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春申君死后的第二天,在头天晚上还悍然尿床的六岁小孩、太子捍登上了王位,因为楚考烈王在此之前已经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感恩之情与世长辞了。
这个被后人称为楚幽王的人将永远不会知道他真实的生父是谁,不过这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他成了楚国的最高领导人,这就够了。
李园则成了楚国的相国。他现在看上去不怒自威,一点都看不出他当年做门客时的穷酸相。往事不要再提,李园时代的楚国人人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大声说话。这个国家像是隐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又像是什么秘密都没有。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说出来,那就什么秘密都没有。
蠢蠢欲动的代价
吕不韦偷情了。
被偷的人是太后——秦庄襄王子楚的老婆。
而这个子楚正是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对象。
一般来说,吕不韦是不会无耻到这个地步的。虽说这看上去雍容华贵的太后是他过去的小老婆,可现如今毕竟是母仪天下的人了,不能轻易亵渎的。
吕不韦之所以亵渎了太后并且太后也心甘情愿接受他的亵渎原因只有一个:庄襄王死了。
继位的太子政只有十三岁,算是未成年人。
于是一切皆在吕不韦的掌控之中——这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的女人。
和楚国发生的事情一样,吕不韦时代的秦国人人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大声说话。这个国家像是隐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又像是什么秘密都没有。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说出来,那就什么秘密都没有。
但是仇恨还是存在的。
存在长安君成峤的心里。
这长安君成峤算是秦王室里血缘正统的一位,如果不是他那个可疑的赵政从遥远的赵国斜插进来,长安君成峤自信他将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现如今,太子政成为秦王已让他心里老大不舒服了,吕不韦又偷偷摸摸和太后搞搞一夜情,天亮以后说分手,更是让他憋得慌。
他想爆发,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机会。
好在这一天,机会终于来了。
因为吕不韦心血来潮了。
吕不韦心血来潮不是针对太后的,而是针对赵国。
他派了蒙骜和张唐两员大将领五万人马攻赵,同时命令长安君成峤和将军樊於期做后援。
长安君成峤的心里开始蠢蠢欲动。但到底该怎么动,他却找不到方向。
毕竟他才十七岁。
有一个人知道蠢蠢欲动的方向。
樊於期。
樊於期之所以知道蠢蠢欲动的方向是因为他的年龄。
他正值壮年,明白什么叫择时而动。
也明白什么叫游刃有余。
同时,樊於期不仅知道蠢蠢欲动的方向,也有蠢蠢欲动的决心。
因为他对吕不韦的所作所为早就看不下去了。樊於期认为,一个商人,咸鱼翻身到如此地步却不知收敛,那是要遭报应的。
樊於期决定联合长安君成峤给吕不韦一个教训。
他们不做后援了,要做前锋。
进攻吕不韦集团的前锋。
不过很遗憾,他们没能攻到咸阳。
因为吕不韦没给他们这个机会。吕不韦派出了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王翦领兵十万前去平叛,与此同时,张唐等将也不攻赵了,而是杀了个回马枪,与王翦兵团合围长安君成峤和樊於期。
至此,这场战争的成败已没有任何悬念。长安君成峤在临死前突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具备正义性,而在于拳头硬不硬。他为自己死于奸夫淫妇之手死不瞑目。
但是,吕不韦并不在意他死的时候眼睛处于什么状态,他只在意这个挑衅者是否已死。如此,他才能安心地继续在秦国享受荣华富贵。
因为他是商人吕不韦。有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
没人肯去燕国
秦王政长大了。
长成一个帅哥。
史书上说,秦王政(成年后)身长八尺五寸,英伟非常。
可他的眼神是忧郁的。
因为他关注的是天下大势。
他迫切想知道秦国能不能把赵国给吃掉。
在仕途上已经混了很久的蔡泽明确地告诉他:不可以,也可以。
蔡泽说话是越来越含蓄了。这是一个人上了年纪之后的留有余地。但是这一回,蔡泽其实没留余地,因为他说“不可以”和“可以”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是否能做到联燕抗赵。
这基本上是远交近攻的老套路,不过,对秦王政来说却是一次新鲜的尝试。
于是蔡泽奉命出使燕国。
燕王很快就被他说动了。
两个原因。一是燕赵本来就有世仇,燕之所以附赵那完全是半推半就,无力反抗的结果;第二个原因是燕王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大腿要拣粗的抱。
毫无疑问,秦国的大腿比赵国的大腿粗。
燕秦会最后达成了实质性的成果:两国交好,合力抗赵。同时拟使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也委派大臣一人做燕国的国相。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燕秦两国从今以后要死死地绑在一起,直到海枯石烂。
于是以下场景顺理成章地出现了:蔡泽回国的时候,他的屁股后面跟着传说中的燕太子丹。
这样的结果应该说是秦王乐见的。但对吕不韦来说,却是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因为没人肯去燕国为相。
吕不韦自己当然不可能去,他的意思是让张唐去。可他没想到的是,张唐他奶奶的也不愿意去。
给出的理由是——他打了N次赵国,赵人恨他恨得牙痒痒,所以他肯定不会活着到燕国去。
因为从秦国到燕国,中间要经过赵国。
吕不韦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张唐依旧是打死我也不去的模样。不韦同志的头便不可遏止地痛了起来。
什么赵国人恨他恨得牙痒痒?张唐奔燕,那是悄悄地干活,敲锣打鼓的不要。说到底,还是担心自己到了燕国没有发展前途……唉,要狠斗私字一闪念啊,这么多年来,秦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教育工作没抓落实。
吕不韦自怨自艾。
只是接下来,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说服张唐呢?
吕不韦一筹莫展。
甘罗站了出来。站在吕不韦跟前。
甘罗是赫赫有名的甘茂的孙子,但即便这样,吕不韦的眼睛还是没有抬一下。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坐着就比站着高,另一些人站着还没坐着高。
甘罗就是另一些人。
他只有十二岁。
但很快,吕不韦的眼睛就睁得很大了。
不为别的,就为甘罗的出口成章。
甘罗对吕不韦说,你可别轻视我,过去项橐七岁就做孔子的老师了,我现在比项橐大五岁,难道不能做点事吗?
吕不韦决定让这个未成年人做点事。
做点说服成年人的事。
一个未成年人的智商
奇迹发生了。
甘罗说服了张唐。
一个未成年人说服了成年人。
道理很简单,甘罗找到了张唐的痛处,然后仔细地捏了捏,问他痛不痛。
寻找的途径是这样的:甘罗让张唐做选择题,让后者比较两组人物中谁是最厉害者。
白起和张唐。
吕不韦和范雎。
张唐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白起比张唐厉害,吕不韦比范雎厉害。
甘罗又出问答题:为什么比张唐厉害的白起会惨死杜邮?
张唐再一次作出正确的回答:不听话。
对,所以说做人要听话。甘罗循循善诱,要是不听话呢,就会死得很惨。范雎没有吕不韦厉害,都死得那么惨了,我不知道接下来将军你的命运会怎么样。
甘罗说这话时一双天真无瑕的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张唐,看得他心乱如麻。
直到这时,他才真切地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一生下来智商就他奶奶的贼高,高到你不嫉妒都不行。
嫉妒之后是认输。
张唐答应去做燕相。
但是,甘罗却又出人意料地不让他去。
因为障碍还没排除。
赵国。
甘罗扑闪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却将人世间的世事人情洞察得一清二楚。
他看出了张唐心中的忧惧,虽然此人已答应去做燕相。
甘罗决定,自己得去赵国走一趟,做一回秦国历史上出访年龄最小的外交官。
赵王顺理成章地轻视了他。
在这个世界上,强者轻视弱者,年长者轻视年幼者,那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过甘罗却有把握在四分之一炷香之后,让赵王停止他的轻视。
改为仰视。
但是赵王没有。
准确地说赵王没有在四分之一炷香之后才停止轻视,而是在甘罗说出第一句话时就开始仰视他了。
当其时也,赵王从鼻孔里发出了一个王者的疑问:都说秦国是大国,怎么,现在人少得连使者都挑不出来,而让你这个黄口小儿出来当差吗?
甘罗用他的童声回答得不卑不亢:秦国是大国,人是有的,只不过是各有所用罢了。年长者用大事,年幼者用小事。我年纪最小,所以被派到贵国来了。
赵王在一瞬间被震翻了。
就像被人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骂了一通一样,赵王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角度予以回击。
这基本上就是智商的差别了。智商高者对智商低者俯视,智商低者对智商高者仰视,赵王现在不得不对甘罗仰视。
接下来,甘罗还是用他的高智商对赵王进行了掌控,让后者心甘情愿地割五城献秦,以绝秦燕之好,以结秦赵之好。
甘罗此举,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一、改变了当时世界格局的走向,使得秦与燕赵三国之间的敌友关系瞬间发生了巨变。
二、改变了燕赵两国的命运,赵献秦五城后,又从燕手里夺得了三十城,其中赵得十九城,秦得十一城,秦赵两国成为大赢家,燕国赔了太子又失城,可谓损失惨重。
三、改变了他和张唐的命运。张唐不用再去做燕相,而他自己则成为秦国丞相——一个十二岁的大国丞相。
但是,甘罗此后不再有如此的大手笔了。
因为很遗憾,他死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会死,甘罗却在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年龄突然死去,这不能不让人感慨如下四个字——
天妒英才。
甘罗少年早逝,战国的剧情因此逊色不少。不过,对秦国来说,大戏却刚刚开场,这回的第一男主角是秦王政,他将演出一场很黄很暴力的宫闱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