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37900000010

第10章 《易传》与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化

第一节 《易传》的思想体系

《易传》是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产生于战国末年。它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对经而言称为传,又称《十翼》。后代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很多,也都是“易传”。与其他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著作相区别,“十翼”又称作《易大传》。

为什么对占卦的书《易经》的解说和发挥能产生出《易传》这样的哲学著作?这是因为《易经》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具备一些特点。《易经》的一些卦爻辞中包含着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例如“师出以律,否臧,凶”(《师卦》初六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泰卦》九三爻辞),都具有一定的客观内容和认识意义,而不仅是依据卜卦工具显示的变化作出的主观臆想。《易经》的卦爻辞已经借助64卦,384爻的结构组成了一个系统,不再是一堆毫无联系的占卦材料。《易经》也不再是单纯作为史料保存的占卦记录,而是为后来占筮提供参考和推论的依据。这些特点都是卜辞所不具备的,这是《易经》能够发展出哲学思想的内在原因。

从《易经》的时代到《易传》的时代,经历了七八百年的漫长时间。在这期间人们对待《易经》的看法反映着西周到战国末年人们思想水平提高的过程。殷周之际曾发生过一次宗教世界观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形成的周人宗教世界观强调人事可以影响天命,为人类自觉的能动性开辟了一席之地。这一时代形成的《易经》是探测神意的工具,对世界的看法属于宗教世界观。例如《益卦》六三爻辞说:“王用享于帝,吉。”《大有卦》上九爻辞说:“自天之,吉无不利。”但《既济卦》九五爻辞又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祭实受其福。”《萃卦》六二爻辞和《升卦》九二爻辞都说:“孚乃利用”。又认为人的诚信(“孚”)可以影响神的意志。只要诚信,有时一种菲薄的祭祀而比杀牛献牲的大祭更能得到神的福。这与西周的宗教世界观是完全一致的。春秋时期,宗教世界观严重动摇,人们对《易经》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有人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二十一年)有人说:“《易》不可以占险。”(《左传》昭公十二年)有某些情况下,人们并不用《易经》占卦,而是把卦爻辞作为自己已有的某一观点的证据加以直接引用。《左传》、《国语》引用《易经》共22条,其中有6条是直接引用卦爻辞作为论据。参见杨树达《周易古义》。高亨《周易杂论·左传〉、〈国语〉的〈周易〉说通解》,李镜池《周易探源·左国中易筮之研究》。例如郑大夫游吉引用《复卦》上六爻辞“迷复,凶”作为“楚子将死”的证据(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史墨引用《大壮卦》卦象作为他的发展观的论据(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孔子说:“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又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论语·子路》)他为了论证持之以恒的意义,引用了两个论据,前一个是“南人”的格言,后一个是《恒卦》九三爻辞。这种引证方法说明,在孔子心目中,《易经》卦爻辞与格言相似,没有特别神秘的地方。这种对待《易经》看法也是与春秋时代理性的觉醒相一致的。但这时人们只是利用卦爻辞的个别条文表达一些零散的哲学观点。到了战国末期,《易传》对《易经》的框架结构作了全面解释,利用它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形成《易传》这样一部哲学著作。《易传》的出现也与战国诸子学说发展的背景分不开,是理性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易传》各篇并非一人所作,产生的时间有先后不同,《序卦》、《说卦》、《杂卦》三篇较其他各篇出现更晚。但从整体来看,《易传》的内容把政治伦理教训作为核心,强调“辩上下,安民志”(《履卦·象传》),“非礼弗履”(《大壮卦·象传》),着重说明家长制的家族制度的重要。《易传》还提倡调和宗教与唯物主义的“神道设教”思想,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卦·彖传》)《易卦》又发挥了明德慎罚的政治思想,主张“多益寡”(《谦卦·象传》),“赦有宥罪”(《解卦·象传》),“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旅卦·象传》)。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特征,说明《易传》是儒家中一个派别的著作。司马迁和班固都记述过先秦至汉初《易》学的传授世系(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汉书·儒林传》),《易传》的作者必属于这个传授世系有关的人物。

《易传》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的认识。《系辞》说:“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它的内容是人类认识史上积累起来的,形式是从古老的占卦巫术承袭来的。

为了把内容装入《易经》的框架,《易传》解释《易经》时,继承和发展了占卦的象数学。“象”指卦象和爻象。《易传》认为每一卦每一爻都象征着一类事物。例如《说卦》认为,乾卦主要象征着天,但也象征圜、君、父、玉、金、寒、水、大赤、马、木果等。坤卦主要象征地,但也象征母、布、釜、吝啬、均、牛、大舆、文、众、炳、墨等。巽卦主要象征风,但也象征少发、广颡、多白眼的人、经商得利等。坎卦主要象征水,但也象征忧愁、心痛、耳痛等。又如,《象传》解释剥卦说:“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认为剥卦的下五爻都是阴爻,上一爻是阳爻,象征阴性的东西在增长,阳性的东西在衰退,预示着“小人”得势。《彖传》解释复卦说:“复,亨。刚反,动而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认为复卦下一爻是阳,象征阳性的东西在复生,新生的力量正在发展。“数”指占卦中的一套数字关系,指阳数、阴数和大衍之数等。阳数也叫天数,即奇数中的一、三、七、七、九。阴数也叫地数,即偶数中的二、四、六、八、十。天数之和与地数之和相加为五十五,叫天地之数。天数具有阳刚的性质,地数具有阴柔的性质,因而八经卦中卦画为奇数的四卦(乾、震、坎、艮)为阳卦,卦画为偶数的四卦(坤、巽、离、兑)为阴卦。另外,在筮法中还有一些被赋予特别意义的数。《系辞》说:“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这是说占卦时使用的蓍草总数55叫大衍之数。“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这是说演成《乾卦》的216策与演成《坤卦》的144策相加为360策,正与一年360日相当。“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这是说64卦中共有阳爻、阴爻各192爻,演成192个阳爻的策(6912)与192个阴爻的策数(4608)相加总数11520策,正与万物的数目相当。以上具体数字的计算方法,参阅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筮法新考》。《易传》认为这些数字都具有某种神秘性,从这些数字出发,可以说明《易经》的成变化、行鬼神的功用。

《易传》用象数解释《易经》,用《易经》的框架说明世界,对于思想内容起了一种组织作用。但是,卦、爻象与占卦中的数字关系和事物之间没有客观的内在联系,象数说牵强附会地把《易经》的卦爻象以及占卦中的数字关系与事物联系起来,使认识神秘化,损害了思想内容。

《易传》利用了春秋时期的卦象说解释万物生成问题。春秋时期的卦象说认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易传》把天地与其他六种自然物看成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说卦》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就是说,乾、坤两卦分别代表父母,震、坎、艮三个阳卦分别代表长子、次子、少子;巽、离、兑三个阴卦分别代表长女、次女、少女。在万物生成中,天、地的作用是“万物资始”,“万物资生”(《象传》)。六个子女的作用则是“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说卦》)乾、坤两卦代表的天地在万物生成中起主要作用,震、坎、艮、巽、离、兑六卦代表的雷、水、山、风、火、泽在万物生成中起辅助作用。《易传》有许多类似说法,如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感万物生化。”“天地相遇,品物咸间也。”“天地节而四时成。”(《象传》)“天地,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这些说法都是把物质性的天地当作万物生成的根源。

天地究竟是怎样生成的?《易传》认为天地是由太极生成的。太极在筮法中是指大衍之数,即五十根蓍草的总体,在思想内容方面是指天地未分之混沌状态,也就是《吕氏春秋·大乐》中所说的“太一”和《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大一”。战国时代流行一种看法,认为天地是从某种混沌状态中产生出来的,《易传》也具有同样看法。问题在于《易传》还不把太极看作本原,它说:“《易》有太极”,就是说太极为《易》,所以,《易》的框架结构比太极更高,更具有本原性的意义。

关于事物的发展规律问题,《易传》继承和发展了阴阳观念,认为阴阳交感则事物发展,否则事物停滞,例如《彖传》解释咸卦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咸卦代表事物有发展前途,在占卦中代表吉利。因为咸卦的卦象是上兑下艮。兑为阴卦,代表阴气,性质为柔;艮为阳卦,代表阳气,性质为刚。性质为刚的阳气在下就要上升,性质为柔的阴气在上就要下降。阳升阴降,二气交感,所以事物有发展前途。《文言》解释乾卦初九爻说:“‘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占卦遇到乾卦初九爻不可有所作为,因为它表示阳气潜藏着,不与阴气交感,所以表示事物尚无发展前途。《易传》对阴阳观念的发展在于,它不仅把阴阳看作气,而且把阴阳看作事物的属性。它把万事万物分为两类,一类具有阳的性质,另一类具有阴的性质,用阳表示一切事物中刚健的属性,用阴表示一切事物的柔顺属性。这样,阴阳就成为一对代表万物中两种对立势力的哲学范畴。阴阳交感引起发展也就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引起发展。《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下》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这就是用事物本身的矛盾来解释事物的发展,而不在物质世界以外寻求万物发展的动力。

《易传》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系辞》),把阴阳范畴看成贯穿天道、地道、人道的总规律。对于规律与现象的关系以及规律的作用,《易传》提出了深刻的见解。按照《系辞上》的说法,天下事物是极其复杂(“天下之至”)和变化多端(“天下之至动”)的,人们很难把握;而规律则是简单的,人们容易把握(“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掌握了规律就可以“言天下之至颐而不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乱也。”这是从简单和复杂的角度讨论规律与现象的关系,指出掌握规律的意义。《易传》还从抽象与具体的角度讨论规律与现象的关系,看到规律是无形的、抽象的;现象是有形的、具体的。《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个命题后来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易》对事物发展变化作了深入探讨,具有比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先秦思想史上,除《老子》以外,其他著作都只是接触到辩证法的个别片断,唯有《易传》的辩证法思想比较系统。

《易传》认为发展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它说:“日中则,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卦·彖传》)这是从日月运行变化中引申出天地万物无不变化的看法,从而说明天地万物都要随时间而变化,人类社会以及“鬼神”也不能例外,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易传》又认为,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变化的根源,“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系辞下》)。《易传》还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向对立面转化。《易经》有许多相反的卦是排列在一起的,例如,泰卦和否卦,剥卦和复卦,震卦和艮卦。《序卦》对这种排列解释说:“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动必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乾卦六爻的爻辞说明事物依次上升发展,但最上一爻九六爻辞为“亢龙有悔”。《文言》解释说:“‘亢龙有悔’,穷之灾也。”就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穷”)就要向反面转化了。以上是《易传》辩证法思想与《老子》相同的方面。

《易传》的辩证法思想与老子又有不同,最突出的表现是《老子》强调柔弱,《易传》强调刚强。《乾卦·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既讲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又讲了人生哲学。天的运行永恒不止,君子应当效法天行的健壮的精神,自强不息。《大有卦·彖传》说:“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也是同样的思想。柔弱和刚强,在事物发展中各有一定作用,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易传》高于《老子》之处在于,它在强调刚强的同时,没有完全否定柔弱的作用,它主张刚柔相应,保持正中之道,以防止刚强向反面转化。《易传》把这个思想应用到社会关系方面,作了大量发挥。它认为社会关系中君道、夫道、君子之道是刚强的方面,臣道、妻道、小人之道是柔弱的方面。刚要与柔相应,必要时可以居于柔下,损刚益柔,以贵下贱,以取得柔的方面的顺从和拥护。《师卦·彖传》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役)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随卦·彖传》说:“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屯卦·初九彖传》说:“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益卦·彖传》说:“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谦卦·彖传》:“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矣。”柔凌架于刚之上(“柔乘刚”)必然导致不吉利的后果,但若能“顺乎刚”而与刚相应,则可以导致吉利的结果。《易传》看到刚强和柔弱二者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包含着对《老子》思想有抛弃也有吸取。

《易传》不同于《老子》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老子》主静,《易传》主动。《易传》认为,《乾卦》象征的动不仅有“万物资始”的作用,动的结果还能达到“保合太和”、“万国咸宁”(《乾卦·彖传》)的高度和谐状态,“能以美利利天下”(《文言》),获得极广泛的成果。《易传》从重视运动发展出发,强调变革的思想,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应该顺从事物发展的趋势自觉进行变革。《系辞》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化”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裁”是顺从事物发展趋势主动进行变革。《革卦·彖传》说:“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这是说革卦之象(不离上兑)是火在下而欲“炎上”,水在上而欲“润下”,于是发生斗争。离为次女,兑为少女,两者发生斗争,所以说“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在这种条件下就应自觉进行变革,“革而当,其悔乃亡”。《革卦·彖传》接着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把变革视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认为经过变革事物才能向前发展,这是《易传》对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大贡献。至于“革”是不是发展中的质变,以上两处没有说明。《系辞下》“日往月来,月往日来,寒暑相推”,以及《复卦》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的说法,倾向于把发展看成是往复循环,这又是与《老子》相通的。

第二节 邹衍的学说

观察自然现象,用来推测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作法,在古代十分流行,并且出现了不少这类著作。汉代人把这种作法和这类著作叫做术数或数术。《汉书·艺文志》有《数术略》,为七略之一,包括了110种著作,2558卷,可见数术在先秦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数术略》又把这些著作分为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其中蓍龟、杂占两类纯属宗教迷信著作,其他四类著作中包含着天文、历法、地理等古代科学知识,也与宗教迷信结合在一起。《汉书·艺文志》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生杀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五行者,五帝之形气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贵贱吉凶。”把自然知识和人事吉凶牵合在一起,是数术的特点。

数术之学与阴阳五行学说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盖数术家陈其数,而阴阳家明其义耳”(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第142页)。战国时出现了一个学派,将阴阳数术思想加以发展,企图构造世界图式,以说明世界的整体联系,这个学派有就是阴阳家,又叫五行家,或阴阳五行家。

阴阳五行家代表人物邹衍(约公元前305~公元前240年)是齐国人。初“以儒术干世”(《盐铁论·论儒》),后来觉得儒墨两家的学问都是一曲之见,“不知天地之弘,昭旷之道”,“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列士”(《盐铁论·论邹》),“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他的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受到各国统治者重视。司马迁说他的著作有“十余万言”(《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邹衍》四十九篇,《邹衍终始》五十六篇,都已失传。现在可以从《史记》和《吕氏春秋》等书中的一些资料了解他的学说。

邹衍的学说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三个部分,构成一个闳大的体系。

他的天文知识相当丰富,据说不仅谈到天地开辟以来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且一直追溯到天地未生之前。在当时,他以善于谈论天文著名,被人们称为“谈天衍”。但其具体内容如何现已无从得知了。

他的地理学说就是“大小九州”说。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转述,“大小九州”说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儒者所说的中国,只占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中国名叫赤县神州,是小州之一。赤县神州的冀、豫、雍、扬、、徐、梁、青、荆九州此为《尚书·禹贡》所列九州名称。《尔雅·释地》所列九州无青、梁二州,有幽、营二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所列九州无徐、梁二州,有幽、并二州。是夏禹所划分的,不在他说的“大小九州”之内。中国以外如赤县神州这样的小州还有八个,与赤县神州加在一起是九个小州,这叫“小九州”。相连的九个小州构成一个地理区域,周围有“裨海”环绕着,人民,禽兽不能与外界相通。这九个小州加起来构成一个大州。除赤县神州所在的这个大州之外,还有八个这样的大州,与赤县神州所在的大州加在一起是九个大州,这叫“大九州”。大九州周围有“大瀛海”环绕着,天地就在这里相接。

“大小九州”说是对世界地理的推测,反映着战国时代人们想像中的世界范围比以前扩大了。以前中国人观念中的“天下”就是中国。直到孟子还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那个“天下”只是比鲁国大一筹的地理概念,是很有限的。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交通的扩大,人们想像中的世界范围也逐渐扩大。《吕氏春秋·有始览》和《淮南子·地形训》都把“四海之内”(指中国)和“四极之内”(指世界)做为两个地理概念,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地形训》的说法在数量方面与邹衍关于中国占世界1/81的说法很相近,可能与邹衍的地理学说有关。《有始览》的说法在数量方面与邹衍的“大小九州”说距离很大,未必就是邹衍的地理学说《吕氏春秋·有始览》说:“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十万)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十万)有九万七千里。”折算下来,中国的面积只占世界的1/500强。《淮南子·地形训》所说的“四海之内”数字与《有始览》同,而说“四极之内”东西、南北各二亿(十万)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步。折算下来,中国是世界的1/75强。这证明战国时代,人们地理观念扩大了,而实际材料还不足,多用推测和想像去猜测世界。邹衍的“大小九州”说是一种猜测,带有深厚的主观幻想成分。但它大大超过了前人地理知识的局限性。

邹衍的历史学说“五德终始说”,是一种神秘的历史循环观念。它以五德相胜关系说明王朝更替,先后顺序为:一是土德,二是木德,三是金德,四是火德,五是水德。水德之后又是土德,开始另一个周期,循环无穷。每一个王朝代表一德,当一个王朝衰落后,必然被代表另一德的王朝取代。而新王朝兴起的时候,在天意支配下自然界必定出现某种符应。某个君主认识到符应的含义,便成为受命者,取得统治天下的资格。他又自觉地效法符应显示的那一德的性质为新王朝制订各种制度。

《吕氏春秋·应同》篇有一段材料,是现存历史资料中关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最完整的说明: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御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这种历史学说的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为历史发展的最高主宰者是天。天通过五行盛衰表达意志,使五行具备了道德和政治意义,早期的五行学说被神秘化了。另一个方面是,认为王朝兴替只是崇尚的颜色和具体政治措施发生变化,而且在一个周期之后又要恢复过来。变革只是现象,循环不变才是本质。应该说,在邹衍的学说中,“五德终始”说是最为荒诞不经的部分,然而“五德始终”说又是他的学说中影响最大的部分。因为“五德终始”说与孟子所说“五百年必有五者兴”一样,把改朝换代看作不可抗拒的规律,为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新政权制造出一个理论根据。所以邹衍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他到梁国时,梁惠王亲自郊迎;待以宾客之礼;到赵国时,平原君“侧行敝席”,尊敬过于宾客;到燕国时,燕照王“拥彗先驱”,事之为师。秦国更自称代表水德又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以“法”代“礼”,实行“刚颜戾深,事皆决于法”的法家政策,在战国流行的五行观念中,“水德”配四季中的冬季,有“助天诛”的含义。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并不是特定为秦国服务的,而秦国的统治者很快就看到了它的意义。《吕氏春秋》的编纂者显然有采用“五德终始”说的意向,秦统一以后,齐国人把“五德终始”说上奏给秦始皇,便立即得到采用,实行了一整套水德制度。

关于邹衍的思想方法,司马迁有一段说明: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讥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莫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这个“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的思想方法,在时间上是由今推古,进而概括出历史规律,形成他的历史学说,在空间上是由近推远,借助想象描绘出世界整体轮廓,形成他的地理学说。无论历史学说还是地理学说,都是运用了从已知推出未知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必先验小物”,就是立论必有所据,当时学者普遍了解的黄帝以下的历史知识和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生物知识等是他立论的依据。强调“必先验小物”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推而大之”是在已知前提下进行类推,这是古代思想家常常运用的逻辑方法之一,对于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和狭隘经验的束缚,具有一定的作用。

邹衍的学说是企图说明宇宙统一性的一个尝试。当他描绘统一的宇宙图式时,遇到了古代思想家遇到的共同困难:由于自然科学发展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能提供足够的事实说明现实的联系。于是只好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结果是提出了一些天才的猜想,同时说出了不少“虚妄之言”(《论衡·谈天》)。邹衍的“闳大不经”的学说体系,在历史上曾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并对以后航海事业的发展起了引发作用。然而他的学说中影响最大的部分“五德终始说”,从秦汉开始,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工具。历代帝王都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就是宣称他们是奉了天命,承接“五德终始”的秩序来统治人民的。

同类推荐
  • 千年之明记

    千年之明记

    东天阿修罗伽、太上无极元尊、轮回转世千载、历十万八千劫、千年轮回之路、步步妙法生莲、天数五万六劫、情劫终究不过、宁负天下众生、不负卿芳一人、宁舍王位道化、不弃佳人相随、奈何命数无常、不辜天下众生、不负兄弟家国、终究负你一人。春秋战国的阴阳家家主、大秦帝国的幕后推手、徐福的授业恩师、长生药的炼制者。此人究竟是谁?嬴政为何抹去它的存在而焚尽万书?或许只是故事?或许只是传记?真实的是那,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天动地的爱情!将军,请扬我军神威!家主,请壮我阴阳大道!卿不负君兮,君相伴。君不负卿兮,卿相随。不为人知的历史、慷慨激昂的悲歌。血与泪、爱与恨、阴谋与算计...尽在明记。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明的月亮

    大明的月亮

    大魔王朱重八:“我要望远镜,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火器,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钱。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不过这个对我也很重要。”大魔王朱重八:“我要人才,现在当官都找不到人!”马度:“人才啥时候都缺,到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大魔王朱重八:“小舅子,我觉得功臣好像多了点,你咋不说话,你再不说话我就要杀人了,小舅子你别跑呀!”
  • 叁州物语

    叁州物语

    十六世纪的日本,正是战乱四起之时,便成为战国时代。两百多年以来,足利将军家在京都依靠着三管四职维护着自己的统治,他们一度权势喧天。而现在,将军家已经势微,各地武家势力大涨,他们不再甘于人下。应由新的名门诞生,改造这片古老的土地。三河国的松平家本是不起眼的小土豪,依靠征讨土一揆之功占有了一席之地。幼年丧父,流亡他国的少主松平広忠依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时运,一步步走向战国大名的道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入侵欧非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入侵欧非

    本书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具有局史性、资料性,并适当配图,图文并茂。有一定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倾花败

    倾花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魂修成圣

    魂修成圣

    地球宅男小志,励志,想屌丝逆袭,咸鱼翻身,不成想一次意外的海难事故带走了年轻的生命,好在灵魂并没有陨灭,而是被一枚戒指带入了乱世纷争的修真界…看地球同胞屌丝如何再异世界逆袭天下…
  • 偏执总裁要名分:偷香成瘾

    偏执总裁要名分:偷香成瘾

    他12岁,她15岁,她站在初夏的院子里,成为他一生的魔咒。他23岁,她26岁,他终于等到了她的归来。片段:“阳阳,一次,好不好?”俊逸非凡的男人凑近怀里女人的耳边诱哄,呼吸炙热,声音该死的好听。“什么一次呀?”某人蔫蔫的,漫不经心的掀了掀眼。“唔,一次让你提不起兴致吗?其实我也不觉得不够,那就两次。”男人上下其手。“……人家还要看电视呀!”“好吧,那就三次。”“一次!一次就一次!”某人豁出去了。“唔,还是四次吧。”夏骄阳:“……路臣,你这个混蛋!”路臣:“唔,我混蛋给你看……”爱,就是十年如一日。我一步十年,不理岁月,不改初心。《情有独钟》系列第一本,希望大家会喜欢。
  • 阳光恋上微光

    阳光恋上微光

    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会面临着选择一场命运的安排让她认识了他另他爱上了她她是陈微他是石阳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人错失了人生中重要的高考她会怎样他又会怎样命运的错失又会给两人带来怎样的人生旅途呢
  • 万古衍天

    万古衍天

    一个无意的请求,一个无意的回答,使一个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少年,走上了灭世杀神,斩仙除魔的传奇之路……
  • 超级教师

    超级教师

    他是一个黑社会势力的二副手,因为喝醉酒而做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梦。他在梦境中实力强大的可怕,梦醒之后,他又变成了一个黑势力的二副手。他就如一把锋刃一般,遇到敢挑战自己底线的人从来都不会说出第二句话。他是一个很温柔,重情重义的男子,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现代都市好男儿。
  • 鬼王的废材逆天妃

    鬼王的废材逆天妃

    她,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在一次任务中被闺蜜背叛,穿越到一个历史没有记载的大陆。他,人们称他鬼王,传言,他不近女色,传言他杀人不眨眼,直到女主到来一切都变了,不近女色是为女主守身,不杀人却为女主杀人,他为她可以逆天而行,女主被他的一切所感动,冰冷的心为他打开,除了他没人可以再打开她的心。她对他一心一意,他对她如自己的命,看他们如何颠覆世界,走向巅峰。本文绝对的宠,不虐。
  • 浪子情多红叶飘

    浪子情多红叶飘

    作者程三宝儿小时候是一个胆小怕事,孤独自卑的一个男孩。在他的成长岁月中,他有过正常的孩子没有过的特殊经历,他用他独特的视觉感知这个世界。他在成长历程中遭到了很多人的笑话和唾弃,也得到过很多人的鼓励和帮助,慢慢地有了自信心,逐渐克服胆小自卑心理,并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走出了贫困的山村,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作者品味曾经的时代变迁,恋人来去,世事兴衰,人生荣辱的时候,没有记恨只有感恩,整个故事讲述中充满了正能量,很精彩。
  • 名人对话在清华

    名人对话在清华

    书中介绍了一些著名学者,商界巨子,以及国际政要先后到清华大学的演讲。在这些演讲中,有针对时弊的政论,气宇轩昂;有严谨求实的学术论述,循循善诱;又有推陈出新的另类思维,语惊四座;也不乏促膝谈心般的思想感受,娓娓道来。
  • 生命交易者

    生命交易者

    我就是那神灯中的精灵,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当然,前提是你能承受得起那高昂的代价。我所索要的报酬,每个都承担得起,不论是富甲一方的巨贾,还是三餐不保的乞丐。这个报酬对我来说很重要,但对你们来说却未必,有些人珍视它,但大部分的人却不知它的价值——至少在失去它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相信我,当你遇见我时,你一定会接受我的提议,付出那份报酬,让我为你工作的。因为我会满足你的一切欲望,如果非要加上一个称谓的话,那么请叫我满足人欲望的死神!Ps:本书是以第三人称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