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2400000039

第39章 中国与欧洲各国文学关系的研究(7)

杨武能认为这个作品来自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那段关于迷娘的故事,它经历了由田汉的《眉娘》,到多人合作的《放下你的鞭子》,由原作中的人道主义,再到改编中的爱国主义主题的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杨武能接着用专节评析了郭沫若与歌德的文学关系。介绍了郭沫若在歌德作品翻译方面的巨大贡献。认为郭译《少年维特的烦恼》“相当出色”;而郭译《浮士德》经对照原文,误译也不多;虽然有些译文太自由,中国味儿太浓,并用了一些难懂的四川方言词汇,但总的来看“译得相当有诗意”。杨武能还认为,郭沫若当时弃医从文,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为歌德的影响;早年的主情主义、泛神论思想、自我之扩张的思想,受歌德影响也较深。在郭沫若之外,作者还评述了宗白华、梁宗岱、冯至、绿原四位诗人在歌德的译介与研究中所做的贡献。

对当代中国的歌德作品翻译家钱春绮、董问樵以及作者本人的歌德作品翻译与研究情况也做了介绍和评价。显然,《歌德与中国》一书是抱着对歌德的一片崇敬与热爱之情写出来的,作为我国当代重要的歌德翻译家,杨武能对歌德的创作、对歌德在现当代中国的传播情况十分熟悉,这表现在本书的写作中,就是史料运用、理论分析与作者的个人的体验与经验的密切结合。《歌德与中国》问世后到今天的近十年里,杨武能在歌德作品翻译方面又有了新的更大的贡献:主编了十余卷的《歌德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独立翻译了多卷本的《歌德精品集》(安徽文艺出版社),身体力行地进一步推动了歌德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此外,杨武能还发表了《从卡夫卡看现代德语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中国比较文学》1990年第2期)、《中国当代文学在德国》(《中国比较文学》1992年第1期)、《冯至与德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第3期)等文章,将中德文学的比较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了。

与杨武能的上述著作同年出版的关于歌德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著作还有一部,那就是姜铮先生的《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郭沫若与歌德》(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这是探讨郭沫若接受歌德影响的专著。它研究的是一个一直受到研究者重视的课题。此前,已有许多文章涉及这一问题,如陈万睦的《新中国的歌德——简论郭沫若与歌德的关系》(《郭沫若研究学会学刊》1983年第1期)、苏宁的《试论〈浮士德〉对郭沫若诗剧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4期)、洪欣的《郭沫若与歌德》(《剧作家》1985年第6期)、成寅的《〈浮士德〉对郭沫若抗战六剧的影响》(《上海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袁荻涌的《郭沫若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郭沫若学刊》1994年第2期)、傅正乾的《吸取、创造与超越——郭沫若的歌德接受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范劲的《郭沫若与歌德》(《郭沫若学刊》1996年第2期)等。

尤其是傅正乾的文章,将郭沫若接受歌德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概括了三个时期从崇拜、译介,到扬弃,再到借鉴创造的接受过程及特点,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好文章。姜铮的《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郭沫若与歌德》是迄今仅有的一部歌德与郭沫若比较研究的专著。全书分“主篇”与“辅篇”两大部分。作者从泛神论的哲学观、自然人性的个性观、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和唯情主义的性爱观等不同角度,指出了歌德对郭沫若的创作及人格个性的影响,并最终把这种影响与接受的实质归结为“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总体上看,这部书没有提供多少新的材料,作者不是歌德及德国文学的专门研究者,在德文资料方面也显出欠缺,但在理论分析方面还比较深入——虽然有时并没有紧扣住“郭沫若与歌德”这一话题而主要是对郭沫若的孤立的评论。

尼采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同时他也是文学家和诗人,尼采学说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中国文学界比起哲学思想界对尼采更感兴趣,尼采对中国现代文学家的影响也更为显著。所以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比较文学界对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开始重视起来,并逐渐成为中德文学比较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1980年,乐黛云教授发表了《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一文,全面而又扼要地评述了尼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分析了尼采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必然性,重点评述了鲁迅、茅盾、郭沫若和40年代初期的“战国策派”作家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人对尼采的理解与接受,以其视野的开阔、思路的解放,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此后的相关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与推动作用。

在尼采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比较研究中,关于鲁迅与尼采的关系研究的文章所占比重最大。这个问题的探讨与争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文章更多。1978年,张华发表《鲁迅与尼采》、陆耀东发表《试谈鲁迅与尼采》(均刊于《破与立》1978年第1期),1979年唐达辉发表《鲁迅前期思想与尼采》(《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5期),1981年陆耀东、唐达辉发表了《论鲁迅与尼采》(《鲁迅研究》1981年第5辑)。此后,蒙树宏、钱碧湘、王富仁、闵抗生、程致中等先生都发表了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澄清鲁迅与尼采的复杂的关系,都有自己的价值。但也有一些文章选题、视角相互重合,材料使用雷同。批判尼采,弘扬鲁迅,强调鲁迅早期接受尼采学说的积极作用,高度赞赏鲁迅在30年代后对尼采的“摆脱”,这在许多文章中可谓异口同声。在尼采与鲁迅的比较研究领域,还出现了一部专著,那就是闵抗生的《鲁迅的创作与尼采的箴言》。

该书于1996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作为“鲁迅研究丛书”之一种出版发行,是一本有一定系统性的文集。其中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则是关于鲁迅的《野草》与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比较研究。此前的有关鲁迅与尼采的比较研究多集中在尼采思想如何影响鲁迅这一问题上。闵抗生在《野草》与《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比较中则主要采用文本细读、作品分析的微观方法。对《野草》中诸篇——《过客》、《野草·题词》、《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其二)》、《希望》、《雪》、《死火》、《墓碣文》、《死后》、《这样的战士》等与《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的关系做了细致的分析,而且细致到了具体字句的层面。在两者的比较中时有探幽发微之见。闵抗生的这种研究方法,体现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要领——通过作品的具体分析,发现影响之存在。此种“影响研究”没有“传播研究”那样的实证,但也没有陷入“捕风捉影”的玄虚。

因为尼采影响鲁迅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文学层面的影响非要具体到作品分析的层面才有说服力。当然,这样的细致的文本分析有时不免显得琐碎,好在作者也注意到了在微观的作品分析中的宏观的提炼。而且,作者在注意发现尼采对鲁迅的影响的同时,也注意指出鲁迅对尼采的消化与超越,体现了“影响研究”与“超影响研究”的辩证统一。在《鲁迅的创作与尼采的箴言》出版后,闵抗生还出版了《尼采,及其在中国的旅行》(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一书,此书主要内容是对尼采哲学思想的解读,但书中的第四章《尼采在中国》用了四万多字的篇幅,系统地描述了1900年至1998年近一百年间尼采在中国的传播史,涉及20世纪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的大量史料,对比较文学研究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前,青年学者成芳(杜诗言)先生曾出版过一部同类内容的专著——《尼采在中国》(南京出版社1993年),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接受尼采的历史。闵著对《尼采在中国》一书有所借鉴,并且在书中予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资料翔实,多有新见,是一部颇见功力的学术著作”。

同类推荐
  • 老家故事

    老家故事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

    本书讲述了黑白利益盘根错节、基层司法监管空白、国企改制资产流失、派系之间权谋倾轧的故事。新闻媒体以镜头剑指腐败,突破层层阻碍揭露真相。资深媒体人十年磨一剑,直击中国媒体舆论现状。本书从细微处着眼却不落窠臼。书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市一起离奇的车祸在电视台播出,引得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随着报道的深入,唯一的女知情人被迫害成精神分裂,案情陷入迷局……副台长方诺亚基于记者的职业道德,决心将官场腐败的黑幕彻底掀开,他像拆弹专家一样游走在生死边缘。随着幕后主使渐渐浮出水面,方诺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大的谜团……
  • 西郊夜话

    西郊夜话

    我们将从辑在“风雨文丛”的12本书中听到他们的叩问和解读,也感受到他们的思索和困惑。其意义也许远不止于此。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门槛,回味着逝去的昨天,期待着明天的太阳,此时恰好听到了他们对历史的追问,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联想。
  • 我最亲爱的

    我最亲爱的

    一位名场阅历销年华,每天在最紧张的新闻媒体前线调兵遣将,早识人间哀乐,心事颇有的中年父亲,带着一对古灵精怪,花样百出,黏时让你烦,不理时让你忧的青春女儿。一个屋檐下,三人如何互动过活?“西瓜你个芭乐咧”,看过女儿的“宇宙无敌成绩单”后,父亲这样说。“鸟咧?”染着一头黄发,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篮球的女儿如此回答。自认每天过着惊险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过几年之前,还爱看鸟爱画画,成天爱黏跟老爸团团转,一身灵气的同一个女儿。怎么会这样?shorttimepassing而已,到底Wherehavealltheflowersgone?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热门推荐
  • 恶劣女生VS拽男生

    恶劣女生VS拽男生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偶然)撞了人,不道歉就算了,连扶一下也奢侈极了!还冷冷地瞪着她,招谁惹谁啦!还一副痞子拽样若无其事从她身边酷酷地走过去。真是欠扁到了极点!以为自己很帅呀!还时装表演,又不是MODEL。(根本与一只蟋蟀长得没两样)。跌了个狗吃屎的我,誓立-要-报-复!
  • 张三丰轶事

    张三丰轶事

    古夜郎的高山大川中,行处多有神秘遗迹,而兼有相关的故事,那些留下遗迹的,是神耶仙耶?不尽信然也!只有故事本身的乐趣,值得分享,本书以轻松的笔调,将带读者朋友们一起寻幽探胜,于云水湖山处再觅仙踪……
  • 丫鬟翻身记

    丫鬟翻身记

    洞房花烛夜。“夫人久等了。”夫君大人戏谑的声音传来。呃……她该怎么回答?其实没有等多久?还是……你个杀千刀的怎么现在才来?但她知道,如果她敢叫他“杀千刀的”,她一定会被他杀千刀的!
  • 妃杀:盛世朝歌

    妃杀:盛世朝歌

    冷酷无情?不,她只是习惯了这样将自己保护起来而已。现世的时候,同伴背叛,没关系,那就一起下地狱吧!没想到天意弄人,让她异世重生。大陆风云变化,政局叵测。看她如何素手揽乾坤,淡看天地逆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位面掘金之旅

    位面掘金之旅

    这是一个在各个不同位面开采黄金的故事,当然,采集手段会有些强硬,不过,我们可以容忍你们土著的抗议哦!只是有些不被批准的抗议需要镇压,当现代热武器碰撞妖术、道法、神明时,结果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呢?
  • 睁霸

    睁霸

    侦探悬疑的小说,没有什么说的了,再见,拜拜。
  • 罪之最

    罪之最

    韩木,孤儿,十六岁开始便以到处打零工为生,考上省警校后,为了学费生活费,更是暗中做起了私家侦探的生意,后在一次命案中,与市重案组一起破获案件,从而走上了真正的警探之路......
  • 越玩越成功

    越玩越成功

    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全面地认识了自己,才会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认识自我是十分艰难的。如何才能破解心灵的密码,使自己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呢?心理测试其实就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它可……
  • 死鸳鸯,再相遇

    死鸳鸯,再相遇

    她与他还真的做了一对死鸳鸯,该死的老头给的什么破玉啊,却让她与他在陌生的未来重新相遇,揭开的不是当年的秘密,揭开的是刻骨的伤痛,那个叫什么左冷的,简直是个恶魔,那个叫什么亚虐楠的,说她身上有什么?蝴蝶印记?穿越过来的身体却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一旦被发现,她就有生命危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喋血

    都市喋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亦在你我间;江湖中的恩怨情仇,时间总会给出份答卷。常言道:天道无常,人道无情。那个少年,目睹了世间黑暗,经历过兄弟背叛。才刚出‘人间地狱’,却得知父亲已被江湖人士暗杀。背负着父亲的血仇,少年如破土重生的种子,柔嫩却顽强不息的奋发向上。踏上浴血纷争的世间路,难言的苦涩时刻伴随着成长,最后的果实显得尤为甘甜。而那份血债,少年怎会不向江湖人讨要?恍惚数年,才明白,信仰缺失的年代,老天终不能眷顾世人;唯有自我救赎,才能度己度他人;他日终为信仰,亦是自己的信徒。都市喋血,述说少年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