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6600000001

第1章 卷一(1)

总序

袁鹰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1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贫济困,也并非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而是着眼于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搭桥铺路,有助于他们顺利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想起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鲁迅先生先后编印《未名丛刊》和“奴隶丛书”,扶携一些青年小说家和翻译家登上文坛;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学丛刊》,更是不间断地连续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而他们在其后数十年中都成为文学大军中的中坚人物;茅盾、叶圣陶等先生,都曾为青年作者的出现和成长花费心血,不遗余力。前辈们关怀培育文坛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所作出的业绩,是永远不能抹煞的。当年得到过他们雨露恩泽的后辈作家,直到鬓发苍苍,还深深铭记着难忘的隆情厚谊。六十年后,我们今天依然以他们为光辉的楷模,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开始为丛书定名的时候,我们再三斟酌过。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项文学事业的“希望工程”是属于未来世纪的。它也许还显稚嫩,却是前程无限。但是不是称之为“文学之星”,且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不免有些踌躇。近些年来,明星太多太滥,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无一不可称星。星光闪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凭风翻云卷,光芒依旧;但也有为时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闪即逝,或许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来、炒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明星渐渐跌价,以至成为嘲讽调侃的对象。我们这项严肃认真的事业是否还要挤进繁杂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这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

当我们陆续读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协及其他方面推荐的新人作品,反复阅读、酝酿、评议、争论,最后从中慎重遴选出丛书入选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终于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轻快愉悦之感。“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能的!我们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张地回答:这些作者,尽管有的目前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文学之星的称号而无愧色。他们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边陲山野,有的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笔下,荡漾着多姿多彩、云谲波诡的现实浪潮,涌动着新时期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伤,也流淌着作者自己的心灵悸动、幻梦、烦恼和憧憬。他们都不曾出过书,但是他们的生活底蕴、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可以媲美当年“奴隶丛书”的年轻小说家和《文学丛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当今某些已经出书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两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们是文学之星。这一批青年作家,同当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样,都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的启明星,升起在世纪之初。启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黄昏时候在西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两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对遥远的天体赋予美好的传说,寄托绮思遐想,但对现实中的星,却是完全可以预期洞见的。本丛书将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长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现赶上并且超过前人的文学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吗?

岁月悠悠,银河灿灿。仰望星空,心绪难平!

1994年初秋

序——关于赵月斌的三点意见

朱向前

赵月斌的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经过两次调整、充实、提高,终于在今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会上顺利通过。按编委会分工,由我来为其编选,并写几句编后的话以为序言。

我翻检着这两年关于赵月斌的推荐和评审意见,发现有几点认识是大体一致的,也是大体稳定的,它反映了大家对赵月斌批评的一般看法。不妨在此引用过来再略加说明,就权当序言吧。

其一,赵月斌曾经就读的鲁迅文学院在2009年12月25日的推荐意见中强调:“他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带有切实的亲身体验和鲜活的审美感悟。”这是一个关于赵月斌批评身份的基本定位,也是解读赵月斌批评的一把钥匙。即他具有双重身份:写家兼评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它可能是一种好看耐读的感悟式批评、印象式批评,或者接近中国传统的评点式批评,更可能是中西合璧的感悟式与学理性兼具的现代批评。总之,这是一种为我个人所偏爱的批评路子,也许是出于与我自己路数相近的一种惺惺相惜吧。中国古代鉴赏式批评历经千年而不衰,富有其深厚魅力自不待言。而且,我看20世纪外国(西方)重要文论,若论其经典性,出自海明威、艾略特、乔伊斯、博尔赫斯、略萨、马尔克斯等作家手笔的恐怕还占上风。至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经得住时间淘洗的当更是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巴金、沈从文、林语堂、钱钟书等作家文论或创作谈。当代文坛中,能弄好创作与批评的双枪将确乎越来越少了。所以王蒙曾力倡作家的学者化并且身体力行,写下了不少漂亮的文论与创作谈。上个世纪80年代的优秀青年批评家里面能写出一手好小说来的大概也只有李庆西等几人,放眼当下文坛,拥有可观的理论著作同时又能把小说做大的,恐怕也只有一个曹文轩了吧。当然,如此拉清单,并不是说赵月斌已经达到了上述诸大家名师的水准或实力,只是说他接近于这个路子,是当下评坛的一个稀缺品种,具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我想,这也是我本人和丛书编委会看好赵月斌的主要理由。

其二,雷达先生在2010年4月5日的初审意见中着重谈到,赵月斌的评论“有宏观性、质疑性,观点犀利,锋芒毕现,有非常鲜明的个人见解”。这就说到了赵月斌的的最后,赵月斌有针对性地指出:“虽然我们不必强求作家一定要装备哲学的、社会的、政治的等思想武器,但是一个写作者最起码不该浮在感觉的表层,仅因一知半解,异想天开就自命不凡俨然上帝,至少,作家本人应该根植于生活,有自己的感受、省察和洞见,在你的幻想肆意驰骋时,不该放弃对现实世界的敬畏和尊重。一颗粗糙、枯干的心怎么可能顾念生命的细节、现实的丰盈,一个草率、空疏的人又怎么可能仅凭想象就轻易撷取存在的真实?”(参见《当文学遇到现实,当现实遇到主义——伪现实主义批判之二》)据我所知,这些批评意见在业内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赞赏的。我认为,这种赞赏,一是来自赵月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二是来自他言之成理的“鲜明的个人见解”,虽然我们不见得都能完全认同他的见解。这也是当下批评界的一种稀缺品质,因此,也是编委会认同赵月斌的又一条理由。

其三,李敬泽、张陵先生在2011年4月24日北京蟹岛全体编委会上的发言中,共同认为:像赵月斌这样立足本土,以极大热情和精力为本省文学新人新作撰写评论推波助澜的定位与姿态甚为难得,值得鼓励,而不必让他们拔高、超越,动辄国家高度、全球视野……应该说,对于赵月斌这样的外省青年批评家,李、张二位从职业(刊物、报纸主编)的角度提出了与以往相悖的新论。以往,面对像新疆的韩子勇、宁夏的牛学智等等,更多粘滞于本土作家研究的现象,编委们的主要意见是希望他们能超越地域,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以至拿牛学智开了一个玩笑:老是评论本省区的新人新作,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当然,本省区的新人新作应该得到及时有力的批评,鼓励乃至于引领,但毕竟有它地域性和可阐释性的局限性,不利于批评家自身的施展、升华与扬名立万。这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一对不难解决或说应该得到平衡处理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在赵月斌身上并不突出,他既有全国视野(如前所述敢于叫板名家名作),甚至世界眼光(如解读芥川龙之介,瓦连京·拉斯普金等等),也有本土情结和新人情怀(如主持《时代文学》“鲁军新势力”,追踪研究曹有云、臧利敏等非著名诗人等等)。李、张二位的意见倒是提醒我在编选这本评论集时,面对处理那组评点文学鲁军的文章时格外慎重,经与赵月斌沟通,略作删节而己。李、张二位主编的意见值得重视,特记录于兹,供赵月斌勉之。

引三条意见加三点说明,是为序。

逍遥与沉迷——胡河清

胡河清(1960~1994),文学博士,生前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灵地的缅想》、《真精神与旧途径——钱钟书人文世界探幽》及遗作集《胡河清文存》。

海尔-波普彗星已在天际缱绻多日,我今天才想起去看它。仰目注视天边那遥远无助的惨淡时光,想及今夜要走近的胡河清君,心中不免怆然!胡河清如流星在夜空划过,他惊动的只是那些在深夜仰望苍穹的人。

先前隐约听说胡河清之死时我还未有多少触动。也许是年轻的我已把诗人自杀看成了生命的绝响,像海子那样,他的死自有他的理由。可是当我偶然翻读胡河清君留下的文字时,立时觉得相识恨晚,枉然自嗟。胡河清的文章写得灵醒俊逸,才气、学识、人品俱超乎凡俗,是为吾辈之高标也。按胡君惯用之法,我一再瞻其遗相,看到的是他稍鬈的头发、宽广的额头、清明的眼神和微翕的双唇,我看到了他的直截与持重。胡河清锐不可当,又脆弱如冰。这倒也应了他一再推崇的所谓“生命的悖论状态”: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具有天才领袖异禀的大人物,往往倒有几分女气的。(胡河清:《双性化:生命的悖论状态》,《胡河清文存》,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75页。)

……男性性别的极限化也会导致女性意味的渗透。(胡河清:《贾平凹论》,《灵地的缅想》,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页。)

庄子就是这样一位稍有些女性意味的美男子。(胡河清:《灵地的缅想〉自序》,第6页。)

——胡河清称之为“双性人”。由此称“贾平凹对男色的敏感流露出他身上有一种女性化的温柔”(胡河清:《贾平凹论》,《灵地的缅想》,第44页。)。而称女心理学家耿文秀身上有“一种男性的伟岸正气”(胡河清:《双性化:生命的悖论状态》,《胡河清文存》,第275页。)。这确实是胡河清本人的夫子自道,纵观其文其人,一方面他有一般男人所难及的阳刚之气,另一方面又有类似女性的那种没来由的“羞涩和温柔”(这一说法来自张炜:“我渐渐发现了一部分人的没有来由的羞涩。尽管岁月中的一切似乎已经从外部把这些改变了、磨光了,我还是感到了那种时时流露的羞涩。由于羞涩,又促进了一个人的自尊。”“另外我还发现了温柔。不管一个人的阳刚之气多么足,他都有类似女性的温柔心地。他在以自己的薄薄身躯温暖着什么。这当然是一种爱心演化出来的,是一种天性。这种温柔有时是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过敏锐的人仍会察觉。他偶尔的暴躁与他一个时期的特别心境有关,你倒很难忘记了他的柔软心肠,他的宽容和体贴外物的悲凉心情。”参见张炜:《羞涩和温柔》,《张炜名篇精选·散文精选》,山东友谊书社1993年版,第93页。)。他兼采阴阳二气修炼自身,以图至善至美,然骨子里有相克相毁的精髓,致使命数无家,皈依了“缅想的灵地”。

也许我能顺着这条线索走近胡河清君,走进他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胡河清的“血地”在陕西的黄河之滨,祖籍安徽绩溪曾出过一代朴学(皖派)大师戴震(东原)。这更让我惊异地记起八年前卧轨而去的海子,也是安徽(长庆)人氏,再依胡河清君神秘的地缘说,似乎又有理不清的由头。海子过黄河离开家园居北方都市北京,河清渡长江离开“血地”居南方的都市上海。海子隐郊县农舍,河清隐百年古楼。比河清小四岁的海子(1964~1989)早他五年去了,那年我十七岁,也正热烈地写“天空太低太低/我高高昂起的头/被不止一次碰破”之类的诗。海子的死让我初窥生命之无常,便也写下“遗书”,为“活着,还是死去”苦闷良久,终究自觉无趣,只得强作洒脱,渐至释然。现在,胡河清君又决绝而去,我一再扼腕痛惜,却再无追崇之意。

同类推荐
  •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你生气时,它能充实心腹为你解忧;你分手时,它能默默入心抚慰心灵;你想家时,它能治愈所有的孤独与无助。独自一人的夜晚,哪怕只有一碗升腾着热气的汤面,也足以温暖今后的人生。精选42篇豆瓣中关于美食的文章,42餐色香味俱佳美味,42种酸甜苦辣百味杂陈。这里没有色彩明亮的图片,但足以让你口水直流,没有按部就班的烹饪方法,但足以让你口腹满足。一篇篇烹饪方法、品鉴心得,以及对美食背后隐藏的地区文化的分析与认识,让你更深刻理解“吃”的意义。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辣酱、蜜饯、小咸菜,是外婆的疼爱,是儿时的快乐,是悠悠的思念。美食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
  •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毋庸讳言,《英雄先遣连》对于英雄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潜质。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客观强硬地显示出了英雄涅槃的孤傲和清高。进藏先遣英雄连136名官兵中,牺牲在新疆于阗普鲁至西藏阿里扎麻芒堡千余公里高原线的有63人,这是西北战区光荣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读名家名作就是大师的心灵在晤谈。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
  • 北京之恋

    北京之恋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00年至2001年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数十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文字,反映了其在北京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全书语言文字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
热门推荐
  • 奥特世界之逗比之旅

    奥特世界之逗比之旅

    主角睡觉的时候被美菲拉斯星人搞死之后又被赛迦给救了,从此,他成了个。。。穿越于各种奥特世界间。
  • 一贯别传

    一贯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单翼天使

    TFBOYS之单翼天使

    三个普普通通的四叶草,撞上了三只年少懵懂的爱,少年少女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作者大大没多少时间更书哦,所以周末会大更的!)
  • 维曦

    维曦

    维曦:他既不是光,也不是暗。游离于两者之间,却永远也不会偏向任何一边。
  • 清晨的你那么美好

    清晨的你那么美好

    在娱乐圈大火的她,因为哥哥,她去见了他的队员,和他的第一次相见,她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他亦是如此。可他们都踏入了娱乐圈,可以有他们的恋情吗?看鹿总如何征服女主,让大家心服口服。
  • 爱上大明星:我是你的女N号

    爱上大明星:我是你的女N号

    不过是在机场送好友出国,怎么突然之间……被大明星拉上了车……送进了医院……签订了契约……成为了大明星的圈外女友……和喜欢大明星的男男女女争宠……更可怕的是,她竟然喜欢上了这个冷漠傲娇的明星!救命啊!
  • 源之焱邪界

    源之焱邪界

    世间万事皆为幻象,象由心生,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错综复杂,衡蔓节枝,万事万物在其中无法逃脱。一场布局千年的阴谋……一段事关全族的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退路可走是生?是死?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 神尊之妻奴养成记

    神尊之妻奴养成记

    听说过车祸撞死的上吊吊死的跳楼摔死的,这次是第一次听见喝水呛死的。苏玫兮放假独自一人在家看肥皂剧,看到最有意思的地方喝口水而已竟然被呛死了………阎王爷表示,黑白无常岁数大了眼睛花了,不小心钩错魂儿了,所以允许苏玫兮在冥界呆着等以后在投胎。苏玫兮从此调戏天尊战神,砸烂阎王宝殿,毁了妖王容,火烧天界桃花源………最后甚至大闹魔界…哎呀呀。欢迎收看战神成为妻奴之路。
  • 风傲五行

    风傲五行

    五行修行之界,暗黑磅礴之势。五国同盟之义,万兽狂暴之血。拯救?毁灭?小镇深处走出的执着天才少年,如何在波澜坎坷中执着前行?如何在仇恨下揭开层层阴谋?又如何在兽界的狂暴冲击下风傲五行?携苍茫之风,怀万骨之恨,随守护之念,踏天道之义。他,有着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又有着怎样风起云涌的崛起之路?资深读者,十年追品,提笔从戎,铁血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