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怎样才算是健康,很多上班族对此并不太清楚。那种认为“无病即健康”的观念是非常肤浅的。没有生病或病痛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一个人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心理与生活环境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才是完整而全面的健康观念。
中医学有一套恒量健康的标准,认为健康包括十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声音适中,呼吸从容不迫,这表明一个人体内正气旺盛、脏腑功能和谐。第二,眼睛有神、明亮,不呆滞,这说明一个人的思维敏捷。第三,牙齿清洁,无缺损,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第四,肌肤有光泽,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灵活,走路轻松,有活力。第五,体型匀称,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体重适当。第六,饮食状况良好,营养均衡,气血化生充足。第七,善于休息,睡眠质量好。第八,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第九,处事乐观,态度积极。第十,能抵制感冒、传染病等一般的疾病。
在我国,健康人群占了近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即各种仪器和检验结果显示身体脏腑、组织、器官并没有发生任何病变,可身体总有各种各样不适的感觉,如精神焦虑、紧张不安,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常感疲劳,失眠,容易心慌、耳鸣等。这让我们不禁开始沉思,生活日益美好,当今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各种保健方法何止万千,我们应该享受生活的,怎么健康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本来,每个人的健康起点都是“A”。可悲的是,现实生活中多数上班族都把价值连城的珍宝——一个健康的身体,当成了一钱不值的废品,实施着各种损伤身心健康的不良习惯。
忽视饮食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意思是说,五谷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这些食物都与人的五脏之气相和。膳食均衡、饮食搭配合理,避免五味偏嗜,人体气血才充沛。可现代上班族对饮食一点也不重视,有的上班族还把“吃好”和“好吃”等同起来,丢掉了传统饮食习惯。要么海吃海喝,要么每天就吃点蔬菜、水果度日,或者用快餐、盒饭、垃圾食品应付了事,含有大量热量和添加剂的“甜蜜”饮料也从不离身。膳食不均衡、营养缺乏,以致身体气血亏虚,稍有个风吹雨淋、情绪起伏,就会全身不舒服。时间久了,不仅身体陷入亚健康,各种慢性疾病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致一遇到外界刺激就会突然爆发的现象。
心理不能保持平衡协调
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适合于社会环境,并能乐观地接受生活状况的变故。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因为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中,就会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会使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引发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降低了身体的抗病能力。许多现代上班族不了解自己,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以致自己的目标脱离现实环境;有的上班族不能适度地控制情绪;有的上班族则人格不完整,经常怨天尤人、自怜、悲观。这些上班族不能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以致耗伤身体气血,使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一种的游离状态。
缺乏活动
古人常说:“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这是因为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活动,可以加快气血流通,使周身经脉畅通,内外相和,脏腑协调,这样才能增进机体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活动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推迟脏腑器官的衰老进程,活动能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延缓大脑衰老。中医一贯主张人体必须是活动的,活动时气血能得到充分的运行,不至于出现气血瘀滞的现象。看一看那些一百多岁的人瑞,很多都是不停活动的人。它们一直在活动,包括家务、散步、旅游、娱乐活动等等。活动过少可谓是中国人的通病,许多上班族一有闲暇时间,总是围坐在电视机前。很多都市上班族也知道活动很重要,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可是很少有上班族能持之以恒的,把运动当作生活中的常规内容。总觉得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运动,就是到了周末不是加班,就是在家里睡觉。有的上班族常会感觉一天到晚特别疲倦,颈子、肩部、背部像铁板一样硬。经络都给堵住了,气血不流畅,不仅头脑难以保持清醒,还会出现“气死周瑜”的典型例子。
所以,健康不是由药物或者医生决定的,健康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健康其实就是正确的观念 正确的生活习惯和细节 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上班族除掉那些荆棘般的定式,有了“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健康”的整体观,就找到了健康,找到了以优雅的态度面对自己人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