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这一招
复利累进,巧妙地利用复利工具
复利累进理论及方法,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积累的最宝贵的获利经验。大多数股民之所以见利就跑而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关键是缺乏对复利累进价值的了解。要想在未来的投资中像巴菲特那样使财富持续增长,最大奥秘就在于重视和引入复利累进。
复利是最好的获利工具
在长期投资中,没有任何因素比时间更具有影响力。随着时间的延续,复利的力量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投资者实现巨额的税后收益。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要了解巴菲特,了解复利的累进概念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观念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了某些奇怪的理由,在投资理论中这个观念的重要性却被轻描淡写。巴菲特认为,复利累进的理论是至高无上的,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事物之一,运用这个神奇的事物能使投资以可观且富戏剧性的比率成长。所以,在早期与少数几位合伙人的书信和记录中,他极力阐释复利的功能。对于巴菲特来说,运用复利真正的技巧在于:既获取高额的年复利累进报酬率,却不会受到个人所得税的限制。或许这就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最让那些想要学习巴菲特操作哲学的人最感困惑的地方。
《IT经理世界》2009年1月刊登的一篇名为《巴菲特是如何炼成的》的文中,作者写道:
巴菲特天生对数字有着特殊的爱好:即使在教堂听布道的时候,也会收集赞美诗的作曲者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以便计算他们的寿命。上学之后,他一直热衷于与好朋友在黑板上比赛算术题,他总是优胜者。11岁的时候,巴菲特就被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给迷住了。从这本书里,他第一次理解了“复利”的概念: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25年后这笔钱将会变成10800美元!在此后的投资生涯中,他不断地运用这个最基本的理念。
巴菲特的每一项投资所要寻求的是最大的年复利税后报酬率,巴菲特认为借由复利的累进才是真正获得财富的秘诀。
假设有一笔10万美元的资金,分别在10年、20年和30年期间,以5%、10%、15%及20%的比率,在不考虑税负循环复利累进的情况下进行累计,其最终的累进价值会有惊人的差距。
仅仅是5%和10%的差异,对投资的整体获益会有惊人的影响。10万美元以每年10%的获利率经由免税的复利累进计算,10年后将会价值259374美元,若将获利率提高到20%,那么10万美元在10年后将增加到总值为619173美元,20年后,则变成3833759美元,但是以10万美元,免税的年获利率20%来累进计算,持续30年,其价值会成长到23737631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获利。
复利收益率些微的百分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产生的差异是令人吃惊的。巴菲特寻找的,便是那些可能在最长的时间获得年复利回报率最高的公司。在掌管伯克希尔公司的41年间,巴菲特一直能够以23.5%的平均年复利回报率来增加他公司的净值,这确实是了不起的。
在巴菲特的管理下,1965年到2007年这43年中,伯克希尔年均复利收益率为21.1%,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均收益率10.3%的一倍,但伯克希尔43年总的收益率是4008倍,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总收益率68.4倍的56.8倍,远远超过大盘。
又比如:
1989年,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被低估,因此他将伯克希尔公司25%的资金投入至可口可乐股票中并从那时起一直持有至今,该项投资从最初的10亿美元已经飙升到今天的80亿美元。
巴菲特还对保险公司产生了兴趣。巴菲特之所以对保险公司有那么大的兴趣,并非这些保险公司的股票让他心动,而是保险公司大量的浮存金。根据资料,伯克希尔公司收购的保险公司在1967年就贡献了1700万美元的浮存金,到1997年,浮存金已经达到30亿美元。
也就是说,巴菲特在40年投资生涯中,不断地投入了浮存金,相当于不断地投入了“无息贷款”。依靠这些贷款和长期稳定的复利,才最终成为了首富。有人曾计算过,如果巴菲特不依靠浮存金,40年后总资金仅仅只有6亿多美元,而绝不能成为股神。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从某种意义而言,巴菲特利用投资中复利的获利行为,给了投资者这样一个启示:如果你对复利概念正确理解并运用,就相当于为你的未来买了一份最成功的保险。
复利是投资者成功的必备利器,短暂的追涨杀跌难成大气候。正如古代俗语所云:“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世界上众多成功的投资者莫不借助于长期稳定的复利投资手段。在中国近20年的股市历史上,股价的大趋势是一直呈上升趋势的,也不乏一些收益率长期稳定的优质企业,如果你能坚持长期投资,利用复利的力量,必将收益无穷。
复利魅力的关键因素:时间与回报率
复利有点像从山上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粘得相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在长期投资中,没有任何因素比时间更具有影响力。随着时间的延续,复利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投资者实现巨额的税后收益。
在巴菲特合伙公司1962年的年报中,巴菲特推算了500多年前西班牙女王如果不支持哥伦布航海,而将3万美元以每年4%的复利进行投资的话,其收益将高达3千亿美元,“根据不完全资料,我估算伊莎贝拉女王最初给哥伦布的财政资助大约为3万美元。这是确保探险成功所需资金的最低数值。不考虑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成就感,需要指出的是,粗略估计,最初投资的3万美元如果以每年4%的复利计算,到1962年价值将达到3千亿美元。”
复利的力量决定于时间的长短和回报率的高低两个因素。不同的复利带来的价值增值也有很大不同:时间的长短将对最终的价值数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时间越长,复利产生的价值增值越多;回报率对最终的价值数量有巨大的杠杆作用,回报率的微小差异将使长期价值产生巨大的差异。以6%的年回报率计算,最初的1美元经过30年后将增值为5.74美元。以10%的年回报率计算,最初的1美元经过同样的30年后将增值为17.45美元。4%的微小回报率差异,却使最终价值差异高达3倍。
巴菲特强调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地长期持有,他的经验是“用屁股比用脑袋挣的钱多”。因为在投资中,持有的时间越长,复利的增值作用越巨大。在1973年,巴菲特用1062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到2003年底市值增加到13.67亿美元。巴菲特耐心持有30年的投资利润为12.80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128倍。
许多人都只知道巴菲特喜欢驾驶老式汽车,但并不知道他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他与人合伙的早期,他开着一辆VW Beetle(甲壳虫)。很多人因而认为他不喜欢物质的享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他的复利累进报酬思维影响到了他的花费习惯。在今天一辆价值2万美元的汽车,10年后将会变得一文不值。但是巴菲特知道,他的投资能够获得23%的年累进获利。这表示今天所投资的2万美元,在10年后将会价值158518美元,20年后将会价值1256412美元,30年后将会价值9958257美元。对巴菲特来说,30年后的9958257美元巨款绝对比今天的一辆新车有价值。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复利累进理论是巴菲特财富持续增长的最大奥秘。好多投资者没有了解复利累进理论的价值,即使了解了也没有长期坚持下去的毅力。这是大多数投资者难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在投资中获得高回报,就必须对复利累进理论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为投资人,相对以一定复利利率的连续投资,以同样复利利率增长的单一投资能够实现远远多得多的回报。
在节税中运用复利的方法
如果你在一笔交易中挣了125美元然后支付了50美元的佣金,你的净收入就只有75美元。然而如果你损失了125美元,那么你的净损失就达到175美元。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巴菲特不仅运用复利方法长期赢利,而将复利的思想运用在避免税收方面,并取得复利累进的超级效果。巴菲特认为,运用复利累进既可以获得高额的年复利累进报酬率,又可以不受个人所得税的限制。比如,假设伯克希尔旗下公司某明星股的每股税后盈余是100美元,而且它要发放每股100美元的股利给股东,那些股东就必须支付100美元股利收入的个人所得税(31%的税率),那么他们的税后获利就变成69美元。但是,如果该公司选择保留那100美元,同时不将它视为股利发送,这些钱就可以留在公司内,以避免个人所得税的惩罚效果,并继续以复利在累进。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的年报中对长期投资由于节税而产生的巨大收益进行了详细解释:“大家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到,如果年底我们一口气将所有的有价证券按市价全部出售,那么,我们需要支付的资本利得税将高达11亿美元,但这11亿美元的负债真的就跟年末后15天内要付给厂商的货款完全相同或类似吗?很显然并非如此,尽管这两个项目对经审计的资产净值的影响是相同的,都使其减少了11亿美元。另外,由于我们很大程度上根本没有抛售股票的打算,政府就没有办法征收所得税,那么这些所得税的负债项目是不是毫无意义的会计虚构呢?很显然答案也不是。用经济术语来讲,这种资本利得税负债就好像是美国财政部借给我们的无息贷款,而且到期日由我们自己来选择。这种‘贷款’还有另外一些很奇怪的特点:它只能被用来购买个别股价不断上涨的股票。而且贷款规模会随着市场价格每天的波动而上下波动,有时也会因为税率变动而变动,事实上这种所得税负债有些类似于一笔非常庞大的资产转让税,只有在我们选择从一种资产转向另一种资产时才需要缴纳。”
巴菲特提醒投资者说: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因为这种简单的数学计算结果就倾向采用长期投资策略。事实上,通过更频繁地从一项投资转向另一项投资,我们还可能获取更多的税后利润。许多年之前,查理和我就是这样做的。但现在,我们宁愿待在原地不动,虽然这样意味着略低一些的投资回报。我们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深感美妙的业务合作关系是如此宝贵又令人愉快,以至于我们希望继续保持下去。做这种决定对我们来说非常容易。因为我们相信这样的关系一定会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投资成果,虽然可能不是最优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认为除非我们思维不正常,才会舍弃那些我们熟悉的有趣且令人敬佩的人,而与那些我们并不了解而且资质平平的人相伴。这有些类似于为了金钱而结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选择,尤其是一个人已经非常富有却还要如此选择时,肯定是精神错乱。”
又比如下面一则:
1989年,巴菲特出售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一小部分持股,结果由于当年公司产生了2.24亿美元的利润,需要缴纳7600万美元的转让税。这让巴菲特十分后悔,他把此事向股东大会做了通报。并以一个极端的例子,来向股东说明、不要轻易出售公司持股这会多出税款并影响复利递增。他说:“让我们想象一下,伯克希尔公司只有1美元可用来进行证券投资,但它每年却有1倍的收益,然后我们在每年年底卖出。进一步想象在随后的19年内我们运用税后收益重复进行投资。由于每次出售股票时我们都需要缴纳34%的资本利得税,那么在20年后,我们总共要缴纳给政府13000美元,而我们自己还可以赚到25250美元,看起来还不错。然而要是我们进行了一项梦幻投资,在20年内翻了20倍,我们投入的1美元将会增至1048576美元,即1×(1+100%)20104856.当我们将投资变现时,根据35%的税率缴纳约367001美元的资本利得税之后,还能赚到681575美元。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收益差异,唯一的原因就是纳税的肘机不同。有意思的是政府在第二种情形下得到的税收与第一种情形下相比约为27:1.与我们在两种情形下的利润比例完全相同,当然政府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等待这笔税金。”
巴菲特的话得到了股东大会的赞成。从此,伯克希尔公司在出售持股时更加慎重,所获得的利润收入也更加丰厚。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无疑,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要缴纳资本利得税。但资本利得税只有在你出售股票并且卖出的价格超过你过去买入的价格时才需要缴纳。因此,是否缴纳资本利得税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可以选择的。投资者既可以选择卖出股票并对获得利润部分缴纳资本利得税,也可以选择不卖出股票从而不缴税。由于存在资本税收,所以投资者在投资中需要将税收考虑在成本之内,追求税后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