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发现彭乐率领的几千骑兵一阵猛冲后,便突然消失在西魏的军阵中,再无踪影。
彭乐是东魏唯一勉强能与高敖曹并称的猛将。高敖曹死后,他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高欢阵营里单打独斗能力最强的人了。高欢曾收到一个隐居海岛的勇士用人骨做成的一把长槊,别人都无可奈何,却唯有彭乐勉强耍几下。虽然不见得多大光彩,但可见彭乐的力气之大。(这勇士名卢曹,高欢想收为帐下,却被他愤然拒绝。高欢把他跟高敖曹相提并论“宜来,与从叔(高敖曹)为二曹”,没想到这位卢曹牛得一塌糊涂,非常生气,回了一句“将田舍儿比国士”,便躲到一个岛上去了,最后病逝海岛)。
沙苑之战是让彭乐最为蒙羞的战斗,那回他醉醺醺地上阵,虽然肠子被捅出来还自行疗伤(扯断多余的那一部分),又继续上阵卖命,但还是吃了大败仗。这几年他活得很郁闷,因为他这种鲁莽的战斗风格一直饱受高欢的指责——谁叫他当时把胸脯拍得震天响,大话连篇。
打仗时手下临阵投敌是比饭店开张时遇到讨饭的还要晦气的事,何况彭乐还是高欢这里最猛的将领。高欢闻报后,虽然心痛,但还是很有大将风度,咬牙切齿地安慰了自己一句:“事成败岂在一彭乐?但念小人反复天常。”言语中对彭乐失望透顶。
彭乐只是不见踪影了而已,为何在一切都没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大伙就对彭乐下了判决书呢?其实怪不得打小报告的人煽风点火,也怪不得高欢疑神疑鬼,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彭乐自己——算下来,高欢已是彭乐的第四个东家了。古人先贤早有告诫:“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厌恶居下流,天下之恶恶行皆归焉。”可怜的彭乐就吃了这个众恶所归的亏。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彭乐的确是换东家最勤的一位。他最早跟随的是杜洛周,结果一看杜洛周没大出息,便投奔了尔朱荣;后在尔朱荣帐下跟随主将前去讨伐邢杲,结果还未开战便无缘无故逃奔到韩楼那里当北平王去了,导致那次讨伐无功而返;可是侯深、刘灵助一来攻击韩楼,彭乐便义无反顾地归随侯深了;但转眼不久,他一看高欢有戏,又投入高欢的怀抱了。
对这种类似无头苍蝇的手下,高欢当然疑虑重重,稍有风吹草动,便开始疑神疑鬼——不过,高欢爱才,“用人也疑,疑人也用”是他一向的风格。但让高欢意想不到的就是这个他现在唾骂不停的“四姓家奴”改变了战局。
高欢怒骂的唾沫还没吐干,外面便尘土飞扬,彭乐的来使已呈上捷报。
这回大家都想错了,彭乐没有投敌,相反他陷阵太深了。此回与宇文泰面对面地混战,是彭乐最好的复仇时机,这种一雪前耻的良机他怎会放弃?不过他复仇的力量实在太可怕了,可怕到他率领的几千骑兵竟然一下子轻松冲垮了西魏的北边防线,如入无人之境,直奔西魏的大本营——可怜那一堆西魏的宗室郡王和文职官员在军帐中还没回过神来,转眼间便成了俘虏,被俘的王爷督将僚佐竟有四十八人之多。
高欢喜出望外,东魏将士更是兴奋万分,乘胜追击,将西魏打得落花流水,临阵斩首达三万余级,战况极为惨烈——宇文泰这几年的积蓄几乎化为乌有。宇文泰终于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邙山之下,他又上演了逃命的一幕。虽然与四年前的邙山之战相比,他逃跑的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非常娴熟,然而追他的人却比他跑得更快——正是一身蛮力的彭乐,他几乎都要逮到宇文泰了。
让人心寒的彭乐
彭乐追逐宇文泰有点黄鼠狼逮鸡的感觉,不出意外,不可一世的宇文泰马上要成为他的掌中之物了。上天垂青高欢,让这次胜利来得是如此迅捷和彻底,东、西魏并立的历史看似也即将结束。
但是每个人都得为自己性格的弱点付出代价,高欢也不例外。刚才彭乐稍不见踪影,他就疑神疑鬼,咬牙切齿;但一见彭乐立功,他又喜上眉梢,冰释前嫌,将这关系到成败的大事交给彭乐。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彭乐能让他惊喜万分,当然也能让他彻底失望。“用人也疑”虽没让高欢吃亏,但“疑人也用”必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的确,彭乐的身体绝对是一流棒的,这战场上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追擒宇文泰了,但他的脑子却是最不合适的。如果脑子不适合的话,那么身体的作用便是零。
宇文泰在这生死关口,竟灵机一动,说:“汝非彭乐邪?痴男子!今日无我,明日岂有汝邪!何不急还营,收汝金宝!”
这种话,去蒙三岁小孩,成功的希望也很小,如今宇文泰却用它来哄骗彭乐这身经百战的猛将,绝对是白费唾沫啊。或许宇文泰当时也只是尝试一下而已,要是没用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可是爱凑热闹的老天爷就不愿宇文泰和高欢的龙争虎斗如此迅速结束,为了增加点悬念刺激,特意安排了彭乐这粗人来制造这惊险的一幕。“兔死狗烹”的道理谁都懂,在这之前的上千年里一直都血淋淋地上演着。可是真正把它作为人生信条的人并不多,然而不巧的是彭乐却是这信条最忠实的信徒。一边是唾手可得的真金白银,另一边是日后的功高震主,这两番一权衡,他便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宇文泰这个大活物,转而折到宇文泰的大本营里搜刮黄金去了。
高欢本来满心欢喜地等着宇文泰被五花大绑地捆回来,但是彭乐彻底让他失望了——没想到这个呆头呆脑的家伙竟然背着一大袋金银财宝回来了,还把宇文泰的金腰带呈上,然后略带自我辩解地夸了一句:“黑獭漏刃,破胆矣。”
高欢很纳闷,照常理,彭乐抓住宇文泰那是万无一失的,现在扛回的竟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高欢气得要命,责骂彭乐。结果彭乐一哆嗦,又开始自我辩解了。他的回答让高欢除了当场吐血外,便没有其他的选择。
彭乐这二愣子竟然把宇文泰的原话一五一十地禀告了高欢——好像这所有的错都应当宇文泰来承担——然后他还掩耳盗铃地保证了一句:“不为此语放之。”高欢不愧是高欢,在这种换了任何人都会立马崩溃的时刻,他勇敢地挺住了,没有吐血身亡。挺住后,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这个大活宝。
杀吧,他现在功劳赫赫,恐众人看了寒心,而且强敌尚在,不宜自断臂膀;不杀吧,临阵放敌,日后便会造成更大祸患,此次轻饶,他人都跟着效仿,那更是自毁长城。
高欢咬牙切齿了许久,突然不顾主帅之尊,抓着彭乐的头连连磕地——很有点如今黑社会大哥教训小弟的感觉。然后,高欢的连天怒火全部爆发,又旧事重提,责骂起沙苑战时的彭乐醉酒之举。他手中的刀在彭乐头上来来回回地晃来晃去,但是始终砍不下来——爱才之心还是战胜了他的满腔怒火。
彭乐一看高欢迟疑,觉得还有生望,便灵机一动,放出豪言:“乞五千骑,复为王取之。”
如此来回折腾,高欢也累了,不过气也出得差不多了,便说:“汝纵之何意?而言复取邪!”然后,高欢下令取出三千匹绢压住彭乐的背,全赏给他了。虽然结局如此圆满,但彭乐也彻底失去了高欢的信任,此后一直被小心提防。高欢临终时,让儿子高澄重点防范的人员中,彭乐便榜上有名。彭乐最后也难得善终,以谋反之罪被高洋处死。彭乐的一生总让我想起前三国时代同样威猛的一个背影——吕布,他们的一生几乎如出一辙。
死里逃生的高欢
高欢虽然没有惩罚彭乐,但他还是得罪了一个人。这个人毫不起眼,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兵士,但他却可以置高欢于死地。因为他知道高欢的行踪,更要命的是他跑到宇文泰那里告密去了。这个可恶的告密者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贪图富贵,完全是为了保命——可怜的他因为偷杀了一头驴,按照军令却得立马处死。然而高欢却一时手软,可能是觉得临阵时斩杀军士不是什么吉利事,所以打算旗开得胜后回到并州再处理。结果这一仁慈,马上又出事了。
刚刚遭受重创的宇文泰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吗?绝对不会!擒贼先擒王,这是他能转败为胜的唯一机会了。此回他又玩起了孤注一掷的游戏,集中了所有的精锐部队,攻击高欢所在的阵营。老天总是公平的,既然宇文泰昨日能逢凶化吉、大难不死,今日当然要青睐于他了。重整旗鼓的宇文泰获得了大胜。
老天已经逗着宇文泰玩了一回生死游戏,那么对他的另一宠儿高欢肯定也不会偏心的。这风水实在是流转得太快,昨天还是宇文泰撒开蹄子跑,在阵前苦苦哀求彭乐放他一马,今天转眼就轮到高欢上演更为狼狈的一幕了。