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6900000015

第15章 心:专注、持戒、慈悲、静寂(10)

人都是有限的个体,必然有先天或后天给他带来的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或缺憾。以有形有限的人生投入世上,每一个个体都要面对无限的时空、无限的知识、无限的意义、无限的价值,这些“无限”也使人不安。

形体带来的情欲、物欲、功名利禄的追逐、攀缘,知识带来的表面的偏见、执著、错误和数不清的自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还有社会文化所带来的身份、地位、名誉等,对人来说,都是永远不能摆脱的束缚。所有这些,在佛教看来就是所谓“无明”,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佛教的智慧,就是用否定、遮拔的方法,破除人们对宇宙人生一切表层世界或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的执著,使人们获得某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

佛曾经说过:“与其到神庙去祈祷一百年,还不如在如来那里听一次法。”佛慈悲地告诉我们:真正的吉祥来自佛法智慧,而并不是祈求平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我们应该把最珍贵的生命时光花在寻求真理,而不是追逐世俗的享乐上面。

十一、有因,就有果

弘一法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大师还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可以说,大师深深懂得因果的道理。

一位叫禅海的年轻人在一次冲撞当中误杀了一位高官,于是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他到很远的一个寺院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禅海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辍。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不住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等他帮了一年后,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

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人的复仇者满含眼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人多施舍多福报施比受更有福。当你能全心地赋予,无条件地舍弃自己以后,你才会得到比你舍弃的更多的回报,充满爱心的慈善,将会给你带来很多令你不可预想的喜悦。

佛陀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为恶得苦,行善得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消福,福尽悲来。埋下恶种,吃到恶果。凡有果,必有因。”所有的苦果都是自己种下的。

有人问佛陀:“假若过去作恶很多,现在作出很多的善行也不可能抵消吗?”

佛陀说:“对!因为因果定律是无法抵消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好比在一块土地上同时种下瓜种,亦种下豆种,后来瓜种一定生瓜,豆种一定生豆,瓜是不会消灭豆,豆亦不会消灭瓜的。”

可是现在又讲因果可以转变,要怎么转呢?因果可转变,因是非常细致的种子,果是很庞大的事实。我们的一念心就如一粒种子,所谓“因缘果报”,即若要看现在的成果,就必须追究从前播下的那颗种子。

我们所遭遇到的一切好事与坏事,都有其原因,若不是今生所造之因,必是过去无量世中所造之因。所以遇到好事不必骄傲,遇到坏事也不必恼恨。

人们行善作恶,日积月累,形成业力,深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待到因缘成熟之时,产生果报。如同农民春日里播种,秋天收成一样,是不会落空的。

佛家把人行为界定的标准为善行与恶行,这多本出于教义的解释。我们应当看到其中最朴素的一面,用通俗一点话来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果报应有三种: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就是善恶之报发生在今世;生报,是指来生受报;后报呢,则是经历二世、三世乃至百世千生,方才机缘成熟而受报。由于成熟有迟缓,所以报应有先后。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受报。”佛教的三报之说,比较合理地回答了今生所见善受恶报、恶受善报的难题。社会上贪官的纷纷落马,就是绝好的证明。而那些尚未露出“庐山真面目”的贪官,是因为恶报的因缘还没有成熟之故,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同样将受到法律的惩处,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鉴于此,当我们从佛传等文献上看到佛陀受到提婆达多的陷害、风寒而背痛、无故遭女人诽谤、托钵不得食等灾难,以及已证得阿罗汉果的目犍连尊者被人活活打死时,就可以知道是久远的过去世所作业力的结果。伟大的佛陀和罗汉尚且如此,我们一般的普通人又岂能置之度外!

怀德大师带着小徒弟云游四海,到处传法。

一天,师徒两人沿着一条山间小路往前赶,觉得又困又累。突然发现前面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看起来非常沉重的包袱往前走。

怀德大师忙拉着小和尚赶过去,说:“老人家,我们帮你背一会儿包袱吧。”

怀德大师师徒帮老人背了一段距离的包袱后,适逢老人的儿子赶车来迎接自己的父亲,顺便就让他们师徒搭上了顺路车。

怀德大师教育徒弟说:“有因才有果。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别人提了东西,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但是你现在不用自己赶路了。”

怀德大师说:“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凡事都处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中,有其因,必有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讲因果报应,今世的果来自前世的因,今世是为来世修福。

所谓因果,是相互关联的。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公平,如果你待人以仁,人家也就待你以仁;若你是公正的,你便得到公正;若你是无耻之徒,你也别妄想得到恩泽。

在《净慧优婆塞所问经》里,对因果报应有较详细的描述,正所谓“种下什么善就会得到相应的善报,种下什么恶就会得到相应的恶报。”

杀害生命者,短寿;贪心悭吝者,贫穷。不尊重他人,所得的果报是下贱;损伤了生物,得到的是多病;阻碍了他人的利益,自己得到的是阻滞。因果的报应是很公平的,结果都是自作自受。因此,我们要想得到好报,就开始润泽万物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施恩以恩报,施恶以恶报。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自己不想被别人羞辱,就不要去羞辱别人。生活就是这样,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佛经上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的种种关系,就是“因缘”。懂得因缘,就会了悟世间众生的命运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会洞然明白了。

其实因果二字只是一个简称,全称是因缘果报。比如种子是因:水土、日光、空气、人工是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有了种子而没有水、土、日光、空气和人工,就生不出果来,所以“因缘”中的缘是十分重要的。不怕因恶只愁缘逆,就是这个道理。

又有人说既有果报,为何不在行为的当时,而非要等待隔世呢?这就是一个力学问题:因为身心的动力,要受力场的限制,不能同时生效。就像以手投石,手停而石飞不停,以杖击轮,杖停而轮转不停是一个道理,因果关系也是如此。果的成熟并不是播种的当时就能得到报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异熟果。比如由火力变成蒸汽力,再由蒸汽力变成车船的动力,属于异类而熟。要想知道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想知道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是不爽分毫的。儒家认为;“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又说:“为善降之百祥,为不善降之百殃。”这种自作自受的因果观念,与佛家的因缘果报观点是一致的。“因果”不是宿命论,而是“缘分”的起点。

所谓命运其实就是因果的相续,在荣辱毁誉、成败得失中都有它的原因。正所谓幸福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所以要得善果,要得健康、幸福、快乐,要得财富、智慧、长寿,就要先种善因,并且要为将来得到善果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因果报应正是为了改造命运而存在。

万物都由缘起相关,宇宙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谁可以离开其他的人而单独生存。让一切来自群众的缘还归贡献给群众,不要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记了我所依存的社会。要将个人融入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谋福利,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真正地“无我为人”,互助合作。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社会群众的助力才能生存,在社会中人人也都要贡献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群众,去帮助别人的生存。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有因缘所以有果报。因是万事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或条件,果报是最后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在缘的力量下借助而成的。佛教倡导的人生观是积极、快乐的,绝无悲观厌世消极之感。因此,佛家讲因果并不是落宿命,而是改善命运的理论基石,是缘起论。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顿悟一切万有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例外。

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成为一条永久不变的定律,佛叫这定律为“起”。这正是佛家的善巧与智慧所在,这也是佛家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除此以外,因果的定律还有两个要点值得大家关注。一是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只要做了的事,不论好恶,种子永留在那里,不会坏灭,遇缘就会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就不许受恶报。只有修习佛法、求生净土、断尽三界烦恼、成就佛果,才可免除受报的痛苦。二是善恶不相抵消,已种恶因,分受其报。这是说不要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的罪给抵消了。但是多做善事、多增善缘,让恶报由重转轻是可以的,正所谓“重报轻受”。善缘的增多,恶缘的渐减,是让善果迅速成熟的最好办法。所以说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是极为重要的。

同类推荐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目前对印度瑜伽哲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最系统和清晰的论述。该书受到西方瑜伽界的高度肯定和欢迎。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两次。本书内容包括:瑜伽和吠檀多哲学的基本理论、瑜伽冥想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瑜伽锻炼中各种问题之处理、瑜伽锻炼中的各种效果之论述等。
  •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启迪智慧的金钥匙:逻辑思维方法纵横谈

    本书吸收了当代形式逻辑的新成果,又兼收了非形式逻辑的新观点,运用辨证逻辑的思维方法,通过一系列案例,对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作了通俗的讲解。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热门推荐
  • 王的葬歌

    王的葬歌

    穿越过来的废材少年,冷血寡言的冰冷少女,爱说废话的天才师兄,且看这三人如何在风谲云诡的异世大陆上奏起王的葬歌!
  • 亲爱的自己浮沉的一生

    亲爱的自己浮沉的一生

    每个人一生总有几段恋爱或爱情的。俩者是不同的,却又相似的。偶尔会想起,不是那么刻骨,微许甜。有些人会悄悄想起,只因为他(她)曾经出现在你生命里。而我,有路过你的心吗
  • 宣公

    宣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科学大探险:南极大冒险

    科学大探险:南极大冒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进入南极,开始了冒险之旅。他们乘坐着阿拉丁的神奇飞毯着陆南极,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在一位企鹅导游的带领下,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南极的美丽奇观,通过远程链接布瓜博士,解答他们所有的疑问。
  • 无限因果

    无限因果

    本文乃伪无限流,主角概念模糊,大家见笑。
  • 熔炼世界

    熔炼世界

    一个修炼末世,一个平庸碌碌的世界,一个意外发现世界奥秘的孩子,慢慢崛起,发现这个世界的种种问题,决心改变自己的家园。
  • 与tfboys在一起的梦想

    与tfboys在一起的梦想

    3个小女孩想和tfboys在一起,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做着与tfboys在一起的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去到重庆那么能否相遇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最好的,就是遇见你

    最好的,就是遇见你

    6位主人公,豆蔻年华,一场朦胧,幻真幻假的初恋,即将启程。。。。。
  • 我的农家小生活

    我的农家小生活

    失业失恋后的郑阳,意外获得灵明双瞳,脑海中多出了一本农家要术,他的眼泪变成了神液,能医百病,能生仙田,于是他决定回家当神医,顺道开农场,作渔场,这里有绝美的食物,这里有秀美的山庄,这里有碧波荡漾的海岛,这里有各种萌蠢聪慧的动物……郑阳坐在桌子前,大声喊道:“媳妇,再来三斤辣根!”
  •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