也是办法之一,或许父母不放心你在忧郁的情况下独自在外居住,那么,和他们达成协议,每天电话联系,或定期探望也许可以试试看。
成熟而稳定的感情关系,可以在忧郁症发作或者复发时成为一个很好的保护机制。拥有让自己安心的感情,能够消除因忧郁症而产生的孤立、空虚的感觉。因此,有人说爱情是万灵丹,一点都不假,但是寄望爱情解决所有的难题可是很危险的想法,一旦浓情变淡或感情变质,我们又如何去面对将来的人生呢?
所以,在选择对象时就要特别小心,不要为了谈恋爱而爱,应该选择和自己契合,能包容体谅的另一半,如此才能培养稳定而良好的情感世界。
虽说爱情可遇不可求,坚固深厚的友情也是难能可贵,有些时候朋友适时伸出援手,效果更持久。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因自己生病而疏远朋友,破坏良好的感情。
有两项研究显示,早年丧母的女性,其婚姻对象如果提供稳定、浓厚的感情依靠,则她比较不容易产生忧郁。另外,身处在支持性的感情关系中的女性,要比在抗争中的女性,较易从忧郁症中康复。
建议处于忧郁症困扰中的朋友,不要因为自身的疾病畏惧对感情的追求,或拒绝认识新朋友,也许他们就是你摆脱忧郁、拥抱幸福的契机。
不管是哪类型的忧郁症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或心理治疗,都会急着问医生:“到底我的病有没有好一点?”“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康复,才可以不吃药?”这时医生通常都会问病人一些问题,或以这些问题来观察病患情况是否有改善。
对于不常看医生或是对自己自愈能力有信心的人,在经过一段自我挣扎、奋斗,以及和忧郁症抗争到天昏地暗时,也不禁会扪心自问:“究竟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效?”“我真的好一点了吗?”
下面是一些自我监测病情发展的评量,回答下列问题,如果答案是“是”就表示有进步,即便只有一个“是”也是进展,当然越多的肯定答案代表越大的进展。
日常生活的监测
1.是不是睡得比以前好,胃口也比较好?
2.表情比较丰富了?皱纹比较少些?
3.体力稍微好一些?
4.常常和人交谈?
5.和朋友聊天时比较会笑了?
6.反应比以前快多了,记性也较好了?
7.心情平静的时候比较多?
8.比较少哭了?
长期的能力监测
9.工作得比较顺利?
或找到工作了?
或开始回到学校上课(学生身份)?
10.交了新朋友?
11.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比较多,也比较融洽了?
12.想死的念头比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