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4200000089

第89章 饭锅里藏着细切的关怀

我能肯定的是,当小小的竹筒自饭锅取出,那热气腾腾的岂止仅仅是米饭,实则,它盛满了这个世界上最细切的关怀。

它其貌不扬。圆形,竹制,高不过10厘米,直径约8厘米,筒底有4个圆圆的小眼。或因年岁久远,且至今也未荒置,而是继续“做贡献”,因而它的外壳黝黑,泛浅浅幽光。

英说:“我们喊它穿心筒,煮饭用的。”英是广州黄埔古村人,随丈夫一起移民澳大利亚。她手上展示给我看的这个穿心筒,据说是她丈夫的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我诧异。不就是简简单单一个连水也没法盛住的竹筒么,用得着传承200年,再不远千山万水从中国带来澳洲。

英聪明,她一眼就瞧出了我内心的不以为然。问我:“你怎么给你女儿煮饭?”

我说:“拿个小锅,另起炉灶给她煮呗。”我说的是实话。女儿Isabelle生于悉尼,现在1岁半,正学着吃米饭。小家伙长了8个牙齿,为避免她力量弱小的幼齿受损伤,我和妻总用一口小锅,抓一把米,多放水,煮又稀又软的米饭给她独自享受。而我和妻,坚持旧爱,吃相对干硬的米饭。

英笑了,将竹筒往左手心一搁,右手往里掏两把,道:“用一点点米去煮饭其实不香的。我们是这么做的,淘好米,锅内盛好水,再将这穿心筒插进锅正中心,再用手从筒内取出一些米撂筒外。筒底有窟窿眼,筒内筒外的水因而相通,但筒外的米没法溜进筒内。这样,筒内水多米少……饭熟后,只要将竹筒取出,竹筒内的米饭就特别滋软,正适合缺牙的老人和刚刚长牙或还没长牙的幼儿吃。”英说完,面露得意神色,“因为是竹筒,筒内的米饭有竹子的清香,所以不管老人小孩都格外喜欢吃。而且啊,整个锅的其他的米饭跟着沾光,都有一股竹香。”

绝,够绝!我右手握拳,猛击左手手掌,然后摇头,赞叹:“哇——!”如果身旁有案可拍,我非拍案叫绝不可。

我从英的手上接过竹筒,上下里外仔细琢磨。坦白说,我有心不掏分文“技术转让费”回家仿造一个。看我捧截短竹左看右看,又一副喜颠颠样,我的同学们好奇地围过来——我的这些同学,真正来自天涯海角。除我和英,另一个台湾女孩共3个中国人外,其他人分别来自波兰、智利、日本、越南、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菲律宾、秘鲁、苏丹、埃及、黎巴嫩……19个不同国家,27人,为尽快融入澳洲社会,相聚于这个澳洲政府免费开办的“新移民语言学习班”。

“What is this?”同学问。我现学现卖,将英刚刚传授给我的内容和盘托出外,添油加醋又说一大通,重点突出说了三点。第一,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家宝;第二,这是中国人特地为老人和孩子设计的煮饭工具;第三,这是中国人智慧和美德完美结合的发明之一。

不出我所料,好几个同学立刻表示无比的讶异和赞叹。尽管除来自越南、印尼、菲律宾的同学外,我的其他同窗很少以米饭为主食,甚至根本就不曾亲近过米饭;尽管敬老爱幼是世界上每个国家共有的基本道德,并非中华民族独有,但为何唯有中国人细心、体贴到专门为老幼设计出一个精致又实用的餐具来,他们不能不惊叹。

老师进教室,走向包围圈中的我,见到岁月斑驳的竹筒,也生好奇心,向我不耻下问。不知为何,我突然决定,给穿心筒改个名字。我介绍道:“这是我们中国人专门为老年人和幼小的小孩吃饭方便而发明的一个煮饭器具……它的名字叫老幼爱心筒,简称爱心筒。”该上课了,老师边走向讲台,边走边侧身对着全班同学说:“Chinese!”然后,他竖起大拇指。再来一次,他说,“Chinese!”又竖起他的大拇指。

我为小小的“爱心筒”在异国他乡受到夸叹而自豪,却又忍不住悄悄寻思,是谁,最初发明了它——这样一个看似无比简单,实则隐藏了无限缜密心思的日常用具?是一位慈父或慈母,为了自己年幼的孩子?是一位孝儿或孝女,为了自己年长的父母?我当然无法探究到答案,我能肯定的是,当小小的竹筒自饭锅取出,那热气腾腾的岂止仅仅是米饭,实则,它盛满了这个世界上最细切的关怀。

同类推荐
  •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股相当于251颗原子弹的能量从莲花心沟地下约19公里处汹涌而出。仅6秒,超过300万方的固体物质横扫了方圆2.5公里,扑向近在咫尺的映秀镇……
  • 开启智慧之门的寓言故事

    开启智慧之门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月下的回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月下的回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绿原笔谈

    绿原笔谈

    本书收录了《回族文学民族特点初探》、《新时期回族文学的发展》、《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传统》、《当代回族小说创作论》、《回族文学的自觉与发展》等文章。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热门推荐
  • 假面真神

    假面真神

    真假虚幻,证道真神!曾经挥斥方遒的王者,数不尽苦鳖的小主播,异世界的疯狂,一曲嬉笑怒骂,一路高歌猛进…杨羽带着‘英雄变’穿越了。以大脑为核心处理器,气海为数据分析库,身体为硬件载体…在风语大陆,这个被神明遗弃诅咒的大陆,如何打破天道证道真神。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的巧合?真亦是假,假亦是真。真真假假,亦要证道真神!!
  • 山围故国

    山围故国

    十月革命后,白俄军及难民大股向中国境内溃逃,狼山烽火由此燃起,各种势力纷纷登台,明暗较量,一触即发。小说以宏大的叙事笔法,尽展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着力塑造各色人物,情节迭宕起伏,形象饱满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艺术穿透力,为作者新近贡献于世的又一部长篇力作。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那年六月的雪

    那年六月的雪

    “人生最痛苦是莫过于牵手,因为牵手之后还要放手。”那放手后的痛苦应有谁来承受?……
  • 三千寻龙图

    三千寻龙图

    泱泱华夏,自夏朝以来,传承不断。终有隐宗世家流传下来,在每一次的历史重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苏秦张仪,张良范螽,诸葛司马,刘伯温,他们究竟是谁……华夏为什么叫华夏。众所周知我们是夏族,那和我们融合的华族人呢?他们去了哪里?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张三千无意中踏进地下世界,找寻到了一段被隐藏起来的历史。
  • 将门闺秀

    将门闺秀

    她是他结发盟誓的妻。他却害得她家破人亡,甚至为了那如花美妾,害得她于乱箭之中含恨而终。重生回到当初,她步步为营,处处算计,只为一雪前世之恨。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 杏树下的一点感悟

    杏树下的一点感悟

    本来只想发一篇,后来觉得还是写个短篇集吧,就把自己在创世的心路记录下来,也不求发表什么的,算是一个博客吧。
  • 成电教师风采

    成电教师风采

    古往今来,没有哪一种职业比教师这个职业更神圣。从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唐朝文学家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到近代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从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无不折射出教师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 江山为聘:王妃三嫁

    江山为聘:王妃三嫁

    一嫁,花轿临门之际,她一纸休书将他休弃,二嫁,洞房花烛夜,他与人喝酒大醉,而她却在新房与另一个男人……;三嫁,他以江山为聘,只为换她的嫣然一笑,而她却毫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