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3300000026

第26章 葫芦村的(12)

宝成和明全不一样,他也劳动,但是在辛苦的劳动中他找不到快乐。宝成的父亲摆小摊,下乡前父亲对他说,你成农民了,到那里要学上一门手艺,艺不富人艺不穷人,有了手艺好过日子,他记着父亲的话。葫芦村下村有一条街,溪石铺成的地面,宽丈余,两旁是连家店,有卖布、卖鱼、卖杂货,还有一家剃头、一家打铁、一家裁缝。每天收工吃完饭宝成就在这条街上逛,他和三家师傅都混得很熟,师傅叫他“白糊”。宝成是近视眼,戴一副黑框眼镜,我们这一带对近视眼都叫“白糊”,意思是大白天也看不见。葫芦村有个笑话,一个外地近视眼到村里人家吃饭,吃田螺不小心滚到地下,他俯头捡,却把一团鸡屎捡起来,放进嘴里,急忙吐出来,说你们葫芦村地气真热,田螺一丢到地上就臭了。白糊宝成文质彬彬,到师傅店里口袋却总会揣着一包烟,分给师傅抽,看他们做把式。剃头师傅50多岁,干干瘦瘦,脸色纸白,手指瘦长,骨节突出,看去像个长病之人。村人说他有哮喘病,哮喘发作时一阵阵喘得透不过气,病之根在剃头离不开给人洗头捂须,长年手在水中泡。万病湿为源,十个剃头师九个病恹恹,宝成便不想学剃头。铁匠倒是身体强壮,烧红一块铁坯,左手拿铁钳夹到铁钻上,右手抡铁锤乒乒乓乓敲打,铁坯退去了灼红,又放进炭炉里烧,拉动风箱,满屋烟尘,然后又夹出烧红的铁坯敲打,如此几番就打出镰、锄、刀,往身边的水桶一扔,吱的一声水面冒出泡。这活不碍身子,但是整天在火炉边烤,裹在煤炭中,人就像一个炭人,除了眼睛有白舌头是红,无处不是黑的,戴眼镜斯斯文文还会写诗的宝成显然也不想干这活。

宝成来到裁缝店,葫芦村裁缝店其实有两家,一家在巷里,没什么生意,师傅60多岁了,只会做腰头裤、斜襟衫、红肚兜等老式的衣裳,像翻领衫、直筒裤什么的他就做不出来。另一家在街上,师傅姓夏,50来岁,白润胖实,长得像弥勒佛,他读过书,能看裁缝书,会做各种样式的服装,城里流行一字领他做一字领衣服,流行大裤管他便做宽脚裤,生意十分的好。帮助车钉的是她女儿,叫琼芳,年方17,长得大眼细眉,樱桃小口,那皮肤更是白润如凝脂,坐在缝纫机前俯头车钉,看上去就像一幅宫女图。每到到晚间或下雨天,夏师傅裁缝店店里店外便聚满人,有来做衣服的,也有来看琼芳的。一个下雨天,宝成走进了夏师傅裁缝店,葫芦村人有礼貌,见宝成进来就让坐,宝成慌忙谢辞,说是来看夏师傅做衣服,站着就行。青年人就偷偷嬉笑,他们以为宝成是找借口来看琼芳,其实宝成根本不知道有琼芳,他是真来看夏师傅看裁缝的。夏师傅见来了生人,朝宝成点了点头,继续坐在高高的板凳上裁剪,宝成看着一块布料,在夏师傅画画剪剪下成了大小不一的布块,然后叠成一叠推到一边,再把裁缝桌上的碎布拢到一起扔进旁边的竹篓。夏师傅忙活得不紧不慢,悠悠闲闲,一副笑咪咪干干净净的样子,宝成觉得这手艺好,宝成就拿出烟双手递给厦师傅,也分给大家,他自己平时不吸烟,这时也含上一根。男人相互接上烟,就有了话说,夏师傅看宝成戴眼镜一副斯文有知识的相,觉得顺眼,就问是哪里来的客人,大家告诉夏师傅是城里来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赵师傅哦了一声,说真难为你们这些学生仔,他看到宝成手上有一道伤痕。宝成就问夏师傅学做衣服可会难,夏师傅说一样的谷养百样的人,是吃这碗饭的学起来就不难。宝成又掏出烟,给店里大家分了一圈,给夏师傅点上烟,又问夏师傅你看我是吃这碗饭的吗?夏师傅显出警觉,夏师傅是不收徒的,就打哈哈说读书人怎么去学手艺,那是大材小用。

三天后,宝成砍了个大猪脚,直奔夏师傅店,进了门递上猪脚,就双脚往地上跪,连叩三个头,大声叫师傅,慌得夏师傅画布的粉瓶都丢落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宝成。夏师傅不收徒,一是担心手艺外传打了自己的饭碗,二是女儿琼芳会缝会钉,收个徒多个人反而碍手碍脚,现在夏师傅被弄了个措手不及,只得破了例。好在宝成是外地人,夏师傅明白这些知识青年在农村迟早要走。于是宝成白天参加劳动赚工分,晚上就到夏师傅店学裁缝,也跟琼芳练车钉。想不到这一来一去,宝成永远留在了葫芦村,成了夏师傅的上门女婿,只是宝成再也写不出诗了,他和琼芳谈诗,说到德国诗人歌德,琼芳说人是应当有德,宝成哭笑不得,琼芳才读到小学三年,听不懂这些深奥的东西。秋收里宝成写了一首割稻诗:晨风从远处吹来,吹动金黄的稻田,一株株弯了腰的稻谷,挂着晶莹的露珠。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广阔的稻田,举起手中闪亮的镰刀,收割无限的欢乐。宝成念给琼芳听,琼芳听不明白,琼芳说是割稻不是割欢乐,宝成又哭笑不得。琼芳对宝成说看你写诗眼睛都熬红了,诗又不能当饭吃,何苦呢?得不到美丽姑娘的鼓励,店里活又多,宝成终于放弃了那份爱好,专心学艺,在粉瓶的划线和缝纫机的节奏里诗便渐渐远去,宝成成了个地地道道的手艺人。多年后恢复高考,宝成有些汉字的笔划竟然都忘了。

晨亮和明全宝成不一样,他没有完全融入葫芦村的生活,他像一只觅食的小鹿,走进园子却不愿生活在园子里,他需要更广阔的天地,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要离开葫芦村。晨亮知道古往今来生活在底层的人,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就是读书,科举制度造就布衣里的“士”。到了葫芦村,住进大厝,他每天5点就起床,背唐诗背宋词背史记,也背普希金、海涅、雪莱,夜间在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他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他始终怀着一轮太阳一样的理想。在这轮太阳的照耀下,他的辛苦劳累不过是云是雾,肩膀上的伤口手心里的血水都在灿烂的阳光下悄悄淡去。有一次砍柴,他踩到一根被人劈成尖角的箭竹头,刺穿了他的脚背,他撕下衣服包扎了伤口,站起来,拄着柱杖回到大厝,他没有悲伤,没有哭泣,他甚至暗自高兴赢得这10天养伤读书的日子。他心中的太阳啊,光芒四射。

在葫芦村的日子里,他还怀端着另一个秘密,寻觅姑丈赵仕达的踪迹,寻找那只神秘的绿青蛙。祖父说的关于大厝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他心中,因此闲暇时他像一个独行者,以大厝为坐标,绕着大厝转,远远近近的察看。大厝坐落在后门山坡地,比下村高出一道坡,像一只蹲立的狮子俯瞰着下村鳞次栉比的厝舍和那一片田野,四面山峦起伏,穆水溪傍村流过。按他读过的堪舆书籍之说,这大厝后有祖山,前有案山,两侧青龙白虎相对绵延,水路顺畅,龙脉清晰,实为盖厝的最佳择地。但是为了占据高地,大厝与葫芦村所有的厝舍坐北朝南不同,方位从坐北往东徧移,便显少日多阴,再加背依后门山,树竹阴蔽,因此晴日里站在远处山头看葫芦村,下村阳光明媚,大厝却阴晦黯色。这样的居厝有青蛙并不奇怪,青蛙喜阴湿,但为什么是绿青蛙呢,晨亮深深的思想着。

大厝前是大坪,坪下是一片荒草地,荒草间兀立着四根贞节牌坊的残柱,拨开荒草可以看到废弃的花岗岩石道,断断续续,残残缺缺。劳动收工时晨亮常独自顺着这条道走,晨亮知道姑丈从前常晃着假辫子走在这条道上。有一次大晴天,晨亮看到石道上居然漫流着水,他觅水察看,发现一条荒废的渠沟,沟宽一尺,积着土,隐约可见那些石彻的渠岸。渠沟居然是通向大厝青砖墙脚,这石道上的水就是从墙根冒出来,沿着被堵塞的渠沟漫到路面。晨亮震惊了,厝基行水,这是建厝之大忌呀,姑丈赵仕达怎么会犯此大错呢?晨亮想起祖父说的地基里的绿青蛙。可是第二天当晨亮再次走到这条石道,石道却干干爽爽,渠沟也不见水走,仿佛昨天所见只是梦过一场,晨亮惊诧不已。

在葫芦村云岭古道边有一座小庵,庵叫静心庵,环境清幽,庵里的和尚法名释照,是我一个远房伯伯。他有妻小,却在40岁时剃度出家,到这庵里当了和尚,一晃20来年。小时候我同祖父到过庵里玩,庵后门天井有一棵蔷薇树,用手搔动树干,枝叶就会摇动,有花落下,拾起花用草茎穿成串,很是好看好玩。伯伯释照和尚曾经教我拿上一杯水,念进咒语,说是可以化刺,我没试过。这年我伯伯释照61岁,晨亮在释照和尚61岁生日这天中午走进静心庵,庵里的泥菩萨全都被砸碎了,释照在后佛堂置张桌子,正对蔷薇树,桌上放着佛书笔墨,他坐在桌前解线结,解的是一条蓝苎麻线上的一个死结,线只比头发粗一点,释照用缝衣针在细心勾动。他见晨亮进来,就递给晨亮,说青年人眼睛好,帮助解开,他自己起身去泡茶。晨亮用针尖看着结的方向挑勾旋动,过了好一阵终于解了开。释照和尚很高兴,给晨亮倒了一杯茶。晨亮后来才知道,释照和尚解结一是练手练眼,二是炼心炼性,递给他解,则是为了试探他有无恒心毅力。晨亮喝着茶向释照和尚说到大厝,释照和尚说他看到晨亮天天绕着大厝转知道晨亮会找他说大厝,他对晨亮说这条人工渠沟当年是为了引厝基之水。晨亮说明知湿潮之地,为何还要盖厝。释照和尚说这就是赵仕达。释照和尚问晨亮读易经吗,晨亮说有读。释照和尚说易是说事理说变化,人生乃吉凶吝悔之循环,谦悔者则少凶多吉。赵仕达不知谦悔,不敬畏天地鬼神。晨亮说师傅是说赵仕达违天地,强建厝,所以凶。释照和尚含目稍思说其实不仅只如此,《黄帝宅经》云:“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他沉吟片刻又说“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亦不可独信宅也”。听至于此,晨亮恍然大悟,双手合十叩拜释照和尚,口呼大师。晨亮原以为风水便是地理穴位,经释照和尚点拨他顿时彻悟,宅之立饱含人之道德心性。释照和尚一席话语,成了晨亮此后世界观认识观形成的基石。释照和尚送给晨亮两本佛书,含上双目拿起佛珠。

我堂伯释照出家前是教师,饱读诗书,到静心庵后他学法坐禅,了悟人生,道行高深。平时他很少说话,信众问事他单字回答,目光不看人只看自己脚尖前三尺远,今天大概是因为晨亮帮助解开了线结,或者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他说了很多,晨亮知道师傅累了,便默默退出。

“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释照和尚之言让晨亮明白博物明贤方能悟道。他更加专注静心读书,闲时到静心庵坐坐,看看释照和尚写字、打坐,看看那棵蔷薇树。有一天他坐在大厝厅堂读一本西方论建筑思想的书,书中说建筑不仅具有灵魂,房屋应当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他这时合上书望着那档住阳光的高高的青砖墙,听着后厅传来后门山籁籁的竹树声,想起释照和尚说的“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他不禁叹了口气说,大厝如姑丈之命也。

从这天起,晨亮常把大厝的铜钉铁板门开得大大的,他对同学说大厝太阴了,要接纳阳光空气。大厝的门敞开了,有一天翠枝休假,便又像猫一样溜进去,知识青年住进大厝后,她已经很久不敢进去了,翠枝爬上楼,她记挂着那根不同色的横梁,不知这梁是否有蹊跷,她搬来一个木墩,爬上去,抱住柱子探出头想看个仔细。想不到这时亦军居然提前回大厝,她听到楼上有动静,便奇怪地往楼上去,她看到抱着柱子探头探脑的翠枝,便大喝一声:地主婆,找什么?翠枝吓了一跳从木墩上摔下来。亦军想起看过的揭露地主反革命的书,书里说这些地主常藏着变天账,有朝一日想反攻倒算,便喝道你是在找变天账,晚上我叫支书批斗你。翠枝自从来了丁洁后便不那么怕事,她坐在地板上感觉好像左脚崴了,很痛,站不起来,翠枝冷静地说是老渔头叫我来看看他的椿木桨。亦军果然看到大梁上绑着一把桨,亦军见翠枝搓着脚,也不理她,说了句以后你这地主婆不准到大厝来,便扭头而去。翠枝扶着木墩站起来,却挪不开步,她扶上板壁单跳着一只脚往楼梯去。晨亮这时也回来了,听到楼上动静,上了楼见到翠枝崴了脚,便扶她下楼回到柴草房。翠枝的脚活动了几下便可以着地了,她踮着脚去给晨亮泡茶。晨亮便坐下,晨亮一直惦着丁洁,惦着她那葵花一样纯情的脸,和那双忧郁的眼睛,晨亮很久没有见到丁洁了,自从亦军说了丁洁后,丁洁再也没来大厝,路上遇到他们知青就远远地躲开,晨亮问翠枝丁洁呢?翠枝说去绣花了,也快要回来了。翠枝问我看你天天绕着大厝转,找什么呢?晨亮没有正面回答,他问翠枝你都是住在这上村,可有见到过绿青蛙。翠枝惊讶地说,你是找绿青蛙?晨亮说我只是想知道这大厝有没有绿青蛙。正在这时丁洁回来了,在门外就叫着奶奶,翠枝应着说来客人了。丁洁走进门,见到晨亮,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晨亮笑着站起来,说我等你好久了。有事吗?丁洁低着头问,丁洁在晨亮面前总十分拘谨。咱们是一中同学,没事就不能过来看看你,晨亮十分大方,晨亮看丁洁拘束着,又问丁洁平时都看什么书,丁洁搓着手说我什么书都没有。什么书都没有?晨亮显出惊讶,那你夜间闲暇干什么呢?翠枝接话说,她两手勤着,争着帮我干杂务,再闲着就逗蚂蚁玩。逗蚂蚁?晨亮像一个大哥哥举手抚抚拘谨地站立着的丁洁的头发,你真还是个孩子呢。丁洁低着头,呆呆站着,像面对着一个老师。晨亮说咱们不会一辈子呆在农村的,要读书,要有知识。丁洁摇着头,丁洁才读到初一便开始文化大革命,像小山羊一样无忧无虑的她还真没有走进书籍走进知识,现在没有了妈妈,在葫芦村这片简单的土地上,她更是一天一天远离了知识,就犹如宝成远离了诗歌。晨亮说过两天我回城里给你带一套中学的课本,我辅导你读完中学课程。

第二天晨亮便回城里,他收集了一套从初一到高三各科的课本,还带来了一部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夫》。他特地到静心庵搔挠着蔷薇树干,看桃红色的蔷薇花纷纷落下,然后拣起来用线串成一个花环。这天天上飘着蒙蒙细雨,晨亮又一次走进柴草房,把沾着雨水的蔷薇花环戴到丁洁头上,把一叠书放到桌子上。晨亮和丁洁那时都不知道蔷薇花代表着爱情和思念。

同类推荐
  • 空手套白狼

    空手套白狼

    王建国、李海峰夫妇从国家机关下海创业,争得驼城市的群英煤矿的引资和改制项目。他俩找来港商钱进、赵牧之出资。50:50的股权结构设置和钱进悄悄在合资合同中将“投入”改为“融资投入”,就此埋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导火索。随后王、李与赵、钱以及“脚踩两只船”的中方高举、高英共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波诡云谲的“三国杀”闹剧。
  • 梦断军营

    梦断军营

    《梦断军营》作者1974年参军,1982年退伍并参加工作工作,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拓展了作者的写作空间和视野。《梦断军营》是作者融合自身经历的所见所感而创作的一部集军营生活、人生奋斗、理想爱情为一体的小说,它不同于军旅题材的同类作品,而是一部讴歌70—80年代初军人纯善、纯美、纯爱的情感类小说,不涉及过多的政治要素。其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个农村青年放弃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而追逐“红星梦”的故事。全书以林少华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他在一次团机关整顿发言中无意间触动了团5号首长之后所引发的矛盾和纠葛。
  • 风雨春秋

    风雨春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步入花甲之年的我重操旧业——完成了以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血泪春秋》。该书是以两千余人的树林村为背景,全景式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期间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以及村民们跟着共产党、八路军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终于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 致命伤

    致命伤

    《致命伤》我们的恐惧战胜了我们的信仰?找到令我们产生恐惧的“原罪”。中国“恐怖大王”李西闽心理惊悚力作《致命伤》重装上阵!不只是恐怖这么简单。《致命伤》中国第一部3D惊悚电影改编在即!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热门推荐
  • 台案汇录辛集

    台案汇录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到明朝当皇妃

    回到明朝当皇妃

    意外穿越了?为什么别人或是锦衣玉食或是事业铮铮,而哦却辛苦学艺?莫名入宫了?为什么别人享尽荣华受尽疼爱,而哦却杀鸡、养马、兼作丫环?想要报仇吗?只是这仇家来头太大不容易下手!但——大哥你说什么?要娶哦做皇妃?对不起,哦已有心上人,管你是不是皇帝!哦逃、逃、逃!好不容易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天界的人闲闲无事怎么也跑来凑热闹?管你是仙是魔,别来招惹本大小姐……
  • 十年蜉蝣梦

    十年蜉蝣梦

    原来有些人的一生里,除了幻象,就只剩下幻想。“只是一个梦而已,不必当真。”
  • 妾有心机,腹黑王爷药别停

    妾有心机,腹黑王爷药别停

    “王爷,妾身可没那么小心眼,我们那儿的人常说‘拳头多大,心就有多大,”某女眨巴着乌黑的杏仁眼,把拳头伸到某男面前,撅起红唇:“呶,您看,妾身的拳头可不小,我说了我不会报仇,呵呵,我大人不记小人过嘛!”田韵身着破布烂衫,脸都没洗干净,一身乞丐装,唯独那眼睛却是闪着灵光,喉咙里干干的挤出一丝谄媚的笑,鸡皮疙瘩‘扑嗍嗍’掉了一地。“那、你看看我的心有多大?”某腹黑男眯起眼睛,欺近身,细长的桃花眼盯着女子,伸出拳头,某女霎时脸色变黑,尴尬一笑,小粉拳慢慢缩回了袖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永恒的龙族

    永恒的龙族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时至今日,我们似乎看不到他们了,然而事实是,他们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守护着我们,守护着华夏大地。98年洪水,汶川地震,这些看似“天灾”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龙族世世代代的故事,在此为您揭开……
  • 英雄联盟之电竞之诺

    英雄联盟之电竞之诺

    当你为了生机而四处奔波时,被各种冷眼相对时,绝望而又失落的你,会不会想起,年少时曾经热血过的梦想?那个名为电竞的梦,为那个叫电竞的东西许下的诺言,你是否还记得?当全世界都说这条路你不该走,你该放弃这种“玩游戏”而又“不务正业的”工作,你会选择为这梦想拼搏一把还是找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平庸的度过此生?你想没想过,有一天这份“不务正业”的工作真的有一天成为堪比影视明星的存在之时,你会如何做?让那些平凡和劝阻都见鬼去吧,峡谷的钟声已经敲响,士兵们战斗的身影随处可见,是时候回归了,召唤师!
  • 情场麻辣烫

    情场麻辣烫

    选录了《最美的爱情有多美》、《等待第十朵玫瑰》、《等待一朵蔷薇再盛开》、《开灯》、《谁是我的拉风王子》、《找一趟回18岁的班车》、《5000只鸟儿说爱你》、《拼图游戏》、《一袋买了60年的盐》、《相守一生的爱人》、《想抓你就抓床单吧》、《蜀葵边上的石凳》、《绑架者》、《和初恋情人看电影》、《请把我的花儿浇点水》等近百篇关于情感的微型小说。
  • 采菲录

    采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铭之路

    神铭之路

    一个神的坠落是阴谋,还是命运。到了另一个世界位面又被莫名其妙的杀死,是机缘还是巧合。失去记忆的神灵是否还能登上舞台。一切的一切,从这个时代开始............
  • 穿越男主角

    穿越男主角

    “这个,女主角都被送给人了,尼玛,你被戴绿帽了还这么开心,”“这什么东西,小说里不说你还有个情人吗?难道就不能多个情人,”“还有这个,你说你日蛇也就算了,还这么作,”“这个这个,都是什么东西啊,”苏寒看着屏幕上一堆堆可恶的剧情吐槽道。“小子,滚你,去修改剧情吧,”从此,苏寒走进了修改剧情的道路。注:不一定全是穿越成男主,这不是一本争霸后宫文,只是一本槽点修改文,至于能不能修改,你看主角的吧,作者说了不算,现实中的纠缠也必不可少。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