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94500000007

第7章 散文(6)

半尺宽的红袖章戴在臂上,一身绿军装穿在身上。腰扎皮带,头戴军帽,十几岁的中学生变成了威风凛凛的红卫兵小将。

喊着“造反有理”的口号,我们“破四旧”——校门口那块白底黑字的牌子是“四旧”,砸掉它;图书室那些“封资修”的书籍是“四旧”,烧掉它;女同志脚下的高跟鞋是“四旧”,砍掉它;就连我们这些女同学头上的小辫子,也作为“四旧”,在一夜之间剪掉了它。

喊着“造反有理”的口号,我们趴在几天前还在这里上课如今已经面目全非的课桌上,写大字报。我们把那些散发着火药味令人心惊肉跳的革命的词句,由报纸上广播上搬到大字报上。我们无比真诚,我们奋笔疾书。我们自以为是在干一场不让“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革命。十几岁的孩子们,一夜之间人人成了理论家,人人成了书法家。成捆成捆的白纸,成桶成桶的糨糊,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座三层的教学楼,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变成了纸糊的大盒子。我们批中国“最大的走资派”,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师道尊严”,批一切原有的道理秩序。笔锋所指,学校的老师都成了革命的对象。

校长出身地主家庭,理所当然地成了“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教导主任原是北京矿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反动学术权威”非他莫属;俄语教员原是北京某大学的外语讲师,也成了“教唆学生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而那毕业于华东师大十八岁便打成右派的语文老师,便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这些背负着种种十字架由北京上海来到这边地寒塞的老师们,如今成了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学生的敌人。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红卫兵们,像一群忘恩负义的狼崽子,以怨报德,以凶狠的批判回报教我们知识,哺育我们成人,我们理应感念终生的教师们,我们其实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写下了终生无法释怀的一笔。

师道尊严,的确是丧失殆尽了。

“革命”的内容很多,大批判,大串联,大分裂,大联合,然后是军训,然后是工人造反派武斗的枪声在塞外矿山响起来了。

激烈的枪声使我们热烘烘的头脑冷了下来。我们便半推半就地被家长们关在了家里。

十几岁的孩子关在家里能做什么呢?女孩子便跟着母亲学织毛衣,学做饭,学做菜。男孩子便做弹弓、编鸟笼,想着怎样把院子里的麻雀弄上一个来养养。

十几岁,毕竟不是织毛衣、养麻雀的年纪,我们便一往情深地怀念起窗明几净的教室,怀念起教室里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课桌座椅,还有教室后山墙上那块内容丰富的学习生活园地,还有那透过阔大的玻璃窗铺在课桌上的金灿灿的阳光。我们渴望重新坐在课桌旁,渴望重新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知识。那艰涩的代数,那玄奥的化学,还有那要发出长长的弹舌音的俄语。现在看来都不算什么了。只要一切能重新开始,我们肯定会有更好的成绩。尤其我们这个已经毕业的班级。更像是一只早已一切准备就绪的小船,渴望解缆起锚,渴望早日驶向广阔的海洋。

不断有“复课”的消息传出:“听说快要复课了。”“听说复课闹革命的文件就要下发了。”我们一次一次去学校探听消息,又一次一次乘兴而去,扫兴而归。

十几岁的孩子们无所事事,于是,有的男孩子便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有的同学便去矿上当了工人。

父亲见复课已是遥遥无期,曾问我愿不愿意去矿上工作,他已为我找好了一个车工的位置。我毫不迟疑地坚决地拒绝了这种安排。继续读书,是我唯一的愿望。初中——高中——大学,是我认定的唯一要走的路。我一直在等待着那场本来还有四天就要进行的升学考试,等待着通过那个考试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舅舅为我准备的那个小房间我还要去住呢。

我等待着。

我没有等来复课的消息,却等来了“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已经是在毕业两年多以后了。

由于是在矿上,我们留下当了工人。

上学的愿望,成了一场梦。

当我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回头望一眼校门,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失落与眷恋。

后来我还是上了大学,是在本该大学毕业的年龄。在我们那三十六个一起毕业的中学同学中,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了。然而逝去的是永远逝去了,比如十六岁的年华,比如在十六岁那个年龄应该学到的拥有的一切。我唯有以加倍地努力,去尽量追回,去弥补。我一直在这样做着。

话说“当年勇”

中国有许多俗话俚语,是颇耐人寻味的。

“好汉不提当年勇”便是一例。其间包含了多少韶华已逝的无奈与英雄末路的悲凉。

其实,只要你不慨叹“今不如昔”,不自比“昨日黄花”,“当年勇”提提又何妨。也许,它能让你捡起一路行来不意间丢掉的许多,甚而至于“老夫聊作少年狂”也未可知呢。

难忘尕拉斯台

刚穿上军装的那个春天,师首长命我随一位干事、一位老兵到连队体验生活。我便与老兵一起,把自己和背包扔进大卡车里,来到尕拉斯台,与先期到达的干事会合。

这是个蒙古族牧村。向西看,茫茫戈壁在目力可及的地方与天空融成灰灰黄黄的一片。向东,是一派高高低低的山峰。十几间泥墙泥顶的黄泥小屋,散漫在这戈壁与大山的结合部。一个营的施工部队驻在牧村边缘,打坑道。

干事与老兵属男性,挤一挤,在营部通信班落了脚。余下我不好安排,住进牧民家里。牧民们都赶春季草场去了,这家实际只住了我一个人。

房子分里外两间。里间,面对面两盘光秃秃的土炕。中间是一张已看不出油漆颜色的木桌。外间屋,一只高达胸部的木柜,柜上无锁,柜内无物。正对着柜子上方的屋顶,开一个桶口大小的洞。盯着那洞琢磨半晌,不知它所为何用。门上既无锁,又无栓,好在尚可用条长木凳象征性地顶一下。不过里间屋的门却是既可以向里推,又可以往外搡,属开合自由的那一类。这使我相信牧村实质上是个夜不闭户的地方。不过房后那一堆几乎与房顶等高的柴草却使我顿生疑惧。因为踩着那柴堆上到房顶实在只是需要抬抬脚而已,而房顶恰恰有个大洞,洞下面又正好就是那个高高的无锁无物的木柜。

房子是孤零零的一间,左邻右舍相距均在百米以外,用军事术语说,是“独立建筑”。

正是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我被告知,那左邻右舍中,一个曾是王爷的管家;一个当过土匪头子郭栓子的警卫员;还有一个,索性本人就是过去的牧主。这环境,这房屋,在今天大概很可以编它几个版本的惊险故事了。

我在这孤零零的房子里住了下来,营教导员曾为我另外找了个地方,来营里检查工作的团长也曾问我需不需要一只手枪,却都被我婉谢了。

白天,随着干事与老兵,到戈壁滩上看军事训练,或者爬上高高的山坡,看连队战士穿着破破烂烂的“堪用品”,抱着风钻把大山钻得尘雾飞扬。不仅仅是看,也曾经握过钢钎,也曾经抬过灰浆。连队生活的艰苦与劳累,使我大为感动。不去连队的时候,便到牧村里,与留守的老人妇女聊天,磕磕巴巴地学几个蒙语单词。开饭了,便和营长教导员通讯员文书们挤坐在一张长条桌子周围,吃不知什么面粉做成的黑乎乎的馒头,或者同样不知什么面粉做成的黑乎乎的面条。桌子中央是一盘炒萝卜丝或者炒白菜。另有一小碟油泼辣子,是每顿饭的保留节目。

水是汽车从几十里外拉来的,储存在食堂门口的矿车里,就是煤矿上常见到的那种。知道水在这里的珍贵,便很节省地用。每天早晨,从矿车里舀半盆冷水,再从灶房的大铁锅里灌一暖瓶开水,一天的洗漱饮用便都包括在里面了。当然,也曾避开干事和老兵,悄悄溜到那一间土房子的供销社,买半斤不知用什么原料做的咖啡色的硬糖块,一个人偷偷地吃独食——不敢让干事和老兵发现这吃零食的坏习惯。

春天,正是风沙肆虐的季节,常见一片黄云从西北方向升腾起来,不多时,大风便卷着沙石,铺天盖地而来。躲在房子里,听沙粒冰雹一般打得门窗噼噼啪啪响成一片,听风在房外吼叫得如狮如豹,如醉如狂,便感到这世界似乎除了风之外再无别的物体存在,便想象这房屋成了怒海中的一叶小舟。

没有风的日子,天蓝得像湖水一般,不知名的小草在戈壁滩上洇染出一点一点的绿色。沙葱从石缝下钻了出来,一簇一簇的骆驼刺顶着紫罗兰色的小花。最让人惊奇的是,村子中央居然有一块麦田。虽然不过百米见方,虽然被一人高的围墙牢牢地圈了起来,但毕竟它也和任何麦田一样,在春日的阳光下像模像样地绿着,在春风的抚摸下泛出一波连一波的涟漪。更让人叫绝的是,麦地中央,竟然奇迹般涌出一股清凌凌的泉水。而泉水旁,又竟然亭亭玉立着华盖般的一棵杏树。于是,这麦地这泉水这杏树,便给我尕拉斯台的生活添上了水灵灵的一笔。

夜来了。戈壁滩上的星空显得格外高远。高远的星空下,偶尔响起几声牧羊狗的吠声。理所当然的,这里没有电,干事和老兵和我便点燃一支蜡烛,坐在土炕上聊天,海阔天空,所见所闻所感。偶尔的,也玩。他们下象棋,我不会。为了照顾少数,就通俗点,打扑克,我便在那摇曳的烛光下学会了“争上游”和“十一分”。10点钟,营部那边传来就寝的哨声,干事与老兵极遵守时间地返回通信班。我呢,便用长凳顶上房门,爬上土炕,抖落掉黄军被上的尘土,吹熄蜡烛钻进紧挨炕头的被筒里。房外的戈壁、大山,房后的柴草,房顶的大洞,特别是那墨一般的黑夜,也使我心里发毛,可惜不过几分钟,我便被沉沉的睡意拖进梦乡里,睡得香甜,踏实,不知道失眠是什么滋味,甚至连梦都不曾有过一个。

半个月后,当我回到宣传队,讲起这十几天的生活时,女兵们都说我胆子大,说换了她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在这样的地方住的。我不知道我胆子是否大,只知道那时似乎从不曾惧怕过什么,从人到黑夜到孤零零的房子。

我曾请教懂蒙语的同志,尕拉斯台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终未曾得到明确的回答。那就让我永远记住你本来的名字吧——尕拉斯台。

兰州夜行

那一年,大军区举行文艺调演,我因在一个创作班学习而未能与宣传队同行,只好参加后一轮的观摩。与其他部队的几个女兵一起,住在甘肃省军区招待所里。

一天,拿到晚上的戏票,地点是战斗文工团礼堂。同室的姑娘告诉我,从我们住的地方到战斗文工团要坐公共汽车,然后要经过一大片菜田,而那菜田晚间是没有人迹的,一个人走是很可怕的。去还是不去?犹豫了一会,我决定还是去,不然我所为何来。晚饭后,待我在距文工团最近的车站下了汽车,天已大黑。向前望去,只见两壁黑黢黢的土崖,山一样立在两边。中间一条小路,伸向墨一般的黑暗。黑暗的彼岸,遥遥地闪着灯光,那是文工团的所在地。

站在土崖下,面对那浓浓的不可知的黑夜,才确实是犹豫了。但是既已来了,断没有中途返回的道理。于是,把两条辫子盘起来,扣在军帽里,打开折叠式的旅行剪刀,紧紧攥在手中。并且故意加大步伐,故意增强身体左右晃动的幅度——为的是看上去更像个小伙子,便雄赳赳战兢兢地踏进了黑暗,踏上黑黢黢的土崖下同样黑黢黢的小路,踏上菜田里凹凹凸凸的田埂。好漫长的一段路啊,当我终于来到战斗文工团的灯光下,只觉得后背的肌肉已经绷得发酸了。

要看的戏已经开演,什么内容早已忘记了。只记得幕间休息时遇到一个熟人,当他得知我是一个人摸黑从菜田走过来的,便点着我的鼻子说:“你这丫头胆够大的!”之后便去给我找车。戏散场后,我是搭了便车回到招待所的,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去——那一片菜田我是绝不敢再走第二次了。

山花朵朵

——给战斗在边疆的女战士

放映员

披一身风尘,映满脸霞光。肩头,扛负着放映机箱;脚下,踏破瀚海沙浪。边防部队的女放映员啊,英姿飒爽,斗志昂扬,纵横千里,转战边疆。把电影送到连队、哨所,把党的关怀带进边卡、营房。

这里,没有张挂银幕的舞台,更没有宏大宽敞的影院、剧场。有的是座座沙丘、滚滚黄浪,还有春日的风沙,盛夏的骄阳,秋天的毒蚊,严冬的雪霜……

但,这一切,在你的眼里,又算得了什么!连队的操场,是多好的露天剧场;哨所的墙壁,张挂影幕更便当,至于严峻的气候,瀚海中的沙丘、黄浪……正好把革命意志锻炼得更坚强,把身体磨炼得更强壮!

工作劳累吗?条件艰苦吗?且听,伴着笑声,你的回答何等豪爽:“面向连队为兵服务,越苦越累心里越欢畅!”

你把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洒在战士们的心房,你把高产的捷报、丰收的喜讯传遍军营。看“大庆红旗”满天飘扬,“大寨红花”遍地开放,战士们个个欢欣鼓舞,心红眼亮。看硝烟弥漫的《新闻简报》,非洲大陆上咚咚的战鼓,柬埔寨丛林中闪光的刀枪,一齐化作革命风雷,在战士们的胸中激荡。待明日,练兵场上,杀声震天,战斗的意志更顽强。啊,放映员,你给大家送来了精神的力量,给大家增强了保卫边疆的无穷信念……

银幕映丹心,边疆春花放。

茫茫大漠,散遍你前进的足迹,巍巍群山,飞扬着你豪迈的歌声:

祖国边陲随我走,

高山大漠任我闯;

乐在天涯干革命,

火红青春献给党。

边疆部队的女放映员们,你像沙漠上的红柳,沐朝阳,郁郁郁葱葱;你像碧空里的雄鹰,驾长风万里翱翔……

守机员

红闪闪,绿莹莹,是宝石?是流萤?不,那是总机台上的红绿信号灯。

机台旁,年轻的守机员,头戴耳机,手握塞绳,从日到夜,从黑到明,接通千万次电话。

头脑中牢记党的教导,胸怀里汹涌着青春的豪情。别看这耳机小小,塞绳轻轻,她呀,可掂得出分量能有多重。头上耳机,听的是五湖四海的涛声;手中塞绳,连接着部队的根根“神经”;“准备打仗”,她时刻牢记在心;“为人民服务”,她忠心耿耿。为用户通话,从不烦千查万找;为战备值班,日夜里把心弦紧绷。“电话跟人走”,是首长对她的赞语;“人民的勤务兵”,是用户对她的称赞。在平凡的岗位上,她是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塞绳连天下,银线通北京。战斗号令经她下达,重要消息由她传送。抢时间,战斗命令瞬息到边防;塞插处,胜利喜讯顷刻遍军营……

守机员啊,以塞绳为梭,银线当纬、当经,辛勤纺织着一幅保卫边疆而英勇战斗的壮丽图景;以震铃当键,机台作琴,精心弹奏着社会主义革命交响乐里的一组和声。

卫生员

亲切的笑脸上,饱含着战友的深情;雪白的工作服下,跳动着火热的红心。“白衣战士”这称号使你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也更使你懂得自己的工作和责任重千斤。

你在日记本扉页上,贴着两张照片——白求恩、雷锋;沸腾的心胸里,铭刻着八个大字——“精益求精、极端热忱”。英雄人物,是你做人的楷模;八个大字,是你工作的标准。

清晨,东方欲晓,朝霞似锦。你在起床号前起身,扫病房,拖地板,送药片,量体温……

晚上,星汉低垂,月光如银。早已夜静更深,你还在巡视病房,慢抬脚,步儿轻,看病员睡得可安稳……

同类推荐
  • 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

    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

    如果生活没有阳光,黑夜中依然会有风景,风景中依然会有星光,星光下依然会有小桥,小桥下依然会有渡船,渡船依然会扯起风帆到海角。还有心花,还有希望,这是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阳光,黑夜中有我们的心灵,心灵中有不灭的阳光。《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精选《哲思》创刊十年以来最受读者欢迎,最具正能量的文字,霸气传递正能量:我们并不需要向外界索取,而应该在自身内心深处点燃能照亮旅途的阳光,不用点亮世界,能温暖自己欢愉四周就好。
  •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身患尿毒症后,在透析治疗间隙坚忍写作的生命笔记。是他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探索关于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幽默旷达的行文中,史铁生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照亮了黑夜中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人生疑难。
  • 重庆慈善志愿者纪实

    重庆慈善志愿者纪实

    《重庆慈善志愿者纪实》开宗明义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无论哪个历史时代或何种社会制度,都不会放弃自己国家和民族传统中,那些极力倡导与沿袭的主流价值体系:爱国,奉献,忠诚;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重庆市慈善总会志愿者总队总队长刘崇和,以及他的团队数十年践行主流价值的无私奉献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复兴的希望,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广泛的传播者、忠诚的执行者和自觉的实践者!
  •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本书是本文笔优美澄净心灵的图书,文字典雅、清新、灵动。作者从生活细处着笔,时而温润,时而刚柔,时而浓郁,仿佛撩开的晨曦,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片静谧祥和的净土,散发出亭亭如莲的芬芳。用四季来概括,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思索。细腻、诗性的文字,充盈着人性的贯穿和浸润,似若山泉流水,满是温暖、流动的画面,读之顿觉有馨馨之甘饴,淡淡之香甜,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感悟、去思考,去体会生活的美,感受生命之河缓缓流过心田的静谧,洗去浮华,再现生活的本质。
  • 只是路过你

    只是路过你

    世间所有的男女,皆是路过,也皆会彼此走失,可是爱情却始终在时光里,以它淡定安静的面容,注视着汪洋之中,沉浮向前的你我,即使是相伴一程,也终将铭心刻骨。
热门推荐
  • 屠千

    屠千

    这是一个屠夫的世界,任何人无法避免!而在这残忍的世界凡人里被逼出来的杀手在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顶峰,并改变这个血腥的世界。
  • 子弹偏左

    子弹偏左

    曾独霸杀手界二十余年的杀手韩亚光,在最后一次任务中,被保镖狙杀?这是怎样一个令人发笑的剧情?可故事不会在这笑声中停滞。他有儿女,儿子韩晨光为了不让更多的人死于黑暗,毅然选择了军队;女儿韩晨烟为了替父报仇,决然选择了杀手。十八岁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是如何的艰难。军队中血与泪的历练,军队中生与死的打拼,军队的训练艰苦,三伏暑天,寒冬腊月,斗骄阳,战飞雪,磨炼了意志,丰富了经历。韩晨光逐步当上了狙击手。杀手的成长,则更加艰难,在训练营里躲避子弹,在热带雨林同野兽共舞。韩晨烟最终脱变成了杀手。十八岁的兄妹,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当狙击手和杀手相遇,当哥哥和妹妹摩擦。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企业操盘手

    企业操盘手

    企业操盘手是企业战略定位、执行系统导入的支持者与实施者,只有高效的企业操盘手团队,才会有战无不胜的常胜企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诸多问题,企业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成熟度,打造团队凝聚力,系统全面地构建企业的培训体系,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机制,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企业文化到战略定位,从产品设计到企业目标,从薪酬设计到绩效管理,从人才引进到股权激励,用最实操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系统化建设、企业利润增长的难题,促进了公司管理文化高统一,为强大企业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 农女仙途

    农女仙途

    倒霉农女不过就是个身份,跟种田不搭边咯。据说搭上个农字,再加个穿越比较容易升仙呐,那就试试看呗,看这个从小不招人待见,据说又会一生坎坷,孤独终老的货,要肿么遭遇男主,要肿么踏上仙途貌似要归类于小白文中,看的亲们请注意喽
  • 夜色血蔷薇:阴谋绝恋

    夜色血蔷薇:阴谋绝恋

    十八年前,她触怒魔妖之子,被贬人间,十八年后,她完成任务被召回魔界,陷入一个又一个阴谋黑洞。本是小小花姬,却身世浮沉,在各界颠沛流离。爱上魔王无法自拔,却惨遭恋人亲手剜心。重生之后,不复当年天真无邪,手段狠戾嗜血成性。千年浩劫重演,身世尽解,却难以抵挡悲剧重演。“祭离殇,今生今世,你我再无瓜葛。”那日血战,夜蔷薇对世间已无牵挂的身体化作灰飞。祭离殇死死攥着手里的白蔷薇花瓣,哪怕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寻得那一抹芳影,生世追随。
  • hope魔法事务所

    hope魔法事务所

    这里是个懒人,什么都没留下。情节概括不清,可自己翻阅全书
  • 权志龙之与你的花火

    权志龙之与你的花火

    亚洲巨星vs国民女神“即使天各一方,有着一辈子的时差,我也会在所不惜,奋不顾身地去努力。”“无论如何,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 明毒

    明毒

    小白明教遇到资深毒萝的小日常.............
  • 当太子爷遇上小白脸

    当太子爷遇上小白脸

    为什么会有宫斗?那是因为娘娘们都缺乏关爱。看一代风流小白脸变身为太子妃如何安慰宫中一位位美丽的俏怨妇。太子?有这么回事。当皇上了?那又如何。唉唉放手!老娘可是纯爷们,别给我掰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