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3400000007

第7章 糖尿病的基本常识(6)

发病机理的探索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效对策的根据。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患者可以享受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它可使体内许多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和功能失调,致使体质变弱、抵抗力差,对疾病易感性增强,而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及糖尿病状态而继发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以及临床症状。所谓糖尿病及糖尿病状态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诸多直接和间接致病因素,包括高血糖症、绝对和相对的低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等。

糖尿病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高并发症发病率导致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可怕的并发症往往在人们没有引起注意时就潜移默化地侵蚀全身器官。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发病后的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单独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的第5年、10年、20年时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视网膜病变在病程的第10年和第15年时,其发病率分别为40%~50%和70%~80%。

约10%患者在发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患者将完全失明。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先兆。微量蛋白尿的出现率在病程第10年和第20年时可达到10%~30%和40%,20年后有5%~10%患者恶化成终末期肾病。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40%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面临死亡。此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从死因上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主要是各种并发症。其中缺血型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60%~80%;脑血管疾病引起大约10%的死亡;糖尿病肾病占死亡总数的10%~30%,发病年龄越小,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就越高。

根据并发症的缓急以及病理上的差异,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急性并发症来势凶猛,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危及生命,而慢性并发症则较为隐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早期尚可逆转,晚期则必受其害。

中国糖尿病的状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由澳大利亚著名糖尿病学家齐默尔及其同事在南太平洋岛国瑙鲁做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

瑙鲁原是个居住着500名密克罗尼亚人的偏僻环礁岛国,他们原来精力旺盛,靠捕鱼业和农业为生。但因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殖民开发和开采磷矿,瑙鲁人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和体力活动最少的民族之一。自1950年后许多年轻人患了Ⅱ型糖尿病,现在60~70岁的人约2/3患有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从过去的0增加到28%。

齐默尔等认为,Ⅱ型糖尿病在瑙鲁的流行并不是个反常现象,而是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的预兆。人们已经注意到波利尼西亚人、美洲印第安人、澳大利亚土著人及毛里求斯的华人中,随着可口可乐普遍饮用而出现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目前,毛里求斯普遍饮用可口可乐的华人中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超过20%,与同期中国内地人1%的患病率形成鲜明的对照。

科学家们认为,现代致病的Ⅱ型糖尿病基因型,在原先处于俭朴生活条件下的许多种族(包括华人)中传播的最可能的解释是“节约基因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在那种食物供给时好时坏,而且经常缺乏食物供给条件下生活的人,具有“节约”的适应性能力,能立即启动胰岛素释放,这种人能在偶然食物供给充分时将摄入的热量较多地转化成脂肪。这样的人更容易在饥饿条件下生存和繁衍后代。而在高热量食物持续稳定供给和活动减少的现代化条件下,则容易发胖和超重,易患糖尿病。

人们观察到,在动物园中有充分食物供应的猴子容易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鼠具有较强的度过饥饿阶段的能力。大多数中国人很可能都以这种方式被选择形成“节约基因”型。在20世纪60年代前,中国不少地区都存在温饱问题。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人活动少,饮食热量高,精神紧张和超体重,从而使中华民族成为易患糖尿病的民族。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中国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中国现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到4000万人以上,还有将近同样数量的人虽已患了糖尿病(包括糖耐量减低者),但却没有被发现或明确诊断,这部分人的糖尿病症状表现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忽略或延误了诊断。中国每年约有120万新发糖尿病患者,其中90%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引起的,而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控制率均较低,约有60%的患者不知道自身患有糖尿病,可见中国科学防治糖尿病的知识尚未广泛普及。因此,帮助广大群众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控制糖尿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当前糖尿病早防早治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世界糖尿病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等13个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了2.4亿,并且患者数量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2.中国人糖尿病现状

中国糖尿病除了发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以外,其发病情况还具有快、高、早、大4个特点。

(1)快。Ⅱ型糖尿病比例上升快,其比例大于西方国家。

(2)高。存在大量血糖升高者。

(3)早。糖尿病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4)大。糖尿病发病情况不平衡,差别大。城市比农村发病率高。

由此可见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之大,影响之深。

3.中国人糖尿病患者特点

纵观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发现以下几大特点:

(1)生活方式不科学。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相关知识并没有随之相应提高。生活方式不科学、不健康者大有人在,都沉醉于“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的生活逻辑中。首先,患糖尿病是缺乏健康知识而付出的沉痛代价;其次大吃大喝、热能摄入过多,是不科学进食而患肥胖症所付出的代价。遗憾的是,那些大腹便便的胖子、那些腹部正在“崛起”之人,自认为是“发福”,其实已经加入了糖尿病患者队伍的“后备军”。

(2)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病。“病从口入”,以往主要指不讲卫生,将不干净的食物吃进嘴里,经消化道传染患病。近来,人们赋予了“病从口人”更丰富的内容,指吃的食物虽然卫生,但含脂肪、糖类、蛋白质太高,而含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太少,不科学饮食造成了过度肥胖使糖尿病增多。

肥胖与糖尿病像孪生姐妹,过高血糖促使胰腺的胰岛细胞超负荷分泌胰岛素,起初尚能代偿性补偿胰岛素的不足,时间久了,胰岛细胞因长期劳累而受损,胰岛素分泌会下降;加之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代谢产物,如酸肽等对胰岛素受体产生毒害或起封闭作用,从而导致持续高血糖,最终产生糖尿病。所以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病是有道理的。

(3)糖尿病是“闲”出来的病。现代生活提供了各种现代化的工具,使人的活动量大大减少。20世纪50~60年代,基本上是肩挑背扛,如同搬运公司、搬运站、搬运工人等。人们出行都是步行,体能消耗大。而70~80年代自行车大普及,城市中一家有2~3辆自行车是常见的,上班、购物都骑自行车,因此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20世纪末,机动车增多,如摩托车、电动车等,只消耗燃料,不消耗体力。21世纪是小汽车增多,无私家车者,出门有公交车、的士等。

总之,以车代步,以电梯代登楼梯,以家用电器代替家务劳动,人们虽享受了清闲,糖尿病却悄悄随之而来了。

(4)糖尿病是“静”出来的病。现代生活中、工作中“静”字特别突出,办公室用电脑处理公务;家庭中各种电器,如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电烤箱等为你处理家务。大多数人又缺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意识,身体活动量、运动量明显不足是极普遍现象。而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了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此,清静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5)糖尿病是“烦”出来的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由此,情绪与精神因素带来的“无限烦恼”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若当事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则容易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糖尿病发生。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富裕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现代化的工作、生活环境理应是好事,但好事也要科学的对待与处理。维持人体健康需要科学饮食、合理膳食搭配,既保证机体的热能需要,又不使过多的、过剩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堆积,应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要做到动态平衡,还必须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力与免疫力。也必须学会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紧张与放松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拒糖尿病于身体之外。富裕是好事,但若不科学对待,患上“富贵病”就麻烦了。

古代中医医案中的糖尿病

Joslin曾说:“虚弱无力,多尿,多饮与多食是最普通的症状”,又说:“多尿最为常见,73%的糖尿病患者有之;多饮占67%;虚弱无力64%;多食40%;皮肤症状31%;外阴瘙痒与体重减轻都常见;视力不清亦非罕有;四肢疼痛则占20%。”

王叔咸在分析347例(1921~193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时写道:最普通的症状是以下的顺序:多尿(51.3%);多饮(50.8%);消瘦(40.6%);多食(36.9%);衰弱(24.8%);四肢疼痛及麻木感(12.4%);瘙痒(4.9%);嗜眠(4.9%)。此外,约30%的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由以上中外文献可以看出,“三多”——多尿、多饮、多食乃系糖尿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中国历代对于糖尿病症状的记载由简及繁,在汉朝以后已经包括了这些主要的症状。举数例如下。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曾记载:“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渴欲饮水不止”,“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又说:“消谷饮食,大便必坚,小便必数。”

晋王叔和《脉经》曾记载消渴患者“日就羸瘦……舌焦燥”,“所食之物皆化作小便”,“小便昼夜二十余行,至三四升,极瘥不减二升也”。

唐代王焘《外台秘要》载有:“肾气不足,虚损消渴,小便数,腰痛。”

宋《圣济总录》说:“消渴饮水不辍,多至数斗,饮食过人而不觉饱。”并说明贪食之故系因“引谷自救”。此外还有“四肢疼痛”,“心胸燥”,“健忘怔忪”的记载。又说:“久病消渴之人,筋骨赢劣肌肉瘦瘁。”宋苏轼、沈括所著《内翰良方》曾记载有人“……忽得渴疾,日饮数斗,食倍常,而数溺。”

金刘完素“三消论”也曾说消渴患者“饮水百杯,尚犹未足”。李杲《兰室秘藏》说消渴患者“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大便闭涩,干燥硬结”,又说,“能食而瘦”。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记载消渴患者可以小便“昼夜百十行”。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说“三消,小便既多,大便必秘”,明周定王朱柿《普济方》记载消渴患者“睡眠不安,四肢倦怠”。

清陈士铎的《辨证冰鉴》记载:“消渴症大渴恣饮,一饮数十碗,始觉稍快,易饮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清秦皇士《症因脉治》明确记载了糖尿病的三大主要症状:“其症,随饮而随渴,随食而随饥,随溺而随便。”

中国历代对于糖尿病症状的记载并不止此,但从以上已可看出,凡中外现代所叙述的糖尿病症状,在中国古代多已有记载。同样,在许多症状中也特别着重于多尿、多饮及多食这三大常见症状。但此三大症状在一个患者身上并不兼而有之;我国医书自唐以后,即视此三大症状之孰为轻重从而区别成三种不同类型的消渴病——即上消、中消与下消,症状重在多饮者名为上消;重在多食者名为中消;重在多尿者名为下消。中国医书说明消渴病之所以分为三消,并非三种病而是“其基本为一,推其标有三”(宋《圣济总录》)。

同类推荐
  • 杨力谈农民养生

    杨力谈农民养生

    向大家介绍各类疾病的养生保健方案、不同人群的养生保健重点以及能够长命百岁的健康养生观念,这些基本的常识、预防方法和简易疗法,更多是侧重于通过多个通俗实用的小问题来讲述如何改变不科学、不卫生的不良习惯,学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在勤劳致富的新生活中,不断地提高农民朋友的健康水平。
  • 支气管肺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支气管肺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支气管肺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支气管肺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各种支气管肺病的诊断、病因、危害,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经络调养、验方防治,怎么做才能远离支气管肺病?怎么做才能有效治疗支气管肺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您手中!
  • 中医教您防治便秘

    中医教您防治便秘

    本书全面介绍了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法。内容包括便秘疾病的一般鉴别和基本知识、便秘的分类、专科检查,在治疗方面着重强调了中医的独特疗效和优势,详细讲述了便秘的危害及治疗误区,并分别就疑难病的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大肠黑变病、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肌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鉴别诊断)、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女性便秘和便秘的中医外治法进行了阐述。全书针对性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供基层医务工作者或患者自疗自养时参考阅读。
  • 365天最适宜肝脏病的食疗食谱

    365天最适宜肝脏病的食疗食谱

    肝脏病是我国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包括急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症。对肝脏病患者的饮食要求,应该是在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损害的前提下,以富营养、易消化、易吸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为原则。因此,合理地安排肝脏病患者的饮食是十分重要的。历代医学专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只有从食物中合理地摄取各种营养成分,增强抵抗力,补充疾病消耗和供给修复受损组织器官所需要的物质,才可以满足病体对营养的需求。因此,本书收集了祖国各地具有治疗肝病作用的食谱365种、详细地介绍了每款食谱的科学烹饪方法及功效,具有制作简单、营养丰富的特点。让您在平常的每一天轻松地接受食疗,以确保身体健康。
  •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中医养生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如果能把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己所用,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要不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亲贵族们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私家医生”呢?翻开本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中医其实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而养生更是在日常的闲话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热门推荐
  • 逆道狂魔

    逆道狂魔

    万年之前的绝世强者重生归来,逆世间诸道而修,逆因果命运而行,在无涯苦海中,踏着一条由无数白骨铺成的武道不归路,登上由尸山血海铸就而成的逆道狂魔之位!
  • 春秋公羊传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富甲天下攻略

    富甲天下攻略

    穿越成乞丐,老天这是要整她吗幸好她人品爆发随身携带了富甲天下系统,传闻可助她变身一方富豪本想做做生意,攒够银子回乡下种田做地主可是……好像……有麻烦了
  • 黑刀记

    黑刀记

    有一把刀,漆黑如墨;有一个人,坚毅如铁;有一种爱;常伴身旁;有一段情,此生难忘。黑刀传奇第一部——《黑刀记》!
  • 源来易凯始就命中注定

    源来易凯始就命中注定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也许,所有的争取与努力,终究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我一直在想,世界上只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情感,一种叫相濡以沫,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我们要做的是争取和最爱的人相濡以沫,和爱过的人。。相忘于江湖。也许,不是不曾心动,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分,情深缘浅,我们相爱在不对的时间。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如流星般划过生命的爱情,我们常常会把彼此的错过归咎为缘分。
  • 魔神之弈

    魔神之弈

    天地有善谓之神,天地有恶谓之魔。自古善恶不两立,魔与神的争斗也从未停止......
  • 巅峰之道

    巅峰之道

    万世沧桑,不变的是一抹执念;人情冷暖,仅剩的是一腔热血。吃尽人间苦,流尽人世泪,没有谁是天生的王者,没有谁天生便站在巅峰。巅峰之路尽坎坷,风雨飘摇一叶舟,唯有不断坚持,不停奋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抓住一个又一个机遇,努力沉淀,厚积薄发。
  • 辉煌之剑

    辉煌之剑

    当命中注定之人拔出了那把剑,传奇便已经开始了。天堂耸立在不可遥望的云端,众神的注视下,大陆风云变化。七位贤者在绝望中寻找着那道曙光,那道划破天际的辉煌。一个人,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他会抓住自己曾经的感动吗?手握辉煌之剑,开启天堂之令,却是帝国余辉,敢问路在何方?是屈服于命运,还是站在人生的至高点,对满天的神祇高呼:“便是众神的安排,本王今日,亦要逆天改命!”PS1:此书是在某肺炎更新缓慢的情况下写的。PS2:从作者名就可以看出此人写作风格。PS3:作者不是基佬,更不是萝莉。作者是作风严谨的少年。嗯,正太。
  • 天下惊鸿

    天下惊鸿

    她是惊才绝艳的惊鸿殿下,风华如月;他是气吞江河的安零皇帝,如江临风;她与他在十年的光阴里,情深缘浅,是云落和江月的旖旎,是江湖上的鲜衣怒马,是疆场上的刀光剑影,是光影流转淡定后的分离。他是一统天下的君主,想要拱手江山,与她一道笑傲天下;她是亡国流浪的公主,有她无法推卸的责任,她要的不过是一心人,和浪迹天涯的自由。要怎样爱,怎样努力,相爱的人才可以相伴白头?
  • 将军侠客行

    将军侠客行

    除了儒、释、道三家,侠武精神也是中华文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情义、公理、拼搏、进取,却从未形成完整的思想系统,终于落寞。如果有机会,主人公能不能为这个伟大的传承做些什么?一个战功显赫的少年将军因受政治斗争波及,留爵位、丢官职,疗伤旅程却卷入了江湖是非,并一步步被牵扯进一个尘封百年的江湖谜案……一、本书乃传统武侠,主角穿越,不搞修真、不涉政治、不弄科技发明、更不会出现魔法之类。二、因为要写江湖故事,所以尽力淡化官府的影响,关于时事会为了情节的连贯而描写一点,文中并不明确指出具体哪个朝代哪任皇帝,但细心的人还是可以从一些地方看出端倪,毕竟这个皇帝在历史上还算有名。三、绝对不会出现门派代替官府管理百姓的不合理局面。本书的设定是:官府不屑于插手江湖之事,武林中人也不会有不臣之心,二者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