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4700000004

第4章 昆曲伴奏乐器

第一节 笛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塞用软木材制成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的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音孔(按指孔)共有6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笛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缠丝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21至24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飘穗: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

镶口: 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口。

竹笛的品种和规格: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等。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C调或D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称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定调笛: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适应不同调子乐曲的演奏,最适宜独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它给吹奏者带来方便,可以不变指法,只用与乐曲相应的调笛吹奏即可。定调笛在笛身的吹孔与音孔之间,装置铜制插口以调节吹孔与音孔的距离。这种经过改进的定调笛,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调节管长来控制音准。定调笛对我国的竹笛名称统一起积极作用,因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这既符合民间传统演奏习惯,又解决了笛子在调高问题上的混乱,并为记谱和演奏带来很大方便,它完全适用于传统的六孔笛和各种改革笛。

玉屏笛: 产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用当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呈椭圆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或诗文等图饰,工艺精细。成对的雌雄笛更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腾龙”;雌的笛管略细,发音明亮,上刻“彩凤”。这种龙凤对笛在工艺上颇具特色。

短笛: 又叫学生笛,笛身短小,一般无基音孔。分有膜孔和无膜孔两种,练习或合奏用。

低音笛:近年来随着乐器的改进,加之音乐多样的发展,笛子种类也就越来越丰富。例如:低音长管、弯管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于b1的称为“低音笛”,如大A调、大G调、大F调、大调、大C调等。

第二节 箫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六孔箫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箫一般为竹制,也有玉制的玉箫和铜制的铜箫等。巨型玉屏箫笛:直径为2.2厘米左右,开前5后16个音孔,通常民间流行的就是这种箫。现在有种改良洞箫,开前7后1共8个孔,音量比较大,转调比较方便。

琴箫: 直径比洞箫略细,开前七后1共8个音孔,音量比洞箫小,通常用于与古琴合奏。

玉屏箫: 直径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箫还要细,开前5后1共6个音孔,常采用贵州玉屏产的黄色竹子制作。这种箫音量更小,箫外有时雕龙刻凤,一般用于自娱或作为工艺品。

现代八孔箫:现在有一种八孔箫,管径采用洞箫的尺寸,音孔像琴箫一样开了8个音孔,称为八孔箫,吹奏方法与六孔箫(传统洞箫)完全一致,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这种八孔箫的优点是音量大,转调方便。一般在艺术院校最常用。

紫竹洞箫: 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洪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 管身上有9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管身外涂黑漆的又叫黑漆九节箫。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5个音孔,背面开有1个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它起着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拴系箫穗为装饰。箫不设膜孔,专业演奏的箫音孔增至8孔,并带有铜插口,可调节音高音低,方便乐队的合奏。箫依据材质和制作工艺以及音色的专业程度分为普及箫、专业箫和精品箫。普通箫用紫竹制成,不论节数,外漆树脂漆。对材质的要求低,适合于一般演奏和练习用。专业箫选用档次较高的紫竹,制作工艺精良,适于音乐演出使用。精品箫的选材极为讲究,对竹子的长相、老结度、竹子的发音、振动以及节数都有一定的讲究,其中九节箫更是箫中珍品,都为演奏和收藏。

箫比曲笛长且细,竹制。高档紫竹箫制作时,首先要注意选材,吹口和音孔必须在一条直线上,音阶必须准确。

箫的构造较简单,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至78厘米,比曲笛稍长而细,管身内径1.2至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里面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吹气发育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5个音孔,背面有1个音孔,用以控制音的高低。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拴系飘穗(装饰绦带)用。

箫的音质优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以生长期在三年以上的老竹为佳,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

制作时,吹口和音孔须在一条直线上,吹口上方下圆,音孔要圆,并都掏成向内的倾斜形,孔壁要光,内膛应光洁,竹节磨光,两端平整,两端口径不能相差过大,漆饰应美观。在音质上,音阶应准确,不论轻吹重吹,音响都应清丽,不能有空洞或差异的声响。音色应淳厚、优美、圆润。

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还有F调、C调等。6个音孔全闭时,筒音为(d1),通过超吹,音域由(d1~e3),有两个八度另一个大二度。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箫的音量较小,乐队用几支箫同时演奏效果较佳。单用一支箫演奏时,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对比适度。

第三节 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我国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萧剑声先生设计、天津市民族乐器厂制造的短杆大三弦问世。这种新型大三弦制订有轻工业部标准,全长112厘米,琴杆长75厘米,琴鼓长23厘米、宽20厘米、厚9厘米,琴杆短、把位近,可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置有活动山口,能任意转调;将指板与鼓面接平,音域向上扩展一个八度。适于独奏或民族乐队使用。其中,琴弦改为钢丝。后来,他们又研制采用新材料制作三弦,代替传统的蟒皮制品。

三弦的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变化的幅度较大,分小三弦与大三弦两种。北方各种大鼓、单弦等曲艺,多用大三弦伴奏,南方的弹词类曲艺、昆曲等剧种和丝竹类器乐合奏,多用小三弦。

琴鼓两面蒙皮可用蟒皮,青花白地者最佳。指板的工艺直接关系到三弦的发音和使用,其长度决定有效弦长;宽度影响到演奏技巧的发挥;厚度涉及变形问题:山口至下端的凹形槽关系到演奏时的力度变化,并能防止出沙音。

琴头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上部多为扁铲形,顶端较宽并向后呈弧形弯曲,其上雕刻花纹或镶嵌骨饰,也有上部为如意形、雕饰大顶花,下部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底弦槽,弦轴呈圆锥体,用红木、花梨等比琴杆稍硬木料制成。

三弦常以“硬中弦”定音,指法多源于琵琶。三弦有多种定弦法,民间一般定成“硬中弦”或“软中弦”两种,而以“硬中弦”最常用。

“硬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五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软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四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三弦的音域一般为三个八度,它发出的音量宏大,音色清脆、而浑厚。

三弦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弹弦乐器,它不仅可以独奏和参加民族乐队合奏,还多用于说唱和戏曲的伴奏,尤其在说唱音乐的伴奏方面,演奏技巧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三弦分为大三线和小三弦,大三弦主要用来伴奏京剧等,小三弦用来伴奏一些地方戏种,如吕剧(山东地方戏)等。在北方,各种鼓书,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北京单弦、天津时调和陕北说书等以及曲剧、吕剧、豫剧、山西梆子、评剧和京剧等,三弦都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在南方,多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常州丝弦、十番鼓和十番锣鼓等乐种的器乐合奏,昆曲、越剧、粤剧等地方戏曲和评弹等说唱音乐也都少不了三弦。三弦因琴鼓两面都蒙以皮膜而声音特别独特动听,演奏三弦时采用坐姿,两腿自然分开,左腿稍向前伸,或将右腿搭在左腿上,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轻扶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手势呈龙爪式,右手用拇指、食指持拨片或戴骨制指甲弹拨琴弦发音,其余三指握于手心,也可用五指弹奏。三弦有多种定弦法,民间一般定成“硬中弦”或“软中弦”两种,而以“硬中弦”最常用。“硬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五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软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四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民族乐队或独奏,三弦也定成“硬中弦”,如定成C、G、c、D、A、d、或G、d、g等。音域一般为三个八度。三弦的音色,高音坚实清脆,中音明亮圆润,低音丰满浑厚。音量较大。左手技法有板、粘、揉、扣、滑等,右手有弹、挑、双弹、双挑、滚三弦、分、扫、砸、搓儿等技法。可自如地演奏大、小三度,纯四、五度和八度等双音,还可演奏三音组成的和弦,并可转调演奏。由于三弦琴杆无品,弹奏旋律时音域间高低变化自由,可奏出各种滑音,因此在所有的说唱、戏曲和歌唱伴奏中,都能很好地起到衬托作用,尤其在转调和演奏有半音的乐曲时更为灵活,最宜于演奏抒情的旋律和激昂的曲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第四节 笙

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笙应用谱号为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笙结构组成: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

笙簧在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

乐器特色: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笙可以追随到3000多年前。起初,笙和排箫有点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只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后来人们逐渐给笙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质笙斗,和排箫区别开来。

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头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唐代以后,演奏家们把笙斗改为木制,后来经过流传,又用铜斗取代了木斗,同时簧片也从竹制改为铜制。

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笙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3种笙。

笙的构造,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木制或铜制的带有吹孔的笙斗上。吹时用指按着竹管下端所开的孔,使簧片与管中气柱发生共鸣而发出乐音。演奏时,除单音外、大都用二音、三音或四音配成和音。新中国成立后,对笙进行了改造,目前,已普遍使用的有21簧、24簧、36簧以及小排笙、排笙(键盘笙)等多种形制。笙的吹奏技术也有较大发展,除了用于伴奏与合奏外,已发展成为独奏乐器。

传统笙一般为13、17或19簧,经过改良后有21、24、26、36、37、42簧等多种。

传统笙以手指按孔以控制哪一支管发声。改良的笙加上按键,一个手指可以控制多个按键,以便控制更多的音。

现代国乐团多使用36簧笙取代传统笙,并设有高音笙、中音笙、次中音笙和低音笙。传统笙和改良笙技巧相同,改良笙的技巧以传统笙技巧作为基础。笙的演奏技巧有:顿音、倚音、跳音、双吐、三吐、碎吐、花舌、喉舌、颤音、复调、多种和音等。

花舌又分细花舌,粗花舌,爆花舌等种类。“在散板,华彩的地方是展现个人技巧的最佳时机。”一个著名的日本音乐指挥家曾这样说过。最明显的比如葫芦丝、巴乌、竹笛等管乐,都用笙的技巧——双吐、三吐等。笙的演奏技巧是所有吹奏乐器中最为丰富的,作为簧片乐器的鼻祖,笙技巧的影响不仅大大丰富了管乐的表现力,在世界音乐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节 琵琶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属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中国。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

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假指甲拨弦发音。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头部,由“弦槽”、4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中下部是“品位”,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4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4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

琵琶由6个相、24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声音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已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第六节 鼓板

鼓板为单皮鼓和檀板两种乐器的组合,为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鼓板由鼓师一人负责掌握。鼓板常用于昆剧、京剧、越剧等戏曲的伴奏。

鼓板,单皮鼓和檀板(一称“牙子”、“木板”、“梆板”)两种乐器的合称。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鼓板由鼓师一人掌握(左手挎板,右手持鼓签打鼓,有时放下板,双手持鼓签打鼓)。板多用在锣鼓和唱腔、曲牌的强拍(即板位)上;鼓多用在次强拍和弱拍(即眼位)上,或用在节拍自由的散板中。板通常只表示强拍,而鼓点则可以多样变化,除按眼位击奏外,在乐曲中还可加打花点以活跃节奏用;或为突出强调唱、念、身段动作的表现之用。鼓师为乐队的指挥,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演奏水平,还须熟记演出剧目的情节内容和全剧的音乐布局。凡配合上下场、舞蹈、亮相等表演身段,或为突出语言的句逗、烘托语气、语调和渲染情绪气氛,或为开导各种板式唱腔、曲牌,或为场次转接、戏剧气氛转换等,所用的锣鼓,均赖鼓师开导得宜,才能获得完美的演出效果。全出戏舞台节奏的控制与调节、戏剧气氛的渲染和艺术结构的统一完整,几乎无一处不与鼓板的指挥有关。鼓师指挥乐队,主要是靠鼓板打出的节奏音响并结合各种示意动作来进行。他是使音乐演奏和舞台表演紧密配合的枢纽,他所开导出的锣鼓点子,速度、力度的处理,不同点子的变化转接等,都是根据舞台演出的需要而掌握的。

鼓板由古代拍板发展而成。现代通用的多由三块板组成。每块长27厘米,上宽5.9厘米,下宽6.7厘米,厚0.8~0.9厘米。中板略厚,两面是平的。盖板和底板稍薄,有一面中间隆起呈脊状。盖板的平面和中板用丝弦缠绕两头,合并而成一体。前组两块,后组一块,板上部有两个小孔,用绳穿连。

鼓板可用紫檀、红木、花梨木或其他硬木制作,木材必须干燥,不能有干裂或腐朽现象,对制作的材料有很高的要求。板无固定音高,发音短促,声音坚实响亮,穿透力强。用纹理旋转的木料制作的鼓板,发音更为脆亮。

鼓板演奏时,左手执底板,使与前两板相碰而发音。底板中间隆起,下部击板部位形似人的上嘴唇,故名“板唇”,是发音高低、宽窄、闷亮的关键。鼓板常用于京剧、昆曲、越剧等地方戏剧伴奏和江南丝竹、苏南吹打、十番锣鼓、山西八套等器乐合奏,是主要的节奏乐器之一,常在乐曲的强拍上击奏。在戏曲伴奏中,常与板鼓合用,由司鼓者兼操。

同类推荐
  • 都市速写簿

    都市速写簿

    1975年到1988年,是台湾走向开放、社会力爆发的年代。整个社会都在急遽的变动之中,高楼盖入农田,工厂挤进民宅之间,与经济上升同时而来的,还有严重的交通堵塞与空气污染。人心因物欲而躁动,人们在放纵感官的同时,心灵的空虚也一一显现。摄影家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成年以后,进入台北工作生活。他以敏锐的摄影触感与深切的社会关怀,记录下那个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八十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台湾完成它的蜕变,阮义忠也在摄影中反躬自省,发现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 音乐之趣

    音乐之趣

    本书由46篇文稿组成,介绍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音乐知识和意味深长的音乐史料。
  • 纸间映像

    纸间映像

    本书为我国资深影视评论人藤井树,积数年之功,倾心打造的经典影评作品集结本。书中首次曝光了作者十二年来在影视道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思。全书共七辑,分别冠以“青春”、“禁忌”、“浮生”、“幻爱”、“感官”、“天真”、“城市”主题,内容涵盖中外影片近百部,不限作品国籍与出品日期,选取震撼心灵的银幕佳作,用文字细细解读。藤井树的影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角度独特,观点敏锐,笔触纤细,字里行间充斥着知性之美与文艺气息。作为一部赏析类作品,其本身也是一部值得赏析的佳作。
  • 收藏兴趣热线

    收藏兴趣热线

    本书主要有关青少年收藏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邮票、玉石、奇石、陶瓷、书法、古玩、印章、烟标、火花等内容。
  • 欧洲音乐的发展与交响乐作品欣赏

    欧洲音乐的发展与交响乐作品欣赏

    这是一本普及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的,有一定水准的广度、包容性和通俗性的音乐读物。全书共分六章,以第一、三、四、五章为重点章节。第一章,以常识性为特色将欧洲音乐史加以完整概述;第三章,就如何欣赏和理解交响音乐作品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第四章,以第三章中欣赏音乐所立观点将音乐的表现内容作为切人点,把从巴洛克音乐到现代音乐中的50多首交响音乐名曲划分为三大类由浅入深作出介绍;第五章,系统概述了交响音乐发展史。此外,第二、六章的内容也不乏丰富性。
热门推荐
  • 青春一角

    青春一角

    青春二字,是一个太敏感的词语,它可以灿烂,可以伤感,可以美好,可以残缺。。。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夏月晴、林雨凡、欧源、林雅清、陈诗娴、方景茹。。。那些年,一起青春过的人,一起青春过的岁月,一起交织过欢笑和泪水,青春没有失败,青春只是青春。。。
  • 我的极品纯情女友

    我的极品纯情女友

    又名:(等待晴空)我一直以为,我的生活简单平凡。但是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我的发现身边一切都变了。我的生活变的不在简单,我身边的人也变得不在平凡。如果不能让人生辉煌,那也绝不让人生黯淡。本书讲述的是,小人物在都市的生活与奋斗。
  • 阴阳君上

    阴阳君上

    冰火城,冷家第三子。他是臭名昭著的纨绔大少,更是众所周知的废柴。十六年来,受尽屈辱。但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早已注定!十六岁,成人礼中,遭受到来自未婚妻的羞辱,冷云双手紧握,十指紧扣,刺入手心,在极致愤怒中,觉醒冰火至尊体质!不,他是阴阳君上,世间阴阳二极皆为他所掌控!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特工妈咪:财迷宝宝高冷爹

    特工妈咪:财迷宝宝高冷爹

    夏羽沫执行任务中,悲催的进错房间,羊入虎口,被某男吃的干干净净。第二天惊醒后,留下几个钢镚儿,附上一张纸条:【昨晚表现的还不错,这是你的小费。】君煜咬牙切齿,哪怕翻天覆地,势要把这女人找到!五年后,夏羽沫带着两萌娃华丽回归。“妈咪,今天我认了个爹地。”某娃拿着一堆金银财宝笑嘻嘻的跟妈咪汇报。“妈咪,我也认东方叔叔做爹地了!”某娃同样把妈咪卖的干干净净。“君少,有人在挖你墙角。”某男眯眯眼,问:“谁?”“你孩子。”大手一挥,“靠,老子去灭人!”
  • 夜铭魔法学院的邪魅吸血殿

    夜铭魔法学院的邪魅吸血殿

    她,在人界是一个孤儿,因为一次偶然,到了夜铭魔法学院读书,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身份好像没那么简单,沿着线索,一步一步的寻找答案,然而,答案却令她震惊。他,吸血鬼亲王,在一次偶然中遇到她,后来因为一次任务,她成为了他的女仆,渐渐地,他习惯了她在的生活,喜欢上了她,她逃跑,他愤怒与无奈,看他能否捕获这只情商低的家伙,她的身份会不会让他震惊,,,
  • 仙壶农庄

    仙壶农庄

    一个意外得到的神奇小壶,给了萧平完全不同的人生。从此他困顿的生活得以改善,种地、办工厂、给人看病,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新建了一个书友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群号:238345494
  • 闹诡

    闹诡

    危机四伏的鬼打墙,离奇的死而复生,身手恐怖的灵猫,神秘的老赵头,凶猛的巨蛇,深藏乡村的怪闻奇谈,这一切是天灾?还是人祸?一切尽在《闹诡》……
  • 忍者天下

    忍者天下

    火影无双,忍者天下。以前半部火影为背景,讲述现代宅男的异界生活奋斗史。我承诺,在打倒诸位之前,不率先使用木叶最强嘴遁漩涡鸣人。一不小心就将木叶这个小村子建设成了国际政治、经济、娱乐和文化中心,那么村支书,谁来当呢?——————————书友群:419377841
  • 血逆苍穹

    血逆苍穹

    带着无尽的恨意,叶辰盗取了圣兽之血,遭遇镇杀。重生后,再一次遇到了曾经心爱的女子,认识了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的兄弟。三种力量的完美融合,这一次,叶辰,将登临武道巅峰。曾经的悲剧,绝对不会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