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3100000033

第33章 互文性与中国文论(6)

事实上,在中西方文学中,引用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巴赫金创作于1940年的一篇文章《从小说话语的前历史谈起》就提到了早在希腊化时期、中世纪出现的“引用”情况:“别人所用词语的作用在当时极大:人们所用引文,有的是公开地、备受尊敬地加以引用,有人引用时闪烁其词,也有人引用时则全不提出处,有人是自觉不自觉地引用,有人则毫无知觉地引用,有人用义正确,有人则故意或非故意地曲解其义,也有人对引文加以颇具用心的解释。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自己的与别人言语之间的区别性界限在当时是不易划定的、模糊的,而且常常被人故意曲解和混淆。有些种类的作品就像镶嵌画一样,是从别人的作品中凑出来的。比如所谓杂烩体(cento,一种特定的文体)就是由别人韵文作品和不完整诗行(hemistics)杂凑而成。研究中世纪戏拟之作的最佳权威之一保尔·莱曼(Paul Lehmann)直言不讳地说:‘中世纪文学,特别是拉丁文学的整个历史就是对别人作品,或者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对别人作品的语言、别人作品的风格、别人作品的用词的剽窃、再加工及模仿的历史。’”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已经大略地区分了八种不同的引用,而巴赫金在这里所说的杂烩体与中国古代所说的资书以为诗非常相似。而中国古代的重写研究、续书研究等与热奈特的五种跨文性也有极大的类似。单从互文与用典这方面来看,中国的用典理论无论从时间、论说群体、涉及文类的广泛、用典尺度的把握、用典原则的论述上,都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中关于引用的具体陈说有着很大的区别。互文性的引用与中国的用典相比,其说法要笼统得多、粗略得多,远没有中国历代文论中各家对用事的界说、争论细致深刻。中西方用典与互文思想的相通与差异,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四、诗注的挖墙脚与互文性

钱钟书在论述某一问题的时候,总是先说出关于这一主题,他之前的人都说了什么,之后的人又说了什么。因此,有评论家称钱钟书的《管锥编》是多种语言组成的“引文丛林”,他在《宋诗选注》里的做法与此类似。尽管他也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攻击,说他有给诗注挖墙脚的癖好。然而,要真正给诗注挖出墙脚、挖好墙脚,弄出一大堆的引文丛林来,没有一定的功力是绝对不行的。刘勰所谓“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一定的博观,没有一定的“才”(才华)与“材”(材料的积累),挖墙脚的事便无从下手。

钱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举了个例子,说四川有个叫史尧弼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他“天姿卓绝”,有同乡前辈苏轼的“遗风”。钱先生举了他的《湖上》一诗:“浪汹涛翻忽渺漫,须臾风定见平宽;此间有句无人得,赤手长蛇试捕看。”钱先生不无幽默地说,史尧弼说自己赤手空拳,其实两手都拿着向古人借来的武器,那条长蛇也是古人弄熟的、养家的一条烂草绳似的爬虫。且看钱先生举出的证据,史尧弼的“此间有句无人得”与苏轼《郭熙〈秋山平远〉》中的“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仅差一字;而后一句“赤手长蛇试捕看”也与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控骑生马,急不得暇,莫不捉搦”似曾相识。再推究,发现原来孙樵也是顺手向韩愈和柳宗元借的本钱。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不是说过“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吗?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不是也说过“索而读之,若捕龙蛇、博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得暇”吗?这个例子明显地说明了互文性的历史性存在,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未意识到,它作为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毅然存在于文学园地之中。钱先生说孙樵和史尧弼都是旧货翻新,没有向“自然形态的东西”里去学习。这里的暗含之意难道不是向自然学习,而是向书本学习吗?克里斯蒂娃关于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的观点不是在东方找到了知音吗?而诗注的这种无穷尽性,诗注家的这种将潜艇逼出水面的本领,不正与罗兰·巴特说过的一段话契合吗?罗兰·巴特曾如是说:“文于其巨大的规模上,犹若苍苍天穹,浅平,然又渊深,光滑如砥,无端涯,无标识;预言家以棍杖顶端勾画出一想象的长方形,于此焉,循某一法则,追睹鸟的飞翔,评注者亦犹如此,沿着文勾勒出阅读的区域,以探察其中意义的徙动,符码的露出,引用的白驹过隙。”

以诗注诗其实就是一种互文性鉴赏方法。以钱钟书注宋诗为例,他在唐庚的《春日郊外》“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最后两句的注中用了苏轼的《和陶〈田园杂兴〉》“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茫”,陈与义《对酒》“新诗满眼不能裁”,又《春日》“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又《题酒务壁》“佳句忽堕前,追摹已难真”。

同样以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中的例子为例。钱先生在注梅尧臣的《田家》“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时,就注出了两个古人的名句。其一,汉代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其二,三国时曹植的《七步诗》:“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许多人喜欢钱钟书正是因为喜欢他这样的注诗方式,说这仿佛是诗与诗的空中对接,管你什么年代、出自什么人之手、隐匿在那个墙角旮旯,都被钱氏之千里眼、顺风耳全部收编进来。于是,后世看见了钱氏的旁征博引,也产生了一大批钱氏粉丝。然而,这种博学和眼力非一般笺注家所能企及,一句话,还得回到上文中所提及的“综学在博”。夏志清就指出:“一个人文学作品读得极少,‘感受力’和‘洞察力’极弱,不管他借用任何最时髦、最科学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也无法变成一位批评家。”这里的感受力和洞察力说的就是诗注家的功力,归结到底还是博学与不博学的问题。博学则感受力与洞察力强,不博学则感受力与洞察力弱。刘世南先生在《谈诗注的“挖脚跟”》一文中曾举了论“使功不如使过”出处的例子。《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一《阎若璩传》:“尝语弟子曰:‘曩在东海公’(按:指徐乾学)邸夜饮,公云:‘今晨直起居注,上问:古人言“使功不如使过”,此语自有出处。当时不能答。’吾举宋陈良时有《使功不如使过论》,篇中有秦伯用孟明事,但不知此语出何书耳。越十五年,读《唐书·李靖传》:高祖以靖逗留,诏斩之,许绍为请而免。后率兵破开州蛮,俘擒五千。帝谓左右曰:‘使功不如使过,果然。’谓即出此。又越五年,读《后汉书·独行传》:索卢放谏更始使者勿斩太守,曰:‘夫使功者不如使过。’章怀注:‘若秦穆公赦孟明而用之,霸西戎。’乃知全出于此。甚矣学问之无穷,而尤不可以无年也!”这里讲述了一个故事,徐乾学曾在东海公官邸夜饮,东海公说:“今天早上值班记录皇上的言行,皇上说:‘使功不如使过’这句话必定有它的出处,当时不能回答。”徐乾学指出宋陈良时有《使功不如使过论》,但不知出自何书。过了十五年,读《唐书·李靖传》时,发现其中有“使功不如使过”的句子,觉得找到了源头。可是,再过了五年,读到《后汉书·独行传》发现其中也有“使功不如使过”的例子,才知道当初错把流当成了源。这个例子当初是说明学者由于读书少而错把流误以为源,在今天却可以证明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流变,不同的是,在古代,学者们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区分得非常细致,有源流之说,而在互文性理论看来,何者为流、何者为源并不重要,统统一个“Intertextuality”了事。互文性将一切都视作符号,上面我们所举的例子,在它看来,均缘于符号的无限指涉性。即是说,如果学者有兴趣,一路追踪下去,读过二十年书后,说不定又能在某年发现“使功不如使过”的另一个源头来。学问之无穷,可见一斑。

钱钟书认为不但作诗者、注诗者要博学,读诗者亦要博学。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论及黄庭坚的诗时说:“‘读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明白他讲些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碰头绊脚无非古典成语,仿佛眼睛里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别想看东西了。”可见,用事博的首要前提还是多读书,多读书则具备了学问的火眼金睛,任你妖魔鬼怪千般变化也能一棍下去打出原形来,其内心之爽快淋漓,难以用语言表达;少读书则如同盲人走瞎路,连草绳都要看成是蛇,如同走进森林迷了路一般,觉得到处都设了机关,留有埋伏,稍不留意便身陷囹圄之中,毫无乐趣可言。

黄庭坚也强调要多读书,要“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实际上是强调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资源,向过去回首,翻用古人陈言,变旧为新,这样才能“点铁为金”。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论到学者对黄庭坚诗的注解时,钱先生这样论述符号的无限延伸性,他说读书多的人注解黄诗,都疑神疑鬼,提防着平常的语句里埋伏着什么典故,弄得人草木皆兵,你张我望。

互文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存在孤立的、完全不受他人影响的文本。托尼·本奈特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书中甚至认为文学性就在于文本的互文性。他说:“文学性主要的不取决于单个文本种种形式特质本身,而取决于这些特质为文本在现行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母源关系(matrices)中所奠定的位置。文学性不在文本,而在深刻于文本之中及其间的种种互文关系中。”诗注的挖墙脚与西方的母源关系的说法颇为类似,这种挖墙脚的做法来自于文学本身的特性,即任何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以往的题材并不随着逝去的日历一起撕掉,而为千代所共享。从旧而出,萌生新意,颇似千年的老树发出新芽,既有历史又有新生。而能把这类题材处理得混融自然,亦显出创作手法的老辣。旧有题材有个好处是已在以往读者那里混了个脸熟,对其的重新利用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凡大家创作都有这种情况。苏轼所说“入手便用,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钱钟书说“好诗似曾相识”,就是这个道理。正如西方学者指出:“互文性是任何文本都无法摆脱的一种状况。当然,我们不能把互文性问题简单地还原成起源和影响的问题;互文是一片综合性的领域,它包容了各种几乎已经无法追溯其起源的无名程式,包容了各种不加引号的、在无意识状态或自动化状态中被引用的话语。”简要地回顾一下洛朗·坚尼对互文性所作的限定:“只有当人们能够在一篇文本的言辞之外认出业已成型的表达成分时,无论这种定型到了何种程度,我们才能认同互文性的存在。这种现象同文本中简单的暗示和重现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每次当有一段借用的文字是从原文中被抽出来,而后被作为范式照搬到一段新的文字中去的时候,才发生了互文性。”由此看来,中国在这方面并非理论贫油国。

同类推荐
  •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本书是本文笔优美澄净心灵的图书,文字典雅、清新、灵动。作者从生活细处着笔,时而温润,时而刚柔,时而浓郁,仿佛撩开的晨曦,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片静谧祥和的净土,散发出亭亭如莲的芬芳。用四季来概括,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思索。细腻、诗性的文字,充盈着人性的贯穿和浸润,似若山泉流水,满是温暖、流动的画面,读之顿觉有馨馨之甘饴,淡淡之香甜,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感悟、去思考,去体会生活的美,感受生命之河缓缓流过心田的静谧,洗去浮华,再现生活的本质。
  • 笑林广记·第一辑

    笑林广记·第一辑

    中国有笑话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集大成者可说非《笑林广记》莫属。此书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内含一千多个笑话,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一个旷世奇宝。此书在宋代就已问世,明、清两代广为流传,深受劳动人民喜爱。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
  •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人生中不同时期的70篇作品。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的思维、流畅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以及成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细腻、通俗。作品主要包括了:童年的纸炮、背书的小女孩、让生命重生的实验等。
热门推荐
  • 这样说话最有效

    这样说话最有效

    本书为你提供了大量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精彩案例,可以提高你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 终极机甲战士

    终极机甲战士

    程奇,一个垃圾星长大的穷苦拾荒少年,却机械天分过人,用报废部件自己拼凑组装出拾荒机甲。他从小就梦想成为机甲战士,机缘之下,被一个超级文明的终极机甲战士系统选定,学习室,实验室,制造车间,量子战场…一次次超越极限的刻苦学习、训练。灵垒砌,冷核聚变,光子金属,第6维度…一次次超越时代的伟大发现。程奇能否完成各种终极训练任务?成为终极机甲战士。一段跨越亿万年,纵横本宇宙,统一无数平行宇宙的征途就此展开.
  • 错过一生的诺言酷王爷爱上冷王妃

    错过一生的诺言酷王爷爱上冷王妃

    小时候她是他小诺,他是她的言哥哥。长大后,错娶为妻,却只是相见不相识。中秋宫宴,她一舞惊艳了星月国,那清冷的眼神透露着无欲无求,她只愿自己能成为他的妃。成亲后,富丽堂皇的王爷府,她却独独去了落败冷清的冷苑。他,人称世上最多情冷酷的王爷,殊不知喧嚣背后,是那颗孤独无助的心。初次见面,她说:“让我当你的王妃吧。”情动初识,她说:“我只求各自安好,互不相扰。”国破落难,她说:“我是你的妃,理应祸福共担。”待到国家新立,他依旧是王爷。这一次,不再是各自安好,互不相扰。他要她成为这个世间最令人羡慕的女子,可是她说:“繁华似梦,我只求冷冷清清过完此生,管他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我只要闲云野鹤就好”
  • 神灵修炼手册

    神灵修炼手册

    建国之后,不许成精。所以妖魔鬼怪少了。建国之后,不许成神。所以各路神仙销声匿迹。一个平凡的少年,偶然获得神灵的传承,穿越平行世界,依靠脑中的各种知识,狂刷声望值,吸粉圈金,逆袭成神!
  • 越南星空下

    越南星空下

    本书一本旅行小说,一本在旅行中探讨爱和生死的虚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天熙因父亲去世和爱人的离去,而产生极大的痛苦,故孤身去越南旅行,寻找自我。在飞机上遇到越南人Kimminjong.在他的引领下,走遍越南的各个城市。在行走过程以及与越南人的相处中,产生对爱和生死的领悟。最终生活平顺,爱人回归。
  • 不应该的出现

    不应该的出现

    星若穿着一件白色的上衣和蓝色限量版牛仔款式的背带裙,和一双白色的鞋子,头发扎了一个马尾辫,一股浓浓的学霸气息。“额。。你们是要来把我家炸了么?”星若“不不不!我们是来找你玩的!”沫沫赶紧否认道“星若,我们在重庆哪里上学啊?”大姐媛兮发话了
  • 转世珠

    转世珠

    “救命..救命..”幽暗寂静的小路上奔跑着惊慌无助的背影。模糊的背影散发着绝望的情绪。这时从黑暗中缓缓浮现一只可怖的手,无论背影跑的多快,都摆脱不了逐渐接近的手......
  • 妖尾之圣徒

    妖尾之圣徒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加入这里,但是,只要我还站在这里,就休想伤害我的伙伴!”------------洛伊。比特夫
  • 噩梦诅咒:起源

    噩梦诅咒:起源

    《噩梦诅咒》三部曲之《起源》内容简介:一只诡异的黑猫,指向一条死路;人人羡慕的富二代,夜夜都在惊恐中被杀死;准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人生,正在遭遇一场塌天大祸;当一个又一个秘密,被晾晒在阳光下,这一切,究竟是噩梦还是真实?当纯净的灵魂沾染邪祟的原罪,谁,能够最后生还?欢迎观赏中国最帅恐怖悬疑作者:(青驹破夜色)长篇小说处女作《噩梦诅咒-起源》。友情提示:本文重度烧脑,请自备风扇及药品……
  • 大小姐的山村保镖

    大小姐的山村保镖

    专心致志找美女,一心一意讹钱,看谁不顺眼,揍他!谁敢嘚瑟,抽他!仗势欺人,干他!因为遭陷害被赶下蜀山的赵大柱,遇到娇生惯养大小姐。土包子蜕变成一代枭雄,执掌天下,美人盈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