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是现代人的普遍心态,每个人都想拥有平衡的生活,但是,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工作常常占据了生活太多的空间,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所谓“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没有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情。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其实人人都可能有过浮躁的心理,但是这也许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一念之后,人们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然而,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时,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产生的浮躁的原因有很多种,社会压力巨大、诱惑很多……于是人们越来越心烦气躁,无法静下心。从社会方面讲,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伴随着社会利益与结构的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渐渐的,就变成了一种无法避免的社会心态。当然,社会影响只是一方面,个人主观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语“人比人,气死人”。很形象的说明了攀比的危害性。因为当人们对社会生存环境产生不适应,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就会有过多的欲望产生,从而使人显得异常脆弱、盲从。
当人们被浮躁心理纠缠时,就会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既然浮躁可以给人带去危害,那怎样才能让躁动的心理变得安静呢?
1.保持淡定
平淡即平静而淡泊。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竞相角逐,精彩纷呈,要保持淡定并非易事。然而,只有清醒、理智地直面物欲的挑战,藐视引诱,把握住自己,控制住自己,才能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只有从容、镇定的迎接物欲进攻,坚强自己,锤炼自己,才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平淡并非不思进取;平淡并非清心寡欲。平淡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人经过锤炼与荡涤之后,使得高风亮节常驻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境界也是建筑在人的心灵世界经过一次次荡涤洗礼之后,使道德情操永在的基础之上的。追求平淡虽然并非易事,然而只要坚定信念、痛下决心、千锤百炼,则一定可以成功。
2.遇事多思考
生活在纷繁的世界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能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盲从主义,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要看到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道路就在脚下,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切实做一个实在的人。
3.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譬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知己知彼,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少,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4.开拓与务实并举
改革需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它是开拓的基础,没有务实精神,开拓只是花拳绣腿,这个道理是人人应懂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