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
2010年8月,当郭宝成摘得“2009中国改革年度人物”还没过一年之际,他不得不为这块极具含金量的牌子付出了代价。
2010年9月,郭宝成“退居二线”,调任榆林人大副主任,从级别上看虽是平调,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被贬和降级。这种猜测得到了郭宝成本人的确认,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网友说得没错,他就是被贬,就是被罢官。罢贬理由是:上级认为“神木捅了娄子,抹了黑”。
2009年,榆林市委常委、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荣膺“2009中国改革年度人物”,摘取了本年度改革人物的最高奖项。评选理由是:神木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机遇,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每年保持了3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由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历史跨越。尤其2009年推行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牵涉面广,改革难度大,但神木把此项工作视为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大胆尝试,打破陈规。
“改革书记”郭宝成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属陕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与早年的荒凉贫瘠的陕北印象相比,神木显然是一个异类:一辆辆运煤的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名牌越野车不时闪现。当地的消费水平并不低,一些位置地段好的房屋,价格丝毫不逊于首府西安。神木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钱,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他们的“改革书记”郭宝成。
2005年,郭宝成任神木县县委书记,力推民生政策改革,实施“十大惠民工程”,涉及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扶贫、交通、人居、安全等十个领域,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在教育方面,神木县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此后步步超前,并于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覆盖城乡、包括高中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对住校学生给予每人每天3.5元的生活补贴,每年县财政为此投入约1.6亿元。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县慈善协会给予每人最高每学期5000元的资助,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
在医疗方面,神木县于2009年3月开始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并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措施。这实际上是一种“基本医疗高标准的保障制度”,以县级定点医院住院病人为例,400元起付线以下部分由患者自付,超过部分按管理办法全免,每人每年报销封顶为30万元。县财政以每年约1.5亿元的投入,让城乡居民摆脱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可以用一句公共标语来概括:“在神木,人人享有免费医疗!”
“救命的政策”
郭宝成在一次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我年龄大了,胆子也大了。反正快退休了,有一天权力,就要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这就是农民出身的郭宝成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也在神木实现了他这一朴素的权力观。
2009年3月1日,对于神木的百姓来讲,幸福来得似乎有些突然,神木县启动医改。
在医改方案付诸实施前,调研论证、技术评估、经费测算足足做了一年零三个月,走访了一百三十多个医药单位和部分乡村企业,并且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了五六次才通过。
郭宝成很好地诠释了“执政为民”这个口号,县级政府,有了一定的财力基础后,执政重点、资金投放是关键,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政府不能缺位和错位;不搞好看的,只搞实用的,把钱真正花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看着神木县级医院豪华的装备,整整十层的医院大楼,外面装饰着玻璃幕墙,里面有电梯和最尖端的医疗设备,以及医院中长长的就诊队伍,可见神木医改的成效。
因为看不起病,七十二岁的店塔镇农民王号善硬是把胃病拖了五年,直到免费医疗推行后他才接受了手术。老人感慨地说:“我们农民过去有了病,都害怕去医院,在家里硬扛着。现在再也不用为得病发愁。这可真是个救命的政策。”
“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
关于免费医疗,郭宝成有一段名言:中国任何一个县,都可以推广、借鉴神木模式。钱在我看来不是问题,前提是要不要搞的问题。郭宝成还说:“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我们花了1.5亿元,把群众看病的问题解决了,群众爆发出来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了更多的精力推动神木经济的发展,这种巨大的力量对促进当地经济是潜移默化的,政府也‘赚了一大笔钱’。”
郭宝成的话无疑有“自圆其说”之嫌,谁都知道,1.5亿元投入到医疗体制里面,对老百姓是实惠了,但是对它的GDP的增长远没有投一个机场,投一个高速路那么大的作用,那么对于很多地方官员来说,就缺乏效仿神木的利益驱动机制。“神木模式”就无法被更多地接受和响应。
关于“乌托邦”的质疑
神木医改可以说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当中的一个破冰之举,但是也带来很多的质疑。有评论家指出,沿海富裕城市都还没有实现的全民免费医疗,居然在陕北一个不知名的县城搞起来了,无疑是“大 跃 进”、“政治秀”,甚至是“乌托邦”。
央视的一档节目,也有评论员称神木医改遭尴尬,制度漏洞太多,难以控制费用,结果是医院和病人得利,政府财政受损,“免费午餐”的味道变了。
更加有人质疑,神木县在民生建设上的超前投入,会让群众“吊高胃口”,出现“养懒汉”的消极现象。
外界各种各样的疑虑和说法,让全民免费医疗的幕后推手郭宝成,一时处于风口浪尖。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郭宝成站出来一一澄清。
“2009年3、4月份人数比往年同期增加了20%,说明老百姓拖延多年的大病来看了,能让他们得到及时救治。当时我们也预计了会出现床位紧张的情况,不过旧县医院还有200张床呢。”曾经上过老山前线的郭宝成打了个比喻:打仗还有预备队呢,我们钱和床位都有预留。高明的指挥员在运筹帷幄的时候就想到了,真用上预备队说明战事吃紧了。
对于“养懒汉”一说,郭宝成回复:“首先,共 产 党执政的目标就是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因此,让公共财政最大限度惠泽老百姓,这没有任何问题。其次,‘养懒汉’的担心是低估老百姓素质而做出的判断。目前,神木县一个农民工每天打工的收入是一百多元,谁不愿意早点出院去挣钱啊?”
神木模式“人走政息”
“如果出了问题,我一个人承担,摘我乌纱帽。”在神木主政五年的郭宝成终究还是“退居二线”了,当然这只是好听点的说法,其实就是被贬。
那么“神木模式”会不会继续往前走,还是“人走政息”?郭宝成说:“我想肯定会往前走的。这是一项让千千万万百姓获益的政策,谁敢说取消它?老百姓首先不答应!”
郭宝成对“神木模式”充满肯定和信心。但是如果老百姓“不答应”就可以阻止一个公共决定,为什么那么多挽留郭宝成的声音,仍没有改变郭宝成被“罢官”的结局?
“在中国一把手的权力高度集中,搞不搞免费医疗,关键不是有没有钱,而是一把手的执政理念。碰到一个好的一把手,是老百姓的福气;换言之,则劳民伤财。”
身在一县权力中心的郭宝成对“一把手的权力高度集中”深有体会。权力高度集中的“一把手”,可以大刀阔斧强推美好的施政理想。有个故事说,印度的行政领导羡慕中国的行政领导,原因在于后者有着高度集中的权力,可以非常容易地推进某项政策,而前者建个飞机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票数,那么想法再美好都会泡汤。
“在中国一把手的权力高度集中”,只可惜很多“一把手”把优势用到了歪路上,腐败就不说了,就是在执政上,也是宁愿建政绩工程,也不愿满足民众火烧眉毛的需要。
当然,世事无绝对,“关键不是有没有钱,而是一把手的执政理念”,郭宝成的这句话未必全对。因为“一把手”之上还有“一把手”。就是郭宝成自己在推行神木模式的时候,也是秘密进行。即便如此,他这个“一把手”还是因此被“罢官”了。尽管郭宝成说“每个县都可以搞神木模式”,可谁还敢去模仿?
历来改革者不计其数,回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的改革家,不难发现,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体制内认可而继续改革事业,更多的人离开改革的实务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